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BO血型定型错误1例

黄培胜

关键词:血型, 鉴定, 分析
摘要:我院2007年1月收治1例ABO血型定型错误患者,现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灭活自体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灭活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例颅骨缺损患者应用灭活自体颅骨瓣二期颅骨缺损修补. 结果本组无感染或排斥反应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术后皮下积液.术后随访12~24个月,17例修补骨瓣固定,外观满意,1例骨瓣局部吸收并塌陷.结论 应用灭活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并发症少,外观恢复原貌,达到颅骨表面局部解剖重建要求,是颅骨缺损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陈俭;魏风;朱晟;卢科;谢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深静脉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深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经静脉的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标本采集等,但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深静脉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s,related infections,CVC-RI)也随之增加.文献报告显示, CVC-RI发生率为0.21%~3.02%[1].

    作者:杨连招;林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71例甲亢手术病人术前焦虑心理分析及对策

    目前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感染、精神刺激等应激因素刺激而诱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患者情绪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为精神紧张、失眠多梦、烦躁焦虑.

    作者:覃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先天性食管闭锁治疗的护理体会

    先天性食道闭锁是一种复杂而少见的先天畸形,常伴有食管气管瘘,其发病率为0.002%~0.003%,围产期死亡率较高[1].我院1996~2005年共诊断先天性食道闭锁16例,其中手术治疗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春红;宋剑非;张培林;杜振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胰岛素结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30例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结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疗效,并与传统的只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方法的比较.方法 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降糖药物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诺和灵N每天晚上22 ∶00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只口服降糖药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后于4、8、12周时观察用药后空腹血葡萄糖,餐后2h血糖和12周后HBA1c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4、8、12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结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能使患者血糖达标早,血糖正常维持持续.

    作者:陈湘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防治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9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患者移植后早期感染率为92.8%(90/97).首次感染的发生时间为移植后9d内,中位时间为第6天,高峰时间移植后4~7d,均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出现的时间之前,感染持续时间3~10d.感染部位常见为口咽部、肠道.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多发生在粒细胞缺乏期,口咽、消化道是常见感染部位.

    作者:罗琳;赖永榕;马劼;刘练金;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切口信封式截囊在过熟期白内障术中的应用(附76例报告)

    白内障为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手术是白内障主要的治疗手段.过熟期白内障由于白内障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晶体内水分丢失,体积缩小,囊膜皱缩,重者伴有晶体皮质呈乳白色液化,悬韧带发生退行性变 .这些特点造成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与传统的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术有较大的差别.由于各种原因,在贫困地区边远地区过熟期白内障仍比较常见.

    作者:黄雄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近视眼激光手术

    目的 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制作超薄角膜瓣,可相对增加角膜组织切削量,观察其疗效,作为角膜相对较薄的近视患者手术治疗的参考.方法 LASIK手术874例1 725眼,用MoriaM2-90角膜刀制作超薄角膜瓣,随机测量100眼角膜瓣厚度;另抽取100眼用MoriaM2-110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所有病例常规准分子激光切削、冲洗回复角膜瓣,术后常规用药1个月.结果 MoriaM2-90角膜刀可以制作厚度104 μm左右的角膜瓣,术中无碎瓣、纽扣瓣、不完全瓣、游离瓣等并发症.术后第1天,有1 643眼(95.25%)的裸眼视力≥0.6,1 576眼(91.36%)≥1.0;有3眼(0.17%)发生角膜瓣皱褶,经冲洗处理后复位,无角膜上皮植入,视力≥1.0.术后1个月,1725眼(100%)裸眼视力≥0.6,1655眼(95.94%)视力≥1.0,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 制作超薄角膜瓣可以增大近视度数的矫治范围,手术安全、有效.但较薄的角膜瓣易出现皱褶,及时处理可消除不良后果.

    作者:赵华平;黄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2例

    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传统治疗方法大多采用脾脏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对脾功能的进一步认识,保脾术已成为外伤性脾破裂治疗的重要课题.我院2000年2月至2005年5月对2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了保脾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截瘫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

    压疮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截瘫患者是压疮发生的危险人群,压疮一旦发生,增加患者痛苦,其治疗费用远大于预防费用[1],而且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因此,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唯一手段.为预防截瘫患者发生压疮,我们及时识别压疮高危因素,预见危险性,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绒毛状小阴唇与亚临床型尖锐湿疣的相关性分析

    女性下生殖道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亚临床型尖锐湿疣缺乏肉眼可见的形态学改变,易致漏诊[1].绒毛状小阴唇又名多毛状小阴唇[2],多毛样乳头瘤[3],文献报告多归属假性湿疣,其临床表现与亚临床尖锐湿疣有相似之处,易混淆.我们通过将121例绒毛状小阴唇阴道镜图像与病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绒毛状小阴唇与亚临床型尖锐湿疣具有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89例并发症及处理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289例(326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326眼中,术中、术后并发角膜水肿113 眼(占34.66%) 、虹膜损伤56 眼(占17.17%)、前房积血18眼(5.52%)、后囊破裂16眼(4.90%)、玻璃体脱出9眼(2.76%)、瞳孔夹持7眼(2.14%).结论 尽管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存在不少并发症,但大多数是人为因素所致,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该术式具有经济实用、安全、效果好的优点,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玉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二尖瓣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二尖瓣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重要手段[1],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术后呼吸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我们通过护理手段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海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异丙酚、针刺、利多卡因防治胃镜检查反应的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异丙酚、针刺、利多卡因麻醉在胃镜检查中控制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9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异丙酚组予异丙酚镇静;针刺组予针刺患者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维持电刺激直至检查结束;利多卡因组予检查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观察病人检查反应、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及病人满意度和愿意再检查率等指标.结果 异丙酚组的防治效果优于针刺组、利多卡因组(P<0.01),但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较检查前有所降低(P<0.01);针刺组防治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且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较稳定(P>0.05);利多卡因组检查中血压增高、心率增快,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控制检查反应效果佳,但对呼吸循环有一定影响;针刺有一定控制检查反应的作用, 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较小,且有不影响神志,保持患者生理机能相对稳定的优势;利多卡因口服较为便捷,但控制反应检查效果差.三种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单一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胃镜检查给患者的痛苦.

    作者:陈永斌;岳进;兰爱珍;谢建国;黄海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共76个损伤半月板的MRI表现与关节镜或/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关节镜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76个半月板损伤中,表现为Ⅰ度12个、Ⅱ度18个、Ⅲ度38个、Ⅳ度8个.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诊断的准确率达97.8%.结论 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显现率高,对半月板撕裂的分度诊断准确可靠,还能发现多种并发症,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归云荣;归俊;芦苇;马春艳;陆茂德;黄粹业;李郁享;蓝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RNAi技术抑制HepG2细胞中DcR3的表达

    目的 探讨特异性DcR3-siRNA对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的Dc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带FAM荧光标记的针对DcR3的siRNA 4条和非特异性siRNA 1条,用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判断转染效果;应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特异性DcR3-siRNA的对HepG2细胞中DcR3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各特异性DcR3-siRNA均能抑制DcR3 mRNA表达(P<0.05),其中以siRNA4的作用更明显,干扰作用达62.9%;将siRNA4转染HepG2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siRNA4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中DcR3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特异性DcR3-siRNA在体外实验能抑制目的 基因的表达.

    作者:苏传丽;罗殿中;廖芝玲;陈罡;覃新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QT离散度与心肌酶的变化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QT离散度与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79例脑出血、79例脑梗死患者和67例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QT离散度、心肌酶,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出血组、脑梗死组QTd值均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11.043、9.373,P<0.01),但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QT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肌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出血组、脑梗死组(AST、LDH、CK)均高于对照组心肌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脑出血组AST、LDH、CK亦高于脑梗死组(P<0.01),但脑出血组CK-MB与脑梗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44,P>0.05).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QT离散度、心肌酶有显著变化,二者的监测有利于脑卒中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的全面评价,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杰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颅骨缺损修补治疗与材料

    目前用于修补颅骨缺损的技术及材料种类繁多,但没有一种能从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完善的.因此,理想的颅骨缺损修补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作者:韦向亮;李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皮半导体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50例的疗效观察

    下腰痛是骨科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下腰痛的原因较复杂,Schwarzer等[1]的临床研究表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占慢性下腰痛的39%,由此可见盘源性下腰痛是目前困惑腰痛患者的主要原因.

    作者:胡居正;徐友高;杨智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等离子刀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等离子刀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 对234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手术的患者,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术前评估、术后预防并发症、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等护理.结果 234例患者均进行3个月至4年的随访,按膝关节功能评定其疗效,优良率达86.3%,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术前细致的评估、准备,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合理的功能锻炼亦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覃瑜芳;金先跃;唐四桂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