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继钦;杨伯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口服青霉素V钾片0.5mg,每天3次,疗程3天,替硝唑片2g顿服(次日起0.5g,每天2次),疗程2天.治疗组加服中药,每日1剂,每天3次;对照组加服维生素K 8mg和酚磺乙胺0.5g,每天3次.疗程均1~2周.比较两组阴道出血量及疗效.结果两组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455,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07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楚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对30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炎引起出血90例,占30.33%;宫颈炎59例,占19.67%;功能性子宫出血50例,占16.67%;子宫内膜15例,占5.00%;子宫肌瘤13例,占4.33%;恶性肿瘤35例,占11.67%;宫内避孕器引起出血30例,占10.00%;其他原因7例;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为主;年龄大,绝经时间长的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非器质性及良性疾病成为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采取B超、分段诊刮和宫腔镜综合检查,配合活检是尽早明确病因,及时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蒋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过程中支抗损失的原因,为临床正畸预防出现支抗损失提供参考.方法对43例有支抗损失的固定矫治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支抗损失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它与固定正畸支抗设计、牵引力和矫治时间有关.选择适当的支抗设计、牵引力和牵引时间可减少发生机率.结论矫治中支抗设计可有效地预防支抗损失,临床上应该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并使用相应措施来预防支抗损失.
作者:潘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自1982年澳大利亚的Warren和Marshall[1]发现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以来,国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2,3],H.pylori与胃炎、胃癌及MALT淋巴瘤等疾病相关.H.pylori感染后的临床结局多样性,致病机制涉及炎症、免疫、泌酸、氧化等多个方面,H.pylori有许多致病因子,其中鞭毛、尿素酶(urease,ure)、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associated antigen,CagA)、细胞空泡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Hsp)、中性粒细胞活性蛋白(neutrophil-activating protein, NAP)等也与致病有关[4,5].现就近年有关H.pylori的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赞松;唐国都;王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车祸危重伤伤员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按救治程序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车祸伤的临床资料以及早期诊断和救治的措施.结果治愈76例,病情控制后转院40例,死亡10例;治愈76例伤员的救治时间均在伤后1~2h,而死亡10例的救治时间在伤后2~3h.结论车祸危重伤伤情严重,务必边救治边诊断,并按通气-输注-搏动-止血程序进行早期救治,以提高救治的存活率和伤员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锦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镇痛液神经阻滞和口服或(和)肌注中枢性镇痛药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对64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在局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行硬膜外或椎旁神经、臂丛神经、颈丛神经、颞神经、眶神经等镇痛液神经阻滞.对照组口服或(和)肌注中枢性镇痛药.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1.812,P<0.05;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χ2=3.873,P<0.05.结论镇痛液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恩德;黎昀;蒙安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婴儿痉挛症(IS)又名West综合征,是一种年龄依赖性难治性癫痫.诊断标准以痉挛发作、智能障碍、脑电图高峰节律紊乱为三大特点[1].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神经免疫学等的发展,在I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黄月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β2微球蛋白(MG)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对小儿38例PNS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β2MG和尿β2MG排泄量进行测定. 结果血清β2MG值均在正常范围.尿β2MG排泄量,PNS-1组完全正常;PNS-2组活动期增高,缓解期恢复正常,PNS-3组持续增高.结论检测β2MG水平对估计PNS病情、疗效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陶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胃食管反流(GER)是小儿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不受控制地从胃反流入食管[1].小儿GER发病率较高,有1/300~1/1000的儿童因症状性GER就诊,发现2个月的健康婴儿50%有GER症状[2].美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人群发病率在25%~35%之间[3],我国由GER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达5%[4].GER早已引起临床的关注,但直到近年,由于胃肠动力功能检测设备的微型化,才使小儿GER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笔者现就小儿GER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陈霞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由糖尿病本身或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引发的乳酸性酸中毒称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现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分析如下:
作者:刘志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鼻咽癌是我国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迄今为止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其邻近正常组织和器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放射线的照射,产生一些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重者可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使治疗被迫中断,影响疗效.因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让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和体质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0年10月~2002年10月收治的94例鼻咽癌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君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各颅骨的形态及其位置关系,将分离好的各颅骨再按一定的顺序和间距连接起来,使之既保持各颅骨原来的位置关系,又有一个整体概念.以往支架常用金属材料制作,需要一定的设备,制作难度大,成本高.我们改用有机玻璃制作,既方便,又美观实用,而且成本低.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红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发病特点、病变部位、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结外型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本病的发病部位、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结外型淋巴瘤占前两位的部位是胃肠道、咽淋巴环,二者达59%,大部分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手术后加化疗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3%和60%.结论结外型淋巴瘤好发于胃肠道及咽淋巴环,手术在诊断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术后应辅以化疗和(或)放疗.
作者:王惠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胰岛素抵抗(I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检测急性脑梗塞48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的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TNF-α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塞组的TNF-α、FINS、FPG比对照组高(P均<0.01);血清TNF-α与FINS正相关(r=0.53,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病人可有IR和TNF-α水平增高,TNF-α与IR有密切相关性,两者可能共同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拮抗TNF-α有可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减轻脑缺血患者脑损伤,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付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骨科领域中迄今尚未解决的疾病之一.其病因是由于股骨头的血循环障碍引起.发病率已居成人髋关节疾病的首位,主要好发于20~50岁,其病程长,晚期塌陷的发生率为30%~40%,致残率高[1].传统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黄粹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预防性注射麻黄碱对老年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期间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0例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手术老年病人,麻醉前30min静脉输注林格氏液6ml/kg,腰麻完成后Ⅰ组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Ⅱ组肌注麻黄碱30mg,Ⅲ组不给麻黄碱.结果Ⅰ组、Ⅱ组病人血压下降程度及发生率均低于Ⅲ组,P均<0.01,且低血压发生的时间明显延迟(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CSEA预防性注射麻黄碱降低低血压的发生效果满意,且方法简单、安全.
作者:阮红卫;周细明;付兰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g-NOR的定量检测在肿瘤病理诊断学中的意义.方法应用Ag-NOR技术,对1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肿瘤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作定量检测.结果正常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核内Ag-NOR数量(4.50个/核均值)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的数量(4.86个/核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恶性嗜铬细胞瘤的(10.00个/核均值)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用Ag-NOR技术对嗜铬细胞肿瘤的良、恶性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价值.
作者:蓝保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及预后在分子水平上的探讨也更趋广泛,并且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当前在一些癌基因/抑癌基因如C-cerbB-2、P21等在乳腺癌中异常表达的探索已不同程度地显示了这些因素与乳腺癌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及预后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途径[1~3].目前,人们对新近发现的P16抑癌基因更为关注,因为它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调控,从而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罗建红;黄飞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自2001年3月~2002年3月,用清凉油外治丘疹性荨麻疹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鲍大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脉压(PP)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10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将脑出血组48例、脑梗塞组54例与对照组(非脑卒中高血压病患者)55例的PP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不同年龄段PP(≥8.7kPa)的异常率.结果脑出血组、脑梗塞组PP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P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脑出血组及脑梗塞组的PP增高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 PP增高与脑卒中危险性有关,是脑卒中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脑卒中事件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黄彩福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