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酸镍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NFκB活性和表皮ICAM-1的表达

陶赞英;程培华;郑明慈

关键词:接触性致敏原, 硫酸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核转录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接触性致敏原硫酸镍(NiSO4)对表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角质形成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NFκB活化;组织免疫化学法检测ICAM-1的表达.结果 硫酸镍可增加角质形成细胞NFκB(P65)核转位活性(P<0.01),并使表皮ICAM-1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硫酸镍可刺激体外培养皮肤组织的表皮高表达ICAM-1,NFκB的被激活可能是硫酸镍致敏的途径之一.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阴式子宫切除术 16 例临床分析

    阴式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具有腹部无切口,术后疼痛轻,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004年元月以来我院开展子宫切除术,现对阴式和腹式两种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要点及应用价值.

    作者:凌金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复方氨基酸螯合钙用于孕期补钙的临床观察

    孕期由于血管容量的变化使血钙浓度相对降低,加之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又使尿钙排泄量增加,而且孕期雌激素的升高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母体骨钙的吸收,因此,孕妇体内常处于低钙的状态[1],为安全有效地应用药物预防孕期低钙,改善孕妇缺钙的临床状况,对110例怀孕16~28周的孕妇口服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进行补钙.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喜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对泌乳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病人硬膜外连续注射罗哌卡因与吗啡对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60例健康足月初产妇,择期在联合椎管内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30例:镇痛组行硬膜外镇痛,注入0.075%罗哌卡因和0.009%吗啡复合液(2 ml/h)持续48 h镇痛;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泌乳素(PRL),视觉模拟评分(VAS)估计镇痛效果.结果 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术后PRL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24~48 h镇痛组PRL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镇痛组初乳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1),镇痛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术后生命征平稳,无恶心、呕吐、头痛、肢体麻木发生.结论 剖宫产术后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安全,能促进PRL分泌,初乳时间提前,加快肠蠕动恢复.

    作者:郑剑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56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分成4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结果 (1)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56.68%,糖尿病(病程<0.5年者大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为8.27%,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35.5%.(2)随糖尿病病程延长或增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均明显增加.(3)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龄和病程有关,而微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糖、病程有关,与高胰岛素血症负相关.结论 在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之前,部分患者已出现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并随病程延长或增龄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代谢综合征是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的共同危险因素.

    作者:谈志强;邓宏明;刘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与血清HBeAg及病毒载量关系的探讨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基因启动子(BCP)变异与e抗原(HBeAg)及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1)研究对象为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轻、中、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2)研究方法 :①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②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含量.③采用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eAg、抗-HBs、抗-Hbe及抗-HBc).结果 (1)在176例HBV慢性感染者中检出HBV BCP区T1762A1764变异者73例,HBV BCP变异的阳性率为41.5%.HBV BCP变异在HBeAg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49.4%(44/89),显著高于HBeAg阳性病例的阳性率33.3%(29/87)(P=0.03).(2)HBV BCP变异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V BCP变异阴性组的含量(P=0.000).BCP阳性组HBV DNA含量在HBeAg阳性病例及HBeAg阴性病例中均较BCP阴性组高(P=0.000).结论 (1)HBV BCP变异可引起HBV感染者的HBeAg阴转.(2)HBV BCP变异可使HBV致病力增强,病毒复制水平提高.(3)对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测HBV DNA,以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将HBeAg阴性者误认为病毒的免疫清除或静息而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

    作者:玉艳红;黄力毅;宣伟军;庞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垂直下牵引双手环抱外展牵拉肱骨头治疗肩关节脱位

    作者近年来采用垂直牵引双手环抱外牵肱骨头治疗肩关节脱位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内科腹痛 12 例

    腹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重要症状,也是病人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导致腹痛的原因复杂,除一部分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典型,能较快明确诊断外,部分腹痛患者难于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甚至误诊、误治.某些腹痛患者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增多,可为诊断、治疗提供一定依据.外周血中EOS的百分率超过正常值(0.04)或绝对值超过正常数值(0.35×109/L)称为EOS增多(绝对值以直接法算出)[1].我院内科1998~2005年收治以腹痛为主要症状伴外周血EOS增多的患者1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谢益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两组药物配伍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表现骤起喘憋、症状重.近年来多用吸入疗法辅助治疗.为比较不同药物配伍吸入治疗的效果,本文采用喘乐宁+爱喘乐,喘乐宁+爱喘乐+普米克令舒两组药物配伍经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丽;陈永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 32 例临床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创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其病情发展迅速、复杂多变、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文献报道该类患者病死率达36.8%~64.3%[1].重型颅脑损伤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如不能正确诊断和治疗,很容易发展为呼吸衰竭,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气管切开对于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控制肺部感染具有积极意义,而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恰当与否,对疾病的预后有一定关系.本文对我院1996年7月至2005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气管切开时机.

    作者:梁文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颈部良性非甲状腺肿块 316 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颈部良性非甲状腺肿块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316例颈部良性非甲状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6例患者中,颈淋巴结炎63例,淋巴结结核55例,囊肿133例,实质性良性肿瘤53例,脓肿12例;手术治疗198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为97%.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为3.03%.结论 颈部良性非甲状腺肿块的诊断复杂及多样性,需结合临床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诊断,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唐凤珠;王卫星;黄顺荣;梁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闭合性前臂骨折并尺神经损伤 6 例临床分析

    尺神经损伤是前臂骨干闭合性骨折的罕见并发症.我们近几年来收治6例前臂骨干闭合性骨折并发尺神经损伤病例,4例为行手法复位后出现,行保守治疗及神经松解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国伦;陈代全;吕国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基因工程改造腺病毒治疗头颈部-食管鳞癌Ⅲ期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基因工程改造腺病毒(H101)局部注射治疗头颈部-食管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治疗组(A1,A2)和对照组(B1,B2),A1组:H101+PF;B1组:PF;A2组:H101+AF;B2组:AF.结果 A1组共8例,CR1 例,PR6例,SD1例;B1组共6例,CR1例,PR1例,MR1例,SD3例;A2组共2例,均为SD;B2组共2例,MR1例,SD 1例.结论 H101对头颈部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较低,易为病人接受.

    作者:李永强;胡晓桦;谢伟敏;刘志辉;周文献;廖萍;黄鼎智;岑洪;陆永奎;廖小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术中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损伤部位多位于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形成胆总管处,多需再次手术修复.再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约22%,死亡率约11.3%,说明该损伤的严重性[1].本文分析了我院近15年来所发生及收治的1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作者:秦博;李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医学论文题名的学术根据和要素原则

    医学论文的题名又叫题目、标题、文题,英文称之为title.它是对论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高度浓缩、概括和总结,是反映论文重要的特定内容的准确、简明的词语逻辑组合,是论文写作的总纲[1].同时题名也是储存及查阅文献的主要的信息源.因此,医学论文的作者和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应高度重视医学论文的题名问题.下面笔者就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医学论文命题的学术根据、要素原则及其共性要求.

    作者:黄晓红;韦挥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复方白氟膜剂用于鼻腔小手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白氟膜剂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鼻腔手术后炎症、黏膜水肿提供新的有效治疗药物.方法 对60例鼻腔手术后患者应用复方白氟膜剂与复方氟哌酸滴鼻剂进行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观察及评价两种药物对鼻腔治疗后鼻塞、黏膜水肿、鼻分泌物和鼻腔纤维膜的疗效.结果 应用复方白氟膜剂对减轻鼻腔手术后鼻黏膜水肿、鼻塞疗效优于复方氟哌酸滴鼻剂组(P<0.05),对减少鼻腔分泌物、术腔纤维膜的疗效与复方氟哌酸滴鼻剂对照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复方白氟膜剂是治疗鼻腔手术后鼻黏膜肿胀,缓解鼻塞安全有效的药物,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袁弘;陆秋天;陈英;陈晓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P53蛋白与环氧化酶-2在胃癌中的表达(附60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P53蛋白与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60例胃癌患者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比较胃癌组织及瘤周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5%,P53阳性表达者淋巴转移均高于阴性者(P<0.05).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5%,在瘤周正常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53蛋白和在胃癌中均呈高表达状态,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密切相关,Cox-2在胃癌中也呈高表达.抑制Cox-2的活性,有可能在胃癌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詹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4 例误诊分析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是一种罕少疾病,临床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易误诊和漏诊.本院自2000年4月至2005年7月确诊4例,在院内外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善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附6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变62例(原发性肝癌20例,转移性肝癌16例,肝血管瘤26例)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肝脏恶性占位病变在二维声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阻力指数(RI)及大流速(V max)方面与良性占位病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以低回声为主,伴有声晕,血流信号较丰富, Vmax及 RI高.肝血管瘤以高回声为主,不伴有声晕,血流信号稀少,Vmax及RI低;原发性肝癌血流信号分级强度Ⅱ级以上,转移性肝癌血流信号分级Ⅰ级为主.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对病灶性质存有异议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作者:郭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桩核研究的现状

    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是医学界的一大攻关难题.老年人口腔内存在着大量的残根残冠,不仅影响病人的正常饮食,还会引起口腔颌面部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疾患.以前多提倡予以拔除,现代牙根牙髓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残根残冠的长期保留提供了保障[1].根管治疗预备操作后,磨除了部分牙体组织,减弱了余留牙组织的抗折强度,降低了它们的修复效果.桩核系统能够给这类残根残冠提供垂直向与水平向的支持和固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冠桥修复能承受垂直和侧方咬合力,有着理想的远期修复效果,从而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口腔缺失牙状况,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2].桩核系统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口腔材料、口腔诊治技术和临床医学诊治技术的发展历史,其种类较多,各有利弊.本文主要从各种桩核临床应用修复优缺点进行综述.

    作者:潘小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脐带绕颈相关因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脐带绕颈是产科常见的脐带异常,其发生率为20%~25%[1].正确预测脐带异常并准确评估其对分娩的潜在风险,是目前产科急待解决的难点之一.因脐带绕颈可造成脐带相对过短,血管受压、狭窄导致胎儿宫内缺氧,从而增加医务人员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导致剖宫产率增高.本文对195例足月单胎妊娠、无并发症的脐带绕颈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脐带绕颈相关因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以利于降低不断升高的剖宫产率.

    作者:李军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