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菊;周立平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快速上升,1980年全国糖尿病患病率为0.67%,而到1996年已达3.21%,增加了近5倍.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约6 000~7 000万,每年新增加的糖尿病患者约有120万[1].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大中城市和乡镇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是11%和15%.表明我国糖尿病流行趋势日渐恶化.这就预示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还会持续上升[2].
作者:王艳玲;王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阿立哌唑(博思清)治疗,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进行评定,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60例中有2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3%,主要表现为:焦虑、头晕头痛、失眠、静坐不能、肌强直、乏力、便秘、恶心、呕吐、心电图异常、 食欲减退等.结论: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而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皮玥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4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二维声像图及彩色血流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弥漫性增大36例,其中桥本氏甲状腺炎27例,亚急性中期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因病因不同而表现为不同声像图,且与原发病有直接关系,为常见病因是桥本氏甲状腺炎.
作者:曹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对65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每天一次,2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有效率达98.5%.结论:保守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林宏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年龄<14岁首次发病患儿用奥氮平治疗8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监测评定安全性;于基线时,实验第1、2、4、6、8周末分别评定各量表.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60例患儿基本痊愈30%(18/60),显著进步30%(18/60),好转23.3%(14/60)和无效10%(6/60).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奥氮平对阳性、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性症状均有良好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氮平能缓解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疗效好, 安全性高.
作者:陈世珍;林怀洁;林春湖;苏秋蕊;黄玉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胎儿先天畸形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致胎儿形态结构发生异常[1].有专家统计,每年可能有50~60万甚至更多的畸形儿出生,出生缺陷的代价,就是死亡或长期残疾.未死亡的先天性缺陷儿,由于存在生理上或智力上的问题,日后不仅给他们自身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同时,对于家庭及国家也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2].为保障我国的优生优育政策,减少缺陷胎儿的出生率,产前胎儿畸形筛查已成为广大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课题.而选择一个胎儿畸形筛查的佳孕期,更有利于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减少胎儿畸形的漏诊率.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间,检出不同孕期的各种畸形胎儿88例,就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及漏诊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胎儿畸形在佳孕期筛查的重要性.
作者:马仙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通过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认真细致科学的护理,达到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病率.方法:了解并掌握外渗发病机制,科学选择静脉,必要时特殊药物如长春新碱给予中心静脉置管用药,及时发现静脉炎和输液速度的变化.结果:正确采取护理措施避免皮肤坏死.结论:通过以上对症观察及处理,减少了因外渗给患者造成的创伤与痛苦.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孕,月经紊乱,多毛,肥胖,座疮.该病深受妇科医师,内科医师,内分泌学家和皮肤科医师的关注,这种疾病的治疗通常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采用辅助生育技术.辅助生育技术会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助孕时使用促排卵药物引起的,与患者的敏感度和内分泌状态、药物的种类及数量、是否孕娠有关.严重者如缺乏适当治疗,可导致生命危险,是一种严重的医源性疾病.
作者:庞世梅;陈永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1例年满60岁以上的抑郁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26例)和米氮平组(25例),治疗6周,应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治疗效果,应用治疗中的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第1周艾司西酞普兰减分率低于米氮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第2周起两者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至第6周,艾司西酞普兰的总有效率为84.6%,米氮平的总有效率为84%,无显著性差异;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发生29例次,米氮平不良反应发生46例次,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具有疗效确切、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少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安全、有效,适合于老年抑郁患者.
作者:叶慧;何斌;胡武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分析利多卡因宫旁阻滞麻醉在宫颈LEEP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43例LEEP手术用利多卡因宫旁阻滞麻醉与44例常规手术患者相比较.结果:应用利多卡因阻滞麻醉的患者I级镇痛的效果为83.72%,而未用阻滞麻醉的患者I级镇痛率仅为18.18%,两组镇痛效果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宫颈阻滞麻醉应用于宫颈LEEP手术中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经济实用.
作者:陶然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我院临床药学室在指导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药品的不良反应比较严重,现选取1例,并加以分析.1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为癌术后5年多次入院进行化疗,呕吐比较重,给予胃复安30 mg加入复方氯化钠500 ml静脉滴注止吐,于下午出现痉挛性斜颈,表现为颈背部肌肉僵直收缩,发作时伴有头昏、头痛、全身颤抖,烦躁不安、出汗、眼球上翻和视物模糊等,每次发作1~10分钟, 后逐渐缓解,考虑为胃复安不良反应所致锥体外系反应,随即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立即停药;(2)东莨菪碱0.3 mg/kg加入10%葡萄糖液50~100 ml中,1~2 h滴注完毕后,颈背部肌肉僵直收缩症状、头昏、头痛、全身颤抖,烦躁不安、出汗、眼球上翻和视物模糊等症状逐渐好转并消失.
作者:任祥友;蒋瑞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纳入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多潘立酮片10 mg,3次/d;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1.0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法莫替丁注射液40 mg,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1 d.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0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联合法莫替丁能有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作者:喻昭乾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肾切除与开放手术术前术后的护理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在后腹腔镜下行肾切除18例和同期开放肾切除30例的术前、术后护理比较.结果:两组的术前心理护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输液天数、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经后腹腔镜肾切除与开放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有较大优势,具有微创、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提高护理质量和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段利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并跟踪观察.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97%一次性完全治愈,手术时间5~10分钟,术中出血量3~20 ml.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论: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愈率高,对宫颈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方面有临床价值.
作者:明延晶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近2年来,我们对46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施行健康教育,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51~82岁,平均66.7岁.其中股骨头无菌坏死21例,股骨颈骨折22例,骨性关节炎3例.伴有高血压3例,慢支肺气肿4例.本组患者术后15~22天均能自行拄拐行走,出院时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膝关节屈曲度>90度,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115度.
作者:刘学芳;于翔;邹月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T4K矫治器对于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NFDA2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2例安氏Ⅱ类1分类前牙深覆盖错NFDA2患者,年龄为7~11岁(5男、7女).戴用澳大利亚MyofunctionalResearch公司的T4K矫治器.经过8~14月的治疗后观察疗效, 观察前牙覆盖覆NFDA2改变.结果:治疗后显示显著的变化,包括面形的改善和前牙覆盖覆NFDA2减小.结论:T4K矫治器在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前牙错NFDA2的早期治疗中作用十分明显,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姚礼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居男性癌症首位,女性癌症第2位.肺癌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一般以40岁左右起年龄组之间发病率的差值上升明显,发病率70~75岁达到高峰.肺癌患者中有80%在发现时已属于晚期(Ⅲ~Ⅳ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其治疗手段[1].在化疗方案中一般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为主,但铂类药物不良反应大,老年患者难以耐受,故非铂类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引起人们关注.我院2007年至2009年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采用吉西他滨每周方案化疗,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18例,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患者LEEP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级别相符96例,符合率为81.36%,升高6例,占5.08%,降低16例,占13.56%.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与LEEP术后标本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切除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等特点,在治疗的同时又能进行诊断,是目前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较好的方法.
作者:刘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区实行人性化护理的新举措.方法:开展全程优质护理服务、营造人文气氛、构建健康交流平台、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结果:密切了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从95%上升到97%以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结论:人性化护理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赢得医疗市场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玉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盐酸氨溴索口服液为黏液溶解剂,用于伴有黏性痰的急性和慢性支气管或肺疾病的祛痰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祛痰的药物之一.现将我院儿科在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过程中出现腹泻反应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