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的镇痛作用.方法:从小鼠的热板法、醋酸扭体和热水甩尾镇痛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药物组效果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身痛逐瘀汤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陈靖;吴成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方.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6%,对照组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和尿RBC计数值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卢占锋;陈喜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效果及对胃黏膜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胶囊口服,治疗组用健脾益胃方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后PG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但治疗组PGE2水平提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1).治疗后治疗组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健脾益胃方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防止溃疡复发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PGE2水平,减轻攻击因子对黏膜的损害、维持和修复黏膜屏障以提高黏膜的防御能力而实现的.
作者:黄波贞;石罗君;龙凤艳;李树标;黄瑞华;张荣昶;黄小艺;刘伟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脾除痞汤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用健脾除痞汤治疗,对照组45例用多潘立酮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4周末两组上腹痛、上腹胀、早饱等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P <0.01).结论:健脾除痞汤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作者:蓝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脓包性痤疮临床疗效.方法:50例脓包采用电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4%.结论:电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脓包性痤疮有较好疗效.
作者:谭雁裙;陈月桥;梁桂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防治组86例.两组均肌注核酪注射液和口服蛤蚧定喘胶囊,防治组加服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均每年从6月初开始至9月初结束,3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年.结果:防治组临床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0.67%、29.33%,对照组分别为36.21%、63.8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肾气虚证能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病情的进展,远期临床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作者:李景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我们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54 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54 例,均为2012 年3 月至11 月术后尿潴留患者,男32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47.5 岁.下腹部膨胀疼痛,尿液不能排出2 ~ 8h.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小便不利,点滴不畅或小便闭塞不畅,尿道无涩痛,小便胀痛[1].
作者:贺新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用于蹄铁形脓肿术后难以愈合切口的效果.方法:治疗组20例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对照组17例仅常规换药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平均少8.76天(P <0.05),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能明显缩短蹄铁形等复杂脓肿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对于术后换药后期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或不生长的切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治疗持续植物状态(PVS)的疗效.方法:32例用中药、针刺推拿、功能训练、感觉刺激等方法进行促醒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PV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1).结论:醒脑开窍法对持续植物状态有较满意的促醒作用.
作者:张小红;李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应用肾宝合剂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总结疗效,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IIEF)积分评估两组患者性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P <0.05),治疗组IIEF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灸疗法能提高人体活力,改善生理机能,增强性功能.
作者:曾志华;余海;曾明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采用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埋线治疗,空白对照组不用任何治疗,3个疗程即9次后观察疗效.结果:3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值及血脂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值及血脂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值及血脂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穴位埋线的减肥效果是通过多取穴、羊肠线对穴位的刺激等及迎随补泻等手段来实现的,单纯性肥胖用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较常规穴位埋线更好.
作者:黄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疱疹样天疱疮、黄褐斑、寻常座疮等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 丘疹性荨麻疹王某,男,68岁,2008年3 月26 日初诊.有冠心病病史8 年,继见全身皮肤反复出现散在风团状丘疹,混见疱疹,奇痒1 年余,经某医院先西医后中医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全身皮肤散在性风团状丘疹,间或夹杂疱疹,瘙痒不止,皮肤划痕征阳性.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诊断为丘疹性荨麻疹.中医诊断为瘾疹.辨证为气血两虚,风邪入侵.西药用西替利嗪片10mg,1 日1 次口服;维生素C200mg,1日3 次口服.
作者:李永生;唐兵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我们用针刺治疗便秘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40例,均为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0 例,男12 例、女8例,年龄40~80岁17例、20~40岁3例,病程15 天~ 30 年.对照组20 例,男10 例、女10 例,年龄40 ~ 80 岁16 例、20~ 40岁4例,病程15天~ 29年.
作者:陆晓红;王强;敬国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笔者根据十二脏有疾取之原及合治内腑的理论,用针刺,促进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共60 例,均为2010 年2 月至2012 年8 月我院收治的胃切除术30 例和胆道手术30 例,皆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胃切除术对照组15例,男7 例、女8 例,年龄45 ~ 65 岁.胃切除术针刺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3~62岁.胆道手术对照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35~64岁.胆道手术针刺组15 例,男9 例、女6 例,年龄34 ~62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周卫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2010 年7 月至2012 年7 月, 笔者用依达拉奉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5 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90 例,均符合1995 年全国第4 届脑血管会议脑梗死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 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2~81岁,平均(61.4±3.5)岁;病程短6h,长48h.对照组45 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3~79岁,平均(60.8±3.4)岁;病程短6h,长48h.两组性别、年龄、既往史、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
作者:朱维群;杨群政;章可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及复方益肝灵胶囊治疗,治疗组加用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肝脏炎性活动减轻(P <0.05),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柴芍六君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随机分两组各46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9%,对照组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练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六神丸穴位贴敷对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六神丸穴位贴敷,对照组用电针针刺治疗.结果:六神丸穴位贴敷较针刺治疗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六神丸穴位贴敷治疗面神经炎效果好.
作者:梁克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老年期(60 岁以上),以持久的心境抑郁为主要特点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或焦虑,注意力分散,定向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多伴有睡眠障碍,有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固执感、怀旧感等负性心理,情感表现出文饰性、内向性和封闭性,且常有躯体症状或共患各种躯体疾病[1].中医治疗老年抑郁症有独特的优势,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鸿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维生素B1、B12等,以及针刺、超短波综合治疗.结果:治愈率69.37%,总有效率100%.结论: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较好.
作者:付冰梅;张文浩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