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明;雷志英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是医疗的后勤保障科室,是医院唯一的医用器材灭菌供应单位.它既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点科室[1].
作者:范小杏;李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溃疡穿孔11例(均为近胃小弯侧穿孔),十二指肠球部穿孔35例(前壁30例,侧壁5例),33例行穿孔修补术,13例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结论 手术仍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有效治疗方法 .
作者:莫小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76例患者CHF,心功能分级(NYHA)为Ⅱ~Ⅲ级,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心室射血分数≤40%,将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索洛尔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每日口服比索洛尔2.5~10mg,共治疗6个月.全部入选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用EDD、ESD、LVEF等指标)检查,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比索洛尔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LVE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但比索洛尔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中比索洛尔组不良反应较少,无患者退出试验.结论 CHF患者应用比索洛尔靶剂量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杨顺昱;蓝景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比较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FD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三组,药物治疗组32例:按临床表现的不同,予制酸药奥美拉唑,促动力药多潘立酮,或予联合用以上两类药物;综合治疗组32例:在上述药物治疗同时针对其个体心理症状给予相应心理干预;对照组21例:予服用安慰剂.评价各组的疗效.结果 综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 促动力药和制酸药可作为FD经验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明显提高疗效,综合治疗是FD的有效方法 .
作者:黎雪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在癫痫控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癫痫病人有痫样放电者外周血NSE的浓度.结果 常规脑电图出现痫样放电波及24h脑电监测每屏都存在痫样放电波者(频发组)血清NSE浓度为(14.15±0.64)μg/L,与对照组(7.98±0.48)μg/L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常规脑电图未能发现痫样放电波及24h脑电监测痫样放电波发生次数<10次者(非频发组)的(11.02±4.12)μg/L比较差异也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痫样放电引起血清NSE升高,对脑细胞存在损伤,血清NSE检测对药物控制癫痫的评价有重要价值,动态检测可帮助判断预后.
作者:韦世革;黄瑞雅;蒙兰青;袁胜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异位妊娠破裂患者的急救,以提高异位妊娠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病死率.方法 对三年来经急诊抢救后收入专科住院的56例异位妊娠破裂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经急诊紧急抢救后,行手术治疗者39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者17例,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异位妊娠破裂的急诊救护中,要求护士在接诊时要认真细致地询问病史;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密切监测病情动态变化;果断而紧急的急救处理能力;抢救时分秒必争,医护配合密切,使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马珍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 及预后.方法 对腮腺肿瘤手术3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解剖面神经下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28例,术后并发涎漏2例,暂时性面瘫3例;解剖面神经下腮腺全叶及肿瘤切除术6例,并发颊支永久性面瘫1例,术后2年复发2例.结论 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良性肿瘤的治疗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次全切除术;腮腺恶性肿瘤在未侵及面神经时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同时应注重快速冷冻切片病检在手术中的作用.
作者:王学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年性痴呆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常见疾病,由老年性痴呆认知功能减退导致的饮食障碍是治疗与护理上的难点[1].
作者:佘晓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种细胞核受体,已知其包括PPARα、PPARδ、PPARγ三种类型,其中PPAR-γ除了主要在脂肪组织表达外,在肝脏、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中也有表达.
作者:蒙如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其感染和发病的危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为了解密切接触者的感染和患病情况,探讨新肺结核病人发现方式,我所对柳州市区2006年1月~2007年12月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家属、亲戚、朋友、同事进行调查.兹报道如下:
作者:肖文联;潘光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儿食管腐蚀伤瘢痕狭窄食管重建术的适应证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采用胃代食管术、胸骨后径路横结肠代食管术、逆转胃管法代食管术治疗小儿食管腐蚀伤瘢痕狭窄19例.结果 19例无术中和术后死亡,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3例.随访18例,随访时间1~5年,均恢复正常饮食,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食管腐蚀伤强调早期及时正确的处理和治疗.食管瘢痕狭窄是食管腐蚀伤后晚期的严重并发症,需外科手术干预.食管重建术是治疗小儿食管腐蚀伤瘢痕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 .
作者:何振波;张福维;李东涛;高军;刘成昌;谢进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安乐片联合盐酸丁螺环酮的抗焦虑辅助作用.方法 将12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安乐片联合盐酸丁螺环酮治疗组(联合组)及单用盐酸丁螺环酮治疗组(单用组),每组各60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第1、2、4、6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均<0.01),但联合组比单用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或P<0.01);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单用组(P<0.05).结论 安乐片合用盐酸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的效果较单用盐酸丁螺环酮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伟;罗慧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利用触发点疼痛原理对足跟痛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1例患者有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部位反复针刺,每隔7~10天治疗1次,治疗2~3次.辅助补充多种维生素和改善周围循环的药物1个月,并做腓肠肌、比目鱼肌、庶方肌的牵张锻炼.结果 优24例(30足),占77.42%;良4例(5足),占12.90%;好转3例(4足),占9.68%;无效0例.优良率为90.32%,有效率为100%.结论 跟痛症的跟部疼痛是腓肠肌、比目鱼肌、庶方肌肌筋膜触发点的牵涉痛,对受累肌肉进行触发点疼痛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疼痛,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树生;庄小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 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利培酮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阿立哌唑组的副反应稍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且阿立哌唑副反应少.
作者:邓华;赵梅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
作者:农洪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ET及CGRP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塞(ACI组)和恢复期脑梗塞(CI组)的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CI组高于CI组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组),P均<0.01.ACI组和CI组的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ACI组低于VBI组(P均<0.01);ACI组与CI组比较,CGRP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T、CGRP参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其变化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情演变及程度指标之一.
作者:刘海涛;彭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预防医学的网络教学模式,并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评价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04级临床本科2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一班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另一班采用网络模式教学,在教学后对其问卷调查.结果 在期末考试及问试卷调查中,网络教学组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网络教学模式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及更好实现个性化教学.
作者:郭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T对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31例经血管造影诊断为BCS的病例分为三型,分析各型CT表现.结果 Ⅰ型:共20例,均可见下腔静脉增宽及奇静脉、半奇静脉扩张,5例可见副肝静脉增粗,3例可见下腔静脉肝上段钙化.Ⅱ型:共9例,7例见肝脏弥漫性增大,肝脏密度普遍性降低,增强扫描见以肝门区和尾状叶为中心的斑片状强化,8例可见腹水.Ⅲ型:共2例,1例见下腔静脉长段闭塞,1例见下腔静脉血栓.结论 CT能准确反映各型BCS的下腔静脉及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对BCS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军红;邓燕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超促排卵打破了生理周期一个月只排一个卵的局限,增加了获卵数,从而提高了妊娠率.随着促排卵药物的改进和不断纯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如子宫内膜发育不同步、黄体功能不足(LPD)、空泡综合征(EFS)及卵巢肿瘤等.
作者:陈大霞;雷小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慢性肛裂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为肛门的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病理改变有肛管溃疡,肛乳头肥大、哨兵痔、皮下瘘、肛窦炎,排便时括约肌痉挛.
作者:梁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