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千仞;陈甦;黄燕苹
目的:观察解毒通脉胶囊联合美西律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服美西律,治疗组加服解毒通脉胶囊。结果:中医临床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1.7%、对照组7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8.9%、对照组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毒通脉胶囊联合美西律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较好。
作者:吉锋;张翠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联合肤痔清软膏治疗肛门湿疹的效果。方法:53例用复方黄柏液坐浴、肤痔清软膏外搽治疗。结果:复方黄柏液联合肤痔清软膏治疗肛门湿疹疗效满意。
作者:张锐;廖行忠;宋映娴;师九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在发病过程中,胰岛素抵抗是关键环节。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48例,均为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姜堰中医院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63.4±5.20)岁,病程(6.38±2.35)年,BMI(25.01±1.49) kg/m2。治疗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65.25±6.13)岁,病程(6.45±2.13)年,BMI(24.72±1.43)kg/m2。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贾典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葛芷生乳汤(自拟)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口服葛芷生乳汤配合穴位按摩,对照组口服生乳汁。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芷生乳汤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
作者:张广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前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改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9例普外科术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干预),对研究对象进行焦虑状况测量,分析干预前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干预后对照组SAS评分高于干预组(P<0.05),干预组SAS评分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焦虑消除率(33.3%)高于对照组(4.9%)(P<0.01)。结论:普外科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手术前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依从性,提高手术术后效果。
作者:朱洪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痴呆(MVD)的影响。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配合头针疗法治疗,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定。结果:MMSE总分、MoCA总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总分、定向力、计算力、语言评分、MoCA总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及语言定向力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对照组仅MMSE定向力评分、MoCA空间/执行功能及定向力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头针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痴呆症状。
作者:高千仞;陈甦;黄燕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笔者用高频电刀治疗肛瘘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诊治患者,符合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肛瘘统一分类标准[1]。男49例,女11例;年龄18~63岁,平均40岁;病程1~8年。均为低位单纯性肛瘘。
作者:师九平;张锐;宋映娴;黄泽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福松联合灸法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用福松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单用艾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0.0%、治疗组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松配合艾灸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疗效优于单用艾灸治疗。
作者:王琳;黄建;张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滋阴化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滋阴化瘀通络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对照组5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化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程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内固定手术结合中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2采用内固定手术结合中药内服及熏洗治疗。结果:内固定术后骨折两断端均对位对线满意,35例解剖复位,钢板固定无失效,无术后感染、背侧肌腱激惹、正中神经刺激症状发生,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术后3个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5.24%。结论:内固定手术结合中药内服及熏洗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骨折固定稳定程度,促使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冯仁优;刘智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凡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或曾孕育未避孕而又2年以上不再受孕,称为不孕症[1]。前者为原发性不孕,后者为继发性不孕。1辨证论治肾主生殖,肾气旺盛,精血充沛,任通冲盛,两精相搏,才能受孕。排卵障碍是肾-天癸-冲任-子宫轴之间的调节失衡所致。中药补肾调周法是名老中医、著名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独创,治疗不孕疗效显著。
作者:侯俊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近3年来,笔者采用推拿治疗配合大抒穴穴位注射治疗颈椎退变性眩晕,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100例,男58例,女42例;30~40岁8例,41~50岁32例,51~60岁47例,61~70岁13例;病程3个月40例,6个月14例,1年18例,2年21例,3年7例。
作者:和永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反阿是穴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针刺反阿是穴,对照组针刺传统穴位。结果: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4.22、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6.26、P<0.05)。结论:针刺反阿是穴治疗网球肘疗效优于传统穴位。
作者:罗胜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病机主要为肾气固摄失司,膀胱气化不利,三焦通调水道失常等。中医外治法治疗尿潴留有较好的效果,综述如下。1穴位按摩法许金琴[1]治疗产后尿潴留84例。观察组44例按摩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穴,每穴3min。显效34例(77.3%),有效8例(18.2%)无效2例(4.5%);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法,显效13例(32.5%),有效9例(22.5%),无效18例(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8.90,P<0.05)。魏小惠[2]治疗产后尿潴留60例。治疗组30例按摩关元、中极穴,每次按摩10~15min,有效28例(93.33%)。对照组30例用温热毛巾热敷膀胱区,有效18例(6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吴云峰;张传方;姜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其化学本质是合成增加和(或)降解减少所导致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是肝硬化形成的病理阶段[1]。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和代谢性肝病、化学或药物性肝损伤等[2]。肝纤维化属中医“胁痛”、“黄疸”、“臌胀”、“癥瘕”、“积聚”、“痞证”等范畴。正虚血瘀作为肝纤维化的病理特点成为共识[3]。小柴胡汤、四逆散、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是目前治疗肝纤维化的常用方剂,综述如下。
作者:曹春辉;潘玲;冯广帅;冯全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王国华老中医从医40余年,为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国华老中医熟谙中医经典,临证善用经方,四逆汤是其常用经方之一。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出自《伤寒论》。《伤寒论》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4条:“少阴病,……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四逆一方,乃回阳救逆主方,是治疗少阴寒化证的代表方,其组方严谨,法度精妙,药专力宏,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王国华老中医临证妙用此方,屡获良效。
作者:符健;张丽;郑宏立;王国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补肾活血中药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CSS和BI评分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益气补肾活血中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气虚血瘀证,疗效较单用西药更佳。
作者:王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尿路感染(UTI)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除湿清热方治疗,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1.49%对照组78.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肾除湿清热方治疗老年人UTI效果较好。
作者:李春颖;接忠民;史耀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多种疾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下肢湿疹男,65岁,2008年11月诊。反复发作双下肢皮肤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10余年,喜饮酒,常年感下肢皮肤灼热,即使严冬下肢均无法盖被,曾在多家大医院就医,诊断为双下肢湿疹,给予激素治疗后皮疹部分消退,但仍频繁发作。双下肢大片皮肤潮红,轻度肿胀,皮肤灼手,少许丘疹,脱屑,常因饮酒后发作。口干微苦喜冷饮,大便略干,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滑数。证属阳明热盛夹湿。给予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石膏60g,桂枝15g,知母15g,生地15g,苦参15g,甘草6g,梗米15g。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mL,分早、中、晚3次口服。服7剂后皮疹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缓解,皮温正常,双下肢灼热感有所减轻,口干苦感消失,大便正常。继续服10剂,皮疹完全消退,皮肤灼热感消失,夜间能盖薄被。1年后再次复发,诸症如前,依前法治疗。服10剂后皮疹基本消退,石膏减量,酌加凉血活血之品调理,并嘱戒酒,随访未再复发。
作者:范衡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