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庚型肝炎34例临床分析

温小凤;朱汝洁

关键词:庚型肝炎, 二重感染, 肝炎病毒, 阳性, 检测血清, 血清标志物, 现报告如下, 巨细胞病毒, 病毒性肝炎, 临床资料, 重症肝炎, 诊断符合, 诊断标准, 慢性肝炎, 临床特点, 寄生虫病, 急性肝炎, 感染情况, 病例, 病毒抗体
摘要:为了解庚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情况,我们采用ELISA法对我科1 996年10月至1998年10月280例因病毒性肝炎住院的患者进行了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 的检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0例中有34例抗-HGV阳性(12.1%),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42.0 ±15)岁.全部病例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血清抗-HGV检测二次阳性,其中急性肝炎1例,慢性肝炎28例,肝硬化4例,重症肝炎1 例.阳性病例均检测血清甲(A)、乙(B)、丙(C)、丁(D)、戊(E)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CM V)、EB病毒(EBV)血清标志物.结果为:单纯HGV感染1例,二重感染25例(均为HBV+HGV),三 重感染5例(HBV+HDV+HGV 3例,HBV+HEV+HGV 1例,HBV+HCV+HGV 1例),四重感染3例(HBV+HD V+HEV+HGV 1例,HBV+HCV+HDV+HGV 2例,其中1例存在EBV感染).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752例循环系统疾病急死尸检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循环系统疾病致急死的特点.方法:从我国22所医学院校或医院病理科或法医系登记的1950~1989 年的急死尸检资料,选出循环系统疾病病例,分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共选出752例,男525例,女227例,男∶女为2.3∶1,6岁以下的儿童67例(8.9%), 青少年271例(36.0%),中老年414例(55.1%).引起急死的循环系统疾病有22种,前四位分别是大脑内出血168例(22.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56例(20.7%) ,急性心力衰竭85例(11.3%),心肌梗死69例(9.3%).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致急死主要见于中老年,大脑内出血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原因.

    作者:蒋一强;李山;潘红波;李志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闭合性腹部创伤诊治116例报告

    闭合性腹部创伤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此种创伤常涉及多脏器损伤,处理棘手 ,及时正确的诊治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9年8月共收治闭合性腹部创伤116例,现对其诊治体会总结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6例中,男94例,女22 例,年龄5~79岁,平均37岁.1.2 致伤原因: 车祸伤72例,坠落伤16例,挤压伤10例,打击伤8例,牛角顶伤4例,手扶拖拉机手把顶伤3例,跌伤3例.

    作者:潘加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膀胱液电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134例报告

    1990年7月至1999年3月我院共收治膀胱结石176例,其中行膀胱液电碎石术1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31例,女3例.年龄19~79岁,平均56岁.单发结石108例,2~ 3颗结石26例.本组病例均有尿频、尿急、尿痛,122例有尿线中断;病史反复发作,长者 2年,短者1周;后尿道结石19例;结石直径约0.9~3.2 cm;术前检查尿常规,发现镜下 血尿,或排肉眼血尿98例;合并前列腺增生者38例,合并肾或(及)输尿管结石27例.

    作者:甘宏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隆鼻术后并发症病因分析及处理

    在目前美容手术中隆鼻术占相当大的比例,同时由此而引起的并发症亦比较多,如不 及时处理,常可造成严重后果.我科1990年8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隆鼻术后并发症236例 ,由于采取了积极的处理措施;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28例X线胸片阴性肺癌纤支镜检查分析

    早期肺癌X线胸片检查以阴性为多见,临床上常被漏诊或误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 的检查为此类肺癌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现将我院1996~1998年的28例作一总结.

    作者:蔡文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影响胃癌术后疗效因素分析

    对1986年6月至1996年6月176例胃癌手术治疗后获随访的164例(93.1%)进行回 顾性分析,着重讨论不同年龄、部位、病理类型、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术后化疗情况等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胃癌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64例中,男性124例,女性40例,年龄22~78岁,40岁以下39例,41~60岁 66例,60岁以上59例.①发病部位及病情:位于胃窦部89例,胃体部38例,胃底贲门部34例 ,皮革样癌3例.本组患者在就诊及确诊时大多数已属晚期,Ⅲ、Ⅳ期病例占79.3%(130/ 164),早期仅占1.2%(2/164);②组织学类型:术前活检及术后再次病理检查证实为乳头 状或管状腺癌18例(10.9%),低分化腺癌72例(43.9%),粘液腺癌36例(21.9%),印戒 细胞癌22例(13.4%),未分化癌7例(4.3%),溃疡恶变9例(5.5%);③治疗情况:根治性 切除84例(51.2%),姑息性切除52例(31.7%),胃空肠吻合术20例(12.2%),剖腹探查术 8例(4.9%),总切除率82.9%(136/164);④1990年以前,手术以D1为主,甚至部分病例 是大网膜切除加胃大部分切除.术后不规范化疗.1990年后以D2式为标准术式,甚至部分 病例达到D3,术后约60%~70%患者规范化疗,尤其是近5年来还进行术前及术后的动脉插 管灌注区域化疗.药物为阿霉素(或比柔比辛、MMC、5-Fu);⑤随防结果:176例中随访至 1997年6月,满1年以上者164例,3年以上128例,5年以上96例.手术后1,3,5年生存 率分别为79.3%(130/164),53.9%(69/128),26%(25/96).根治组与姑息组及未切除组 生存率见表1.老、中、青年组切除率及生存率见表2.对随访满5年的96例,根据随防结果分为生存≥5年组和生存<5年组,对所及8个临床病 理因素进行卡方检验,显示5年生存率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化疗有关.见表3.

    作者:林坚;李绍森;彭民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2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与光疗效果

    1999年2~7月我科收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79例.为观察本地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 床特点与光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值与经皮黄胆指数的效果,对2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 与光疗前、后有经皮黄胆指数、血清总胆红素值记录的血清总胆值及经皮黄胆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农玉芳;单庆文;刘悠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逐步回归法探讨肝源性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肝源性溃疡发生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住院并经过胃镜检查的178例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对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否影响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154 2.以后依次为年龄、肝功能分级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者,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091 5,0.026 9,0.013 9.结论:年龄越大、肝功能分级越差、患门脉高压性胃病及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者,较易发生肝源性溃疡.

    作者:黄雪;谭至柔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剂量多巴胺、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2例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微循环障碍和凝血机制异常是其关键, 1996年3月至1999年8月我院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2例,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儿科1996年3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硬肿症65例,新生儿 硬肿症分度参照1990年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所订的分度标准[1].按入院单双日分 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足月产9例,早产23例;体质量<2 50 0 g 23例,≥2 500 g 9例;起病日龄≤7 d 26例,>7 d 6例;轻度硬肿10例,中度 硬肿15例,重度硬肿7例;体温不升12例;单纯寒冷损伤综合征9例,感染9例,窒息10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足月产10例,早产23例,体质量<2 500 g 25例,≥2 500 g 8例;起病日龄≤7 d 28例,>7 d 5例,轻度硬肿12例,中度硬肿15例,重度硬 肿6例;体温不升13例;单纯寒冷损伤综合征10例,感染8例,窒息9例;两组病例的胎龄、 体质量、发病日龄、入院时体温、硬肿程度、病程和病因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暖箱快速复温、防治感染、合理供给热卡和液体、纠正器 官功能紊乱、吸氧、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2~3 mg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30 ml中以每分钟5 μg/kg静脉滴注,再用肝素0.2~0.5 mg/ 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20 ml中静滴,至硬肿消退后停药.1.3 疗效判定:①显效:体温于12 h内恢复正常,硬肿3 d内消退;②有效:体温于24 h 内恢复正常,硬肿8 d内消退;③无效:体温于24 h后恢复正常,硬肿8 d后尚未完全消退或死亡者.

    作者:罗军;罗杰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可舒片中葛根素含量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心可舒片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方法,固定相为Nova-pak C18反相柱( 4 μm,3.9 mm×150 mm) ,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测定波长为247 nm,柱温35℃. 结果:线性范围为12.5~200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5.01%,RSD=2.08%(n=5).结论:该法具有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陈英;莫志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食疗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与降脂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食疗对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糖尿病患者降糖与降脂作用,寻求有效的食疗途径.方法:对资料完整的NIDDM患者136例进行治疗前后膳食结构摄入、空腹血糖、血脂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摄入不平衡,治疗后血糖和血脂有了明显下降(P< 0.05~0.01),症状也得到了改善.结论:用燕麦作食疗,有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血糖升高速率减慢,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脂作用.

    作者:曾小南;陈绍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附7例报告)

    主动脉瘤手术死亡率高,主要死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心肌损害,其次是术野出血 ,这些因素与体外循环(CPB)灌注技术关系密切,现将7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4~63岁,心功能Ⅱ~Ⅲ级.疾病种类:夹层动脉 瘤6例(Debakeyl分型:Ⅰ型3例,Ⅲ型3例),马凡氏综合征1例.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 I)2例,合并高血压3例.1.2 麻醉方法:7例手术均选择插管全麻,除氏病人用单腔气管插管外,余病例均选 用左支双腔气管插管,控制左侧肺道.深低温停循环病人头部置冰帽.1.3 手术方式:氏病人须行升主动脉、主动脉瓣膜置换(Bentall术).Ⅰ型夹层动 脉瘤合并AI,需行Bentall加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置换.Ⅲ型降主动脉瘤须行降主动脉置 换术,若病变累及降主动脉行程各分支:肋间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右肾动 脉等,则须将这些分支游离分别吻合在人工血管相应的近生理位置上.

    作者:黄爱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动脉灌注疗法在子宫颈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动脉灌注疗法在子宫颈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36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TAI),经导管灌注CDDP 60~100 mg,ADM 40 mg,MMC 10~20 mg. TAI后1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17例采用放射线治疗.结果:TAI疗效,CR 8.32%,PR 69.4%,NC 22.2%.放疗组总有效率为82.3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TAI结合放疗或手术可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亦龙;古闲幸则;赖少侣;齐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氢氧镁铝抗实验性胃溃疡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型抗酸剂氢氧镁铝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利用小鼠应激性胃溃疡、小鼠烧灼性胃溃疡、大鼠利血平性胃溃疡及大鼠幽门结扎性胃溃疡的模型,同时在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模型中观察其对胃液量、胃酸酸度、胃液pH值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氢氧镁铝可明显抑制应激性胃溃疡、幽门结扎性胃溃疡和利血平性胃溃疡的形成,且可促进烧灼性胃溃疡的愈合,对胃酸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氢氧镁铝可通过抑制胃酸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起到抗胃溃疡作用.

    作者:林军;陈家欢;唐平;杨斌;陈美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广西玉林地区中小学生头发中9种元素含量的性别差异研究

    目的:探讨广西玉林地区中小学生头发中的人体必需元素含量及性别差异.方法:用偏振塞曼原子吸收仪,检测710名7~16岁中小学生头发中9 种人体必需元素的含量.结果:①铁、硒、钴、钙、锌的含量,在中小学生三个生长发育阶段均有男性高于女性差异;②铬含量在7~9岁组、铜的含量在10~12岁组和13~16岁组均发现男性高于女性,另外一些生长发育阶段则没有性别差异;③镁、镍的含量,在中小学生三个生长发育阶段均没有性别差异.结论:中小学生头发中元素含量的性别差异,因生长发育阶段和元素的不同而不同.

    作者:徐林;魏博源;龚继春;李松峰;徐锡金;韦献良;周丽宁;莫世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正常成人甲状腺CT表现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甲状腺CT表现特点,为甲状腺疾病的CT 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80例正常成人甲状腺增强前后进行动态CT扫描,划线法测量腺体大小并对其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甲状腺边缘连线均完整、与双侧颈鞘血管及食管之间有低密度脂肪间隙相隔,与气管壁及颈前肌之间无类似低密度间隙存在;②部分正常甲状腺内平扫可见宽度≤2 mm的裂隙状略低密度区;③增强后3 min内甲状腺强化明显.结论:采用划线法测量甲状腺大小,可避免腺体形态差异造成测量误差;掌握正常甲状腺的各种CT表现特点,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疾病的CT诊断质量.

    作者:苏丹柯;刘剑仑;谢东;黄臣养;韦长元;李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疗法4例

    1 病例报告例1,女,33岁.1995年10月6日入院.8月下旬发热、咽痛,继而出现下肢水肿、关节 痛、尿蛋白(+++)而入我院.入院后体温38~39℃,先后出现口腔溃疡、心包积液、胸水、腹水;Hb 89 g/L,WBC 2.6×109/L,ALB 20 g/L,γ-球蛋白30%,C3 600 mg/ L,ANA(+),ds-DNA(+).诊断:重症狼疮性肾炎(LN).予足量强的松治疗,渐见尿少,恶心、呕吐;BUN 44.7 mmol/L,Cr 533 μmol/L.12月中旬并发急性左心衰,狼疮脑,癫样抽搐频繁发作.经4次血浆置换(PE),分别置换血浆2 L、2.4 L、2.4 L和3 L.2次PE后已能下床活动.再经17次血液透析,2次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并先后静滴丙种球蛋白25 g,加用C TX,终控制了狼疮危象.复查血象和肾功能正常,ANA、ds-DNA阴转,1996年1月27日完全缓解出院.

    作者:韦道生;米存东;廖松;赖月玲;韦凤勋;陈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外科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42例

    房间隔缺损(房缺)为成年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成人房缺由于其独特的 临床特征,无论是在手术病例选择及手术方法上,还是在术后并发症防治上都与儿童房缺有 很多不同之处.1989年1月至1999年11月我院共手术治疗18岁以上房缺病人4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42例,男11例,女31例.年龄18~54岁,平均39.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活动后心 悸气促,2例有咯血,4例有心衰史.术前心功能Ⅰ级7例、Ⅱ级18例 、Ⅲ级15例、Ⅳ级2例.42例均可在胸骨左缘二、三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P 2增强或亢进,19例P2分裂,5例胸前触及收缩期震颤.心电图显示右心室肥厚32例,2 5例为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术前有心律失常(偶发房 、室早各1例、心房纤颤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胸片 显示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右房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增多,心胸比率<0.5 3例、~0.6 35例、~0.65 5例.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均有房缺存在,直径1.2~4.0 cm不等,中央型37例,上腔型3例,下腔型2例.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9.33 kPa 32例,8~9.33 kPa 8例,<8 kPa 2例.

    作者:黄保堂;谭典模;苏国泰;邓文耀;莫月吉;刘祖定;窦云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胎儿股骨软组织厚度与胎儿体质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肱骨皮下组织厚度(HSTT)及股骨皮下组织厚度(FS TT)与胎儿体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181例胎儿的双顶径(BPD)、枕额径(OFD)、腹前后径(APTD)、腹横径(TTD)、肱骨(HL)、肱骨软组织厚度(HSTT)、股骨(FL)、股骨软组织厚度(FSTT)进行测量,并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FSTT与新生儿体质量显著相关(r=0.233 3,P >0.05),HSTT与新生儿体质量无显著相关(r=0.137 0,P<0.05).结论:FSTT是观察胎儿营养状况的较直接检测指标,且可用来预测胎儿体质量.

    作者:韦业平;袁华;马燕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P21和PCNA在肝硬变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P21、PCNA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肝硬变、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肝细胞癌(HCC)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运用S-P法对60例单纯肝硬变(不伴癌)、30例癌旁肝硬变及2 7例HCC的P21、HBsAg及PCNA表达情况进行实验研究.结果:癌旁肝硬变组织、单纯肝硬变组织、癌组织P21阳性率分别为90%,68.33%,62.96%,癌旁肝硬变与单纯肝硬变、癌旁肝硬变与癌组织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伴LCD改变或HBsAg阳性的肝硬变组织,P21阳性率分别为92.45%,87.32%,明显高于不伴LCD改变或HBsAg阴性的肝硬变组织(P<0.01),P 21的表达与HBsAg感染有关.PCNA阳性的58例肝硬变中有50例呈P21阳性,而PCNA 阴性的32例肝硬变组织中仅有18例呈P21阳性,PCNA与P2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① P21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肝细胞癌的起始过程有关, 在HCC形成发展的早期阶段发挥重要作用;②HBV感染及PCNA与P21表达密切相关,有H BV感染的肝细胞,尤其是同时表达PCNA的肝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P21表达增高;③LCD是一群具有肿瘤性增殖潜能的癌前细胞群,尤其是伴有HBV感染,且有P21及 PCNA共同过量表达者,有发生肝细胞癌的高度危险.

    作者:冯震博;何如昆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