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华;刘敏峰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腹缺损.结果本组共28例32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超过2个月者皮瓣感觉功能评定可达到S3级,1年以上者可达到S4级.修复后的指腹饱满、外形美观、质地柔软.结论该皮瓣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术后不易出现静脉危象,感觉功能恢复好,成功率高,是修复指腹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朱文华;刘敏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右前臂和手突然出现麻木疼痛,手部厥冷,无明显外伤史,于出现症状后12小时就诊.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右前臂中部至手指皮肤苍白,并出现散在的青紫斑块.自肘部向远端皮温明显低于肘上部位及健侧,手部尤为明显.手部呈袜套样感觉丧失,前臂感觉明显减退.尺桡动脉搏动消失,手部毛细血管充盈明显减慢,手背浅表静脉萎瘪.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示:右肱动脉无血流信号.既往曾有风心病伴房颤史3年.诊断:急性右肱动脉栓塞.
作者:乔永平;王晨霖;丛海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对腕关节不稳的研究成为近年来手外科的热门课题,其中舟月骨分离(又称腕舟骨旋转性半脱位、舟月不稳定)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腕关节不稳定形式,动态性舟月骨分离是引起青壮年腕部疼痛常见的原因[1].目前对该病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在其诊断及治疗上,尤其是对不伴关节炎的慢性舟月分离的治疗方案,仍存在许多分歧.本文通过引证相关文献,对舟月骨分离的应用解剖、发生机理、诊断及治疗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作者:李秀忠;钟世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FK506促神经再生的作用及药物应用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三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制成坐骨神经再生室模型.A组(对照组)再生室内注入生理盐水;B组(全身用药组)再生室内注入盐水,颈后皮下注射FK506 1mg/kg,连续14天;C组(局部用药组)再生室内注入1μg/ml FK506.于术后一定时间内观察神经损伤局部的免疫反应,检测腓肠肌湿重、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电生理学.结果B、C组神经损伤局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A组轻微.6周时B组各测定结果明显优于A组;C组各指标好于A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全身应用FK506(1mg/kg)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可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2)局部应用FK506(1μg/ml)对早期损伤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不确切.
作者:张卫国;傅重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指端损伤中,大部分是指端组织的复合性损伤,包括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的裂伤,指骨骨折,甲体脱落.在这类损伤中,由于甲体的脱落,修复后的甲床按常规用凡士林油纱覆盖,造成甲床组织术后畸形愈合的比例大,影响再生甲体的美观及手指的功能.我院于2000年1月~2002年5月,对急诊收治甲床损伤、甲体脱落的指端复合性损伤的病人,应用输血器上莫非氏管的管壁制成的甲模板覆盖甲床,通过术后5个月~1年的随访,再生甲体外观与健甲体比较无明显区别,现总结如下.
作者:管同勋;潘希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指腹缺损是手部的一种常见损伤,对于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较多.我院于2000年2月~2003年3月应用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邻指背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尚绪山;刘建永;殷长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第二足趾与游离皮瓣组(联)合移植再造拇指ⅡB及以上缺失合并虎口挛缩的方法.方法自1996年8月以来,共对8例ⅡB及以上拇指缺失合并虎口挛缩的病人进行拇指再造,其中应用游离第二足趾与股前外侧皮瓣组(联)合移植6例,与肩胛皮瓣组(联)合移植2例.结果8例手术均取得了成功,再造拇指与皮瓣存活,拇指功能良好,虎口平均扩大4.8cm.结论应用游离第二足趾与肩胛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组(联)合移植的方法,是解决拇指ⅡB及以上缺失合并虎口严重挛缩的良好选择.
作者:范存义;蔡培华;宋飒;曾炳芳;姜佩珠;眭述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肘上段尺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修复正中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可行性.方法尺神经在进入肘管前切断,然后将近端分离至内侧束,将尺神经经胸大肌的深面穿出,经胸前及颈部皮下隧道牵至健侧颈部切口与C7神经根缝合,二期修复正中神经.术中观察尺神经远端的血供并测量长度.结果本组全臂丛神经撕脱伤13例,中、下干撕脱伤2例,均为男性,年龄14~ 45岁,平均27岁;受伤时间:1.5~11个月,平均5个月.肘上段尺神经翻转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12例;肘上段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一起翻转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3例.肘上段尺神经的长度21cm~27cm,平均24.7cm,15例尺神经远端血供均良好.尺神经自穿出胸大肌处至健侧C7的距离15cm~22cm,平均17.8cm.结论肘上段尺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修复正中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较传统的手术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王树锋;潘勇卫;朱谨;李玉成;栗鹏程;贺继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1994年5月应用带感觉或重建感觉的三种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军;朴光国;路新民;郝丽丽;梁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于2000年~2003年6月共收治小儿断指病人12例,行断指再植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耿昌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于1999年6月~2002年4月,采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顽固性动脉痉挛56例63指,有效解除了痉挛,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玲珑;滕云升;郭永明;张朝;吴勐;王龙虎;张全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科学的断手指分类方法,一方面提供了进行学术交流的描述标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断指再植、拇手指再造、手指损伤修复等的研究和诊治水平.本文就断手指分类的有关问题进行复习,试图揭示断手指分类的现状,并探讨进行这项工作的方向.
作者:陆志方;张咸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3年8月,我科为1例患者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左足背皮肤缺损术,术后发生静脉危象,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护理措施和严密细致观察,早期积极处理,使游离皮瓣成活,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于1999年1月~2002年8月,应用游离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彭忠;白庆发;刘海涛;曹如贝;杜卫华;杜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我国断指再植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有许多新的突破[1,2].然而,部分断指再植后的功能恢复仍欠人意,分析原因,再植时采用何种方式内固定是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3,4].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手指近、中节处的离断再植时应用微型指骨钢板施行内固定,成活指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疗效可靠.
作者:厉运收;曹玉慧;邹方亮;徐涛;庞尊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2001年以来,应用张咸中提出的产瘫5型4度分类法[1]诊治10例产瘫,通过术前诊断分型分度,识别预后,选择术式,术后跟踪随访2年,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刘红;彭鹏;李季;周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5年2月~2002年8月,我院行指尖再植49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俊红;赵亮;范华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以伤指指背筋膜为蒂,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指腹或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在手指近、中节背侧沿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行方向设计并切取筋膜蒂皮瓣,切取皮瓣时蒂部带一矩形皮瓣,以减轻转位后皮瓣蒂部的张力.皮瓣顺行转移不需缝合神经,逆行转移时与受区神经缝合.皮瓣切取范围不超过手指侧中线,切取面在腱周浅层,皮瓣转移轴线沿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向.结果本组17例22指皮瓣全部成活.结论采用伤指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腹或指背皮肤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世民;胡溱;周艳玲;彭桂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从2001年8月~2003年7月,采用针头挑拨法治疗手部狭窄性腱鞘炎,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张卫国;李洪敬;曲巍;何大为;程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纯AO自身攻丝螺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例23处掌、指骨骨折,行切开复位,2~3枚AO自身攻丝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个月.结果根据TAM评分,全部达优,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采用AO自身攻丝螺钉内固定为手部骨折提供了一种理想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传煌;宫云霞;杨涛;王利;邵明;李文庆;欧迪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