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向亮;李皿
目的 观察鸦胆子提取物制备成的软膏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鸦胆子提取物外用治疗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65例,并与酞丁胺搽剂治疗67例相比较.结果 鸦胆子软膏组总有效率为90.77%,酞丁胺搽剂总有效率为50.75%,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鸦胆子提取物治疗跖疣的疗效高,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易恒安;陈雄波;谢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氯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的疗效.方法 将13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辛伐他汀组(44例)和常规对照组(44例)3组,随访180d,观察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同时以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 、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比值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组疗效均优于辛伐他汀组和常规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E/A比值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组均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HF比单用辛伐他汀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乃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臀位分娩方式构成比,分析其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5年内分娩人群6269例中选择行剖宫产术726例的剖宫产指征.结果 在5年间剖宫产率为11.6%,以难产为手术指征者占主导地位(30.32%),而社会因素和相对剖宫产指征如臀位、剖宫产史等因素可以通过临床上适时阴道试产来减少剖宫产率,占32.50%.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人为因素进行剖宫产,从而控制剖宫产率.
作者:杨杏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 可以导致肺梗死,威胁病人生命, 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愈后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并长期影响生活质量[1].而外科手术可使DVT发生的机会明显增加.
作者:何小华;曹奔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行乳腺癌手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包括家属).两组均在出院前、出院后1、3个月发放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在出院前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康复,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岑小浴;李赛梅;李珍;零春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深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经静脉的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标本采集等,但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深静脉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s,related infections,CVC-RI)也随之增加.文献报告显示, CVC-RI发生率为0.21%~3.02%[1].
作者:杨连招;林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9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患者移植后早期感染率为92.8%(90/97).首次感染的发生时间为移植后9d内,中位时间为第6天,高峰时间移植后4~7d,均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出现的时间之前,感染持续时间3~10d.感染部位常见为口咽部、肠道.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多发生在粒细胞缺乏期,口咽、消化道是常见感染部位.
作者:罗琳;赖永榕;马劼;刘练金;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年龄结构的逐渐老年化,高龄患者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其并发症亦随之增加.同时老年人反应差、免疫力低、合并症多等特点,易造成误诊、漏诊、甚至延误治疗.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65岁以上老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5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虞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 000 g称为巨大胎儿.国内发生率为7%,国外发生率为15.1%[1].巨大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对母婴产生一定影响,现对我院分娩的162例巨大儿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姜敏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我院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将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以及氧化亚氮(笑气)-氧面罩吸入法用于人工流产镇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烨;陈桂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前用于修补颅骨缺损的技术及材料种类繁多,但没有一种能从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完善的.因此,理想的颅骨缺损修补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作者:韦向亮;李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所致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病,我国广西是早报告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地区[1].随着AIDS患者的增多和肿瘤患者化疗强度的增加、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国内广东、湖北、云南、江西、北京、上海、重庆等近几年陆续有散发病例报告.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明显特异性,故易漏诊、误诊.现就将我院近5年来确诊的7例PSM临床资料并对近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告作一分析,以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增加对其的认识.
作者:吴汉刚;梁克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鼻源性头痛是由于鼻腔-鼻窦疾病所引起的头痛,随着鼻内镜和鼻部CT扫描的广泛应用,诊断不难,但对无鼻部症状的鼻源性头痛,就很容易误诊.我院2000~2006年有12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因无鼻部症状而发生误诊,现分析如下.
作者:任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肺耐药蛋白基因(LRP)和核苷酸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46例NSCLC组织和16例正常肺组织中两种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NSCLC患者ERCC-1和LRP表达阳性在NSCLC组织中别为54.3%(25/46)和82.6%(38/46),在正常肺组织中分别为6.25%(1/16)和6.25%(1/16),ERCC-1表达在肺腺癌表达率为64.2%,腺鳞癌为55.6%,肺鳞癌为47.8%,肺腺癌高于肺鳞癌.LRP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 LRP和ERCC-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中表达;LRP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有关,低分化高表达,高分化低表达;LRP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作者:曾宁;茅乃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胚胎前4~6个月是眼部重要发育期,而婴儿时期又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1].若能早期及时发现眼部疾病及缺陷,能为治疗提供好的时机,减少社会及家庭的压力和负担.我院对3 316新生儿进行眼病筛查,现将筛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梁鸿刚;莫海明;张建萍;马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小分子RNA干扰(siRNA)对舌癌TCA8113细胞体内和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两对特异性针对VEGF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以空载体组做实验对照组,经脂质体转染人舌癌TCA8113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以未转染舌癌细胞作空白对照组,MT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增殖情况; 将稳定转染的各组细胞接种裸鼠,接种后7d开始,每4d测量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比较各时间段肿瘤生长,接种后47d处死,比较瘤体积和瘤重.结果 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两个实验组细胞生长速度降低,细胞抑制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接种肿瘤生长缓慢,处死后测量到瘤体体积小、重量轻(P<0.05),而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抑制率、瘤体体积、瘤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siRNA在体内和体外能有效的抑制人舌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曹莹;李敬;于大海;陈海波;郝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特异性DcR3-siRNA对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的Dc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带FAM荧光标记的针对DcR3的siRNA 4条和非特异性siRNA 1条,用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判断转染效果;应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特异性DcR3-siRNA的对HepG2细胞中DcR3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各特异性DcR3-siRNA均能抑制DcR3 mRNA表达(P<0.05),其中以siRNA4的作用更明显,干扰作用达62.9%;将siRNA4转染HepG2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siRNA4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中DcR3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特异性DcR3-siRNA在体外实验能抑制目的 基因的表达.
作者:苏传丽;罗殿中;廖芝玲;陈罡;覃新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结核病是严重危及全球的慢性传染病.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450万,有逐年上升趋势[1],已成为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的社会问题.在对肺结核病人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直接接触肺结核病人面临着感染的威胁,给医务人员的身心造成较大的危害.
作者:曾国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早期组(起病至7d)和晚期组(8~14d)各45例.结果 高压氧治疗30d后,早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较晚期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在起病后7d以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臂丛神经阻滞的入路很多,临床上采用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易出现桡侧阻滞不全,传统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则易出现前臂和尺侧阻滞不全.我院2002年开始采用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晓东;秦庆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