学术投稿

开放性心脏损伤37例救治分析

覃水生;罗宗波;韦光远

关键词:开放性, 心脏损伤, 病例, 心脏穿透伤, 院前死亡, 应急机制, 急救中心, 发生率, 医院, 外伤, 送达, 病人
摘要:开放性心脏损伤是较常见的外伤类型,发生率高.多数心脏穿透伤病人于入院前死亡[1].近年来,开放性心脏损伤病例有增加趋势,随着120急救中心应急机制不断完善,有较多开放性心脏损伤病例能在伤后1 h或数十分钟内送达医院.1997年1月至2004年7月我院共收治开放性心脏损伤病例37例,现总结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胃癌的外科治疗(附78例报告)

    目的:探讨提高高龄胃癌病人外科治疗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70岁以上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随访1~7年,统计生存率.结果:78例病人中均合并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施行根治性切除52例,姑息性切除26例,联合脏器切除13例,术后以并发肺部感染为多见,围手术期死亡11例(11/78),姑息性切除生存6~13个月,平均9.5个月.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48/52)、73%(38/52)、28.2%(15/52).结论:高龄胃癌病人以中晚期为多见,常合并其他疾病,加强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腹腔化疗,以D2为主要术式,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韩伟;汤力;刘锦新;蒋斌;黎裕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护理体会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临床表现为多系统损害,肾脏受损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危害也大,狼疮性肾炎(LN)发生率与SLE病程长短有关,SLE患者如不在早期死于肾外疾患,绝大多数终都会发生LN.传统治疗LN的药物是激素,但近年的临床实践表明,用细胞毒药物治疗为主,特别是用环磷酰胺(CTX)作间歇冲击治疗较单纯用激素者疗效好得多[2].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成功地为22例LN患者完成了8~13个疗程的CTX冲击治疗并使病情得到缓解.现将我们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符娟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将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36例)、微量蛋白尿组(34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0例),同期设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血清瘦素、TNF-α、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等并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②血清瘦素、TNF-α水平随尿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增加.③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病程、血肌酐、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TNF-α呈正相关(r=0.308,r=0.345,r=0.310,r=0.387,r=0.315,P均<0.0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呈负相关(r=-0.332,P<0.01);TNF-α水平与病程、血肌酐、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瘦素呈正相关(r=0.366,r=0.438,r=0.357,r=0.461,r=0.322,P均<0.01),与ISI呈负相关(r=-0.586,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高水平的血清瘦素和TNF-α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龙艳;苏珂;于健;彭鹰;周燕;胡永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32例次对比剂追踪DSA检查,使用系统Interac Bolus程序,图像采集曝光时,用控制手柄控制检查床的移动,使检查床与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同步,以获得一系列与血流速度一致的实时对比剂追踪下肢血管的影像.结果:32例次造影中,30例次造影图像质量优良,占93.7%,2例次造影图像质量欠佳,占6.3%,但经图像后处理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对比剂追踪DSA技术能准确显示下肢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是一种能连续实时观察诊断下肢全段血管病变的新方法.

    作者:方烂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脑肿瘤显微手术治疗21例

    成人小脑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3,小儿小脑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3[1].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促进了小脑肿瘤的外科治疗,显著提高了手术效果,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行小脑肿瘤显微手术治疗21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学军;陈家康;文超勇;陆建吾;郑捷敏;李学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在监测骨折术后骨痂愈合过程中的价值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骨折术后骨痂愈合过程及其血运的变化,探讨早期预测骨折愈合趋势及预后.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9例骨折患者在内固定术后第1、2、3、4、9周及第15周内依次观察患者骨折骨痂形成的声像特征及其血运情况,并与X线摄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X线检查难于显示的血肿机化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在原始骨痂形成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早于X线.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骨折端骨痂愈合的过程及其血运的变化,能早期预测骨折愈合的趋势和预后.

    作者:白宇;庄小强;农德毅;苏海庆;黄筱华;陆冰冰;蒙树岳;王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7例高钾血症不典型心电图临床分析

    高钾血症系指血清钾离子浓度高于5.5 mmol/L[1],常引起心电图(ECG)出现高尖之帐蓬状T波,Q-T间期缩短及更为严重的QRS波时限增宽等典型变化[2,3].但临床上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血清钾浓度>5.5 mmol/L时ECG并非完全呈上述典型之变化,有时可呈不典型ECG表现即血清钾浓度增高(>5.5 mmol/L)但ECG不呈高血钾图形.本文对27例高钾血症不典型ECG进行分析.

    作者:孙中波;覃晓波;张志雄;莫书荣;李仕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5例

    由于额颞顶叶的广泛性脑挫裂伤,颅内多发血肿,特别是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损伤范围大,如果没有充分暴露病灶及减压,难以达到满足手术治疗的要求,临床效果差.2003年1月至20040年8月,本院采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雪松;李文;罗云平;潘荣南;陈民;黎木淦;吴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冠心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冠心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 DB-C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甲醇∶水(72∶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进行测定.结果: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为0.040 32~0.403 20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41%,RSD=2.7%.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冠心丹参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敏琪;甄汉深;李运桂;周吴萍;党美琼;陈海燕;陈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胎儿畸形的B超诊断评价

    先天性胎儿畸形种类繁多,几乎胎儿的所有系统均可累及[1].早期检出宫内胎儿畸形,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在优生优育方面具有重要的筛查作用[2].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胎儿畸形,已被公认为首选的检查方法.为探讨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超声诊断认识,现对在本院常规超声检查的5 125例孕妇中查出的胎儿畸形的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杨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媒体技术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多媒体技术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初诊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糖尿病触摸屏教育及管理软件系统进行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法进行教育.结果:实验组在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糖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媒体技术可增强糖尿病教育的教育效果,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戴霞;姚冬芳;罗艳霞;黄秋红;包小娟;范海萍;林健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的应用研究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作为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之后的第2代遗传标记,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到开发利用以来,在检测方法手段及应用领域等都得到了不断的拓展,现已广泛应用于遗传制图、基因定位、遗传病的诊断、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法医学鉴定等,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遗传标记.本文就STR的研究概况和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周丽宁;莫世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刺激器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阻滞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拟行臂、腕、手掌及手指部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I组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当刺激到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时分别予以阻滞;Ⅱ组采用异感定位.两组均采用锁骨上入路,局麻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结果:使用神经刺激器组对尺神经阻滞的有效例数及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异感定位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短于异感定位组(P<0.05).二者在实施阻带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375%罗哌卡因经外周神经刺激器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更精确,阻滞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神经阻滞方法.

    作者:何文政;林成新;刘敬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大的治疗进展

    高血压病患者易并发心、肾、脑、血管等靶器官损害.近年来研究显示,脉压是冠心病患者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相关因素.脉压增大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作用甚至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1].因此,对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的同时,应重视脉压增大的治疗.

    作者:谈志强;庞振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尿钙总量及钙/肌酐比值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预测性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尿钙总量及钙/肌酐比值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预测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1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和110例正常孕妇的尿钙和尿肌酐;分别以尿钙总量≤3 mmol/L,尿钙/肌酐比值≤0.04为界限值,预测性诊断妊娠高血压疾病.结果:尿钙总量预测诊断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灵敏度为78.2%、特异度为95.5%、阳性预测值为94.5%、阴性预测值为81.4%.尿钙/肌酐比值预测诊断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97.3%、阳性预测值为96.8%、阴性预测值为84.9%.结论:尿钙排泄量的减少可作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测指标;尿钙/肌酐比值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一种既可靠又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者:苏云;郭子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80年代中末期在25个国家的33个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次采用标准化诊断的不孕症夫妇的调查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约有5%~8%的夫妇受到不孕症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不孕症的患者发病率可高达30%.全世界的不孕症人数约为5 000~8 000万[1].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育龄夫妇中不孕症患者约占2%~6% ,目前还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女性以输卵管因素为主,占40%~50%.男性以少精、阳萎、高密度畸形精子为常见因素[2].而传统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远不能满足患者对生育的需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无疑是生物医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3],解决了大多数不孕症患者通过其它治疗后仍不能受孕的问题.

    作者:李慕军;Youcef Khoudja Rabea;李柳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曾因输卵管妊娠行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后不孕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因双侧输卵管阻塞(无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结果:两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用药天数、受精率、卵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卵泡数、获卵子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卵后(注射HCG日)输卵管切除侧的卵巢体积、卵泡数、获卵子数小于或少于对侧卵巢(P<0.05);但在卵泡早期两侧卵巢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输卵管切除侧卵巢与对侧卵巢的卵子受精率、卵裂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切除术在短期内虽然不影响卵巢体积,但却降低了同侧卵巢的储备功能,手术可能影响了卵巢的血液供应和超排卵效果.临床上对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应尽可能地保留患侧输卵管.

    作者:谭秀群;丘映;刘锋;邹彦;邓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抢救重度毒鼠强中毒62例临床分析

    毒鼠强对人的口服致死量为0.1~0.2 mg/kg,且有二次中毒的危险[1],近年来中毒事件有大幅度增多的趋势,病死率高(19.7%),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临床除了常规对症治疗外,对于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常采用血液净化疗法.常用的血液净化疗法有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其中血液灌流为常用,但对伴有血小板减少、血压低、生命征不稳的重症患者,治疗较为棘手.我们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观察血浆置换前后患者血中毒鼠强含量的变化,并与血液灌流作对比,以探讨血浆置换对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龚智峰;伍秋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心病和糖尿病患者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肺心病和糖尿病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8例肺心病和45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与55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溃疡特征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心病组和糖尿病组腹胀、腹痛、反酸、嗳气等溃疡症状较为隐匿,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病组和糖尿病组溃疡的发生部位以胃底和胃体多见,而对照组溃疡以十二指肠球部为好发部位,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病组和糖尿病组HP感染溃疡病灶直径大于1 cm多见,两组HP感染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心病组和糖尿病组消化性溃汤症状相对隐匿,溃疡以胃底和胃体为好发部位,溃疡灶相对较大,HP感染检出率也较高.

    作者:农汉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蒜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发热2月余,加重2 d于2004年4月3日入院.既往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氟康唑过敏.入院查:T38.7 ℃ P86次/min R22次/min,Bp19.2/10.7 kPa.入院后使用抗生素效果不好,入院第5天,发现口腔可见白色豆腐渣样物附着黏膜及舌根处,取咽拭子涂片、痰培养均为霉菌感染.予大蒜素治疗,大蒜素注射液30 mg/支,共3支加入5%葡萄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用药5 min后出现头晕,乏力,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跌倒在地,当时血压9.33/5.33 kPa.诊为大蒜素致过敏性休克.即停用大蒜素,予地塞米松10 mg静推,换接平衡液,使用葡萄糖酸钙等后,症状渐消失,血压恢复到13.3/8 kPa.

    作者:陈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