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梅;苏晓谦
目的 通过前瞻性、预见性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干预措施,了解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对有陪护的女病人随机抽取53例,采用硬件改进(病区内设施、床单元物品的配备)和软件建设(转变护理人员的观念、护理工作重点时段的管理、特殊状态病人护理)的方式,在实施前后,对责任护士、病人和陪护进行基础护理满意度调查、测评.结果 实施基础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后,责任护士、病人和陪护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 前瞻性、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护士在保障基础护理方面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得到病人和陪护的认可.
作者:韦海潮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HIV/AIDS合并外科疾病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HIV/AIDS合并外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 经手术治疗,精心护理,112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 HIV/AIDS不是手术的禁忌证,合理的手术治疗及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挽救部分HIV/AIDS病人唯一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秀金;卢祥婵;邓建宁;黄金萍;李思燕;黄连飘;韦柳迎;蒋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血清中硫酸依替米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方法 以枯草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作为检定菌,采用微生物法中的管碟法,对方法中检定菌取量筛选等多种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结果 确定了用枯草芽孢杆菌作检定菌,配制含菌悬液0.4%的工作菌液,在60~65℃时制备底层和菌层,加样量为200 μl,在经过1% NaOH调节pH值的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培养基Ⅰ号中,检测硫酸依替米星的线性浓度范围为0.25~32.0 μg/ml,线性方程:logC=0.1281D-1.5726,r=0.9983.结论 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硫酸依替米星血药浓度的检测.
作者:梁健成;黄义昆;秦荣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多层螺旋CT平扫表现,以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率.方法 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42例,回顾分析多层螺旋首次CT平扫征象.结果 CT表现基本正常5例,显示脑实质密度降低影33例,可见局部脑组织肿胀征22例,可见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11例.首次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31例(符合率74.0%),可疑6例,未能诊断5例.结论 脑实质密度降低及局部脑组织肿胀为多层螺旋CT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主要依据,螺旋CT平扫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黄启良;周忠学;黄建宁;张爱华;陈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及联苯苄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体股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对照组给予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真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4周及停药1周后临床疗效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及停药1周时真菌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疗效好、真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较佳的抗真菌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征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及CT表现,评估二者对这两种类型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阑尾炎患者156例,其中穿孔性阑尾炎59例,非穿孔性阑尾炎9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CT征象是否有差异.方法 临床指标中,症状时间>2 d、腹痛的中间缓解期以及右下腹痛性包块,CT征象如蜂窝组织炎、腹膜腔脓肿、阑尾壁缺损、阑尾周围积气以及阑尾腔外结石等,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可能性较大,反跳痛、腹肌紧张、C-反应蛋白增高以及CT上阑尾直径、阑尾周围肠壁的增厚、腹水以及阑尾腔内积气在穿孔性阑尾炎组中出现概率明显高于非穿孔性阑尾炎组(P<0.05).结论 临床指标及CT征象综合分析可提高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率,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梁振家;罗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治疗儿童腺体肥大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将13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腺样体切除术70例(低温等离子组)、传统腺样体刮除术68例(传统组),术后1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复查鼻咽侧位片及电子鼻咽镜.结果 术后1个月,低温等离子组和传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6%和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7%和83.8%,术后24个月分别为92.9%和72.1%,术后12个月、24个月低温等离子组疗效均好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腺样体切除术的远期疗效优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而两者近期疗效相当.
作者:胡敏;何玮;郭广威;陆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样本溶血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步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的影响及抗溶血因素干扰的效果.方法 将75例HBsAg S/CO值为0.70~0.99的样本人为造成溶血,通过对溶血标本增设试验孔,酶标仪检测该孔的吸光度值(OD值),用溶血标本孔的OD值减去该孔的OD值,比较溶血前后样本OD值和S/CO值的变化差异,分析试验孔是否达到抗溶血因素干扰的目的.结果 轻度溶血后样本孔OD值、S/CO值与溶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溶血后样本孔OD值、S/CO值与溶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试验孔纠正后轻、中度溶血样本孔OD值、S/CO值与溶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溶血样本孔OD值、S/CO值与溶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试验孔校正后,轻度溶血造成假阳性10例均纠正;中度溶血造成假阳性17例中纠正15例,2例仍阳性;重度溶血造成假阳性25例均未能得到纠正,仍为阳性.结论 对溶血样本增设一试验孔,能纠正轻、中度溶血时对HBsAg试验结果的干扰,但未能纠正重度溶血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作者:王碧玉;黄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5例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除有基础疾病的表现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瘀斑、肌肉肿胀疼痛、血尿、牙龈渗血等出血表现;实验室检查FⅧ促凝活性降低、FⅧ抑制物滴度升高;应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制剂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但凝血因子Ⅷ活性升高不显著.结论 获得性血友病A可继发于不同的疾病,经补充凝血因子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后,患者出血症状明显减轻,但要完全控制病情则需较长时间治疗并结合其他疗法.
作者:李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药药包烫熨外治胃炎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在社区就诊的胃炎疼痛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药包烫熨治疗,2次/d;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方法 观察组疼痛明显缓解26例,完全缓解10例,对照组分别为13例和5例,观察组止痛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烫熨外治胃炎疼痛止痛效果明显,在社区医疗中有推广价值.
作者:邓碧珠;李铁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地西泮或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对广西巴马小型猪无气管插管模型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头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地西泮组和咪达唑仑组各10头.地西泮组采用地西泮10 mg和氯胺酮0.1 g诱导麻醉,地西泮0.45 mg·kg-1·h-1、氯胺酮4.5 mg·kg-1·h-1静脉输入维持麻醉.咪达唑仑组采用咪达唑仑10 mg和氯胺酮0.1 g诱导麻醉,咪达唑仑0.25 mg·kg-1·h-1、氯胺酮2.7 mg·kg-1·h-1静脉输入维持麻醉.手术中监测心率、呼吸、体温、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效果、动物死亡率等.结果 咪达唑仑组麻醉诱导时间短于地西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心率、肛温、脉搏、麻醉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麻醉小型猪,诱导时间更短,是制备无气管插管麻醉模型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邓达治;刘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细胞学、阴道镜定位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Ⅲ)有保留子宫要求、愿意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患者62例,于月经干净3~7 d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创面愈合时间、患者反应、术前与术后病理符合率,总结术后2年以上的疗效.结果 LEEP治愈率90.3%,手术时间平均1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1 ml,手术创面愈合时间平均39 d.术前、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62.9%.结论 LEEP治疗CIN治愈率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但术后有一定的残留,持续及复发率,需密切随访.
作者:黄宇萍;朱林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伤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完全退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和随访结果.结果 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完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4例(10.2%)和5例(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个月,均未发生复发病例.结论 头孢他啶治疗伤寒疗效确定,患者康复快,安全性高,可供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美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气道紧急开放技术的掌握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推广经口气管插管技术.方法 对73名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并进行气道紧急开放技术知识培训,于培训前后进行考核,了解该院气管插管设备配备情况及学员是否曾接受相关知识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技术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气管插管设备装备率 婴幼儿为100%,成人为60%;73人中在校期间曾接受相关知识培训占27.1%,毕业后培训占20.8%;未接受培训占52.1%.从未使用该技术占86.3%;经培训后相关知识考核成绩好于培训前(P<0.05)结论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气管插管设备基本具备,但气道紧急开放技术培训率低,相关知识熟悉度低,导致经口气管插管技术使用率低,需要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再教育.
作者:李锦忠;凌永体;陆起峰;韦文林;农善华;王英杰;蒙陈宝;戴道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点的原发性心肌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导致死亡和心脏移植的主要基础疾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除了特发性心肌病外,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家族性(遗传性)、病毒性、免疫性、酒精性、药物中毒性、围生期等.据统计,国外大约30%的DCM患者有遗传方面的异常[1];国内报告约8.8%的DCM病例有家族史[2].家族性聚集发病提示DCM具有明显的遗传背景,现就遗传因素与DCM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巫相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12注射液足三里封闭并艾灸;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静脉注射.观察两组疗效及术后第一次出现肠鸣音时间、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71.7%,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治疗可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作者:谢丽娟;赖桂凤;韩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1988年Marshall报告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surgery,PRK)的临床应用,1990年Pallikaris为了解决PRK出现的角膜上皮下混浊和屈光回退,提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由于LASIK有角膜瓣并发症的缺点,人们又回归到表层切削,于1999年、2003年分别提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和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1-2].表层切削具有表面、浅层切削的涵义,包括PRK、LASEK和Epi-LASIK,手术定位在上皮层、前弹力层及角膜前基质(深度在130 μm之内)[3].角膜上皮下混浊有可能引起屈光回退、眩光、对比敏感度下降及像差增大,从而使视觉质量下降.探求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仍是眼科医师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此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蒋林志;谭少健;黄崧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对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急诊入院的心源性休克患者90例分为急性肾损伤(AKI)组46例和无急性肾损伤(非AKI)组44例.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浓度,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CysC诊断AKI的准确度.结果 与非AKI组比较,AKI组血清CysC、BUN及Scr浓度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eGFR却显著降低(P<0.05),AKI 3个亚组间两两比较,血CysC、BUN、Scr及eGF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KI组血CysC、BUN与Scr呈线性正相关,与eGFR呈线性负相关.以eGFR≤60 ml·min-1·1.73 m2为AKI诊断标准时,血CysC、Scr及BUN诊断AK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7、0.905、0.86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07~0.986、0.887~0.947、0.785~0.901(P均<0.01).并且血CysC与BUN、Scr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与急性肾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相比,血清CysC能更敏感、更准确地反映心源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状态的变化,是诊断早期肾损伤比较理想的指标.
作者:赵开亮;麦泉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不同胎龄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将53例NRDS按胎龄不同分为早产儿组(Ⅰ组)和(近)足月儿为(Ⅱ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胸片X线表现、分娩方式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例数明显多于Ⅱ组(P<0.05);Ⅰ组1 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效果良好,而(近)足月儿则以消除病因及机械通气治疗为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多数NRDS预后较好.
作者:蒋晓梅;苏晓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手部深部烧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对53例75只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 经常规治疗,渡过休克期,于入院2~5 d后行创面削痂和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术,创面愈合后按摩、康复训练等,按日常生活活动和关节活动范围评定疗效,75只手植皮均成活,达到显效标准,无畸形发生.结论 手部深度烧伤渡过休克期后,进行削痂和大张中厚度皮移植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德绘;梁自乾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