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虹;赵雪卉
目的 评价产前超声检查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禹州市人民医院146例巨大儿和292例正常足月儿的产前超声检测参数:胎儿腹围(AC)、股骨长径(FL)、双顶径(BPD)、头围(HC),Logistic回归建立巨大儿预测方程,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评价预测效能.结果 ①巨大儿组AC(36.65±1.36)cm和FL(78.76±2.79) mm大于非巨大儿组AC (34.66±1.33) cm和FL(74.52±3.08) mm,P=0.000.②AC(OR=3.454)和FL(OR=1.738)均入选以巨大儿为结果变量的回归方程,巨大儿预测方程:P=1/[1 +EXP(87.331-1.239AC-0.553FL)].③方程预测巨大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95%CI:0.919~0.962)大于AC0.845(95%CI:0.807~0.883)和FL0.837(95%CI:0.797~0.877)的预测面积,P=0.000,方程、AC和FL诊断巨大儿的敏感性分别是0.842、0.712和0.753,特异性分别是0.904、0.853和0.812,一致率分别是0.884、0.806和0.792.结论 超声测量的胎儿AC和FL是预测巨大儿的显著参数,将这两个指标综合考虑可提高巨大胎儿的诊断率.
作者:刘艳丽;刘淑霞;闫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吸烟、饮酒与乳腺增生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定性分析表明病例组吸烟/被动吸烟和饮酒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被动吸烟和过量饮酒是乳腺增生症的危险因素,提倡全民戒烟、公共场所禁烟,控制酒量,以降低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
作者:段克姿;姚玲;王瑞珍;李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我国儿童保健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迎来了我国妇幼保健工作的两个高潮.这期间承担儿童保健工作的妇幼保健机构三级网络逐步建立、农村地区儿童保健工作得到开展,儿童保健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在儿童健康和医疗服务领域形成了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两个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体系.
作者:朱宗涵;金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分析2008-2012年深圳市大工业区外来务工未婚女性未婚生育现状,为该人群制定针对性强且有效的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大工业区具有产科资质的医院病案系统查询汇总相关材料,并对未婚生育的女性通过开展产后回访、问卷调查、电话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自2008-2012年外来务工女性未婚先育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呈越来越低龄化趋势.未婚生育主要发生在未婚同居意外怀孕的人群.其中顺其自然并有结婚意向占49.01%,缺乏避孕知识,不知如何应对30.16%.缺乏生殖健康知识,怀孕晚期才知道占8.80%,逃避计划生育占7.36%,其他4.67%.结论 来自农村务工人员未婚同居现象普遍存在,而缺乏相关的生理、避孕的知识是使该人群未婚生育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作者:钟倩君;张艳;郑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三位一体”的综合群体干预措施,探索小学生肥胖防控的有效方法,为小学生肥胖群体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2月滨海新区6所小学6~11岁5434名小学生进行体格监测,其中2所小学2498人为干预组,其他4所小学为对照组.结果 ①干预后肥胖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群体干预提高了家长对肥胖知识的知晓率.结论 实施“三位一体”的群体干预方法在干预期内可减少肥胖的新增人数,对儿童肥胖预防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志秦;冯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临床常规指标建立胎儿体重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长垣县人民医院893例临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孕妇腹围、宫高,分娩前1周内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度(FL),分娩后0.5h内称重新生儿体重,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①新生儿体重与孕期增重(R=0.534)、宫高(R=0.589)、孕妇腹围(0.413)、胎儿BPD(R=0.459)、AC(R=0.643)和FL(R=0.602)呈正相关(P<0.01).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新生儿体重预测多指标模型:新生儿体重(g)=61.94 FL+41.832孕期增重+48.589胎儿AC+43.435宫高-5124.661.③独立变量线性回归得单一指标的新生儿体重预测模型:胎儿FL法:新生儿体重(g)=164.667 FL(mm)-8828.406.孕期增重法:新生儿体重(g)=101.839孕期增重(kg)+1555.537.胎儿AC法:新生儿体重(g)=168.825 AC(cm)-2457.808.宫高法:新生儿体重(g)=169.402宫高(cm)-2605.743.④多指标法预测体重与新生儿实际体重的相关系数(R=0.865)大于胎儿FL法(R=0.829)、孕期增重法(0.731)、胎儿AC法(R=0.812)和宫高法(R=0.746),多指标法预测体重的平均绝对误差(241.32g)和相对误差(7.52%)小于胎儿FL法(259.34 g,8.25%)、孕期增重法(262.32 g,8.39%)、胎儿AC法(254.96 g,8.07%)和宫高法(271.58g,8.62%).结论 以孕期增重、宫高、胎儿AC、FL综合指标建立的模型较单一指标更能准确预测新生儿体重.
作者:户亚光;赵香菊;滑秀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浦口区妇女乳腺疾病发病状况,为制定本地区乳腺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乳腺手诊和乳腺B超的方法对浦口区7824例年龄在35~64岁妇女进行乳腺疾病筛查,包括,筛查出的可疑病例进一步乳腺钼靶检查或转上级医院并电话随访.统计分析筛查数据.结果 7824例中检出患乳腺疾病人数为2967例,患病率37.92%,其中乳腺癌4例.结论 浦口区35~64岁妇女乳腺疾病发病率较高.有必要在本地区积极开展妇女乳腺疾病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赵如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云南省马龙县2009-2012年农村孕产妇保健服务开展情况,为提高该县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改善母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县2009-2012年农村孕产妇保健服务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住院分娩率2012年比2009年上升10.25%;孕产妇保健服务管理率2012年比2009年上升12.86%; 2009年孕产妇死亡率49.98/10万,2010-2012年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率2012年比2009年下降6.59‰.结论 该县农村孕产妇保健服务有了很大改善,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保障服务质量,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死亡率.
作者:高琼芬;高慧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适合我国中部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模式,为我国农村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在湖南省3个试点县实施中澳“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管理”项目,内容包括建立儿童保健工作制度、配备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和硬件设施设备、开展人员能力建设、宣传儿童保健知识、建立儿童保健信息系统、省内交叉督导等.结果 试点县儿童保健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质的飞跃,基本形成了适合当地的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模式.结论 中澳农村儿童保健项目可极大促进儿童保健工作的健康发展,项目经验值得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
作者:方俊群;廖凯;王华;杜其云;姚宽保;彭中华;罗家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儿科收治的GDM孕妇分娩的124例围生儿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非GDM孕妇分娩的120例围生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 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可增加围生儿合并低血糖症、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围生期窒息、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及湿肺等风险.结论 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对围生儿危害性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通过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明瑛;康旭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的影响及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理护理)和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提高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时新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0~3岁脑瘫患儿语言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0~3岁小儿脑瘫患者110例,全部运用语言康复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结果 患儿在自理、运动及社交3方面能力评分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语言训练是综合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杰磊;张庆梅;王海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Ⅱ、Ⅲ级产前超声检查方法技巧与诊断思路的应用问题.方法 结合开展Ⅱ、Ⅲ级产前超声检查,对超声检查人员进行系统、规范性培训前后情况,以及Ⅱ级与Ⅲ级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Ⅱ、Ⅲ级产前超声检查方法技巧与诊断思路应用的临床意义.结果 规范性培训前的Ⅱ级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发育异常检出率为0.93%;规范性培训后的Ⅱ级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发育异常检出率为1.29%;Ⅲ级产前超声检查检出率为4.95%.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是一项综合、系统、全方位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个单纯超声检查的过程,而是会涉及到检查日程的合理安排、人员选择及培训、规范化操作以及检查方法技巧与诊断思路等方面内容.超声检查人员系统规范性培训、超声检查方法技巧与诊断思路的应用,有助于保证产前超声检查的质量和胎儿发育异常的检查率.
作者:涂长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实施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现状及围产结局.方法 对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及围产结局.结果 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22.92%.GDM组妊娠年龄、孕前体重和体重指数均高于血糖正常的对照组;②在孕早期和孕中期,GDM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整个孕期体重总增长比较,GDM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基础血糖、糖耐量筛查(OGTT)结果是GDM组高于对照组,但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标准诊断管理孕产妇,围产结局较为满意;孕早、中期体重增加过快可能与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有关,通过在孕早期及早进行干预可能会降低GDM的发生率.
作者:赵温;张运平;徐鸿雁;李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方法 运用Delphi法、变异系数法等方法从初选的若干个指标中筛选出反映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综合能力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该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安徽省3个市的全部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2010年的机构运行情况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与3个市的卫生行政部门2010年对其辖区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考核排序结果进行比较,论证结果一致性.结果 根据Delphi法、变异系数法筛选出7个一级评价指标和41个二级评价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安徽省A、B、C3个市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顺位与其卫生行政部门的实际考核结果比较,结果均呈正相关性[rA=0.929(P<0.05)、rB=0.933(P<0.05)、rC=0.786(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妇幼保健机构综合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反映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综合能力,筛选后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较全面的对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邵子瑜;傅苏林;陈军;杨亚红;王燕;孙瑜;丁婧;吴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PAR蛋白在40例EMT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 uPAR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表达,且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表达腺上皮细胞高于间质细胞(P<0.05),在腺上皮细胞表达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P<0.05).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Ⅰ~Ⅱ期与Ⅲ~Ⅳ期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AR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高表达可能促使其转移、粘附、侵袭、生长,导致EMT的发生发展;uPAR的作用研究对EMT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露;有风芝;孙利环;胡孟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婴幼儿哺乳及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方法 选取2004年3月-2008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主诉有喂养困难或睡眠不实、哭闹、排便紊乱等症状与喂养相关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婴幼儿喂养建议及美国儿科学会儿科护理教材作为喂养适宜的判定标准,采用医生与家长一对一访谈及统一调查问卷形式,详细询问家长就诊时哺乳和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结果 基本符合婴幼儿适宜推荐哺乳次数者仅占10.9%(97/886);多于推荐次数占82.6%(732/886),有6.4%(57/886)哺乳少于推荐次数.<4月龄、4~6月龄和>6月龄超过适宜推荐次数分别占各自月龄组的40.4%(19/47)、53.0%(87/164)、92.7%(626/675),随月龄增加超过适宜推荐频次者增多(x2=104.137,P<0.001).>4月龄婴幼儿有夜间哺乳行为者达86.5%(726/839),其中2次者占39.9%(355/839),>3次者占25.6%(214/839),夜间哺乳频次并没有随月龄增加而减少(x2=28.869,P=0.017).在<4月龄婴儿中,有12.8%(6/47)已经开始添加乳类以外食物;4~6月龄时添加者占67.7%(111/164);但6~9月龄、9~12月龄、12~36月龄尚未添加者分别占43.6%(144/330)、17.4%(32/184)、11.2%(18/161).结论 喂养问题婴幼儿哺乳频次和夜间哺乳偏多,乳类以外食物添加出现偏晚与偏早现象.
作者:金春华;王晓燕;张悦;张丽丽;杨瑞华;杜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门诊延续性护理干预行为对提高娠妊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接受妊娠期糖尿病护理门诊干预的7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未接受妊娠期糖尿病护理门诊护理干预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饮食和运动治疗依从性、血压、体重增长、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的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知晓率、饮食和运动治疗依从性提高,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水平良好,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血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妊娠期糖尿病护理门诊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改善母婴预后有重要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伟珍;邓燕红;梁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江桥地区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以便提出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 将2005-2012年本地区托幼机构上报的意外伤害事故进行汇总,计算发生率及构成比,并加以分析.结果 2005-2012年8年间意外伤害总发生率为0.06%,男童意外伤害发生高于女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季节中,以春秋季为多;户外活动时的发生率高于室内活动;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中,以跌落伤居多.结论 在托幼机构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教人员及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必须的安全技能和知识,以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作者:顾丽萍;顾燕萍;蒋云珠;蒋雪晨;汪钱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围产儿的结局.方法 选择2005年7月-2011年12月江苏省丹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508例,将其分为A组(妊娠期高血压)、B组(轻度子痫前期)、C组(重度子痫前期),比较3组孕妇并发症的发生及围产儿结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8%、22.8%、76.4%,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3组患者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生长受限率(FGR)、围产儿死亡率比较,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越严重,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越高,但病情呈一定的发展过程,进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影响母婴预后,要加强对该病的监护、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才能抢救母婴生命、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唐雅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