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化瘀方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疗效观察

徐宏芳;徐秀华;陈粉扣

关键词:药物流产, 阴道出血, 益气化瘀方, 对照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药物流产后,治疗组用益气化瘀方,对照组不用其它药物。结果:两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瘀方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疗效确切。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外治法治疗尿潴留进展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病机主要为肾气固摄失司,膀胱气化不利,三焦通调水道失常等。中医外治法治疗尿潴留有较好的效果,综述如下。1穴位按摩法许金琴[1]治疗产后尿潴留84例。观察组44例按摩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穴,每穴3min。显效34例(77.3%),有效8例(18.2%)无效2例(4.5%);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法,显效13例(32.5%),有效9例(22.5%),无效18例(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8.90,P<0.05)。魏小惠[2]治疗产后尿潴留60例。治疗组30例按摩关元、中极穴,每次按摩10~15min,有效28例(93.33%)。对照组30例用温热毛巾热敷膀胱区,有效18例(6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吴云峰;张传方;姜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正骨疗法配合中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疗法配合中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正骨疗法配合中药治疗,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价。结果:优良率实验组91.4%,对照组7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疗法配合中药治疗三踝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叶兆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症50例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用加味黄连温胆汤,对照组15例用佳乐定。结果:两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7.14%、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晁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现状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骨质疏松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从1988年Duquesnal等首先应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OVCF,到1999年经过美国骨科医生Garfin等的改良和发展,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利用一种可膨胀性扩骨球囊将压缩的骨折全部或者部分恢复高度后再注入骨水泥(PMMA),取得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尽管如此,仍然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现将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李晓鹏;朱明双;孙逸儒;钟文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参苓益胃胶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参苓益胃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参苓益胃胶囊2周,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1周,再单服奥美拉唑肠溶片1周。结果:治疗组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胃镜疗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p转阴率不及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益胃胶囊治疗的慢性胃炎脾虚气滞和肝胃不和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曾海;陶杨;辛国秋;方海云;陈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眩晕综合征80例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眩晕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另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0%、对照组6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眩晕、耳蜗综合征、植物神经症状的消失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眩晕综合征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陈丽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三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笔者采用手法、激光、膝关节腔内注射三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均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并排除膝部肿瘤、结核及骨关节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和膝关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男24例,女36例;年龄43~67岁,平均55.35岁;病程2~15年。门诊患者12例,住院患者48例;单膝发病16例,双膝发病44例。均有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及不同程度的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和膝关节肿胀等临床表现。X线检查可见膝关节间隙变窄,髌骨上下缘增生,髌股关节面粗糙,髌骨软骨下骨密度增高及骨质疏松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

    作者:袁春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旋覆泻心止咳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旋覆泻心止咳汤(自拟)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虚实错杂、肺胃失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用旋覆泻心止咳汤,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两组均服药4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00%、对照组78.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旋覆泻心止咳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虚实错杂、肺胃失和证疗效满意。

    作者:袁桂洪;朱瑞华;王跃;王文娟;杨云;荆利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50例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诺尔彤、舒利迭,治疗组加用加味定喘汤(自拟),两组均以28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对照组7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较好。

    作者:黄咏梅;江华琴;魏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郭剑华治疗筋伤案--右前臂周围神经损伤

    刘某,男,9岁零2个月,2010年8月30日初诊。平素体健,1个月前睡觉时不慎从床上跌下,当时并无明显外伤疼痛,(无哭闹),此后右手写字无力,书写不工整,但未告知家长。20天前发现右手腕无法主动伸直,右手握物不稳,在重庆市儿科医院就诊,经EMG诊断为右正中神经、桡神经不全性损伤。给予醋酸泼尼松5mg、地巴唑10mg、小儿赖氨酸-B12合剂10mL口服,三磷酸胞苷二钠20mg(1周量)肌注,用药后无明显改善。此后在渝北区某医院接受针灸治疗,经治后自觉握拳力量有所恢复,但仍不能主动背伸腕部、手指。右腕、手指呈低垂状,不能主动背伸腕关节、手指,握物时右手较左手软弱无力,无疼痛、麻木、抽搐,右肘、肩功能正常,大便微结,小便较黄。查神清,发育良好,面色红润,舌淡红多津苔微黄,右脉细涩,左脉平和有力。右肩、肘、腕、指无压痛、放射痛,右肩、肘功能正常,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左右对称。右腕、指呈低垂位,腕、拇指、其余四指主动背伸功能缺失,拇指外展功能明显减退。拇指对指功能基本正常。左右前臂感觉功能对称正常。右手诸指甲床较左侧略显瘀黯,甲床回血较左侧减弱。EMG:①右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功能异常,SNAP缺失;②右侧桡神经SNAP及F波未引出,其余神经各项检测无异常发现。CR提示未见右上肢骨折、脱位。诊断为右正中神经、桡神经不全性损伤。为经络受损、瘀血内阻所致。治当活血通络。用针灸、推拿、电脑中频电刺激、被动及主动功能训练治疗,15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日。①针灸:上午刺曲泽、内关、尺泽、鱼际、曲池、合谷、臑会、消泺,平补平泻,得气后用电针锯齿波刺激20min,刺激时见手指有较明显背伸运动为度,点刺诸井穴出血1~2滴。下午艾盒灸,循手阳明经走行温灸30min。日1次。②推拿:以捏、拿、点、推法,在患儿能承受力量下刺激上臂、前臂20min,牵拉、被动伸直诸指,日1次。③电脑中频电:下午待温灸后,电击分别置于曲池、阳池、曲泽、大陵,锯齿波刺激20min,日1次。④主动功能锻炼:以握拳、捏物、书写、俯卧撑为主。⑤被动功能锻炼(家长完成):以被动背伸腕指关节为主,睡觉时伸直位腕、指固定。二诊(9月10日):右拇指外展力量较前略有恢复,食指、中指背伸力量略改善,拇指仍不能背伸。右手诸指甲床色泽较往日略显润泽,但仍较左侧偏黯,继续前方案治疗。三诊(9月17日):右手2-5指背伸肌力有所恢复,拇指可见轻微背伸活动,拇指外展力量略有改善。继续前方案治疗。四诊(9月29日):拇指及其余四指背伸功能有明显改善,但伸腕功能仍差,诸指甲床色泽较润红,甲床回血与左侧基本对称。周围神经的恢复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其伸指功能的改善说明桡神经有部分恢复;其次小儿生性贪玩怕苦,在治疗外时间段其家长应多监督指导患儿加强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停止井穴刺血,其余治疗同前。五诊(10月24日):右手指伸直功能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右腕背伸功能好转,能主动背伸接近水平位,握拳力量明显改善,持物稳定。近日患儿夜汗较多,饮食略减,梦中少量流涎,舌淡苔白,脉濡。乃多针耗气,脾胃略显不足。减少针刺刺激量,以见手指轻微背伸为度。予VitB120.2mg行手三里、合谷穴位注射,每穴各0.2mL,隔日1次。另予五味异功散加味3剂。六诊(10月27日):服药后夜间汗出停止,饮食如常。续前治疗。七诊(11月2日):右腕在屈指状态下能主动背伸30°,背伸肌力达到4级,伸指状态能主动背伸至0度(与前臂纵向立线水平),拇指背伸功能基本正常;握拳有力,能握紧1kg握力器,持物稳定。说明正中、桡神经功能有较明显恢复。出院,门诊继续VitB12穴位注射,每周2次。八诊(11月20日):右腕在伸指状态下能主动背伸30°,背伸肌力5级,拇指及其余四指伸指功能正常,握拳力量正常,能握紧2kg握力器。停止治疗,继续加强功能锻炼。

    作者:马善治;刘渝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正清风痛宁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5例用电子脉冲治疗仪透皮给予正清风痛宁治疗,对照组25例用针刺穴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肩周炎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补阳还五汤辅治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辅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54%、对照组79.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微量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全血比黏度切变率、纤维蛋白和血浆比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辅治糖尿病肾病可提高治疗疗效,改善血脂、尿蛋白和血液黏度。

    作者:赵红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黄联合甘露醇辅治重度有机磷中毒40例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甘露醇辅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洗胃、利尿、解毒剂),观察组加用大黄粉和甘露醇联合灌服,治疗1周。结果:观察组胆碱酯酶恢复程度、解毒剂用量、并发症的发生及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联合甘露醇灌服治疗能较快的恢复胆碱酯酶活性,减少解毒剂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率。

    作者:王付启;严清霜;隋克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化湿行瘀降浊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湿行瘀降浊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化湿行瘀降浊汤,对照组用非诺贝特胶囊,治疗1个疗程(30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9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脂指标TG、TC、HDL-C、LDL-C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湿行瘀降浊汤治疗高脂血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朱建明;赵雨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火针结合夹脊穴放血治疗带状疱疹36例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属中医“缠腰火丹”、“蛇串疮”、“蛇丹”等范畴。2010年9月起,笔者采用火针结合夹脊穴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36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小28岁,大60岁;病程短2天,长7天;腰腹部15例,胸胁部13例,肩臂部5例,下肢部3例。表现为患侧皮肤绿豆大小水泡、簇集成群,基底色红,排列成带状。皮疹出现前皮肤局部刺痛或灼热感,疼痛明显。

    作者:范梁松;刘忠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及与TC、LDL-C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及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138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痰瘀互结型,并进行中医证型与血脂相关性研究。结果:气虚血瘀型较多,与其它各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间的血脂正常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型(52.7%)、心肾阴虚型(37.5%)、气阴两虚型(37.5%)、痰瘀互结型(18.8%)、气滞血瘀型(14.3%),其中气虚血瘀型血脂正常率与其它各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以气虚血瘀型较多见,且气虚血瘀型血脂水平控制较好。

    作者:陆振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28例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行切开挂线引流术。结果:全部痊愈,愈合时间6~18天、平均10.6天,随访半年无复发,无肛瘘形成。结论: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疗效满意。

    作者:范丁文;龚洪平;张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1例用牵正散加减,对照组25例用维生素B1、B12,两组均治疗21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5%、对照组7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作者:姜德海;宗成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在发病过程中,胰岛素抵抗是关键环节。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48例,均为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姜堰中医院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63.4±5.20)岁,病程(6.38±2.35)年,BMI(25.01±1.49) kg/m2。治疗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65.25±6.13)岁,病程(6.45±2.13)年,BMI(24.72±1.43)kg/m2。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贾典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葛芷生乳汤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90例观察

    目的:观察葛芷生乳汤(自拟)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口服葛芷生乳汤配合穴位按摩,对照组口服生乳汁。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芷生乳汤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

    作者:张广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