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房维持系统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黄明汉;谭少健;区显宁;周碧娟

关键词:小切口, 前房维持系统, 角膜内皮细胞
摘要:目的:寻求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前房不消失的手术方式.方法:在角膜缘4点或8点钟处作前房穿刺后,插入前房维持器维持正常前房深度,在不损伤角膜内皮的前提下,顺利驱出及吸出障质.结果:此方法较双腔抽吸灌注系统更有效维持前房,更方便吸出障质,缩短在前房内的操作时间,减少内皮损伤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前房维持器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辅助系统,却有效地完成障质的清除,维持前房深度,有效地保护了角膜内皮细胞及降低后囊膜破裂,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颈内动脉系统TIA预后的预测研究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为完全缺血性脑梗死的预测因子及预后模式.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对近4年颈内动脉系统TIA门诊或住院病人84例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发现其1个月、1年、2年及3年完全性脑梗死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 7.14%、13.9%、28.14%及46.1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卒中史、高血压、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提示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中,可将高血压、家族卒中史、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作为识别高危复发人群的重要标志,病后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及对血液流变学异常进行干预是改善TIA预后的有效措施.

    作者:许永成;沈岳飞;韦英海;吴新贵;苏兰花;黄春霞;苏承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

    丝裂霉素C(Mitomycin C,简称MMC)具有高度抗癌活性.临床常通过静脉大剂量给药治疗多种癌症,但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严重副作用[1].近年来,为提高MMC局部药物浓度,降低血中浓度,用局部化疗越来越普遍[2,3].HPLC法测定MMC血清浓度国内报道较少[4,5],且操作困难.为了研究临床MMC剂量疗效及其副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本文建立了反相HPLC法,用于测定结肠癌、直肠癌病人手术后,腹腔循环灌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振光;钟小斌;吴闯;韦艳;陆俊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伴肝损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收集85例既往无肝病史的AP病人,测定其胆红素、ALT、AST、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LP)、血钙水平.结果:32例AP伴肝损害病人肝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的程度呈正相关;胆囊疾病及饮酒、高脂饮食与AP伴肝损害无直接相关性;AP是否伴肝损害与血钙有关.结论:胰腺水肿造成胆管梗阻,炎症胰组织释放各种破坏因子和自身活化代谢产物流入肝脏,钙离子滞留肝细胞内,终导致肝细胞损害是AP伴肝损害的原因.

    作者:秦荔荣;聂海明;朱芳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常温下阻断肝区域性血流行肝切除术35例报告

    目的:探讨减轻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采用常温下肝区域性血流阻断(RHVO)行肝切除术35例经验,并与在同期采用常温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THIO)行肝切除术18例作对比研究.结果:RHVO阻断时间明显长于THIO阻断时间(P<0.01),两组术中失血量无差异(P>0.05).术后3 d肝功能SGPT改变RHVO组明显轻于THIO组(P<0.01).RHVO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HIO组(0.05>P>0.01).结论:常温下RHVO行肝切除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对防治术后肝衰竭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忠;蔡云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前房维持系统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目的:寻求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前房不消失的手术方式.方法:在角膜缘4点或8点钟处作前房穿刺后,插入前房维持器维持正常前房深度,在不损伤角膜内皮的前提下,顺利驱出及吸出障质.结果:此方法较双腔抽吸灌注系统更有效维持前房,更方便吸出障质,缩短在前房内的操作时间,减少内皮损伤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前房维持器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辅助系统,却有效地完成障质的清除,维持前房深度,有效地保护了角膜内皮细胞及降低后囊膜破裂,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作者:黄明汉;谭少健;区显宁;周碧娟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手部开放性损伤早期修复315例临床分析

    在临床上,手部损伤所占比率较高(约占26.6%)[1].其中以开放性手部损伤占大部分,若处理不当,常导致功能障碍,甚至残废.1990年1月至1999年5月我院共收治手部开放性损伤315例,运用显微外科修复技术进行早期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贺宁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内镜微波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探讨

    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VG)是指胃粘膜上形成脐窝状凹陷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分布在胃窦部,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成熟型和未成熟型.临床表明,成熟型疣状胃炎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癌变的危险[1].我院1995年4月至1998年12月间应用内镜微波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344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附6例报告)

    1990年3月至1999年5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征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卵巢转移癌28例临床分析

    卵巢转移癌是晚期恶性肿瘤,预后极差,如何防治是个重要问题.回顾我院收治的卵巢转移癌,主要由胃肠道癌转移而来.现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预防及治疗.

    作者:唐玲;马秋英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术中超声在Ⅷ肝段肝癌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肝脏外科研究的进展及超声探头的改进、更新,一种术中专用探头已在肝脏外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院应用术中超声(Operative ultrasound,OUS)指导切除位于第Ⅷ肝段之肝癌,取得了极佳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伟萍;丁战玲;李航;韦长元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陪伴计划分娩111例临床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民开始关注到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陪伴计划分娩,不仅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产时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因素造成的难产,又使产房工作形成规律,提高了分娩的安全系数,现就我科1998年陪伴计划分娩的111例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洋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急性心梗逆行冠状静脉灌注猪动物模型制作

    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至今仍很棘手,逆行冠状静脉灌注(RCP),可把药物在再灌注前就到达缺血心肌区域形成有效浓度[1],可望此法成为其治疗的有效途径.RCP很有临床意义但十分复杂,目前国外对此研究正在掀起,国内研究较少.我们应用实验猪制作成AMI及RCP(AMI-RCP)模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醒三;曾志羽;易忠;杨靖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开放式乳突手术的耳道耳甲成形术

    目的:探讨耳道耳甲成形术在开放式乳突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13耳开放式乳突手术中,72耳通过生理盐水注入法测定术腔大小,作相应术式的耳道耳甲成形术,对照组41耳只作经典的开放式乳突手术,未作相应术式的耳道耳甲成形术.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耳道耳甲成形组干耳率分别为95.8%和97.2%,对照组的干耳率为78.0%和82.9%,前者干耳率均高于后者(P<0.01和P<0.05).术后6个月耳道耳甲成形组术腔上皮化率为93.1%,对照组术腔上皮化率为75.6%,耳道耳甲成形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1~5年,耳道耳甲成形组复发率仅为2.8%,而对照组为12.2%.结论:认为开放式乳突手术根据术腔大小作相应术式的耳道耳甲成形是促进术后干耳的关键.

    作者:徐志文;唐安洲;陈陵;陈伊宁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凹甲陆龟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目的:研究凹甲陆龟Testudo impressa(Guenther)的染色体组型及减数分裂染色体.方法:以离体培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骨髓和精巢为材料,按常规的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制片法制片和组型分析.结果:凹甲陆龟染色体数2n=52,包括A组8对大型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B组7对大型亚端部和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及C组11对微小染色体.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显示具有26个二价体.雌雄细胞之间未见异型染色体.结论:凹甲陆龟在No.1、4~5、12~14号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上表现出种的特异性;在No.14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区有一对明显的次缢痕.凹甲陆龟在近缘种间染色体组型的演化中较四爪陆龟和缅甸陆龟原始.

    作者:方玲;胡启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输尿管损伤多为医源性,多发生在盆腔和腹膜后手术的患者,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开展,其发生率有增加趋势[1],若能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则效果良好,否则可引起尿瘘、感染和肾功能损害,失肾机会增加.1973~1998年我院共收治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5例,报告如下.

    作者:米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胃癌侵犯邻近器官手术切除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脏器切除术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胃癌侵犯邻近器官的病人行联合脏器切除术,并进行随访.结果: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4%,39.2%,21.5%.手术并发症为16.1%,手术死亡率3.57%.结论:对已有癌侵犯邻近器官的病人,应尽可能将胃癌及其侵犯邻近的器官部分或全部切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要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

    作者:梁驰;董保国;韦涌初;梁秋养;覃流珠;李霖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子宫破裂的诊治及预防(附21例临床分析)

    子宫破裂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主要发生于分娩期,直接威胁着母婴生命.1987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院共收治子宫破裂21例,经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陶庚荣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阴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0例临床分析

    采用阴道子宫切除术,不作腹壁切口,不干扰腹腔脏器,术后发生肠胀气少,肠蠕动恢复快,进食早,明显优于经腹手术[1].1997年1月至1999年1月我院采用阴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0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

    呼吸机应用于临床已有70年,机械通气在抢救呼吸衰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呼吸机在使用时通常须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1989年美国伟康集团公司生产的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属无创性机械通气.Bi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肯定效果,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各家意见不一[1].本文观察两组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实验组予常规治疗加经鼻罩BiPAP通气,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BiPAP呼吸机对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

    作者:欧阳暾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老年人牙周病变及生理性萎缩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

    牙周病是牙周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疾病[1],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中老年人的口腔疾病,病因是多方面的,如不洁、细菌作用、创伤等.然而,牙周病的发生与机体内环境关系更大[2],尤其是广泛性牙周病变.本文收集了50例病因各异的老年性牙周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资科,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人牙周病变及生理性萎缩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

    作者:刘继尧;杨珈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