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53例听力残疾致残原因分析

黄飞;徐伶丽

关键词:听力残疾, 致残原因, 南宁市
摘要:目的 了解南宁市居民听力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为预防听力残疾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听力残疾(含多重残疾)653例,分析致残原因、不同残疾等级、不同年龄、城乡人群听力残疾构成.结果 653例听力残疾(含多重残疾)致残原因前4位是:原因不明311例(47.63%)、其他118例(18.07%)、药物中毒,此外还有68例(10.41%)、中耳炎52例(7.96%)、老年性聋44例(6.74%)、创伤或意外伤害22例(3.37%)、噪声和爆震21例(3.22%)、遗传6例(0.92%)、全身性疾病5例(0.77%)、传染性疾病3例(0.46%)、母孕期病毒感染、早产和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各1例(0.15%).残障程度:一级听力残疾305例(46.71%),二级听力残疾97例(14.85%),三级听力残疾174例(26.65%),四级听力残疾77例(11.79%);男377例(57.73%);女276例(42.27%);城市户口241例(36.91%),农村户口412例(63.09%);年龄分布:0~18岁57例(8.72%),19~59岁403例(61.72%),≥60岁193例(29.56%).结论 原因不明、药物中毒、中耳炎、老年性聋、创伤或意外伤害、噪声和爆震是南宁市居民听力残疾(含多重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服用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口服,并使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天智;黎琮毅;黄宁生;梁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88例不孕症子宫内膜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分类及其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 对88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子宫内膜诊刮,常规病理检查,在光镜下观察子宫内膜的病理特征.结果 88例不孕症患者中,分泌类反应共56例(63.6%),其中分泌低下11例(12.5%)、分泌欠佳28例(31.8%)、分泌正常17例(19.3%);增生类反应共32例(36.4%),其中增生低下9例(10.2%)、增生反应17例(19.3%)、增生过长6例(6.8%).结论 病理分析是明确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分类的一项简便、实用、准确、有效的方法,对指导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小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术后早期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EGF)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94例94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7例.A组术后仅用典必殊眼液,B组术后联合使用EGF,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7 d、14 d、30 d,分别进行角膜染色评分(CFS)、泪膜破裂试验(BUT)和泪液分泌量试验(SIt).结果 术后1 d,A、B两组BUT时间较术前缩短,泪液分泌量增多,角膜染色评分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7 d、14 d、30 d,B组BUT时间均长于A组,角膜染色评分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泪液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使用EGF滴眼液,可以加速角膜上皮的修复,从而促进泪膜稳定性.

    作者:毕苏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术前心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进行心理辅导),每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 d、术后1周以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的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能提高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蒙有轩;苏依莱;廖君娟;杨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探讨

    目的 探讨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307例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检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提出安全转运管理措施.结果 307例患者安全转运306例,转运成功率为99.67%.途中出现与转运有关的并发症25例(8.14%),经相应抢救处理后,病情稳定,成功转运24例,死亡1例.结论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应采取安全管理措施,以提高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钟娟;梁金清;黄珍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多学科组织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多学科组织化的医疗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CCI)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监护、神经康复及神经护理等医疗资源,建立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化医疗小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组织化方式治疗)32例和对照组(采用以往常规方法治疗)36例.观察指标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意识障碍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NIHSS(6.87±5.35)分、ADL(90.42±15.35)分、GCS(13.92±1.05)分,对照组NIHSS(19.67±9.78)分、ADL(63.33±10.45)分、GCS(10.86±1.4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恢复良好20例(62.5%)、轻中度残废3例(9.4%)、重度残废4例(12.5%)、植物生存1例(3.1%)、死亡4例(12.5%).对照组分别为8例(22.2%)、4例(11.1%)、10例(27.8%)、植物生存2例(5.6%)、死亡12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4%(5/32),低于对照组的41.7%(1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24.7±10.2)d,低于对照组的(35.3±1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学科组织化医疗方式治疗SCCI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次发;温德树;马莉琴;罗日向;吴志武;李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动力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2例

    目的 观察动力髋钢板(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2例,分析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合并症处理、DHS适应证、术中操作要点.结果 52例随访12~22个月,平均17个月,临床疗效优35例,良10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6.5%.结论 术前、术后控制合并症,把握适应证,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梁乃广;赵德海;黄展华;黄柏鑫;粟汝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神经梅毒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治疗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5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神经梅毒患者首诊均误诊,其中麻痹性痴呆型梅毒5例,脑血管型梅毒7例,脑膜型梅毒3例.均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5例麻痹性痴呆型梅毒死亡2例,好转3例;7例脑血管型梅毒及3例脑膜型梅毒患者均好转.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是确诊依据,神经梅毒早诊断、早治疗预后好.

    作者:何奇檀;黄云旗;钟盛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广西田东县农村壮族居民高血压抽样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田东县农村壮族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21 985名≥18岁农村壮族居民进行血压、年龄、性别、婚姻、吸烟、饮酒、血压知晓及治疗情况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田东县农村壮族居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3.70%,男性15.37%,女性11.90%,男性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农村壮族居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明显低于2002年全国调查的18.8%,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低于全国水平.结论 广西田东县农村壮族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低于年全国水平,患病率与年龄、吸烟、饮酒因素呈正相关.

    作者:辛荣保;蒙光意;何龙;陆嘉;黄伟毅;叶丽兰;李振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住院患者潜伏梅毒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潜伏梅毒在住院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其特征.方法 对309例合并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潜伏梅毒患者在性别上无差异,男、女比例为1 ∶1.07;年龄18~84岁,其中31~80岁276例;潜伏梅毒分布在所有的临床科室,骨科占20.06%居首位;患者血清RPR滴度较低,<1 ∶4占82.20%.结论 潜伏梅毒好发中老年;在住院患者中分布很广,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卢斌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 VSD)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四肢创伤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或骨外露患者均给予彻底清创、骨折内固定或外固定后施行VSD治疗.结果 持续引流 5~7 d后,36例皮肤缺损及12例骨外露患者均见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经植皮或肌皮瓣转移修复愈合;10例脱套伤患者有3例皮肤仍有部分坏死,再进行VSD后创面肉芽生长良好;骨折伴皮肤感染5例,负压引流2周后创面红润,经植皮或皮瓣转移后修复创面均愈合.结论 VSD技术具有及时清除渗出物、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是治疗四肢创伤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莫景木;马志芳;韦庆;张海;张栋;冯江学;周游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健康维护的研究进展

    固定矫治是一种目前常用的矫治技术,在改善美观的同时还提高咀嚼效率.但由于固定矫治器装置,如托槽、带环、粘接剂以及弓丝、结扎丝等的影响,给牙的自洁及清洁带来了一定阻碍,降低了刷牙的有效性,导致牙菌斑的堆积和牙龈炎症的出现,在青少年患者尤为常见,有近一半的患者出现牙龈炎症[1-2].

    作者:韦名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48例,其中腹腔镜组26例,开腹组22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少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术后并发症少,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的可靠术式.

    作者:宾为胜;黄安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Tei指数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Tei指数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意义.方法 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29例,正常人33例.运用组织多普勒方法计算右室Tei指数.通过三尖瓣反流检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肺动脉压力.结果 伴有肺动脉高压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右室Tei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P<0.0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成功施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1~2 d右室Tei指数及肺动脉压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 伴肺动脉高压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右室功能不同程度降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成功施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右心室功能明显改善.由组织多普勒测得的右室Tei指数简便、易行、准确性高,能较全面准确地评价右心综合功能情况.

    作者:徐丽芳;吴棘;朱尚勇;郭盛兰;张棣;陈敏华;罗银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艾司洛尔与乌拉地尔对腹腔镜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麻醉时应用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对血流动力学及对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 44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拉地尔组(A组)、艾司洛尔组(B组)和对照组(C组),3组麻醉方法与用药相同,在气腹建立前分别给予乌拉地尔、艾司洛尔、加深麻醉等处理,监测麻醉意识深度指数,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乌拉地尔、艾司洛尔、麻醉药物等用量.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即刻(T1)、气腹5 min(T2)、气腹30 min(T3)、气腹120 min(T4)等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T0、T3、T4点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结果 A、B两组在T2、T3点血压升高幅度明显小于C组(P<0.01);B组HR在T2、T3点低于其他两组(P<0.05),T3、T4点血清β2-MG含量C组>B组>A组(P<0.05),3组T4时点血清β2-MG含量均回落,并且低于T3时点,其中A组回落至T0水平(P>0.05),但B组、C组含量高于T0(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使用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时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更稳定,两者对腹腔镜术中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作者:包延丽;梁宁;甘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流浪精神病患者心电图U波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流浪精神病患者心电图U波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年龄>60岁的流浪精神病患者,首次心电图检查出现U波异常者114例,测量各导联U波的情况,根据U波异常情况分为U波倒置组54例和U波增高组60例,分析异常U波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异常U波合并其他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 U波增高多见于低血钾等,U波倒置多见于左室肥大、高钾血症等,并且随着年龄增加U波倒置的发生率相应增加.结论 年龄>60岁流浪精神病患者多有U波异常,定期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测并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很有必要.

    作者:滕受带;张国兵;张春林;伍业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外科诊疗体会

    目的 总结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诊疗经验,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肠旋转不良22例(其中1例合并十二指肠隔膜狭窄),十二指肠闭锁3例,十二指肠隔膜狭窄3例,环状胰腺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行Ladd手术21例(其中1例合并十二指肠隔膜狭窄则加做十二指肠隔膜切除、肠管纵切横缝),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4例,十二指肠隔膜切除、肠管纵切横缝4例,结肠后十二指肠空肠Roux-Y吻合术1例.治愈28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肠旋转不良为常见病因;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肖志华;钟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文拉法辛联合利多卡因胶浆治疗原发性早泄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联合利多卡因胶浆治疗原发性早泄(SP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原发性早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给予文拉法辛联合利多卡因胶浆治疗,B组仅用文拉法辛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射精潜伏时间(IELT)、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分表(CIPE-5)、性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射精潜伏时间、CIPE-5评分、性满意度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副作用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原发性早泄安全、有效,联合利多卡因胶浆未提高疗效.

    作者:唐喜;梁季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正朝着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生物芯片技术是这一趋势的引领者,它是一种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将大量生物大分子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抗原、抗体等物样品有序地固化于玻片、硅片、玻璃片、塑料片、聚丙烯酰胺凝胶、尼龙膜等固相介质表面,组成密集二维分子排列,然后与已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中靶分子杂交,通过特定仪器对杂交信号的强度进行快速、并行、高效检测分析的技术.

    作者:农朝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 对1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 发生关节脱位1例,117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预见性、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尧;李桂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