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玲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内科常见疑难病之一,笔者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运用雷公藤多甙和焦树德老中医经验方补肾祛寒治籶汤治疗该病2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建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的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方法 对132例HBsAg阳性的产妇乳汁进行HBV-M及HBV DNA的检测.结果 132例HBsAg阳性的产妇乳汁中HBV-M及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9%及30.3%,其中HBeAg阳性的产妇乳汁中HBV-M及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9.6%和68.8%,而HBeAg阴性者分别为16.9%和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汁中HBeAg阳性者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71.7%,乳汁中HBeAg阴性者为8.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将乳汁中HBV DNA的检测结果作为HBsAg阳性的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的指标,在没有条件进行HBV DNA检测时,应将乳汁中HBeAg的检测结果作为HBsAg阳性的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的指标.
作者:李钰;吴昊;李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3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伴有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3.29%;肝功能异常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01);肝功能异常组发生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经降糖等治疗,肝功能异常组患者的肝功能明显好转(P<0.05).结论 高血糖、高血脂和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酮症酸中毒等因素是导致2型糖尿病性肝损害的重要因素,较好地控制血糖是改善2型糖尿病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的主要措施.
作者:王永高;杨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初产年龄、产次对妇女骨代谢、骨密度影响.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表方式调查问卷,早晨8:00~10:00取空腹血和第二次晨尿,尿钙(Ca)、肌酐(Cr)、血碱性磷酸酶(ALP)均采用酶法测定,采用GE公司提供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 初产年龄小于25岁组骨形成指标血、ALP骨吸收指标、尿Ca/Cr值高于大于25岁组(P<0.05),产次大于3次组各部位骨密度低于产次3次及以下组(P<0.05),两组骨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初产年龄越年轻,产次越多,骨量丢失越多,骨密度越低,越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作者:莫凤媚;蒋凤艳;劳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可提供一个静止、无血和无障碍的手术野,便于在婴幼儿心腔内进行复杂畸形的修复[1].我科自2004年4月以来应用DHCA对新生儿、婴儿施行心脏直视手术19例,由于患儿自身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各种代偿机能低下,术后病情变化快且凶险,因而对术后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我们的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芝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接触性致敏原硫酸镍(NiSO4)对表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角质形成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NFκB活化;组织免疫化学法检测ICAM-1的表达.结果 硫酸镍可增加角质形成细胞NFκB(P65)核转位活性(P<0.01),并使表皮ICAM-1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硫酸镍可刺激体外培养皮肤组织的表皮高表达ICAM-1,NFκB的被激活可能是硫酸镍致敏的途径之一.
作者:陶赞英;程培华;郑明慈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性激素和血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酶对比法和硫酸镁沉淀法检测女性ACI患者性激素水平和血脂含量,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 ACI组患者雌激素(E2)、睾酮(Te)、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E2/ T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激素的紊乱可能是导致女性血脂代谢异常、ACI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龙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木瓜蛋白酶-抗痛素法在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盐水法、木瓜蛋白酶-抗痛素法对2016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并对阳性血清用凝聚胺法、经典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予以确证.结果 不规则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0.25%,检出的5例均为Rh血型免疫性抗体,其中抗-E 2例、抗-C 1例、抗-Ce 2例.结论 采用木瓜蛋白酶-抗痛素法检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灵敏度高、价廉、快速,易于开展,适合各级医院开展,可作为输血前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的常规检测技术.
作者:黎海澜;焦伟;伍焕秀;申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自现代外科学创建以来,自体组织移植一直是外科治疗中常用的手段.在外科各学科,常常用各种组织移植修复缺损、重建功能、改善外形.近年来应用小腿后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踝、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将其解剖学研究以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苏伟;赵劲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经皮椎体形成术是近年脊柱外科发展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经皮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甲基丙烯酸甲酯)来增强椎体强度,能快速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于2005年10月开展此项手术,现就2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殷铁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游泳对正常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 136例足月剖宫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游泳组68例与对照组68例.游泳组从出生当天开始对新生儿进行游泳,2次/d,10~15 min,至出院.对照组常规护理,不进行游泳,两组新生儿每天上午沐浴后常规测体重.结果 游泳组与对照组生后当天体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 d游泳组体重比对照组重(P<0.05).结论 游泳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覃桂荣;凌静;徐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胆总管梗阻是肝胆外科常见病,梗阻的常见的原因有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囊肿、胆总管良性狭窄、胆管癌、壶腹部癌和壶腹周围癌等,这些疾病经过对病情、化验和有关的辅助检查,通常都能作出较准确的术前诊断.但有时少数病人的病情会十分复杂,一些罕见病变导致的胆总管梗阻病例术前不易确诊.本文对我科1995年9月至2000年9月收治的罕见病变导致的胆总管梗阻病例3例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胆总管梗阻的诊治水平.
作者:刘天奇;梁中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身输血与输异体血对肝癌病人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例肝癌病人,随机分为输异体血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48 h、72 h 120 h抽取静脉血测定T细胞亚群CD2、CD4、CD8、CD4/CD8.结果 血液稀释组T细胞亚群在术前术后改变不明显(P>0.05).输异体血组在术后48 h后CD2、CD4、CD4/CD8降低(P<0.01),120 h尚未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围术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T细胞亚群的应响不大,而输异体血对及T细胞亚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谭立清;黄中华;张庆敏;刘燕洁;黄小彬;秦丹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病人硬膜外连续注射罗哌卡因与吗啡对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60例健康足月初产妇,择期在联合椎管内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30例:镇痛组行硬膜外镇痛,注入0.075%罗哌卡因和0.009%吗啡复合液(2 ml/h)持续48 h镇痛;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泌乳素(PRL),视觉模拟评分(VAS)估计镇痛效果.结果 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术后PRL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24~48 h镇痛组PRL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镇痛组初乳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1),镇痛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术后生命征平稳,无恶心、呕吐、头痛、肢体麻木发生.结论 剖宫产术后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安全,能促进PRL分泌,初乳时间提前,加快肠蠕动恢复.
作者:郑剑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了381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的主要并发症及发生率.方法 统计分析了IVF-ET导致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孕期并发征、单胎与多胎分娩的结局、出生婴儿的性别比及其出生缺陷率.结果 所有分析指标与国内外报道的结果相似.结论 目前我院建立的IVF-ET体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波;周红;冯贵雪;刘茵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疗效.方法 用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5例,恶性淋巴瘤5例,乳腺癌2例,鼻咽癌1例.恶性淋巴瘤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5例白血病患者化疗缓解后,予5~9个疗程的化疗巩固治疗,再给予化疗加G-CSF动员;乳腺癌、鼻咽癌均用NP加G-CSF动员,5例恶性淋巴瘤预处理方案为CBV,急性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为MAC,乳腺癌、鼻咽癌的预处理方案为CCE.结果 除1例鼻咽癌为部分缓解外,其它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随访时间2~13个月,全部患者无病生存,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A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及某些实体瘤,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APBSCT后对恶性血液病及某些实体瘤患者应定期进行序贯化疗和免疫治疗,对难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应进行补救治疗及免疫治疗.
作者:张华;陶晓明;李虎生;冯翠;陈国添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院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用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尺神经损伤是前臂骨干闭合性骨折的罕见并发症.我们近几年来收治6例前臂骨干闭合性骨折并发尺神经损伤病例,4例为行手法复位后出现,行保守治疗及神经松解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国伦;陈代全;吕国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8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脉正常组和冠脉病变组,冠脉病变组又根据不同病变支数、不同狭窄程度及不同病变部位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获得的HRV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冠脉病变组HRV各项指标均低于冠脉正常组,冠脉病变支数愈多,狭窄越严重,HRV各指标降低越明显(P<0.05或<0.01),而左冠脉病变者HRV各指标略低于右冠脉病变者(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下降,且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HRV改变越明显,HRV可作为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唐文红;张琴;孙中波;陈晓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 )治疗难治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19例难治性心衰患者辅以NPPV治疗,吸气相压力由8 cm H2O开始增至10~14 cm H2O,呼气相压力4~6 cm H2O,观察通气前后SO2、RR、HR、BP的变化.结果 辅助通气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SO2、RR、HR等指标通气后恢复(P<0.01),B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是心功能不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阳光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