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42例临床疗效观察

吴伟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外科手术眼
摘要:目的:减少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42例(42眼)青光眼施行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同期进行的常规小梁切除术76例对照.结果:经6~36月随访,眼压控制率达94.74%,对照组眼压控制率77.4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4.05,0.05>P>0.01).结论: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nm23、CD44V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RNA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41例卵巢恶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1例正常卵巢组织nm23、CD44V蛋白的表达,以探讨nm23、CD44V基因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1)卵巢恶性肿瘤组织nm23,CD44V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1).(2)Ⅰ~Ⅱ期患者nm23阳性表达高于Ⅲ~Ⅳ期患者(P<0.01),CD44V阳性表达率则是Ⅰ~Ⅱ期低于Ⅲ~Ⅳ期患者(P<0.01).(3)原发灶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转移灶,而CD44V则是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原发灶(P<0.01).(4)nm23,CD44V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及病理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5)nm23阳性表达,CD44V阴性表达的患者近期疗效好(P<0.05).结果提示:nm23、CD44V阳性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转移、浸润以及近期疗效有关,对它的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赵仁峰;李力;姚德生;张洁清;唐步坚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医务人员心理状态调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省级综合性大医院之一,在编床位1015张,在册职工近2000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的严峻现实,各级各类人员思想问题较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为了解医务人员对这次改革的心理状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自行设计印发了310份调查问卷,经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意见.

    作者:黄荣健;李书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严重烧伤后内分泌功能改变和防治

    严重烧伤后,机体继发性地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将导致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如高代谢等,并释放出多种应激性激素如: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抗利尿激素(ADH),细胞因子、NO等也有改变;而胰岛素分泌则减少等改变.同时这些内分泌功能的改变是由植物神经系统和神经一内分泌反应来调节[1].其中应激性激素的不同程度的消耗,可以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和功能受到抑制,这些改变已被证实和肯定与严重烧伤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2].近年来,在探讨严重烧伤后的内分泌功能和多种应激性激素的改变规律,以及积极寻找防治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措施已经广泛受到重视,现就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梁自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前方牵引器结合方丝弓矫治器矫治前牙反

    目的:进一步了解前方牵引矫治器对前牙反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7例安氏Ⅲ类病人,男7例,女10例,大12.8岁,小8.5岁,均为替牙期及恒牙早期,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上颌后缩及下颌轻度前突,头颅侧位片上颈椎多数显示为生长发育高峰前期.结果:平均疗程9.5个月,X线头影测量结果骨骼改变主要为SNA角增大,平均增大2.33°,ANB角增大,平均增大4.17°,SNB角减小,平均减小1.97°.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方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的作用;而其口内装置选用方丝弓矫治器主弓丝上焊牵引钩配合矫形牵引,使之更为方便简捷.

    作者:蒋旭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甲氰咪胍、消炎痛治疗轮状病毒肠炎

    目的:探讨甲氰咪胍、消炎痛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加用甲氰咪胍、消炎痛治疗.结果:治疗组止泻时间为(1.81±0.9)天,有效率90.5%;对照组止泻时间为(2.49±1.3)天,有效率6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氰咪胍、消炎痛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和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抑酸研究及治疗现况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性溃疡常见的危重并发症,国内发病率14%~67%不等.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中,溃疡病是出血病因中的首位,占48.7%~53.8%,其病死率8%~10%,其中胃溃疡出血病死率5%~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病死率2%~4%(1~2).近年来,由于采取强有力的抑酸治疗,使溃疡病大出血治愈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本文就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抑酸的研究及治疗现况综述如下.

    作者:刘达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FITC—PSA荧光标记法在检测人精子顶体结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ITC-PSA荧光标记法在检测人精子顶体结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络合异硫氰酸荧光素的碗豆凝集素(FITC-PSA)进行精子顶体荧光标记,分别测定58例不育患者及46例正常生育男子的精液标本,比较两组间精子顶体完整率的差异.结果:正常生育组的精子顶体完整率显著高于不育组(P<0.01).结论:FITC-PSA荧光标记法操作简单,技术结果可靠,特异性强,可作为评价人精子授精能力的一项有效指标.

    作者:王晓平;李志斌;李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硫酸镁氯胺酮麻醉在开胸手术的应用

    目的:观察硫酸镁(MS)配合氯胺酮(Ket)麻醉(MK麻醉)在开胸手术麻醉中对病人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218例开胸手术病人分为150例MSKet麻醉(MK组)为观察组,68例芬太尼(F)等和氨氟醚(E)静脉麻醉(FE组)为对照组.于术前5min(T1),诱导后气管插管前1min(T2)、气管插管即时(T3)、切皮时(T4)、手术开始40min(T5)、术毕前10min(T6)等时点取SP、MAP、HR、RPP等循环指标.结果:MK组各时点的SP、MAP、HR平稳,应激反应小,而FE组各时点的SP、MAP、HR波动范围较大,应激反应明显,两组的多项指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K麻醉用于开胸手术能较好维持病人循环稳定,有效保护心肌.

    作者:张炳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黄连素的临床新用途

    黄连素是常用药,价格便宜,是居家必备之良药.黄连素除了传统的作用外,近些年,临床上发现了几种新的用途.本文就其临床新用途作简要综述.1 抗心律失常黄连素用于心跳节律变得不齐,或过频过慢等,也用于肺心失常或伴有心力衰竭的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文栓;刘宝洁;苏红芝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滴药治疗肺结核疗效探讨

    目的:为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FB)肺内局部滴药对肺结核疗效的影响;方法: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定期对肺结核患者经FB肺内局部滴注抗结核药;结果:治疗组(129例)在痰菌转阴、病变吸收和空洞闭合这3个方面较对照组(139例)有显著差异;结论:经FB肺内局部滴药能显著提高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对控制肺结核传染源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杨素英;谢正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妊高征母亲早产儿IL-6和GM-CSF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妊高征母亲早产儿的IL-6和GM-CSF变化.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1例妊高征母亲娩出早产儿的IL-6和GM-CSF并与11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比较.结果:妊高征母亲早产儿的IL-6(1084±113pg/m1)和GM-CSF(144士20.1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IL-6和GM-CSF可能在妊高征及早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悠南;刘义;李幕军;陈悦;秦雪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静脉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在术后病人自控镇痛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静脉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在术后病人自控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98例术后病人按日期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经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唑安定溶液(A组)、芬太尼-氟哌啶溶液(B组)、芬太尼溶液(C组)进行病人自控镇痛48小时.记录镇痛后4h、8h、12h、24h、36h、48h各时间点的疼痛及镇静评分,监测HR、RR、SBP、DBP及SpO2,记录不良反应并计算各病例芬太尼用量.结果:A组、B组、C组镇痛优良率分别为94.8%、80.4%、72.7%,轻中度镇静率分别为93.8%、70.6%、74.7%,A组与B、C组比较P<0.05;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搔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静脉自控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用量,镇痛、镇静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霞;刘振德;蒙元劲;陈素兰;黄贤相;王湘东;卢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近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病,以胃脘隐痛或痞满不适为主证,其病证缠绵难愈,而且少数病例会发生癌变.根据其病程日久、胃脘隐痛、纳呆腹胀等证候,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均采用补养脾胃之法治疗本病,收效颇佳.兹就1995~1999年各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资料,按其辨证处方用药的侧重,分为补气养胃、滋阴养胃、祛瘀养胃、理气养胃法作一综述.

    作者:牛豫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鼻腔低度恶性血管内皮瘤一例报告

    恶性血管内皮瘤临床少见,多好发头颅、面部、乳房和大腿深部肌肉等处,我院则遇到一例发生于鼻腔者,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33岁.因持续左鼻腔少量出血7个月,于1999年01月12日住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左下鼻甲上缘前段见一绿豆大,紫红色,结节状,有韧性,表面少许暗红色血性分泌物附着肿物.

    作者:姜洪;张丽英;陈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培养学科带头人是医院人才开发的关键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院竞争的日趋激烈,人力资源及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越来越引起医院管理者的普遍重视.作为知识拥有和创造者,人和由其形成的人力资源将成为现代经济持续发展关键,成为超出物质之上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素质,结构和创造力必然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力量.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与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努力创造条件,使优秀人才尤其是中青年人才能脱颖而出.培养学科带头人问题,不仅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已确实成为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问题.

    作者:李祀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足月妊娠各期与妊娠结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各时期对母婴的影响,以决定终止妊娠的时间和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对过期妊娠13例(过期组)、超期妊娠72例(超期组)和正常足月妊娠128例(对照组)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过期组及超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25);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新生儿体重无差异(P>0.05);胎盘重量减轻,钙化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均<0.025).结论:过期及超期妊娠使胎盘功能下降,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减少、羊水混浊的发生率升高,剖宫产率上升,应在妊娠40周后采取积极的措施,及时终止妊娠.

    作者:苏芳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海马在神经免疫调控中的作用

    近20年来,人们对神经、内分泌及免疫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并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neuroendocrinoimmune network),认为该网络功能的完整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统一协调的防御功能起重要作用.有报道:免疫调节存在条件反射,而大脑皮层及边缘系统均参与了条件反射,说明后二者可能参与了免疫调节,而且大脑皮层对免疫反应存在分区管理,药理学和形态学证据支持这一观点.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结构之一,以前的研究支持海马与记忆、情绪情感和行为等有关,但近十年来,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尤引人关注,人们在海马调控免疫方面做了大量实验工作证实:海马作为免疫调节的高级中枢之一,广泛参与了包括心理免疫在内的各种免疫调节,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社兰;许德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小鼠固化瘤苗诱发的抗肿瘤免疫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高温固化瘤苗诱发的抗肿瘤效应,为其治疗肿瘤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用65℃/15min处理S180肿瘤细胞并制备成固化瘤苗,应用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TCR-STV(固化瘤苗)-MHC三分子复合体实验,观察其在体外诱导淋巴细胞杀伤活性;通过免疫预防接种和免疫治疗荷瘤实验,观察其在小鼠体内诱发的抗瘤效应.结果:固化瘤苗体外诱发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为78.8%;用其免疫小鼠可使小鼠获得对随后接种同源细胞攻击,有免疫保护作用(免疫保护率达80%),并产生免疫记忆;对照组小鼠未产生免疫保护作用,用其治疗荷瘤小鼠时,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抑制率为86.02%,P<0.001).结论:65℃/15min处理S180肿瘤细胞制成瘤苗能激活宿主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生长,有希望成为一种辅助的生物治疗方法.

    作者:张康;郭伟鹏;李俊云;林青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加钙海带对实验性动物高脂血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钙与海带调整血脂的协同作用.方法:对比加钙海带制剂与海带对实验性动物高脂血症的影响.结果:加钙海带制剂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小白鼠血清甘油三酯(TG)的作用大于海带(P<0.01),而且前者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大白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作用均大于后者(P<0.05).结论:钙与海带对实验性动物高脂血症的影响有协同作用.

    作者:谢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进展

    近年来,意外伤害频增,创伤性休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发生率与创伤部位、程度密切相关.其中以出血性损伤为高(1~3)(48.7~80.18%不等).据统计,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死于创伤者占首位(4),而创伤性休克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创伤性休克是一类极其常见的危急综合征.其病情凶险,变化快,抢救稍不及时或措施不力,极易导致死亡.因此,争分夺秒,抓住时机,为抢救做好全面、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现将有关创伤性休克护理中的若干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陈小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