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ICU机械通气治疗原发病46例临床分析

骆雪萍;钟荣

关键词:机械通气治疗, 原发病, 资料, 病人
摘要: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综合ICU对148例病人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现就其中资料完整的46例分析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无牙畸形15例报告

    先天性无牙(Anodontia)又称先天性缺牙,是一种先天性牙胚发育异常疾病,常伴有汗腺、毛发等其他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Wedderburn综合征.根据乳牙、恒牙列、牙胚的缺失情况,将无牙畸形分成全口无牙和部分缺牙两型[1].全口完全性无牙十分罕见,临床上多见部分性缺牙2~4颗.此病对患者的颜面外形、咀嚼、发音等功能影响较大,且本病病因不明,治疗复杂.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接诊患有不同程度先天性缺牙患者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晓晖;冯青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奥曲肽治疗Graves眼病2例

    奥曲肽(Octreotide)为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它具有类似生长抑素的多种药理作用,且作用持久,半衰期为90~120 min.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道疾病及多种内分泌肿瘤的治疗,而用于治疗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国内文献报道甚少.1998年我院应用奥曲肽治疗GO 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少珍;罗佐杰;钟丽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伴肝损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收集85例既往无肝病史的AP病人,测定其胆红素、ALT、AST、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LP)、血钙水平.结果:32例AP伴肝损害病人肝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的程度呈正相关;胆囊疾病及饮酒、高脂饮食与AP伴肝损害无直接相关性;AP是否伴肝损害与血钙有关.结论:胰腺水肿造成胆管梗阻,炎症胰组织释放各种破坏因子和自身活化代谢产物流入肝脏,钙离子滞留肝细胞内,终导致肝细胞损害是AP伴肝损害的原因.

    作者:秦荔荣;聂海明;朱芳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内镜微波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探讨

    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VG)是指胃粘膜上形成脐窝状凹陷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分布在胃窦部,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成熟型和未成熟型.临床表明,成熟型疣状胃炎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癌变的危险[1].我院1995年4月至1998年12月间应用内镜微波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344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中小学生窝沟封闭统计分析

    目的:牙面的窝沟是牙釉质发育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薄弱结构,易受到龋病的侵害.采用窝沟封闭,使其与口腔环境的致龋因素隔绝,阻止细菌、食物残渣以及酸性物质进入窝沟,预防 面龋.方法:对846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中小学生的第一恒磨牙、第二恒磨牙、双尖牙及乳磨牙进行一次性窝沟封闭预防龋齿.使用的材料是由美国Centrix公司提供的白色光固化窝沟封闭剂.结果:处理后1年以上的复查情况为:窝沟封闭剂的完全保存率为92%,部分保存率为8%.做同体对照观察新患龋病情况,封闭组完全健康,对照组新患龋率为3.3%.结论:窝沟封闭预防 面龋是高度有效的、安全的,而且使用方便的可靠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梁自民;曾晓娟;罗莉;关淑妮;吴煜;陈武装;马梅;覃玉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

    丝裂霉素C(Mitomycin C,简称MMC)具有高度抗癌活性.临床常通过静脉大剂量给药治疗多种癌症,但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严重副作用[1].近年来,为提高MMC局部药物浓度,降低血中浓度,用局部化疗越来越普遍[2,3].HPLC法测定MMC血清浓度国内报道较少[4,5],且操作困难.为了研究临床MMC剂量疗效及其副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本文建立了反相HPLC法,用于测定结肠癌、直肠癌病人手术后,腹腔循环灌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振光;钟小斌;吴闯;韦艳;陆俊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大型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配合

    鞍结节脑膜瘤是前颅底常见良性肿瘤.如肿瘤直径大于4 cm的鞍结节脑膜瘤多已造成双侧视神经受压,与两侧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穿质支、下视丘和大脑前动脉关系密切,并可能将第三脑室底推向上方[1].此时手术难度大.显微手术能大限度的保护神经功能的完善及切除病变[2],降低死亡率.我院1986年1月至1998年6月手术治疗大型鞍结节脑膜瘤63例,其中47例行显微手术切除.现将手术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陈云超;江利秋;骆如香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急性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升主动脉及右半弓置换1例报告

    患者,男,55岁.因头昏、心悸、胸前区闷痛2 d,加重6 h于1999年5月30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可,能平卧,无呼吸困难.心率90次/min,血压22/8 kPa(165/60 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胸部X线检查发现纵隔阴影增宽,升主动脉影向右突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提示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胸部CT发现分离后的假腔.

    作者:黄保堂;谭典模;刘祖定;于晋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咽鼓管功能综合检查仪的临床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咽鼓管功能综合检查仪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咽鼓管功能综合检查仪检测50例(100耳)健康成人和典型的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及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结果:100正常耳均可通过咽鼓管-鼓室气动图检测出外耳道压力变化,大外耳道压为(68.1±52.9)daPa,而用声阻抗法检测时有9耳未能检出;吞咽状态下的音响法检查示:97耳的外耳道声压达5 dB以上,咽鼓管的开放时间为(367.2±364.2)ms.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及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有典型的咽鼓管-鼓室气动图和音响法外耳道声压强度和开放时程的改变.结论:咽鼓管-鼓室气动图结合咽鼓管音响法检查对判定咽鼓管的被动和主动开放功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安洲;周永;谭颂华;徐志文;黄东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颈内动脉系统TIA预后的预测研究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为完全缺血性脑梗死的预测因子及预后模式.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对近4年颈内动脉系统TIA门诊或住院病人84例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发现其1个月、1年、2年及3年完全性脑梗死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 7.14%、13.9%、28.14%及46.1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卒中史、高血压、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提示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中,可将高血压、家族卒中史、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作为识别高危复发人群的重要标志,病后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及对血液流变学异常进行干预是改善TIA预后的有效措施.

    作者:许永成;沈岳飞;韦英海;吴新贵;苏兰花;黄春霞;苏承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162例麻醉处理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较常见的小儿急诊手术.因异物的阻塞常合并有较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1982~1998年共收治162例小儿气管异物,现就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陆永红;曾献珠;杨瑞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广西巴马长寿地区壮族老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

    目的:探讨我区长寿之乡巴马县农村壮族老人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71例老人血清抗Hp-IgG及CagA-HpIgG.结果:171例老人Hp感染率为53.8%;CagA-HpIgG阳性率为14.6%;90岁以上年龄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60~69及70~79岁两组(P<0.05);Hp感染与年龄显著相关(P<0.05);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饮用河水者感染率高于饮用山泉水者(P<0.0001).结论:Hp在壮族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以长寿老人感染率高;粪-口传播可能是老年人感染Hp的主要途径.

    作者:唐国都;唐星火;陈振侬;韩萍;韦宗萍;陈进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脐血输注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功能的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脐血输注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当白细胞下降至Ⅱ度时开始静脉输注脐血,每天1~3单位,连用2~7 d;在白细胞下降至Ⅲ度以下时加用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照组在白细胞下降时不接受脐血输注,其他治疗同治疗组.结果:两组病人化疗后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84.1%,50%和86.9%,52.1%,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7.4±3.5)d,短于对照组(11.5±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3%.结论:本观察结果提示脐血输注未能明显地阻止白细胞的进一步下降,但可显著缩短白细胞恢复时间,表明脐血输注对化疗后的骨髓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且脐血输注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刘志辉;韦劲松;胡晓桦;于起涛;康平;宋向群;廖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12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改变

    对12例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血小板记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血小板血液学参数,在治疗前后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悠南;牛威林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几种治疗方法的分析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1982年,Mulliken 及Glowacki按组织学中有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将其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类[1].血管瘤来源于残余胚胎血管细胞,而血管畸形则是先天性发育畸形[1].这两类肿瘤临床上不易鉴别,而治疗方法则有所不同.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是提高本病疗效缩短疗程的关键.近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比较,经6个月到两年半的观察,获得较好的近期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莉;黄亚远;农晓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硝苯地平与美多心安联用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为了探讨硝苯地平与美多心安联用其抗高血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30例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3个月,6个月血压、心率及左室肥厚、心功能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3个月,6个月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②治疗后心率减慢(P<0.05);③治疗后3个月PWT、LVDd、LVCT均有明显减少(P<0.05),6个月时LVST、PWT、LVMI减少更明显(P<0.01);④A峰下降、E峰、E/A比值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提示硝苯地平与美多心安联用可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作者:段小燕;梁积英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广西埃及伊蚊监测效果评价

    目的:对埃及伊蚊监测效果作出评价.方法:在旧发生区分别采用诱卵器诱测、面上定期检查及定期检查从疫区来的到港船只等3种方法进行系统监测.结果:共查诱卵器3648个次,查出白纹伊蚊阳性容器928个次,容器指数为25.44;库蚊类阳性容器156个次,容器指数为4.28.面上调查7608户次,检查积水容器15998个次,查出白纹伊蚊1280个次,容器指数为8.00;库蚊类阳性容器680个次,容器指数为4.25.检查到港船只704艘次,船上积水容器1875个次,未查出携带蚊子.3种监测方法均未查到埃及伊蚊.用诱卵器法查到的白纹伊蚊容器指数,比面上的调查高2.18倍,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5.46,P<0.01).结论:目前对到港船只进行全面检查尚存在一定困难,坚持在旧发生区布放诱卵器及定期作好面上调查,就有可能及时发现新传入的埃及伊蚊,可作为目前埃及伊蚊监测的重要手段.

    作者:黄健人;廖国厚;韦青;李志军;茹锋;张高德;付德坚;陈德贵;方德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冠心病的应用

    由于灵敏度和特异性均相当高,心肌灌注断层显像(MPTI)目前已作为无创性诊断冠心病(CHD)的方法广泛用于临床[1].本文对205例受检者的99mTc-MIBI MPTI与ECG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韦智晓;杨新毅;容艳茹;王鹏;李巨山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内皮素-1水平与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病理生理变化及与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Tc-SaO2)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HIE患儿ET-1水平,与2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对照,同期探讨60例HIE患儿ET-1变化与Tc-SaO2间的相关性.结果:轻度HIE组血浆ET-1水平高于对照组,中重度HIE组显著高于轻度HIE组.轻、中重度HIE患儿Tc-SaO2均降低,尤以中重度HIE组Tc-SaO2明显而持续降低.提示血浆ET-1水平变化与HIE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Tc-SaO2呈负相关.结论:内皮素不但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ET-1水平变化为临床评估HIE脑损伤程度和预后提供客观依据.及早纠正低氧血症是防止HIE病情加重的重要措施.

    作者:邱健芬;蒋智勇;罗家健;高永旺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腹部带蒂皮瓣在手前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附97例分析)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主要用于修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是外科临床沿用久和基本的方法之一.1991~1998年我科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前臂创伤共97例,皮瓣完全成活率达88.66%,无一例皮瓣完全坏死,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林源;黎信森;王润秀;刘达恩;张立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