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手术30例分析

黄丽珍

关键词:非脱垂子宫, 经阴道切除术, 现报告如下, 子宫活动, 手术指征, 盆腔, 手术史, 粘连, 选择
摘要:我院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有手术指征,选择子宫活动、盆腔无明显粘连、无盆腔手术史、子宫在8~16孕周大的30例非脱垂子宫行经阴道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医院感染76例调查分析

    医院感染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而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测部门之一.本文对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853例新生儿患儿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旨在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监控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邱健芬;罗家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胸部刀伤91例急诊救治体会

    1989年10月至2001年10月我院共收治胸部刀伤91例,占同期胸部伤的80.3%,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腋下小切口与后外侧切口在肺部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2000年1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采用腋下小切口行肺部手术23例,取得满意的效果,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采用后外侧切口的肺部手术23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仁祝;何巍;林辉;廖寿合;蒋志华;郑宝石;冼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管疾病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血清S100B蛋白、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S)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4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和NES含量,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NES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治疗后缺血性脑血管病S100B蛋白水平迅速下降(P<0.001),而出血性脑血管病NES表达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100B蛋白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S100B蛋白和NES是脑早期缺血缺氧性损伤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标志.

    作者:葛益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儿断指再植21例

    小儿手指离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一旦遭致伤断,家长们要求再植的欲望极为强烈.我科自1997年10月至2000年7月共进行小儿手指离断再植手术21例25指,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沙轲;杨志;韦庆军;阳富春;丁晓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75例报告)

    1993年1月至2001年10月我科共收治肾外伤7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锦华;李职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并早期肾病患者的血脂改变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中DN的发生率约为20%, D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血脂异常是DN的一个危险因素,而DN本身也可引起血脂异常[1].脂蛋白(a)[Lp(a)]因为具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样结构及Kringle结构,故它有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性质,一般认为Lp(a)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Lp(a)可能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2].但有关Lp(a)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尚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脂代谢[包括Lp(a)]紊乱,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微量白蛋白尿阶段的改变.

    作者:雍军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31例临床分析

    1997~2000年我院共诊治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脏病)3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符广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中术后的应用(附56例报告)

    1996~2001年我们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任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判断肝硬化程度及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浓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及梗阻性黄疸手术前后血清TBA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耦联比色法检测86例肝硬化和36例梗阻性黄疸手术前及术后3,5,7,15 d空腹血清TBA浓度,并与其它肝功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明显高于正常(t=3.92,P<0.01),阳性率为97.7%;而ALT的阳性率为39.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P<0.01);血清TBA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0.71,P<0.01).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手术后第5天有94.4%的病人血清TBA值恢复正常.结论:血清TBA测定对肝硬化患者的严重程度有良好的判断价值,是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痊愈过程中灵敏的生化指标.

    作者:李运泽;陈勇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KKAY小鼠胰岛β细胞凋亡与胰岛素水平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发病的机制,并了解APP-17肽、APP-11肽、胰岛素对胰岛β细胞凋亡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2型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被分别注射APP-17肽、APP-11肽和胰岛素,另1组未用药,并设6只非糖尿病KKAY小鼠为正常对照组.6个月后,用原位末端转移法(TUNEL)对各组胰岛β细胞进行观察,计算凋亡胰岛β细胞的阳性率;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的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小鼠未用药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56.24±2.3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7.38±3.65)%(P<0.05),APP-17肽、APP-11肽组胰岛β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9.96±2.69)%,(51.20±2.27)%,显著低于2型糖尿病小鼠未用药组(P均≤0.05);胰岛素组胰岛β细胞的凋亡率为(52.84±4.56)%,绝对值低于2型糖尿病小鼠未用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β细胞凋亡率在(47.38±3.65)%~(56.54±2.38)%时,所检测的胰岛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胰岛β细胞凋亡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APP-17肽、APP-11肽、胰岛素可减少胰岛β细胞的凋亡.

    作者:梁瑜祯;夏宁;覃保玉;邝晓聪;陈维平;肖常青;王乃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常规疗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32例疗效观察

    拉米夫定(Lamivudine,简称3TC,商品名:贺普丁)是一种新型的核苷类似物,具有很强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作用,近几年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1999~2001年我院应用常规疗法联合3TC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13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务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11例分析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但随着该手术的广泛开展,术后翻修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月共翻修11例.现就翻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黄成彬;肖增明;李世德;杨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局部注射曲安缩松治疗口腔扁平苔藓40例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病因迄今不明,治疗上很困难.1992~2000年,笔者采用意大利里沙化马大药厂生产的长效类固醇曲安缩松混悬液黏膜下注射治疗OLP,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1999年11月至2001年12月我科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50例均获得成功.现将该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梁雪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尿路手术留置双J管内引流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

    双J管内引流,因其引流效果好,病人术后恢复快,故在上尿路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由此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本文对我院1997~2001年79例81次(其中2例同时行双侧输尿管手术)术中留置双J管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作者:刘仁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3~14岁正常儿童尿蛋白/尿肌酐比值的正常值估计

    目前国内外判断儿童病理性尿蛋白的公认方法是24 h尿标本的尿蛋白测定[1].近年来,有些学者[2,3]认为可用随机一次尿标本测定尿蛋白/尿肌酐(Up/Ucr)比值,判断儿童病理性尿蛋白,但国内外所提出的Up/Ucr比值的正常值相互不一致.我们于2001年9~10月对315名3~14岁正常儿童的上、下午餐后2 h尿标本进行Up/Ucr比值的测定,以此估计正常儿童的Up/Ucr比值的正常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雷永红;李铭芳;李艳青;张绍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疗效分析

    帕罗西汀(paroxetine)是一种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其临床疗效与传统的抗抑郁剂相当,且耐受性好,治疗剂量的帕罗西汀对心率、血压、心电图无明显影响,不导致自杀危险倾向和明显厌食作用,其抗胆碱能不良反应极其轻微[1~3],是目前值得推荐应用的一种新型抗抑郁剂[4].2000年2月至2000年8月笔者在上海进修期间,收集抑郁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比较

    为综合评价目前我国实验室常规手工发酵鉴定法(常规法)、生物梅里埃ATB Fugus卡鉴定法(仪器法)和近年国内开始应用的科玛嘉(CHRoMagar)酵母样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法(显色法)等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优劣.我们同时用这3种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122株酵母样真菌标准菌株进行了鉴定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农生洲;韦柳宏;陈松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的临床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9例TC≥5.98 mmol/L,或合并TG≥2.00 mmol/L或合并HDL-C男<1.04 mmol/L,女<1.17 mmol/L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A组)29例,氟伐他汀组(F组)30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F组给予氟伐他汀20 mg/d,晚上8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分别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4周后及8周后,TC、TG、TDL-C、TC-HDL-C/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TC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LDL-C、TG下降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优于氟伐他汀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TG和LDL-C的作用较氟伐他汀强,且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可用于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混合性高脂血症的治疗.

    作者:段小嬿;梁积英;陈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