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颖
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患者生理、心理有很强烈的刺激.手术室这一特殊环境,往往使患者感到陌生和恐惧,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影响到手术的进行、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的恢复.因此,手术室护士应针对手术患者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都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
作者:盖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我院是一所民政精神病福利院,地处郊区,收住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患者一般被收住在封闭式病房,给患有严重精神障碍和急性发作型患者得到系统的观察和治疗提供了保障,使家庭和社会得以安全.患者与外界隔离,他们对社会和家庭的了解只能通过有限的住院环境及家属探视来实现.部分患者存在不能接受精神病患者的角色或思念亲人时表现出的焦虑、抑郁,从而影响患者配合治疗和病房管理.因此,合理安排家属探视,对安定患者情绪、巩固治疗有明显效果.为进一步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属探视后对患者病情有哪些影响,对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探视后的表现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荣;张建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9年11月共收治肠梗阻236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78例,肠扭转9例,肠套叠8例,嵌顿疝26例,结肠癌并肠梗阻13例,其他2例.住院时间5~35天,经过一次手术98例,二次手术7例,保守治疗131例.年龄10个月~83岁.
作者:姜百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本院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2010年度收集的12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物,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51.18%;静脉给药103例,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81.10%,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祖斌;苏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及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出现某些临床症状,也包括影响入睡或保持正常睡眠能力的障碍,如睡眠减少、睡眠过多及异常的睡眠相关行为[1].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2].我院收治的荣军患者,大多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带病回乡人员,战时艰苦条件致使许多荣军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加之伤病的不适等多种因素常影响睡眠,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障碍程度也更加严重.三年来对1 280例住院老年荣军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绝大多数老年荣军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高龄组重于低年龄,且多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睡眠障碍.
作者:徐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评价临床处方质量,指导合理用药,提高医院的用药水平.方法:分月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5~10月处方3 600张.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182张,占所抽查处方的5.5%.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提示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关健.
作者:郑金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肝脏疾病,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血浆与腹水之间的胶体渗透压差和门脉毛细血管与腹腔内液体静脉压差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所导致,是对人体损害性较强的一种疾病.因此,做好有效护理可促进患者的恢复,减轻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3R强化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例,采用3R护理法;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法.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三种量表评价效果.结果:两组护理训练12周后,实验组测评得分均较护理前提高(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干预后三种量表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R护理比常规护理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傅丽;郑婵燕;陆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为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这是一组由于微循环中形成了血小板血栓,因血小板数大量消耗减少而形成紫癜.由于小动脉与微血管的栓塞,导致器官缺血性功能障碍乃至梗死,对微循环依赖性强的器官(脑、肾等)易出现症状.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尽快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现将本院1例TTP早期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苏红彬;刘玲;刘俐;陈智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随着生化分析仪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操作简便、多项目、批量、快速检测得以实现,但如果不加强监控,会出现错误结果,本文通过两份不同标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结果的比较,将生化分析仪测定ALT的监测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赵轶;潘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群体康复训练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72例住院治疗的酒依赖患者在训练前﹑训练12周后进行测评对照比较,分析群体康复训练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训练12周后,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GQOLI)的4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训练前,差异有显著性,其中以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的变化为显著(P<0.01).结论:群体康复训练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正性作用,特别体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方面.
作者:赵丽琼;张跃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5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好转出院74例,因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死亡6例,因出现低血压死亡3例,因出血死亡2例.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及早使用溶栓治疗并进行严密的监护、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立娜;刘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甘露醇联合用药对原发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0年3月原发性胃轻瘫患者112例,口服罗红霉素250mg,3次/d,20%甘露醇40~80ml,3次/d,治疗2~6周.结果:有效52例,显效42例,有效率83.93%;无效10例,占8.93%;放弃4例,占3.57%;因转氨酶升高而停用4例.结论:罗红霉素与20%甘露醇联合治疗原发性胃轻瘫效果肯定.
作者:宫秀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高灵敏度测定食品中铝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在基体改进剂作用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铝.结果:该方法的RSD为1.6%~3.6%;加标回收率为92.1%~102.4%.结论:本法快速、灵敏、精密度高,适用于食品中铝的测定.
作者:熊居宏;张潮;题宗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抗菌药和在抗菌药基础上合并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痊愈52例,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西医组分别为28例、29例、15例、28例和7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菌药基础上合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提高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有效.
作者:成湘鄂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评估中药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选择10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的ITP患者,用中药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11例,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体征及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组显效3例,有效3例,进步1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4例,进步1例,无效1例.两组血小板计数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口服中药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可靠.
作者:刘俊国;朱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有关技能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技能训练1年后,患者ADL、SDSS评分较训练前好转,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及自理能力等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技能训练帮助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全面康复.
作者:林春洁;苏保育;肖旭曼;何丽婵;黄维手;杨宇;苏巧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68例.一组采用积极心理治疗干预,一组不采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进行测评并对比分析.结果:进行积极心理治疗后,患者HAMD、HAMA评分显著降低.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积极的心理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方芸;胡海青;顾巧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处方是医疗和药剂调配的重要书面文件,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也是促进合理用药的必要手段.要了解临床用药情况,有必要对临床用药处方进行分析,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汤海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对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喹硫平治疗8周,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治疗后PANSS总分减分率为(70.21±16.46)%,显效时间(10.6±3.5)天,显效率69.4%,有效率91.7%,有效治疗量(357±59)mg/d,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EPS发生率低,安全性好.结论:喹硫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之一,安全性较高.
作者:胡景宏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