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轶;潘敏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科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12月在呼吸科住院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持续的护理行为干预及出院后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戒烟率.结果:9个月时实验组戒烟率78.13%,对照组的戒烟率32.00%,两组戒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呼吸科患者的吸烟给予持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戒烟效果.
作者:成黔容;童金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4~2010年住院精神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于躯体疾病8例(34.8%)、自杀8例(34.8%)、药物副作用2例(8.7%)、人为意外1例(4.3%)、猝死4例(17.4%).结论: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躯体疾病、自杀、猝死、药物副作用等四类.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改善住院环境是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唐秋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评价蝮蛇抗栓酶与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2009年收治脑梗死患者211例,采用腹蛇抗栓酶与胞磷胆碱治疗.结果:治愈率达98%.结论:蝮蛇抗栓酶与胞磷胆碱合用效果优于单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是一种安全、有效、低廉的治疗方法.
作者:丛秀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1 病例简介例1:患者男,40岁,自述右腰部疼痛半个月伴低热.半个月前右腰部曾有过轻度创伤史,当时未做任何检查.化验室检查WBC 10×109/L,尿化验未见阳性改变.超声示右肾见一(3×2)cm大小低回声及点状伴声影的结节,考虑肾囊肿合并结石.CT平扫:见右肾近肾门水平外侧实质内有一(3×3.5)cm大小低密度区,CT值26HU,边界清楚稍不规则,其内有一点状钙化.增强扫描:低密度区边缘部分不均性轻度强化.CT诊断:右肾良性肿瘤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后临床行右肾穿刺活检,病理: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临床对症治疗,1周后复查,CT平扫右肾病变出现空洞性坏死区(3×4)cm大小的低密度,增强见洞壁呈环形强化,内壁光,厚薄不一,内有少许液平.CT诊断右肾脓肿形成.临床抗感染保守治疗45天后症状消失,复查CT,右肾脓肿明显缩小,腔内液体消失,后回家治疗.
作者:张占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护理记录是指在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及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客观、真实、动态的记录[1].它是护理记录具体化的记载,不仅反映护士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文字书写功力等综合素质,也是衡量护士工作优劣、责任心和技术水平的主要依据.
作者:刘萍华;喻红群;刘玉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本院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2010年度收集的12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物,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51.18%;静脉给药103例,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81.10%,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祖斌;苏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我国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预防病从口入一直是食品卫生工作的重点.餐具清洗消毒不仅影响餐具的感官效果,也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所以餐具清洗消毒的监督监测是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和掌握佳木斯铁路地区餐具清洗消毒的效果,便于有针对性地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预防疾病借餐具传播,佳木斯卫生监督站于2010年10月对本辖区餐饮单位的餐具清洗消毒情况进行调查及采样检测.通过对调查内容及检测结果的分析,找出影响餐具洗消效果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作者:李庆英;于立坤;陈绘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群体康复训练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72例住院治疗的酒依赖患者在训练前﹑训练12周后进行测评对照比较,分析群体康复训练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训练12周后,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GQOLI)的4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训练前,差异有显著性,其中以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的变化为显著(P<0.01).结论:群体康复训练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正性作用,特别体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方面.
作者:赵丽琼;张跃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工厂职工常见疾病的病种及其患病率.方法:通过内科常规体检及化验、B超、胸透对职工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职工常见病以高血压、脂肪肝及心电图改变多见,从40岁开始增高,5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增高,符合慢性病发展的一般规律.结论:工厂职工常见病发病年龄提前,应早期制定干预措施,加强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史衍杰;李晶;崔艳萍;盖艳;张通普;李岩;刘思云;李晓旭;董杰;孟庆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有创人工气道的打开,使空气未经过鼻腔湿润和加温,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易引起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干燥和结痂,导致呼吸道梗阻,从而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加强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爱萍;马渑霞;郭银彩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评价临床处方质量,指导合理用药,提高医院的用药水平.方法:分月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5~10月处方3 600张.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182张,占所抽查处方的5.5%.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提示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关健.
作者:郑金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恶性肿瘤引起的输尿管梗阻及盆腹腔肿瘤放疗后出现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上经膀胱镜放置输尿管内支架引流困难.外科肾造瘘外引流常常是处理这类患者的惟一办法.我院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放置输尿管双J支架管内引流治疗输尿管梗阻,肾功能恢复良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冰洋;高丽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对民政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利于采取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临床一线护士156名进行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我院护士工作压力大、福利待遇低、深造机会少、编制紧张、超负荷工作是重度压力源;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患者不合作、担心出差错事故、仪器设备不足是较为突出的压力源;护士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紧张等因子分较高,显示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结论:建议从管理角度关注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积极创造条件减轻其工作压力和改善其亚健康状况,有助于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护理质量和提高医疗满意度.
作者:沈雪芝;邹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继发的系列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多种症状和体征的综合症候群,又称为颈肩综合征.我科采用推拿配合石蜡疗法治疗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亚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用药、饮食、运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饮食和运动依从性,值得推广.
作者:王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临床资料.结果:72例患者经过10~18个月的随访,无肩锁关节再脱位、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结论: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完全脱位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
作者:王东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是指心肌急骤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从而出现心脏功能下降的一种疾病,其病情变化快且并发症多.我院2010年1月至12月收治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正规合理的治疗及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降低了病死率,缩短了住院时间,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凤霞;金霞;赵春霞;董旭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全面了解我县高血压防治现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为今后制订慢性病防治策略和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xcel软件分析海安县2008~2010年高血压报告资料.结果:到2010年底,全县高血压患者累计报告53 314例,35周岁以上人群报告患病率为8.18%.其中,报告患病率高的墩头镇为13.10%,低的海安镇仅有3.45%.2008~2010年35周岁以上门诊患者首诊测血压率保持在95%以上,高血压患者医院报告率分别为76.19%、87.00%、94.12%,高血压随访每年人均分别为3.55次、3.06次、3.54次,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1.28‰、1.61‰、1.07‰.结论:我县高血压防治工作质量逐年提升.但35周岁以上门诊患者首诊测血压效果不佳,高血压患者发现率不高,随访管理的成效也不很高.应加强门诊血压异常患者的追踪定诊,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减少脑卒中发病率.
作者:仲四清;王小健;顾光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患者生理、心理有很强烈的刺激.手术室这一特殊环境,往往使患者感到陌生和恐惧,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影响到手术的进行、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的恢复.因此,手术室护士应针对手术患者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都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
作者:盖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肢体骨骨折内-外固定术治疗的疗效.方法:44例精神分裂症骨折患者做内固定术25例(内固定组),做外固定术19例(外固定组).结果:内固定组临床愈合21例(84.0%),延迟愈合4例(16.0%);外固定组临床愈合11例(57.9%),延迟愈合8例(42.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骨折好采用内固定术,可降低延迟愈合并畸形愈合的发生率,也有利于精神症状的控制和治疗,减少专科护理和治疗难度,如期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有利于提高个体和家属的生活质量.
作者:熊剑;陶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