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陈学健

关键词:中医中药, 三叉神经痛,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的方法,治疗组采用中医中药口服的方法。两组均以1个月(4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在采用中医中药口服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显效率上,组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中医中药口服治疗后,临床恢复疗效比较显著,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术期中星,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妇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率均明显小于B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可以增强患者的依赖性、满意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秦静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京山县儿童3种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的检测

    为了解京山县儿童对麻疹、风疹、甲肝3种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水平,评价免疫预防服务质量,及时为免疫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县于2013年4-5月对全县2-7岁儿童进行了麻疹、风疹、甲肝抗体水平监测,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2-7周岁儿童15905例,采集末梢血0.2-0.4ml ,分离血清冷藏条件下送检。

    作者:祝德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产后出血采用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治疗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对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0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产后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产后2h内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h后仍有出血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治疗用药方法新进展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门诊治疗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用药治愈率达98.6%,复发率为1.4%。结论:药物治疗提高了妇女的生殖健康,加强了妇女生殖卫生知识宣传,加大了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可以彻底治愈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并预防复发。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我国艾滋病传染源管理工作现状与实践

    由于社会歧视及自愿咨询检测(VCT )的覆盖率等因素,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人数和实际检测报告人数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提示有大量的传染源---艾滋病感染者尚未被发现。在发现传染源后,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和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已发现的传染源管理丢失。国内一些专业的艾滋病防治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围绕如何有效管理传染源,防止艾滋病二代传播,对其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包括疾控中心垂直管理模式、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管理模式,人文管理的模式,特定场所的管理模式,以及非政府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的模式等,该文对其现状及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彭永积;卢灿健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经筋火针三联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结合经筋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经筋手法和经筋火针及经筋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与结论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疼痛,经筋手法结合经筋火针及经筋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军霞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分析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而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采取认知行为护理。在住院当天及开展护理第4周末分别利用SDS ,SAS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做好对比。结果:观察组SDS和S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缓解焦虑、负性情绪和抑郁情绪提升应对技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允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做好儿童系统化保健服务工作的举措与思考

    邹城市采取了一系列工作举措,提高了儿童系统化保健服务实效:重视宣传,营造社会关爱儿童健康氛围;成立组织,统一培训,明确基层专职儿童保健医生;统一工作开展流程和工作规范。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优化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优化规范儿童专案管理工作;优化儿保管理模式;建立儿童健康促进优化发展中心,开展婴幼儿健康促进、干预、康复治疗特色服务。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浅谈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人工关节置换外科手术,指切除机体已无法自行修复的关节面,用人工关节部件替代损坏的关节,矫正肢体力线,消除膝关节疼痛,维持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开展l6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在围手术期间,通过做好心理护理,调整心理状态以适应手术,术后体位、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患肢护理、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疼痛、高热等不适,帮助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16例患者术后4~7d均开始下床活动,大部分患者都获得屈膝90°以上的关节活动。结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手术中严格无茵操作及术后完善的护理措施、周到的康复指导,可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成功。

    作者:贾明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纠纷的原因以及寻找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近几年在我院发生的50例儿科护理中的纠纷作为A组,选取同城市的另一所医院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50例儿科护理中的纠纷作为B组,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两组纠纷产生的原因及调查患儿家长对院方事后处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纠纷原因调查结果对比,差距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家长对院方事后处理满意度对比,差距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方只有对儿科患者在院期间进行全面且细微地护理以及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在平常的护理工作中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以及养成良好服务意识,才能不断减少儿科护理纠纷。

    作者:杜鸿雁;郭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乙二胺四乙酸(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而使Ca2+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EDTA -K2具有对血液标本中的细胞形态和计数影响非常小等优点,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 )1993年建议将EDTA -K2作为血常规检验的抗凝剂。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推广使用,EDTA -K2已在临床广泛使用。但EDTA 盐能引起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使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无法正确识别,使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实际数值,这种由ED T A盐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被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 -PTCP)。临床发生率约为0.09%~0.21%。本科于2013年03月,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EDTA -PTCP典型病例。

    作者:李梅;牛立松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肥城市城区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对降低流感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等有重要作用。方法:2011年9月,在肥城市内10区中每区抽取1个居委会,选择60岁及以上、均无慢性疾病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共2378人接种流感疫苗(免疫组),并选取2280人设立对照组。经6个月追踪观察,研究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对降低流感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等的作用。结论: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对降低流感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等有重要作用。

    作者:邵兵;赵学梅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体会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我科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腹部外科手术患者245例,其中手术切口感染41例,具体如下所示。204例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切口感染率16.7%。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手术切口类别(是否属污染或可能污染术口)、急诊手术、手术时间、是否放置置入材料、抗生素应用是否合理等,以及术口局部处理等因素。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病房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已从被动的病人要我服务变为我为病人主动服务,在为住院病人服务的过程中,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护士的各项操作技巧需要熟练,而且还需要与患者真诚地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真正提高患者对护士、对科室、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1注重第一印象1.1注意外在形象:良好的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外在形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神志清醒的患者,护士应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以减轻患者住院期间的恐惧心理。以微笑、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减轻初入院患者的生疏紧张情绪,也是护士良好修养的表现。

    作者:范轶钊;杨秀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该地区剖宫产的流行病学分布,分析两所医院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应对策,为降低剖宫产率、优化分娩结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的方式,调查两所医院不同分娩方式的分布,了解剖宫产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为2013.5-2013.8期间在聊城市妇幼保健院、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3000例孕产妇及其主管医生。结果: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初中及以下组的孕妇发生心理症状阳性的危险性低于大学及以上组的孕妇(OR=5.817);与公婆关系差的孕妇发生心理症状阳性的危险性高于关系好的(OR=3.134);是否存在家族遗传疾病史(OR=2.256);此次妊娠前流产次数(OR=0.652);对分娩的感觉可怕与否(OR=0.863);是否对孩子的健康担忧(OR=0.815)。结论:1.临产孕妇的焦虑水平较高,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2.受教育程度、与公婆的关系、是否存在家族遗传疾病史、此次妊娠前流产次数、对分娩的感觉可怕与否、是否对孩子的健康担忧为临产孕妇焦虑的影响因素。

    作者:解晓玉;辛倩;邓晓蕾;程道静;李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区域性切除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扩展应用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扩展应用。方法:对阳信县人民医院口腔科2000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的72例行区域性切除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分析内容包括病程、肿瘤大小、切除范围、术后病理、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在选择的72例肿瘤大径均小于或等于4.5cm的患者中,均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切除组织周缘常规做快速病理,均未发现肿瘤细胞。短随访5年,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示6例(8.33%)部分区域包膜不完整,16例(22.2%)细胞生长活跃,偶见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包膜有浸润。患者均未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对于肿瘤大径小于4.5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行包含肿瘤在内的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安全的,既可取得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又可减少术后面神经麻痹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窦民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法的护理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多是因为各种因素综合情况下导致人体心脏的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从而造成心肌坏死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有着很高的死亡率,因此实施溶栓治疗以及科学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在护理服务的支持下,治疗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减少了死亡率,帮助患者获得新生。本文即是对目前的心肌梗死的护理理念以及进展进行阐述总结。

    作者:蒋合秀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坚决禁止腹部宫底加压娩胎儿保障母儿健康

    腹部宫底加压(fundal pressure)从来没有在国内外教材和常规中出现过,但在临床中确实存在,在某些医院甚至非常普遍的应用,主要用来加速娩出胎儿,缩短第二产程,有人试图用其来代替出口产钳和胎头吸引助产。在国外也存在类似情形。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及未发表文献资料,发现腹部宫底加压娩出胎儿的作法,对母儿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可导致子宫破裂,孕产妇死亡,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等,危害极大,现有的研究证据不支持腹部加压娩出胎儿的作法,禁止任何人,在任何时机,任何方法的,利用腹部宫底加压娩出胎儿的行为。包括在正常阴道产,阴道助产,肩难产中,以保护母儿健康。

    作者:张宏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集中推荐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集中推荐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的整体效果。方法:通过采用集中推荐的方式,主要是对乡村医生进行综合培训,全面宣传肺结核防治方面的知识,乡村医生上门服务并做好检查,对有可疑的结核病患者进行推荐到县人民医院结核病防治门诊进行免费的检查,有效的控制肺结核,全面提升肺结核的发现率。结果:在整个推荐层面的效果来看,2013年共登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320例,发现肺结核病人43例,其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13.8%、涂阳肺结核12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涂阳登记率和新涂阳登记率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18.4%,3.4%和4.3%。结论:通过采用集中推荐的方式,能有效的提升整个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可以结合全县进行整体的实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推广运用。

    作者:李庆彪;莫合塔尔·艾麦尔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水的56例患者为治疗组。对比2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及疗效。结果:2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胸膜增厚例数、住院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疗效相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