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的影响分析

时新梅

关键词:心理护理, 妇科, 肿瘤患者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的影响及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理护理)和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提高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2011年度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调查分析报告——第三部分妇幼保健机构差异分析及讨论建议

    2.6 不同机构设置模式下妇幼保健机构差异分析根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否提供住院服务,将机构分为无住院服务和有住院服务两种设置模式.2.6.1 各级机构部分指标差异分析由表35~37可见,有住院服务的妇幼保健机构各项指标均好于无住院服务的妇幼保健机构.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深圳市外来务工女性未婚生育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2008-2012年深圳市大工业区外来务工未婚女性未婚生育现状,为该人群制定针对性强且有效的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大工业区具有产科资质的医院病案系统查询汇总相关材料,并对未婚生育的女性通过开展产后回访、问卷调查、电话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自2008-2012年外来务工女性未婚先育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呈越来越低龄化趋势.未婚生育主要发生在未婚同居意外怀孕的人群.其中顺其自然并有结婚意向占49.01%,缺乏避孕知识,不知如何应对30.16%.缺乏生殖健康知识,怀孕晚期才知道占8.80%,逃避计划生育占7.36%,其他4.67%.结论 来自农村务工人员未婚同居现象普遍存在,而缺乏相关的生理、避孕的知识是使该人群未婚生育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作者:钟倩君;张艳;郑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国儿童保健的发展历程和启示

    我国儿童保健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迎来了我国妇幼保健工作的两个高潮.这期间承担儿童保健工作的妇幼保健机构三级网络逐步建立、农村地区儿童保健工作得到开展,儿童保健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在儿童健康和医疗服务领域形成了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两个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体系.

    作者:朱宗涵;金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松滋市0~6岁儿童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和了解松滋市0~6岁儿童骨营养状况.方法 对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3700名0~6岁儿童采用以色列阳光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7000 SP型超声骨密度测试仪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儿童的骨密度检测Z值比较:正常男童47.1%,女童47.4%;轻度不足男童10.2%,女童9.3%;中度不足男童10.6%,女童9.6%;严重不足男童32.0%,女重33.7%,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骨密度的检测结果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年龄越小,骨密度不足的发生率越高,尤以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为明显,骨密度不足者高达90%以上.结论 做好婴幼儿系统管理,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和骨密度检测,指导家长科学、及时地给孩子补钙;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广大家长的对孩子骨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作者:李芳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50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围产儿的结局.方法 选择2005年7月-2011年12月江苏省丹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508例,将其分为A组(妊娠期高血压)、B组(轻度子痫前期)、C组(重度子痫前期),比较3组孕妇并发症的发生及围产儿结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8%、22.8%、76.4%,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3组患者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生长受限率(FGR)、围产儿死亡率比较,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越严重,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越高,但病情呈一定的发展过程,进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影响母婴预后,要加强对该病的监护、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才能抢救母婴生命、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唐雅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发病现状及围产结局分析

    目的 了解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实施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现状及围产结局.方法 对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及围产结局.结果 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22.92%.GDM组妊娠年龄、孕前体重和体重指数均高于血糖正常的对照组;②在孕早期和孕中期,GDM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整个孕期体重总增长比较,GDM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基础血糖、糖耐量筛查(OGTT)结果是GDM组高于对照组,但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标准诊断管理孕产妇,围产结局较为满意;孕早、中期体重增加过快可能与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有关,通过在孕早期及早进行干预可能会降低GDM的发生率.

    作者:赵温;张运平;徐鸿雁;李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探讨Ⅱ、Ⅲ级产前超声检查方法技巧与诊断思路

    目的 探讨Ⅱ、Ⅲ级产前超声检查方法技巧与诊断思路的应用问题.方法 结合开展Ⅱ、Ⅲ级产前超声检查,对超声检查人员进行系统、规范性培训前后情况,以及Ⅱ级与Ⅲ级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Ⅱ、Ⅲ级产前超声检查方法技巧与诊断思路应用的临床意义.结果 规范性培训前的Ⅱ级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发育异常检出率为0.93%;规范性培训后的Ⅱ级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发育异常检出率为1.29%;Ⅲ级产前超声检查检出率为4.95%.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是一项综合、系统、全方位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个单纯超声检查的过程,而是会涉及到检查日程的合理安排、人员选择及培训、规范化操作以及检查方法技巧与诊断思路等方面内容.超声检查人员系统规范性培训、超声检查方法技巧与诊断思路的应用,有助于保证产前超声检查的质量和胎儿发育异常的检查率.

    作者:涂长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话随访对于人工流产后口服优思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过电话随访提供健康教育及指导对于提高患者人工流产(人流)后口服优思明服药依从性及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28例门诊人流后即日起开始口服优思明的患者随机分为随访组(114例)和对照组(114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离开时给予常规口头及书面优思明用法以及对避孕、减少宫腔粘连、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促进月经复潮等方面优点的健康教育.随访组还接受电话随访健康教育,且患者可随时咨询预约护士.结果 两组患者从服药依从性、不规则阴道流血发生率、子宫内膜修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门诊人流后即日起开始口服优思明的患者实施电话随访,延续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有效提高其避孕成功率,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作者:赖微;李胜梅;谭周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衡阳市2005-2012年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2005-2012年湖南省衡阳市孕产妇死亡案例,寻找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衡阳市2005-2012年孕产妇死亡的个案调查资料,采用WHO十二格表进行评审分析.结果 ①孕产妇死亡率:2005-2012年衡阳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6.71/10万.②死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190例死亡孕产妇中仅40例进行了孕期系统管理,占21.05%.③死亡原因构成比及顺位:前4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高血压疾病、栓塞性疾病.④评审结论:190例死亡孕产妇可避免死亡为150例,不可避免死亡为40例.结论 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加强产科人员技术培训,严格准入制度,取缔非法接生,杜绝非专业人员跨行接生,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危急重症孕产妇转诊一步到位等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珍;王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的影响及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理护理)和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提高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时新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南京市浦口区7824例妇女乳腺疾病普查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浦口区妇女乳腺疾病发病状况,为制定本地区乳腺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乳腺手诊和乳腺B超的方法对浦口区7824例年龄在35~64岁妇女进行乳腺疾病筛查,包括,筛查出的可疑病例进一步乳腺钼靶检查或转上级医院并电话随访.统计分析筛查数据.结果 7824例中检出患乳腺疾病人数为2967例,患病率37.92%,其中乳腺癌4例.结论 浦口区35~64岁妇女乳腺疾病发病率较高.有必要在本地区积极开展妇女乳腺疾病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赵如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05-2011年广州市花都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通过对38例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对策,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广州市花都区2005-2011年38例孕产妇死亡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2005-2011年花都区孕产妇平均死亡率40.55/10万,主要原因为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结论 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汪莎;贾金平;胡玲;冷伟香;胡琴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0~3岁脑瘫患儿语言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0~3岁脑瘫患儿语言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0~3岁小儿脑瘫患者110例,全部运用语言康复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结果 患儿在自理、运动及社交3方面能力评分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语言训练是综合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杰磊;张庆梅;王海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郑州市2009-2012年儿童血铅水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009-2012年郑州市儿童血铅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铅中毒防治实施及儿童血铅水平监测、筛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儿童铅中毒防治项目制定的统一调查问卷,调查了5975例患儿,由家长在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指导下填写,经统计学分析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铅中毒原因.结果 郑州市儿童的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仍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结论 郑州市儿童血铅总体异常率为7.2%,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童血铅异常率高于女童,4~5岁组和6~岁组年龄段儿童血铅异常率比较高.

    作者:陈红敏;罗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清FSH、LH、E2检测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早衰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血清FSH、LH、E2检测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早衰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卵巢早衰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另40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FSH、LH、E2检测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FSH、LH、E2水平及子宫、内膜、卵巢的情况,并测量双侧卵巢的前后径、左右径、卵泡数目及大小,分别测量双侧卵巢动脉的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卵巢体积明显缩小;FSH、LH、PI、RI明显较高;E2、PSV、EDV明显较低.结论 在进行血清FSH、LH、E2的检测的同时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较好的了解到卵巢早衰患者血清指标及激素水平,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林少梅;卫凤英;梁丽能;阮少媚;丁永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药物治疗进展

    作为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及药物治疗为辅.有25%的患者为绝经前女性,而3%~5%的患者年龄<40岁,甚至更年轻[1].年轻未生育妇女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目的不仅是延长生存时间,减少复发,很多患者还要求保留其生育能力.

    作者:陈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层助产机构孕期HIV检测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孕期尽早进行HIV检测是艾滋病母婴阻断的重要前提;了解基层助产机构HIV检测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基层HIV检测服务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东省内所有县级及乡级有助产服务的机构作为调查地点,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定性资料分析采用分类和主题归纳法,定量资料用EpiData数据库整理,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调查地区孕期HIV的检测率为65%.经济条件较好的珠江三角地区孕期HIV检测率较高,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和粤东地区孕期HIV检测率较低.影响基层助产机构开展孕期HIV检测服务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资金、HIV检测能力及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要求高低.结论 基层助产机构的服务资源及服务管理能力是影响孕期HIV检测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孕期HIV检测率,需关注基层助产机构的服务资源和能力,更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并提高管理能力.

    作者:夏建红;张小庄;陈婷婷;温济英;李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专科护理门诊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门诊延续性护理干预行为对提高娠妊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接受妊娠期糖尿病护理门诊干预的7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未接受妊娠期糖尿病护理门诊护理干预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饮食和运动治疗依从性、血压、体重增长、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的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知晓率、饮食和运动治疗依从性提高,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水平良好,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血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妊娠期糖尿病护理门诊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改善母婴预后有重要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伟珍;邓燕红;梁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婴幼儿喂养问题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婴幼儿哺乳及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方法 选取2004年3月-2008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主诉有喂养困难或睡眠不实、哭闹、排便紊乱等症状与喂养相关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婴幼儿喂养建议及美国儿科学会儿科护理教材作为喂养适宜的判定标准,采用医生与家长一对一访谈及统一调查问卷形式,详细询问家长就诊时哺乳和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结果 基本符合婴幼儿适宜推荐哺乳次数者仅占10.9%(97/886);多于推荐次数占82.6%(732/886),有6.4%(57/886)哺乳少于推荐次数.<4月龄、4~6月龄和>6月龄超过适宜推荐次数分别占各自月龄组的40.4%(19/47)、53.0%(87/164)、92.7%(626/675),随月龄增加超过适宜推荐频次者增多(x2=104.137,P<0.001).>4月龄婴幼儿有夜间哺乳行为者达86.5%(726/839),其中2次者占39.9%(355/839),>3次者占25.6%(214/839),夜间哺乳频次并没有随月龄增加而减少(x2=28.869,P=0.017).在<4月龄婴儿中,有12.8%(6/47)已经开始添加乳类以外食物;4~6月龄时添加者占67.7%(111/164);但6~9月龄、9~12月龄、12~36月龄尚未添加者分别占43.6%(144/330)、17.4%(32/184)、11.2%(18/161).结论 喂养问题婴幼儿哺乳频次和夜间哺乳偏多,乳类以外食物添加出现偏晚与偏早现象.

    作者:金春华;王晓燕;张悦;张丽丽;杨瑞华;杜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探讨产程活跃期停滞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目的 研究产程活跃期停滞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抽取宝鸡市妇幼保健院150例产妇作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初产妇单胎头位,活跃期停滞组70例作为停滞组,同期分娩的产程正常者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胎方位、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潜伏期时限、产力、分娩方式、产妇心理状态及母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停滞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盆正常情况下,活跃期停滞的原因与胎方位异常、新生儿体重、潜伏期长短、产力异常及产妇心理状态有较大联系.

    作者:李彩虹;赵雪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