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华
毒鼠强是灭鼠药中毒性强者之一,化学名为四亚甲基砜四胺,食入后15min~1h发病,病死率高,以神经及消化系统损害为主.我院于2002年3月8日收治5名因他人投毒而中毒的学生,经毒物分析证实为毒鼠强急性中毒.我们采用综合性救治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又宁;覃绍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自1982年澳大利亚的Warren和Marshall[1]发现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以来,国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2,3],H.pylori与胃炎、胃癌及MALT淋巴瘤等疾病相关.H.pylori感染后的临床结局多样性,致病机制涉及炎症、免疫、泌酸、氧化等多个方面,H.pylori有许多致病因子,其中鞭毛、尿素酶(urease,ure)、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associated antigen,CagA)、细胞空泡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Hsp)、中性粒细胞活性蛋白(neutrophil-activating protein, NAP)等也与致病有关[4,5].现就近年有关H.pylori的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赞松;唐国都;王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及预后在分子水平上的探讨也更趋广泛,并且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当前在一些癌基因/抑癌基因如C-cerbB-2、P21等在乳腺癌中异常表达的探索已不同程度地显示了这些因素与乳腺癌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及预后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途径[1~3].目前,人们对新近发现的P16抑癌基因更为关注,因为它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调控,从而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罗建红;黄飞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穿琥宁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两组均在使用抗生素、给氧、止咳、平喘、退热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穿琥宁,予10mg/kg*d-1加入10%GS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10天,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9%)明显优于对照组(86.7%),χ2=10.032,P<0.01;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X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穿琥宁佐治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韦红;冯尚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ENA多肽抗体测定在风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3例各类风湿病患者血清中6种多肽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结果抗RNP、抗SM的阳性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分别为50.9%、41.5%.抗RNP抗体在多种风湿病中均可检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以抗RNP抗体阳性率高,达85.7%.结论 ENA多肽抗体检测对风湿确诊分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岑柳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使用拉西地平2~4mg,每日1次,连用20周.结果降压总有效率为92.31%(48/52),同时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等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拉西地平应用20周在降压的同时对左心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作者:赖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两组均在常规ACEI类、利尿剂、地戈辛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6.25~50mg,每天2次,共6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658,P<0.05.DCM组心率减慢、左室收缩功能(EF)明显优于RHD组(P均<0.01).结论倍他乐克能显著改善DCM的EF及减慢心率.
作者:韦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当今时代是信息社会的时代,采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给整个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思维和教育模式.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同时又是正在不断取得新进展的边缘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该学科所涉及的广阔的知识面,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我院在开展多媒体教学多年的实践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作为一项正在飞速发展中的新兴教育技术,仍然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如何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创新,是笔者所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梁伟江;韦耀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护理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掌握广大病人、家属对疾病护理知识的需求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项目,对门诊输液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改进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蔓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AFP含量检测.结果 AFP异常率高达86.3% .急性重型肝炎AFP阳性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均<0.01.96例中存活69例,AFP值为253±83.24μg/L,死亡27例,AFP值为38±21.36μg/L,两者AFP值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19.85,P<0.001.结论重型肝炎部分患者AFP值升高,以亚急性、慢性增高常见,是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卢平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超声下输卵管通液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52例不孕妇女随机分为超声下输卵管通液组(76例)和传统输卵管通液组(76例),进行输卵管通液,分别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的结果相比较,计算各自的符合率.结果超声下输卵管通液与HSG结果相比较,总符合率为90.79%,传统输卵管通液与HSG结果相比较,总符合率为73.68%;两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7.611,P<0.01).结论超声下输卵管通液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较传统输卵管通液术更准确,有一定治疗作用,还可发现一些盆腔疾病,可取代传统输卵管通液术,作为输卵管通畅度初筛的首选方法.
作者:刁英;黄文霞;黄官友;刘东屏;刘碧芬;杨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药物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中晚期支气管肺癌,经支气管动脉造影确认肿瘤供血动脉后,灌注化疗药,比较治疗前、后CT评价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等的改变.结果治疗前12例支气管动脉增粗、纡曲、分支增多,血管网及血管湖形成.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病灶内部密度减低且与周围结构关系改善;瘤体及纵隔淋巴结均较前缩小(P<0.01).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支气管肺癌有较好的近期效果.
作者:莫继钦;杨伯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采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以减少术中出血、尽可能减少异体输血及输血并发症,节约用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对照组按常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观察、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出血量,术中、术后24h内输血量和尿量等.结果试验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未输血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465,P<0.05;两组术后24h Hb、HCT、BUN、Cr检测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结论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减少手术中出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且安全有效.
作者:涂素兰;李焯文;陈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宫腔出血具有出血点弥散、无法直视下止血等特点,常规缝扎止血较困难.有时在常规保守止血无效的情况下,需进行手术治疗,甚至切除子宫,造成器官缺失.随着妇产科手术的广泛开展,处理好术中(终)宫腔出血已成为提高手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科自1996年1月~2003年1月间,对术中(终)宫腔出血,常规止血无效28例,行双腔导尿管水囊压迫止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丹华;潘燕波;卢素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356例输尿管结扎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95例,发生率为2.18%.其中脏器损伤发生率为0.06%;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48%;术后再孕发生率为1.10%;异位妊娠发生率为0.09%;月经改变发生率为0.41%.结扎术中抽芯包埋法与波氏法比较,伤口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901,P<0.05);月经改变发生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8.000,P<0.01).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有效抗感染对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的预防尤为重要.
作者:吴耀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现代临床医学提倡手术中能不输血好不输血,临床上人们一直致力于血液保护方法的研究,一方面是维持循环稳定,另一方面是减少和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并发症.人们发现,同种异体间输血虽然挽救了许多大出血病人的生命,但其诱发的过敏反应与输血传播的乙肝、艾滋病等病毒性传染病[1,2],又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随着临床输血医学的发展,节约用血和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血液保护以减少和避免同种异体间输血为目的,包括术前自体血保存、术中血液回收、血液稀释等[3],已成为血液保护方法之一,血液稀释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手术已有30多年,以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笔者现就其近年来在围术期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黄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对脑梗塞后12~72h入院的30例患者采用血塞通注射液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并与28例采用复方丹参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甘振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心肌缺血状态,大约35%患者由于未能适当治疗而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1].我科自1999年1月~2002年10月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UAP患者6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凯西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将9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两组在常规护肝药物(肝泰乐、肝安、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凯西莱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SB)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一般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不良反应小.结论凯西莱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和临床症状.
作者:苏渊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6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别予万拉法新(治疗组)、阿米替林(对照组)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33/33),对照组为75.76%(25/3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4周后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且副作用小(P均<0.01).结论万拉法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新药.
作者:刘锋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