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肺麻醉时对肺内分流影响的研究

阮林;温文钊;王建荔;黄冰;何并文

关键词:单肺通气, 麻醉, 肺内分流
摘要:目的:研究单肺麻醉时对肺内分流(s/t)影响的规律性.方法:选择14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用静吸复合全麻,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TLV)15 min、单肺通气(OLV)5、15、30、60 min抽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s/t.结果:s/t在TLV时大于麻醉前(P<0.01),在OLV 5 min又大于TLV时(P<0.01),但与OLV 60 mi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aO2在OLV 15 min低于双肺通气(P<0.01),但与OLV 60 mi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静吸复合麻醉下,s/t在OLV 5 min时大,OLV 60 min尚未降低.PaO2在OLV 15 min时降至低,OLV 60 min尚未回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糖尿病30例临床分析

    小儿糖尿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1989年5月至1997年11月我院诊治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瑗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268例甲亢病人的肌活检及临床分析

    目的:为了观察甲亢病人治疗前后的肌病理改变.方法:对268例住院甲亢病人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作肌病理活检及对16例有肌病理改变者进行治疗后肌活检复查.260例进行光镜检查和8例进行电镜检查.结果:在268例肌活检中,28.7%(77/268)的甲亢病人有肌病理改变,14.3%(3/21)在临床已诊断甲亢肌病者,无肌病理改变,25%(4/16)有肌病理改变的病例在甲亢治疗后,其肌病理改变仍未恢复.结论:甲亢病人的肌病理改变是常见的,其发生率与甲亢的病程及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关.肌病理的恢复与肌萎缩的程度有关,其恢复的时间要比甲亢症状恢复的时间长.

    作者:刘广钊;刘红;梁季鸿;蒙必辉;韦政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输尿管损伤多为医源性,多发生在盆腔和腹膜后手术的患者,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开展,其发生率有增加趋势[1],若能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则效果良好,否则可引起尿瘘、感染和肾功能损害,失肾机会增加.1973~1998年我院共收治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5例,报告如下.

    作者:米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抗炎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的抗炎作用.方法:观察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对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症、冰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结果: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对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明显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作者:刘华钢;陈燕军;姚树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前壁AMI患者的心电图、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梗死相关病变与第一对角支(D1)开口的位置关系.结果:29例前壁AMI患者,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12例中,以D1开口前的LAD病变或LAD合并D1病变9例(75.00%),以D1开口后的LAD病变3例(25.0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前壁AMI伴有ST段I、avL导联抬高6例中,下壁ST段压低组和正常组分别为5例(83.33%)、1例(16.67%),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与多支血管病变无关,而与LAD近端(D1之前)或LAD近端合并D1病变有关,可能反映高侧壁心肌缺血对应性改变.

    作者:凌政;李平;张少富;陈丽芬;刘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162例麻醉处理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较常见的小儿急诊手术.因异物的阻塞常合并有较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1982~1998年共收治162例小儿气管异物,现就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陆永红;曾献珠;杨瑞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广西巴马长寿地区壮族老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

    目的:探讨我区长寿之乡巴马县农村壮族老人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71例老人血清抗Hp-IgG及CagA-HpIgG.结果:171例老人Hp感染率为53.8%;CagA-HpIgG阳性率为14.6%;90岁以上年龄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60~69及70~79岁两组(P<0.05);Hp感染与年龄显著相关(P<0.05);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饮用河水者感染率高于饮用山泉水者(P<0.0001).结论:Hp在壮族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以长寿老人感染率高;粪-口传播可能是老年人感染Hp的主要途径.

    作者:唐国都;唐星火;陈振侬;韩萍;韦宗萍;陈进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开放式乳突手术的耳道耳甲成形术

    目的:探讨耳道耳甲成形术在开放式乳突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13耳开放式乳突手术中,72耳通过生理盐水注入法测定术腔大小,作相应术式的耳道耳甲成形术,对照组41耳只作经典的开放式乳突手术,未作相应术式的耳道耳甲成形术.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耳道耳甲成形组干耳率分别为95.8%和97.2%,对照组的干耳率为78.0%和82.9%,前者干耳率均高于后者(P<0.01和P<0.05).术后6个月耳道耳甲成形组术腔上皮化率为93.1%,对照组术腔上皮化率为75.6%,耳道耳甲成形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1~5年,耳道耳甲成形组复发率仅为2.8%,而对照组为12.2%.结论:认为开放式乳突手术根据术腔大小作相应术式的耳道耳甲成形是促进术后干耳的关键.

    作者:徐志文;唐安洲;陈陵;陈伊宁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与其它治疗方式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别施行镜下输卵管切除的根治性手术及输卵管开窗清除绒毛或病灶注药杀胚的保守性手术,将它们与同期剖腹手术及全身用药杀胚的各30例异位妊娠病例作比较分析.结果:电视腹腔镜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符合率达100%,手术成功率94.34%,无术时术后并发症.镜下手术较开腹手术明显损伤小,恢复快,术后病率低,镜下保守治疗较全身用药保守治疗副反应轻,血HCG转阴性快.结论:电视腹腔镜诊治异位妊娠有及时、精确、易行,融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优点.

    作者:李立;李丽娟;韦波;杨岚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荷包缝合加改良张力带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4例

    髌骨粉碎性骨折常伴随关节面不整,单纯用钢丝、记忆合金骑缝钉或改良张力带固定等术式治疗,常有复位后因固定不牢靠而发生再次移位,术后亦因外固定时间长而遗留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笔者采用荷包缝合加改良张力带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方岳建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9例急性砷化氢中毒心电图分析

    砷化氢是具有强烈溶血作用的毒物,急性砷化氢中毒引起心脏的损害报告较少.我院于近几年间收治的急性砷化氢中毒引起心脏损害9例心电图改变,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廖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面膜固定水平照射治疗鼻咽癌的研究

    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但头颈部是活动易变的部位.因此,要使照射剂量准确和质量保证,照射时的体位和照射部位的固定是关键环节.自1997年下半年起,我科用面膜固定水平照射技术治疗了20例鼻咽癌患者,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黎福祥;赵志斌;刘颖新;韦汉荣;周桂娥;吴春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α1-AT、Tf及AFP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法免疫浊度测定系统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45例肝癌及其它肝病患者血清中α1-抗胰蛋白酶(α1-AT)、转铁蛋白(Tf)以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肝癌组α1-AT高于其它各组,Tf则显著下降(P均<0.05);联合检测中任一项为阳性时,阳性率达96.67%,而3项均为阳性时,检测特异性极高.结论:AFP与α1-AT、Tf联合检测肝癌,可减少漏诊概率与提高诊断的特异性,优于单项的检测水平.

    作者:蒋杰球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影响脑血栓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ASA)对脑血栓复发的影响.方法:设对照72例,观察组75例.观察组口服ASA 50 mg/d,以满3年为限,按随诊时间长短不同分3个期观察,比较两组的复发情况.结果:Ⅰ期的复发率两组无明显差异,Ⅱ、Ⅲ期的复发率和满3年的累积复发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复发后的病情用MESSS评分,观察组轻于对照组.结论:长期口服ASA对脑血栓复发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作者:杜福文;谭启文;周鱼;余德灵;林海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前房维持系统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目的:寻求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前房不消失的手术方式.方法:在角膜缘4点或8点钟处作前房穿刺后,插入前房维持器维持正常前房深度,在不损伤角膜内皮的前提下,顺利驱出及吸出障质.结果:此方法较双腔抽吸灌注系统更有效维持前房,更方便吸出障质,缩短在前房内的操作时间,减少内皮损伤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前房维持器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辅助系统,却有效地完成障质的清除,维持前房深度,有效地保护了角膜内皮细胞及降低后囊膜破裂,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作者:黄明汉;谭少健;区显宁;周碧娟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颈部肿瘤伴气管受压6例麻醉处理

    1997年3月至1998年4月我科施行颈部肿瘤伴气管受压并移位6例病人的手术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永辉;黄冰;温文钊;王建荔;赖恩华;梁锐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大计数采集核素肾显像诊断异位输尿管开口3例分析

    异位输尿管开口属先天性畸形,患肾发育不全或发育异常,IVP往往报告该肾缺如,B超、CT不易显示,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我们用大计数采集放射性核素肾静态显像的方法,较好地显示发育不全或发育异常的小肾,肾影与扩张之输尿管影相连,术前诊断明确,定位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经手术证实无误.现报道如下.

    作者:尤剑鹏;李俊喜;徐贻良;王至诚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人类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系的建立及腺样囊性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个人类腭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作进一步探讨.方法:取人腭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经原代培养并传代成系,命名为NACC细胞系.采用免疫组化法对NACC细胞系及另一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行多种细胞中间丝染色.结果:NACC细胞为亚三倍体核型、单层贴壁生长的上皮癌细胞系,异种接种可致瘤.NACC及SACC-83细胞均有抗keratin,GFAP,EMA,smooth muscle actin,vimentin,S-100蛋白不同程度阳性.结论:NACC细胞系生长稳定,为源自干细胞的不同分化程度和发育周期的癌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群体,可能含有肿瘤性闰管细胞、肌上皮细胞及未分化的多潜能干细胞等细胞成分,保持了腺样囊性癌的大部分特性.行体内、外试验时能较好地反映该类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农晓琳;蒙敏;李佳荃;周诺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1995年5月至1998年8月,我科在小儿上肢手术中施行臂丛神经阻滞2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小彤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脐血输注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功能的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脐血输注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当白细胞下降至Ⅱ度时开始静脉输注脐血,每天1~3单位,连用2~7 d;在白细胞下降至Ⅲ度以下时加用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照组在白细胞下降时不接受脐血输注,其他治疗同治疗组.结果:两组病人化疗后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84.1%,50%和86.9%,52.1%,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7.4±3.5)d,短于对照组(11.5±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3%.结论:本观察结果提示脐血输注未能明显地阻止白细胞的进一步下降,但可显著缩短白细胞恢复时间,表明脐血输注对化疗后的骨髓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且脐血输注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刘志辉;韦劲松;胡晓桦;于起涛;康平;宋向群;廖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