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微波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探讨

陈哲

关键词:内镜微波治疗, 成熟型, 疣状胃炎, 现报道如下, 药物治疗, 临床表明, 胃窦部, 隆起性, 对照组, 应用, 危险, 膜上, 分布, 病变, 凹陷, 癌变
摘要: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VG)是指胃粘膜上形成脐窝状凹陷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分布在胃窦部,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成熟型和未成熟型.临床表明,成熟型疣状胃炎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癌变的危险[1].我院1995年4月至1998年12月间应用内镜微波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344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检测血、胸水、支气管冲洗液CEA对癌性胸水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联合测定血、胸水、支气管冲洗液中癌胚抗原(CEA)浓度对癌性胸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恶性胸液及28例良性胸液患者同时测定血、胸水、支气管冲洗液中CEA浓度.结果:①恶性胸液组血清、胸水、支气管冲洗液CEA均显著高于良性胸液组(P<0.05);②当联合支气管冲洗液CEA>20μg/L,胸水CEA>15μg/L和血清CEA>15μg/L中至少有两项时,对癌性胸水诊断的敏感性达68.97%,特异性达96.43%,达3项指标时的敏感性为41.38%,特异性为100%.结论:联合测定血、胸水、支气管冲洗液中CEA浓度对癌性胸水有诊断价值.

    作者:吕立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技术分析19例主动脉夹层的声像图表现.结果:MTEE及TEE对主动脉夹层检出率分别为100%及47.4%(P<0.001);MTEE能清晰的显示主动脉结构、主动脉夹层之剥离内膜的起始部位、累及范围、交通口大小与数目、血流、真假腔大小、附壁血栓及合并症的声像图表现.结论:与TTE比较,MTEE能清晰显示主动脉结构,对主动脉夹层及合并症检出率极高,临床应用MTEE检查主动脉夹层对选择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对术前、术后随访等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盛兰;朱性威;龙伟吟;李智贤;张棣;何云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面膜固定水平照射治疗鼻咽癌的研究

    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但头颈部是活动易变的部位.因此,要使照射剂量准确和质量保证,照射时的体位和照射部位的固定是关键环节.自1997年下半年起,我科用面膜固定水平照射技术治疗了20例鼻咽癌患者,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黎福祥;赵志斌;刘颖新;韦汉荣;周桂娥;吴春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118例重度营养不良临床分析

    营养不良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重度营养不良可引起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病理、生理改变,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988~1998年收治的118例重度营养不良分析如下.

    作者:吕爱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

    呼吸机应用于临床已有70年,机械通气在抢救呼吸衰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呼吸机在使用时通常须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1989年美国伟康集团公司生产的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属无创性机械通气.Bi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肯定效果,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各家意见不一[1].本文观察两组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实验组予常规治疗加经鼻罩BiPAP通气,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BiPAP呼吸机对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

    作者:欧阳暾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防返流装置在改良Sugiura手术中的应用

    改良Sugiura手术的特点即必须完全廓清食道下段周围血管,切断迷走神经干.因此,防止术后胃食管返流,才能提高术后生存质量.1991年12月至1997年12月,我们用消化道吻合器行经腹改良Sugiura手术25例,术中加做防返流装置,取得了较好的防返流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源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162例麻醉处理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较常见的小儿急诊手术.因异物的阻塞常合并有较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1982~1998年共收治162例小儿气管异物,现就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陆永红;曾献珠;杨瑞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心脏跳动中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治疗马凡氏综合征(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为了避免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设计体外循环逆行灌注心脏跳动中主动脉根部替换术,以纠治马凡氏综合征.方法:建立体外循环后,阻断主动脉、冠状静脉逆行灌注动脉血,鼻咽温度控制在(32±1)℃左右,在心脏空跳慢跳中(40~50次/min)施术.结果:转机时间110 min,带瓣人造血管替换术成功,术后血压,心率平稳,无低心排量综合征.结论:在心脏跳动中完成马凡氏综合征的外科手术治疗,避免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害,有好的心肌保护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何巍;覃家锦;郑宝石;罗玉忠;温仁祝;钟宏;唐建生;何兆忠;周若林;周明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单肺麻醉时对肺内分流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单肺麻醉时对肺内分流(s/t)影响的规律性.方法:选择14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用静吸复合全麻,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TLV)15 min、单肺通气(OLV)5、15、30、60 min抽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s/t.结果:s/t在TLV时大于麻醉前(P<0.01),在OLV 5 min又大于TLV时(P<0.01),但与OLV 60 mi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aO2在OLV 15 min低于双肺通气(P<0.01),但与OLV 60 mi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静吸复合麻醉下,s/t在OLV 5 min时大,OLV 60 min尚未降低.PaO2在OLV 15 min时降至低,OLV 60 min尚未回升.

    作者:阮林;温文钊;王建荔;黄冰;何并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胃癌侵犯邻近器官手术切除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脏器切除术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胃癌侵犯邻近器官的病人行联合脏器切除术,并进行随访.结果: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4%,39.2%,21.5%.手术并发症为16.1%,手术死亡率3.57%.结论:对已有癌侵犯邻近器官的病人,应尽可能将胃癌及其侵犯邻近的器官部分或全部切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要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

    作者:梁驰;董保国;韦涌初;梁秋养;覃流珠;李霖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波及30块骨骼并发髋外翻膝内翻畸形骨软骨瘤1例

    骨软骨瘤又称外生骨疣,单发者多,多发者具有家族遗传性,较为少见.我科近期遇1例多发性骨软骨瘤,具有典型的临床与X线表现,肿瘤多达29个,累及骨骼30块,并发多骨畸形,甚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滨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利巴韦林与氧氟沙星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实验

    目的:检测利巴韦林与氧氟沙星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两药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25,37℃时,0~6 h其外观、pH值、含量没有明显变化,8 h后含量有所下降.按相应工作曲线项下所述方法测得相应A值和△A值,计算得利巴韦林的回收率为100.43%,RSD=0.46%.氧氟沙星回收率为99.80%,RSD=0.23%.结论:利巴韦林与氧氟沙星注射液在常温及炎热夏天都可配伍使用,6 h内用完.本方法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作者:廖艺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开放式乳突手术的耳道耳甲成形术

    目的:探讨耳道耳甲成形术在开放式乳突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13耳开放式乳突手术中,72耳通过生理盐水注入法测定术腔大小,作相应术式的耳道耳甲成形术,对照组41耳只作经典的开放式乳突手术,未作相应术式的耳道耳甲成形术.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耳道耳甲成形组干耳率分别为95.8%和97.2%,对照组的干耳率为78.0%和82.9%,前者干耳率均高于后者(P<0.01和P<0.05).术后6个月耳道耳甲成形组术腔上皮化率为93.1%,对照组术腔上皮化率为75.6%,耳道耳甲成形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1~5年,耳道耳甲成形组复发率仅为2.8%,而对照组为12.2%.结论:认为开放式乳突手术根据术腔大小作相应术式的耳道耳甲成形是促进术后干耳的关键.

    作者:徐志文;唐安洲;陈陵;陈伊宁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1995年5月至1998年8月,我科在小儿上肢手术中施行臂丛神经阻滞2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小彤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17例分析

    1996~1998年我科对17例泪小管断裂行改良泪小管吻合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蒋林志;谭少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重症急性胆管炎48例临床分析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情复杂,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治疗较困难,死亡率高,急需进行胆管引流术才能控制临床症状.1989~1999年我院共收治4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尤毓元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α1-AT、Tf及AFP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法免疫浊度测定系统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45例肝癌及其它肝病患者血清中α1-抗胰蛋白酶(α1-AT)、转铁蛋白(Tf)以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肝癌组α1-AT高于其它各组,Tf则显著下降(P均<0.05);联合检测中任一项为阳性时,阳性率达96.67%,而3项均为阳性时,检测特异性极高.结论:AFP与α1-AT、Tf联合检测肝癌,可减少漏诊概率与提高诊断的特异性,优于单项的检测水平.

    作者:蒋杰球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一株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误诊为志贺氏菌的浅析

    笔者从餐厅服务人员的健康体检中检出一株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其血清型为O28ac:K73,初以检出鲍氏12-15型志贺氏菌报告结果,造成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景强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槲皮素对博莱霉素致鼠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目的:观察SD大白鼠腹腔内注射槲皮素对实验性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博莱霉素致鼠肺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动态观察各实验组与肺纤维化形成相关的第3、7、14、28天肺组织匀浆羟脯氨酸、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动态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形态学定量测量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数/每高倍视野、肺泡间隔宽度、单位面积肺纤维化灶所占的分面积.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组能显著地降低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程度.结论:槲皮素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王昌明;黄慧;张珍祥;莫碧文;白晶;曾锦荣;蒋述科;任格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影响脑血栓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ASA)对脑血栓复发的影响.方法:设对照72例,观察组75例.观察组口服ASA 50 mg/d,以满3年为限,按随诊时间长短不同分3个期观察,比较两组的复发情况.结果:Ⅰ期的复发率两组无明显差异,Ⅱ、Ⅲ期的复发率和满3年的累积复发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复发后的病情用MESSS评分,观察组轻于对照组.结论:长期口服ASA对脑血栓复发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作者:杜福文;谭启文;周鱼;余德灵;林海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