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方烂基

关键词:下肢血管, DSA, 对比剂追踪
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32例次对比剂追踪DSA检查,使用系统Interac Bolus程序,图像采集曝光时,用控制手柄控制检查床的移动,使检查床与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同步,以获得一系列与血流速度一致的实时对比剂追踪下肢血管的影像.结果:32例次造影中,30例次造影图像质量优良,占93.7%,2例次造影图像质量欠佳,占6.3%,但经图像后处理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对比剂追踪DSA技术能准确显示下肢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是一种能连续实时观察诊断下肢全段血管病变的新方法.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改进

    由于头颈部手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或伴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者常不宜行颈部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为不失时机确保治疗有效地进行,行经皮股静脉置管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法通常采用高位穿刺,误穿动脉、穿刺失败的发生率较高,且输液的通畅与否与体位关系很大.2002年以来,我科试用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法,成功率高,且不易出现淤斑、血肿等并发症.现对2种穿刺置管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劳永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荔枝多糖分离纯化及纯度鉴定

    目的:从荔枝肉中提取多糖,并对其进行分级纯化及纯度鉴定.方法:利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提取荔枝多糖,通过去蛋白、去色素对多糖进行纯化,用凝胶色谱柱sephadex G-25对荔枝多糖进行分级纯化,纯化后的多糖分别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P-10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检测多糖的纯度.结果:经水提醇沉后,经sephadex G-25分级得两种级分得到多糖A1和多糖A2,A1、A2的得率分别为0.726%、 0.957%.对A2进行纯度鉴定:从聚丙烯酰胺凝胶P-100柱的洗脱图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电泳色带均证明A2为纯品.结论:荔枝多糖存在两个级分.

    作者:李雪华;谢云峰;周劲帆;韦巍;龙盛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80年代中末期在25个国家的33个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次采用标准化诊断的不孕症夫妇的调查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约有5%~8%的夫妇受到不孕症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不孕症的患者发病率可高达30%.全世界的不孕症人数约为5 000~8 000万[1].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育龄夫妇中不孕症患者约占2%~6% ,目前还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女性以输卵管因素为主,占40%~50%.男性以少精、阳萎、高密度畸形精子为常见因素[2].而传统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远不能满足患者对生育的需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无疑是生物医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3],解决了大多数不孕症患者通过其它治疗后仍不能受孕的问题.

    作者:李慕军;Youcef Khoudja Rabea;李柳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红素和蛋白胨分离制备的研究

    目的:研究从猪血分离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素(Hematin)和蛋白胨(peptone)的工艺流程.方法:SOD的分离纯化采用加热变性、盐析和凝胶过滤的方法;血红素的提取采用鞣酸法;蛋白胨的制备采用碱性酶解法.结果:根据这一工艺流程,能从1 000 ml猪血的红细胞中获得总活力为25.8×104 U、比活力为1.19×104 U/mg的SOD和产量达2 678 mg、纯度达92.3%的血红素,并且还从猪血总蛋白中制备了含Arg、Leu、Lys、Phe、Val丰富的蛋白胨.结论:从猪血中成功制备了产率与纯度较高的SOD、血红素以及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胨.

    作者:凌敏;蔡丹昭;苏上贵;黄勇奇;赖祥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颈总动脉闭阻加腹腔注射硝普钠法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并设立正常组、假手术组作对照,每组12只,实验组给予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西药组给予喜得镇,模型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0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存在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西药喜得镇及中药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能显著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P<0.05,P<0.01),中药高剂量组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结论: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彭跃钢;黄立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32例次对比剂追踪DSA检查,使用系统Interac Bolus程序,图像采集曝光时,用控制手柄控制检查床的移动,使检查床与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同步,以获得一系列与血流速度一致的实时对比剂追踪下肢血管的影像.结果:32例次造影中,30例次造影图像质量优良,占93.7%,2例次造影图像质量欠佳,占6.3%,但经图像后处理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对比剂追踪DSA技术能准确显示下肢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是一种能连续实时观察诊断下肢全段血管病变的新方法.

    作者:方烂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的临床价值(附15例报告)

    肺栓塞(pulmanary embolism,P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经皮穿刺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地预防肺栓塞.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对15例下肢DVT患者置放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血栓脱落引起的肺栓塞,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美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初潮、初产年龄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妇女初潮年龄及初产年龄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表方式调查问卷,早晨8:00~10:00取空腹血和第二次晨尿,尿钙(Ca)、肌酐(Cr)、血ALP均采用酶法测定,采用GE公司提供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初潮年龄在>17岁者 Ca/Cr、ALP值高于初潮年龄≤17岁的两组,腰椎2~4(L2~4) 、Wards三角区、股骨上段总骨密度值低于初潮年龄<15岁组(P<0.05);初产年龄≤25岁组骨形成指标血ALP,骨吸收指标尿Ca/Cr值高于初产年龄>25岁组(P<0.05).结论:初潮晚是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初产年龄越年轻,导致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蒋凤艳;莫凤媚;劳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开放性心脏损伤37例救治分析

    开放性心脏损伤是较常见的外伤类型,发生率高.多数心脏穿透伤病人于入院前死亡[1].近年来,开放性心脏损伤病例有增加趋势,随着120急救中心应急机制不断完善,有较多开放性心脏损伤病例能在伤后1 h或数十分钟内送达医院.1997年1月至2004年7月我院共收治开放性心脏损伤病例37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覃水生;罗宗波;韦光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显微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梗阻48例疗效分析

    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我们采用显微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梗阻4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宁安;苏小容;杨钦灵;梁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31 I标记抗卵巢癌细胞膜相关抗体体外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131I标记抗卵巢癌细胞膜相关抗体体外对卵巢癌细胞株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采用补体介导细胞毒性试验检测131I标记抗卵巢癌细胞膜相关抗体不同剂量以及不同时间段对卵巢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表现.结果:131I标记抗卵巢癌细胞膜相关抗体对靶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131I加抗体混合组、单纯131I、单纯抗体;佳剂量为3.18×1011 Bq/g,佳作用时间为24~36 h.结论:131I标记抗卵巢癌细胞膜相关抗体对卵巢癌细胞有明显的体外杀伤作用且有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

    作者:黄薇;陈心秋;赵芳芳;王威廉;周德南;唐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腓骨长肌腱重建下胫腓韧带并踝内侧副韧带治疗陈旧性踝关节不稳22例

    目的:观察腓骨长肌腱重建下胫腓韧带并踝内侧副韧带治疗陈旧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本组22例均为下胫腓韧带并踝关节内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所致踝关节不稳,全部采用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下胫腓韧带并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再用2枚螺丝钉固定下胫腓关节治疗.术后外固定4周,8周后取出螺丝钉.结果: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32个月,优18例,良3例,可1例.结论:腓骨长肌腱是重建下胫腓韧带并踝内侧副韧带良好的自身材料,该方法是治疗下胫腓韧带并踝关节内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所致踝关节不稳的有效方法.

    作者:宋子卫;林舟丹;刘传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AC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但早期改善微循环治疗对ACT的预后起关键的作用.我院近年来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注液治疗ACT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志武;胡正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超排卵中抑制早发LH峰方案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的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超排卵治疗中抑制过早内源性促黄体生成素(LH)峰的作用.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54例,其中口服避孕药(OC)组31例,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组23例,比较两组在超排卵中月经第3天(C3),月经第8天(C8),肌注hCG日血清LH、雌二醇(E2)、孕激素(P)浓度以及使用hMG/r-hFSH的量、时间,卵泡数,妊娠率.结果:OC组和GnRH-a组均未出现过早LH峰.在C3、C8、hCG日的LH浓度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nRH-a组LH浓度均低于OC组,使用hMG/r-hFSH的量,时间和卵泡数OC组均低于GnRH-a组,差异显著(P<0.01),妊娠率经χ2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OC预治疗是可以抑制多囊卵巢综合征超排卵中早发LH峰,且费用低廉,取得满意的妊娠率.

    作者:覃爱平;杭馥;陈智平;李柳铭;李懿;江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冠心病患者的33处病变植入33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B型病变23处(69.70%),C型10处(30.30%).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植入,共植入33枚Cypher支架,成功率100%.术前靶病变狭窄程度及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分别为(80.3±12.4)%和(5.6±0.7)%,目标血管的参考直径及长度分别为(3.07±0.68)mm和(15.2±1.86)mm,植入支架的平均直径及长度分别为(3.00±0.13)mm和(19.52±5.37)mm.随访观察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0%,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0%,靶病变重建率0%.结论:Cypher支架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

    作者:李浪;李醒三;黄凯;韦金儒;朱立光;曾知恒;刘唐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二维超声在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肝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三硝基甲苯(TNT)作业工人肝损害的超声图像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接触TNT工龄超过2年的80例和80例不接触TNT毒物工作人群进行肝脏二维超声检查、肝功能检查及流行病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TNT接触组肝脏二维图像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接触组随累积接触剂量的增加,肝脏二维图像异常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P=0.022).结论:TNT作业工人肝损害的超声图像异常对该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朱林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咪达唑仑用于肝硬化患者的清醒镇静胃镜检查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用于肝硬化患者清醒镇静胃镜检查的效果及剂量.方法:106例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无肝脏疾病;Ⅱ、Ⅲ组均为肝硬化患者,其中Ⅱ组咪达唑仑用量为0.03 mg/kg,Ⅲ组咪达唑仑用量为0.04 mg/kg.观察其镇静分级、检查过程的患者遗忘程度、检查后感受情况、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血氨含量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结果:Ⅱ、Ⅲ组镇静程度、遗忘程度均明显优于Ⅰ组(P<0.05),仅6例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1例出现呼吸循环抑制,其余患者检查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较稳定.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肝功能Child-Pugh A、B级肝硬化患者清醒时的胃镜检查有较好的镇静作用,但肝功能Child-Pugh C级患者及胃镜前曾出现肝性脑病者不宜使用.

    作者:周里琳;苏东星;陈庆州;潘志刚;陆才金;兰远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意义

    目的:探讨及时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于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治的意义.方法:对临床诊断为ACS的183例患者进行CAG检查,并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CAG证实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为22.4%.初发劳累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恶化劳累性、自发性和混合性心绞痛以多支病变为主(P<0.05).142例有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ACS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干预组(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随访6个月,药物治疗组死亡为11.5%,再次出现ACS 为61.1%.干预组分别为6.4%、2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临床诊断ACS患者及时进行CAG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及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符春晖;严华;陈湘桂;黄军章;陈丽媛;何东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将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36例)、微量蛋白尿组(34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0例),同期设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血清瘦素、TNF-α、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等并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②血清瘦素、TNF-α水平随尿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增加.③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病程、血肌酐、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TNF-α呈正相关(r=0.308,r=0.345,r=0.310,r=0.387,r=0.315,P均<0.0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呈负相关(r=-0.332,P<0.01);TNF-α水平与病程、血肌酐、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瘦素呈正相关(r=0.366,r=0.438,r=0.357,r=0.461,r=0.322,P均<0.01),与ISI呈负相关(r=-0.586,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高水平的血清瘦素和TNF-α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龙艳;苏珂;于健;彭鹰;周燕;胡永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状腺癌肺转移的影像学表现

    肺组织中淋巴组织和血液循环丰富,而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主要是通过淋巴、血液两大途径转移,肺为转移性肿瘤较早累及的器官之一.甲状腺癌肺转移常为隐匿性缓慢发展,故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6例甲状腺癌中发生肺转移的27例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甲状腺癌肺转移影像表现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降低误诊率的目的.

    作者:裴云;李凯;龙莉玲;邓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