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陆
小儿红臀是婴幼儿常见病症,多由大小便的刺激,更换尿布不及时,皮肤护理不当造成。轻者臀部红肿,重者皮肤糜烂,局部渗出,疼痛。我院儿科病房采用艾条灸法治疗红臀,取得很好疗郊。总结如下。……
作者:亓娟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自1998年1月至今,我们采用双柏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38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80例中,男260例,女120例;年龄7~60岁,平均33岁;病程24~72小时;肿胀、疼痛、跛行304例,肿胀、疼痛不能着地行走76例。 2 治疗方法 双柏散220g,冰片31g,凡士林适量。双柏散加冰片、凡士林研磨均匀。将双柏膏均匀平摊于棉垫或纱布上,厚度以0.2~0.5cm为宜,涂布范围应超出病灶1~2cm,敷贴于患处,绷带包扎固定,松紧适宜,保持关节功能位置,每剂药敷8~10小时,日1剂,连续敷4~7天。……
作者:黄小萍;陈结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江苏省老中医周玉麟主任医师行医50余年,医术精湛,在诊治小儿脾胃病方面独具特长,现撷其梗概,简介如下。 调理小儿脾胃重视“健脾不在补,贵在运”。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机蓬勃,对水谷精微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机能尚未完善健全,故调理小儿脾胃就要从其生理病理特点入手,“健脾不在补,贵在运”。……
作者:高禾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近几年来笔者运用经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湿痹 刘某,男,41岁,1998年6月20日初诊。近半年来自感两上肢关节酸痛沉重,疼痛部位不移,以两手指关节为甚。实验室检查提示抗溶血型链球菌“O”833u,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20mm/h。曾用抗生素、激素、水杨酸类药物及中药治疗效果不著。近1周来,因气候潮湿,阴雨绵绵,自觉两关节酸痛加重,手指关节肿胀,周身困倦,恶风寒而无汗,纳食少思,舌苔白腻舌质淡红,脉濡细。依据患者关节痛处不移,沉重酸痛的特点,辨为湿痹。然而患者恶风寒而无汗尚知其邪在表。治宜祛风散寒,健脾祛湿。方选麻杏薏甘汤加味。麻黄、甘草各5g,杏仁、桂枝、半夏、防风各10g,羌活15g,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药进5剂,酸痛减轻,微汗出,恶风除,苔腻化。再守上方续进10剂,疼痛基本消失。后以六君子汤加减调至旬日,复查抗溶血型链球菌“O”已恢复正常,类风湿因子弱阳性,随访2年来未再复发。……
作者:武子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陆某,女,32岁,1993年6月17日就诊。精神失常2日,在家乱砸东西,打人骂人,县精神卫生中心医师给服氯丙嗪等未能控制发作。诊见患者蓬头垢面,口中骂声不断,拿扫把欲追打其夫,屋内各种物品砸扔满地。见笔者进门,在女儿规劝下,渐渐停止打砸,但仍胡言乱语不断。好言令其坐下,望见面红目赤,舌红苔黄燥,口气臭秽。述胸中满闷,心中烦热,日夜不眠,家人诉其大便干结,5日不解,尿少黄赤,臭气浓烈,脉弦数有力。证属邪热上扰,心神不……
作者:顾文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多由外伤、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所致,导致创口经久不愈,长期渗液溢脓,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骨骨髓炎,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口腔颌面部慢性化脓性炎症46例,收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6例中,男31例,女15例;16~30岁12例,31~40岁15例,41~60岁13例,60~69岁6例。颧骨部创面炎症4例,颊部瘘道7例,颌下间隙反复肿胀9例,翼颌问隙炎症3例,颞下间隙慢性炎症6例,颌下间隙包块及瘘道13例,上下颌骨骨髓炎4例。……
作者:刘朝强;姚杰良;李翠碧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狂证始终遵循三期(即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六法(即疏肝、清心、活血、涤痰、通腑、滋养)的原则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简述如下。 狂证多由精神因素所致。若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失调畅,气郁化火炼津为痰,痰气火三邪交结内蒸,蒙闭心窍,则神明逆乱,发为狂证。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是狂证发病的病理基础,气机逆乱、火邪内燔、痰热交蒸、痰气互结为引起狂证的直接原因。因此,疏肝理气,清心降火,涤痰宣窍为治疗狂证的基本法则。……
作者:王端文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 脘腹胀满 朱某,女,58岁,1994年9月中旬就诊。因去年老伴患癌症住院,日夜护理劳累不堪,后老伴去世,又复哀伤不已,渐感脘腹胀满,愈胀愈烈,不思饮食,呃气连声,有时矢气后胀满减,但旋即复胀,饭后站立稍久,则胀满更甚。初服疏肝理气方药,可缓解,继服则无效。诊见面微白,体胖,舌苔白薄而浊,脉象弦软而细。属中气不足,肝气犯脾之证。用补中益气汤:党参20g,炙甘草、升麻、柴胡各6g,白术12g,当归、陈皮各10g,黄芪30g,2剂。每日1剂,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再煎药,沸后煎20分钟温服,每日3次。服药后脘腹胀满减半,仍以原方连服8剂,脘腹胀满全消,余症皆除,随访未再复发。……
作者:楚帆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997年我院收治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5例,其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67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声嘶。喉部组织活检结果为鳞状细胞癌;3例行垂直半喉切除术,1例全喉切除术,1例行喉裂开术;5例病人术后均行气管切开,其中3例并发肺部感染。……
作者:谢清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36例均为中医内科门诊患者。其中男48例,女88例;年龄大75岁,小12岁;病程长8个月,短5天。均有近期感冒病史,经治疗后其他症状消失,唯咳嗽未愈或较前加重。其特点是喉痒则咳,或咳必喉痒,甚者呛咳不断。以致面红目赤,努力咳出少许痰液方稍止。偶遇冷热或异味刺激,或大声说话即喉痒咳嗽又作。检查咽部可见粘膜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经胸部X线透视和血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作者:李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六味地黄汤是治疗阴虚证的方剂,笔者在运用过程中发现对某些病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现举例如下。 1 癃 闭 聂某,男,62岁,1989年9月诊。1989年8月因脑血管意外而致偏瘫入院。经西药、针灸等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后小便点滴不通,靠导尿维持。面色如常,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24g,山药20g,枣皮、泽泻、茯苓、车前仁、制附片(先煎)、川牛膝各10g,肉桂6g。日1剂,分3次服,服4剂排尿功能完全恢复。……
作者:聂代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笔者用自拟皂甲汤随证加味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获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999年3月~2000年6月共收治60例,男42例,女18例;6~14岁12例,15~24岁26例,25~43岁22例;病程短5天,长10天。 诊断依据为发病急,时间短,多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发热。单侧或双侧扁桃体充血,呈鲜红或深红色,扁桃体肿大,表面有脓点,或有小脓肿。……
作者:陈佑民;李心俊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崩漏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肾气不足、脾气虚弱、血热或血淤等影响冲任功能,冲任不固而经血逆乱。治疗时把握病机,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法,可收到满意疗效,浅议如下。……
作者:张梅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外阴瘙痒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4例,年龄小8岁,大68岁;病程短4天,长8年。外阴瘙痒病因为滴虫性阴道炎者49例,外阴炎者16例,老年性阴道炎者34例,外阴白色病变者5例。局部皮肤可见不同程度的破损、充血、结痂、斑疹及表浅小溃疡,甚至皮肤肥厚、粗糙,硬化变白,皮肤萎缩干枯。所有病例曾用西药治疗1~6个疗程,效果不显著。……
作者:郑雪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999年5月~2000年8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下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92例均为已婚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年龄25~45岁,病程3月~1年。对照组46例,年龄22~43岁,病程3月~1年。两组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李碧华;郑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笔者采用仙方活命饮内服外洗治疗肛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2例,男48例,女24例;年龄18~45岁57例,46岁以上15例;病程短1天,长5天;皮下脓肿14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2例,粘膜下脓肿9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1例,肛门后间隙8例,肛管粘膜下脓肿8例,其它10例。……
作者:李立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必须树立整体观念,临证既要重视肾虚失固的主要矛盾,亦不能忽视肾外的影响因素。首先要辨明引起肾气失固的各种原因,然后确定相对应的治疗措施,这样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笔者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沈长青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笔者用中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疗效较好,兹举例如下。 李某,女,33岁,已婚,生有一子。左侧乳房右下方可触及0.8cm×0.6cm肿块,右侧乳房左上方可触及0.5cm×0.6cm肿块,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与皮肤粘连,推之移动,在月经前3~4天疼痛加重,经后疼痛减轻。经用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检查,确诊为双侧乳腺小叶增生,给三苯氧……
作者:柯玲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慢性肝炎多以脏腑功能失调、虚实错综为特征,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故临证治疗应辨证论治,知常达变。现笔者将临诊所得作如下探讨。 1 补脾益肾当为治疗本病的首要治法 祖国医学虽无慢性肝炎这个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似属虚损范畴,主要是肝、脾、肾虚损。该病起病之初,病位在肝,肝病及脾,故以肝脾两经症候为多见。若邪踞日久,穷必及肾,往往在湿热邪毒留恋、肝脾功能失调的同时,多易出现肾虚见症。笔者认为慢性肝炎在治肝的同时必须先补脾,而又须兼顾补肾。……
作者:徐大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院从1998年5月10日~2001年10月31日用穴位拔火罐加超短波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100例,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小9个月,大11岁;病程短3天,长2个月。临床症状为哮喘发作前常有频繁咳嗽、多痰和凌晨或夜间胸闷等气道高反应症状。10~15分钟后出现喘息,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两肩耸起,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被迫取端坐位,咳嗽,咯出大量白色稀薄痰液,口唇、指甲发绀。……
作者:杨毅敏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