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梁雪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 内支架植入术, 治疗冠心病, 护理体会, 手术, 报告
摘要:1999年11月至2001年12月我科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50例均获得成功.现将该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的麻醉并发症分析

    1995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院共进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外科(VATS)手术82例,取得了很好的治疗和诊断效果.现对VATS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作者:黄冰;钱卫;温文钊;王建荔;何并文;潘灵辉;梁锐;赖恩华;廖品琥;顾永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S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15例

    1996年12月至2000年6月,我院共收治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15例,均采用后路SF(Spinal Fixafion)内固定系统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毓金;彭维波;黄卫国;韦仕战;陆敏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钙调节激素及骨密度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钙调节激素及骨量的变化.方法:227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放免法测定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睾酮(T,男性患者)、雌二醇(E2、女性患者)、降钙素(CT)、甲状旁腺激素全段(PTH-SP),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前臂骨密度(BMD),根据年龄分为3组,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男性T在3个年龄段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PTH高于对照组(P<0.001或P<0.01).糖尿病患者腰3(L3), 腰4(L4) BMD低于对照组(P<0.05),而髋部、前臂BMD则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钙调节激素中,T水平下降,PTH水平增高,骨丢失部位主要在腰椎.

    作者:颜晓东;黄忠;胡映玉;钟华;林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与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治疗1周,观察4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静息时心电图ST-T段的变化、心脏事件(死亡、心梗)发生的例数、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所测指标的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

    作者:彭环庆;蒋旻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我院20年儿科住院死亡病因回顾分析

    广西地处我国南疆边陲,由于历史、文化及各种原因使儿童医疗卫生、保健也相对置后,为进一步促进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卫生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我们将本院1981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儿科住院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找出死亡主要病因及特点,为提供相应干预措施提出科学依据.

    作者:杜华;黄雀伶;李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34例腕掌侧严重切割伤早期治疗分析

    腕掌部切割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损伤后早期处理不当可造成手部功能的严重障碍.现将我院 1995年8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34例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兵;赵顺吕;蒙云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中术后的应用(附56例报告)

    1996~2001年我们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任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改良去带乙状结肠可控原位新膀胱术8例临床分析

    2000年7月至2001年我院自行设计施行改良去带乙状结肠可控原位新膀胱术8例,随访3~22个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明贵;陈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尿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肾病综合征(NS)患儿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但临床上却较少出现明显的血栓形成症状,给识别高凝状态及抗凝治疗带来困难[1].本文通过对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血、尿D-二聚体(D-dimer)的测定,探讨NS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时血尿D-dimer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振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11例分析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但随着该手术的广泛开展,术后翻修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月共翻修11例.现就翻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黄成彬;肖增明;李世德;杨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胆汁癌胚抗原及脱落细胞检测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胆管癌术前定性诊断的方法.方法:对胆管癌病人32例行术前、术后胆汁癌胚抗原( CEA)检测及术前血清CEA胆汁中癌细胞检测.同时对105例胆管结石病人行术前、术后胆汁CEA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胆管癌病人术前胆汁CEA明显高于术前血清CEA、术后胆汁CEA及胆管结石病人术前、术后胆汁CEA ,两者差异显著(P<0.01).胆管癌胆汁CEA诊断阳性率为87.5%( 28/32),胆汁癌细胞检测阳性率为 28.1%(9/32).结论:胆汁CEA和胆汁癌细胞检测对胆管癌的术前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胆管癌定性诊断的确诊率.

    作者:刘远文;褚光平;胡幼林;黄平;蔡敬铭;林正奎;刘强;黄海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腹股沟疝51例临床分析

    本文收集我院老年病学外科病房1987年6月至2000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5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向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1999年11月至2001年12月我科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50例均获得成功.现将该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梁雪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临床发现,有部分残余肾功能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除外原发病及其它诱因的影响,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后出现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加快.本文通过检测有残余肾功能的CRF患者在MHD前后尿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变化,探讨MHD对有残余肾功能的CRF患者影响.

    作者:米存东;彭智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变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变.方法:对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P300测定.结果:①患者组P300潜伏期(PL)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5):波幅(Amp)降低(P<0.001);②患者组P300异常率为90.6%:PL延长者12例(41.38%),PL及Amp均异常者11例(37.93%),Amp降低者6例(20.69%);③患者P300的PL延长及Amp降低与代谢异常有关,其异常随代谢异常改善而改善(P<0.000 5).结论:P300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认知、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功能改变的评定及治疗效果的观察有一定意义.

    作者:林洪全;李文华;韦武合;周瑞芝;文青松;谢院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在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

    全肺切除术常规在心包外处理肺血管,当心包外处理肺血管困难时,切开心包处理肺血管,有利于安全地切除病侧全肺.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们采用切开心包处理肺血管术式完成常规心包外处理肺血管困难的全肺切除术7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岳培;陈启福;宋剑非;李安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

    白细胞介素6(IL-6)由多种细胞产生,与其受体(IL-6R)结合后对免疫应答、骨髓造血及肿瘤生长等多方面产生调节作用.有研究显示IL-6是多发性骨髓瘤、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发病和转归的重要分子[1].但关于IL-6在实体瘤和急性白血病中水平及意义如何,国内报道不多.我们观察了实体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煌基;刘陶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髓小巨核细胞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血细胞的质、量异常,骨髓病态造血及高风险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为主要特征.大部分MDS患者在骨髓内造血活跃的同时,却伴有外周血细胞减少.MDS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主要与骨髓血小板生成减少、功能异常有关[1].但随着对正常和病理性巨核细胞生成研究的不断深入,巨核细胞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及相互联系更受重视.本文通过对我院1997年6月至2000年8月住院的MDS患者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中的小巨核细胞检测的比较,探讨骨髓小巨核细胞检测对MDS临床诊断的作用.

    作者:马永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495例临床报告

    我科自1992年5月至2002年3月开展各类腹腔镜手术49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建强;梁中骁;黄顺荣;赫军;李辛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表阿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21例

    1993年2月至1999年3月,我院应用表阿霉素膀胱内单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2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蓝志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