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琴
目的:研究陈皮炮制前后挥发油、橙皮苷的变化。方法:用利用中国药典挥发油提取法和 HPLC法,提取测定陈皮中的挥发油、橙皮苷类成分,并对陈皮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相应成分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烘制法具有和传统炮制法相接近的的结果,其作为陈皮的炮制法存在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赵玉静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换血后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较换血前显著降低(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7%。换血后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p<0.01),血红蛋白、红细胞较换血前明显升高(p<0.01),换血前后血总胆汁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海鹰;郑定容 刊期: 2014年第z2期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而使血浆中的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疾病,属临床常见、多发病。冠心病和血脂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近年来开展的调血脂药物大多数病例的观察结果表明:高脂血症与临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病之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其治疗方法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高脂血症多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或年高体衰致脏腑功能失司,膏脂生成、输化失常所致,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虚主要表现为脾肾阳气亏损,或肝肾阴血不足;实主要为湿浊内蕴,久则兼夹淤血,终致痰淤互结。脾肾阳气亏损,蒸腾气化失司,则膏脂输化障碍,膏脂不得布散,反渗入血;或肝肾阴血不足,虚火灼津为痰,痰浊阻碍血液运行,血凝着不行,发为高脂血症。此中尤以脾虚与湿浊内盛为关键,脾虚湿盛是本病基本的病理基础。
作者:张亚宁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年龄将这些患者分为70岁以下、70~80岁以及80岁以上的三组,各有70、80、50例,比较其临床特点并分析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患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并发症方面,患有老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心血管患病情况比较没有差异,但在高血压、脑血管、肾功能等方面的比较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必须全面分析其产生和存在的危险因素,并要加强在代谢综合征老年患者中的宣传教育,达到有效控制高血压的效果。
作者:杨剑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因为我国第一胎率高,大部分产妇无经验,加之社会、家庭对分娩的重视程度提高,更增加了对分娩的精神紧张程度,大部分产妇恐惧(怕难产、怕失血、怕手术)、焦虑、疲惫、缺乏信心、以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如其它产妇的喊叫声、工作人员的有害语言和不良服务态度等,都影响产妇的痛阈,以致轻微疼痛常能引起强烈列的反应。产妇疼痛的程度和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产妇痛阈低,疼痛感觉强;有的产妇疼痛能控制;有的痛阈更低,疼的难以忍受,大声喊叫,捶胸顿足。在妊娠末期,孕妇的大脑皮层对平层下中枢的控制减弱,而强烈的疼痛更加重了两者之间的控制减弱,而强烈的疼痛更加重了两者之间的平衡失调,使调节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的功能消弱,后可导致分娩进程的异常进展。因此,对于这类产妇必须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疼痛,以使分娩过程能按照正常生理顺利进行。
作者:连凌慧;张海燕;连晓芹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孕期宣教对产褥期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产妇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实施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2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孕期宣教,对比两组产褥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失眠率、抑郁率、感染率及新生儿患病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泌乳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褥期产妇实施孕期宣教,可有效改善产褥期结局,降低新生儿患病率,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袁琼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对患者心理应急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手术室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手术室择期手术的普外科手术病人13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围手术期间实施人文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手术互理。比较两组术中心理应急情绪反应和术前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在全程手术中表现在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和心率、血压指标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手术室围手术期人文护理能减轻择期手术患者心理情绪反应,有利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陈伟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对神经衰弱患者给予帕罗西汀药物治疗对其所引发的睡眠、抑郁与焦虑的药物作用影响。方法:采集来我院就诊因神经衰弱而引起主要临床症状患者8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而观察组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对睡眠,抑郁,焦虑等临床主要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根据HAMD以及HAMA评分对比可见,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治疗效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患者占总人数的67.50%,明显由于对照组40.00%。而总有效率观察组也由于对照组22.5%。(P<0.01)。结论:经临床结果可见,观察组采用帕罗西汀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尤其对睡眠、抑郁与焦虑等主诉症状有着明显治疗效果。
作者:张凤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药品管理措施在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药房药品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针对分析结果制定规范化药品管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措施实施前后药品管理各环节的缺陷发生率。结果:选取2012年3-4月作为干预前观察时间点,2013年10-11月作为干预后观察时间点,对比药品管理入库、使用及保管缺陷发生率发现,干预后各环节差错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药品管理干预能显著降低药房药品管理各环节中的缺陷率,对于提高用药安全性和药品管理水平均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雅雯 刊期: 2014年第z2期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后期常并发血管、心脑和肾脏病变。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大大增加了猝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减轻LVH成为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的之一。很多降压药均有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有实验证明,运动疗法亦具有减轻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本文旨在用药物结合运动治疗观察降压效果、逆转LVH及对左室舒张功能影响,从而减少高血压患者服药量以及应用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时带来的不良反应,并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何时停药提供依据。
作者:陈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后遗症,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是脑卒中康复的关键,中医中药治疗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优势明显。本文是就近年有关中医治疗本病发表在相关医学杂志、学术期刊中的文献资料加以归纳综述,提出见解。
作者:李嫚;陈泽林;赵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早期露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救治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同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且均于去骨瓣减压术后2个月内完成,对照组先行脑室腹腔分流,并于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的昏迷和预后评分[(12.68±2.79)分、(6.02±0.9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0%)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早期给予颅脑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离救治脑外伤患者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军;范益民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对菏泽市2013年乙脑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初步评价我市乙脑防控工作进展,为乙脑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菏泽市乙脑专病管理系统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和实验室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菏泽市2013年共报告乙脑确诊病例9例,发病率为0.098/10万。9例乙脑病例分布在全市的6县区的9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呈高度散发状态。病例及时调查率和及时随访率皆为100%,脑脊液标本采集率为55.56%,脑脊液IGM阳性率为100%,血清标本采集率为100%,血清IGM阳性率为88.89%,病例实验室确诊率为100%。结论:我市乙脑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建议仍应加强乙脑监测和乙脑疫苗接种工作,乙脑防控工作仍需努力。
作者:张复臣;马翠荣;姜桂荣;侯凤英;刘景顺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对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神经性耳鸣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38例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神经性耳鸣治疗中,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宋建春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的作用。方法:将76例同期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标准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发作频率、心电图改变、血液流变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电图表现及血液流变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UAP疗效显著,抗心肌缺血,降低血粘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吕灿章;田春霞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对于教师道德个性的培养,对于教学非常重要,为此,本文简要论述对教师道德个性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作者:关瑞剑;巢阳发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究分析藿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到2013年4月的急性肠胃炎病例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3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基本的治疗,即为口服补盐液或者5%葡萄糖盐水500-1000mL静脉滴注,抗生素对抗感染,纠正紊乱的水电解质并且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而观察组则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藿香正气丸治疗,每天3次,每次9克,吃3天。然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治疗之后有疗效有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33%,而对照组则只有73.33%,所以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藿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肠胃炎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且安全有效无副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明利;苗侠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用于霉菌性阴道炎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2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苏打水以及冰硼散联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霉菌性阴道炎疾病采用中药熏蒸疗法给予临床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海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冠心病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另外对照组给予贝他乐克,而观察组采取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国栋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讨论及分析头位难产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方法,将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100例头位难产和100例无头位难产的孕妇作为对象,100例头位难产的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无头位难产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头位难产的临床诊断。100例难产孕妇中,根据孕妇自身情况(包括子宫收缩力、骨盆大小、孕妇的精神状况),有70例患者行剖宫术,20例患者阴道助产,10例患者自然分娩。通过评价孕妇产后状况及新生儿评分从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产后孕妇的自身状况和新生儿状况较实验组好。结论:医务人员在孕妇孕期和产期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孕妇头位临产的诊断标准,及时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和治疗方案。
作者:赛尔吉米德格 刊期: 2014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