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凌
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占分娩总数的5%~15%,有75%以上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1].如何提高防治早产的水平,对围生期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早产处理原则,宫缩抑制剂的使用、产科分娩及早产儿处理等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王彩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689例糖尿病(DM)患者进行MS调查,分析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民族、生活方式、劳动强度遗传病史其与MS的关系及治疗效果.结果 MS患者与发病年龄、民族、生活方式、劳动强度遗传病史有关系(P<0.01或0.05);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针对病人易患因素进行治疗及处理个体危险因素等是控制MS的关键.
作者:赵爱香;周凤燕;陆绍强;蒙清婷;王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广度的多交叉性和深度的多层次性,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无可替代的桥梁科学.但学生普遍认为免疫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难掌握学习方法.
作者:秦静英;韦启后;黄衍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中22例施行手术治疗,治愈21例,死亡1例,1例放弃手术.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能准确地显示由于畸形所致的狭窄、扩张及充盈缺损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术中处理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良波;浦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应用改进的鼻底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以获得更加良好的上唇外形.方法对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首次手术,于患侧鼻底部设计三角皮瓣转移下降上唇,白唇部裂隙切口直线缝合.结果 26例患者修复后上唇外形良好,双侧上唇高度对称,人中形状完整.结论鼻底三角瓣法适用于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修复.
作者:黄运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麻醉护理工作是近年来为适应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而建立的一项护理内容.麻醉护理是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护士配合麻醉医师,从药品的管理、麻醉器械的准备、特殊液路的建立、病人体位的安置、配合全麻插管、各种麻醉穿刺到病人围麻醉状态的管理,麻醉护理均起到重要积极的作用.
作者:沈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生活中轻微外伤即可发生.Gamma钉以其固定牢靠、创伤少、操作易于掌握、可早期下床活动等特点已广泛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但操作不当,可带来诸多并发症.自1996年3月~2003年1月,我科应用国产Gamma钉治疗165例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出现并发症2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病历介绍患者,女,52岁.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拟行手术: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均正常.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和鲁米那0.1g.入手术室时HR85/min、BP19.3/11.6kPa、R18/min、SpO299%.麻醉选择双侧颈浅丛阻滞,采用改良一点阻滞法,先行右侧阻滞,头偏对侧,取右侧胸锁乳突肌外缘中点偏上垂直皮肤进针,过颈阔肌下肌膜出现破膜感后注药,局麻药为0.25%布比卡因8ml,顺利完成右侧阻滞后左侧以同样方法进行,但由于破膜感不明显,左侧反复进针3次后才注药.
作者:农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毕Ⅱ式胃大部切除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我院1989~2002年共施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250例,其中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8例,发生率为3.20%,经手术治疗均痊愈.现就其发生原因、诊治分析如下:
作者:谭正龙;韦善铁;韦德高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不同高血糖浓度对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对153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进行葡萄糖耐量(OGTT)+C肽释放试验,根据OGTT后2h血糖(PPG)不同浓度分为4组,1组:11.1mmol/ L ≤PPG≤13.9mmol/ L;2组:14mmol/ L ≤PPG≤16mmol/ L;3组:16mmol/ L≤PPG≤20mmol/ L;4组:PPG>20mmol/ L.4组病人经治疗PPG<11.1mmol/ L后再重复测OGTT及C肽释放试验,并进行C肽值比较.结果 1组、2组治疗前后C肽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4组治疗前后C肽值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PPG>16mmol/ L时在C肽释放试验中可表现出葡萄糖毒性作用.
作者:韦华;谢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顺铂不同给药途径在卵巢上皮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9例行卵巢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或肿瘤细胞减灭术,部分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化疗,其中A组51例DDP腹腔化疗,B组38例DDP静脉化疗,两组的化疗药及剂量相同.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评定.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1);5年生存率A组稍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毒副作用较B组减轻(P<0.05).结论静脉、腹腔联合化疗对提高卵巢癌患者近期疗效、控制腹水、减轻化疗副反应较单纯静脉化疗有明显优势,但远期疗效无明显改善.
作者:韦晓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5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5年,加重伴呕吐10余天就诊行电子胃镜检查.术中病人呕吐频繁,进镜时于胃窦小弯侧见一约4.5cm×4.0cm溃疡,深约0.8cm,苔污秽,僵硬,于球部前壁见一约1.0cm×1.2cm溃疡,被厚白苔,退镜观察至胃窦小弯溃疡处时,发现溃疡底部有一约0.5cm×0.5cm的小口,口外见胃外器官,同时观察见病人痛苦状加重,考虑为溃疡穿孔,急退出镜子,结束检查.
作者:黄甫沿;黄美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血清TGA、TMA在131I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的关系.方法对246例甲亢患者131I治疗前检测TGA、TMA阳性和阴性的比值.结果 246例甲亢,TGA、TMA阳性98例,发生甲低35例,占35.71%.TGA、TMA阴性148例,发生甲低8例,占5.41%.两组甲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37.55,P<0.01).结论 TGA、TMA阳性患者131I治疗甲亢后引发甲低率较高.
作者:孙焕福;邓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细菌性、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 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对52例脑膜炎患者和36例对照组CSF中NO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结核性和细菌性脑膜炎患者CSF中的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其CSF中NO含量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膜炎后NO参与并加重脑组织损伤的过程,提示结核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NO的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邓学俊;周桂桂;孙旦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温热式磁振疗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以眩晕为症状的8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温热式磁振治疗仪治疗,每次15~20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后,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00,P<0.05),治疗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温热式磁振疗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疗程短,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胃反流显像在判断胆汁反流中的作用.方法对117例消化系疾病患者进行十二指肠胃反流显像检查,并和同期进行胃镜检查结果相对比. 结果十二指肠胃反流显像与胃镜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符合率为79.49% %.但胃镜检查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论.十二指肠反流显像是一种无创、安全的检查方法,没有刺激因素干扰,灵敏度高,结果准确.
作者:梁绍奖;罗章伟;滕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小切口联合前房维持系统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效果.方法采用此术式治疗615例(657眼).结果全组术中前房稳定,术后视力恢复较快.结论该手术方式术中安全,术后疗效满意.
作者:奉红波;宋雪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选择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方法回顾分析3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结果 2例中转急诊手术清除血肿,2例亚急性期钻孔引流.治愈3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意识清楚血肿≤30ml、中线移位≤10mm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可选择非手术治疗.
作者:陈清璐;陈庆泳;施洪生;胡海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必可酮(二丙酸倍氯米松,BDP)长期吸入治疗儿童哮喘对生长发育、骨转换指标及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哮喘儿童(观察组)于给药前和给药后6个月、1年、2年、3年测身高、体重,并检测血清钙(Ca2+)、磷(P3+)、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T3、T4、TSH水平,设80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 结果两组生长速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Ca2+、P3+、AK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也无显著性(P均>0.05),但BGP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前T3、T4也明显降低(P均<0.01),尤其以重度哮喘较为明显(P<0.01).结论 BDP是治疗儿童哮喘的理想药物,在标准推荐剂量范围内长期吸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代谢无影响,但可引起BGP降低.
作者:林娜;刘运广;罗章伟;李强;黄月艳;汤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血清标志组合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对316例HBV感染者血清同时进行ELISA方法测定血清学标志物和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HBsAg(+) HBeAg(+)抗-HBc(+)组,HBV-DNA阳性率为98.59%.HBsAg(+)抗-HBe(+)抗-HBc(+)组阳性率为36.84%,HBsAg(+)抗-HBc(+)组阳性率为29.66%,而在HBsAg(-)组中阳性率为5.88%(2/34).结论必须把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结合分析,才能更准确地判断肝脏中HBV-DNA复制及有无传染性.
作者:潘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