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致泻性弧菌检测腹泻便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刘勇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 致泻性弧菌, 腹泻便检测, 实验室检测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盘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致谢性弧菌检测结果,评价该单位致泻性弧菌病原菌监测能力.方法:取盘锦市中心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中被监测者159份粪便样品,选用 TCBS 培养基、TSI 培养基、Cary-Blair 运送培养基、API20NE 生化鉴定条、氧化酶试剂与ATB 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等材料设备,按照增菌培养→分离培养→可疑菌转种→生化鉴定→结果判读流程进行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副溶血性弧菌样品22份(13.84),奇异变形杆菌样品4份(2.52%),合计26例(16.35%).结论:该疾控中心实验室具有独立开展一整套感染性腹泻病原菌检测能力,检测质量较好,可作为该市感染性腹泻监测网络重要组成单位,应予以维持;该院感染性腹泻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属正常水平,无致泻性孤菌感染率稍高,有爆发迹象.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回顾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临床检验标本150例和2012年9月~2013年9月进行临床检验标本150例,作为检验标本按照标本的类型不同进行分类,并且按照标本类型不同分别检验其阳性率.结果:两组标本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可以了解流行性疾病的状况,通过分类检测可以很好的确定患者的病情,对于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春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眼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风险防范

    目的::分析眼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眼科住院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眼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责任意识差、患者睡眠质量差、感染等等。结论:眼科住院患者会因为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因素存在风险隐患,需引起临床人员的注意,积极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作者:张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靠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上环后出现月经不调的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止血敏、止血环酸、维生素以及消炎痛等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33例患者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逐瘀摄血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69.70%,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上环后出现月经不调的环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总有效率,改变子宫异常出血,非常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邢思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接收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甲组患者采用正常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乙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丙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三组患者在接受12周的治疗之后,对比三组患者的子宫与子宫肌瘤体积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子宫与子宫肌瘤的体积相比于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其中乙组患者的体积缩小情况要明显优于甲组与丙组,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时,选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其疗效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产科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现根据护理安全隐患来源提出了来自患者,来自新生儿,来自医护人员,来自医院设施设备等容易出现隐患的环节,同时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保护护患双方的利益。

    作者:杨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甲状腺良性肿瘤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手术效果,以提高临床上甲状腺肿瘤治疗的满意率.方法:研究来我院就诊的8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选择保守方式进行治疗,即传统中医中药疗法,设为对照组;43例患者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为实验组.比较其术前和术后的症状、体征消退情况,并随访观察复发率、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根据其临床类型和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相增;李延茂;陈思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FN 与 DHS 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 PFN 与 DHS 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38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人,分别采用DHS 和 PFN 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和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明显长于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观察指标也明显高于观察组.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93.75%,观察组在治疗结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PFN 治疗的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的特点,是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王永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降低病房红灯呼叫率的方法

    目的::通过在试点科室护理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探讨降低病房红灯呼叫率的优质护理方法和实践意义.方法:选定我院干疗一科病房为试点科室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选取2012.5.1~2012.10.20科室住院病人共计为89人次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病房的红灯呼叫率情况.结果:病人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态度和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的调查情况分别为90.3%、95.2%.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后红灯率相比实施前下降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试点科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病房红灯呼叫率明显降低,应用科学的手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按时间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丙戊酸镁和单一用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2,4,8周进行 HAMD 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AMD 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艾司西酞普兰组。

    作者:薛僖峰;姜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芪黄明目胶囊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芪黄明目胶囊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0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阿司匹林以及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芪黄明目胶囊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总有效率8.57±1.4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5.02±1.03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芪黄明目胶囊效果更佳,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后结肠癌误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结肠癌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有腹部手术史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诊断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误诊为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后经手术剖腹探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3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回横结肠吻合术,19例行横结肠切除吻合术,5例行肿瘤切除造瘘术.3例在术后发生肠道霉菌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死亡,12例出现吻合口瘘,积极进行换药、引流及支持治疗30d 后,肠瘘痊愈,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有腹部手术史者,在发生慢性肠梗阻症状后,要警惕发生了结肠癌,临床上要引起高度重视,结合 B 超、X 线片、大便常规、隐血试验等辅助检查确诊,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刘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4年2月期间经宫腔镜诊断的9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72例经诊断性刮宫检查的绝经后引导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终结果,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符合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病情诊断符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苏小锋;林还珠;李苗;李沫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外伤性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的 CT 诊断

    目的::对外伤性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的 CT 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腹部创伤性患者60例,对其进行 CT 扫描,观察 CT 诊断结果。结果:经过 CT 诊断,发现60例患者中有27例出现单纯性腹腔积液,9例出现单纯性气腹,8例出现单纯性肠系膜血肿,4例出现气腹合并腹腔积液,5例出现肠系膜血肿合并腹腔积液,3例出现膀胱破裂分层,4例合并实质脏器破裂,只有腹腔积液,但无血肿、气腹形成。结论:CT 诊断外伤性腹部空腔脏器破裂可以弥补 X 线平片的缺陷,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和一些间接性征象来判断病情,从而得出合理疾病结果。

    作者:孙大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肾结石治疗中经皮肾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85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44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实施经皮肾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止痛药物停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宋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宫腔镜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至2013年,通过对7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诊断与治疗,定位取材送病理,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78例中子宫内膜息肉23例,子宫内膜增生症34例,粘膜下子宫肌瘤6例,子宫内膜炎10例,妊娠组织物残留2例,节育器嵌顿1例,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内膜癌1例,总的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9.7%,其中对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宫腔镜检查在直视下检查宫腔及内膜形态,放大局部病变,定位准确,诊断符合率高,检查无创,治疗微创.对子宫及内膜疾病可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宋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重症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0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并且记录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死亡率、并发症情况、肺部感染率、循环稳定率以及对治疗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重症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治疗效果好.

    作者:陈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Mipo 技术结合锁定钛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

    目的::研究胫骨下段骨折采用 Mipo 技术与锁定钛板相结合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2012年之间的34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有关资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 Mipo 技术与锁定钛板相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伤口愈合、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缩短,以及术后关节功能及发生并发症情况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术后关节功能及产生的并发症都不存在明显差别,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王利臣;吴志国;安欣;张博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均应用胺碘酮治疗,首次给予负荷剂量(150mg),而后以1.0mg/min 速度静脉滴注6h,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胺碘酮用量.结果:60例患者中,共5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总有效率为90.0%;4例患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中均无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胺碘酮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俊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晚期结肠癌综合治疗1例

    1病例报道患者,男性,38岁,主诉:升结肠癌及左肝外叶包块切除术后3周.患者于2011年3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间断性加剧,伴水样便,大便习惯改变.4月1日在外院行肠镜检查,病理示:(升结肠)中分化腺癌.胸腹部 CT 示:左肺下叶结节影;肝左叶外侧稍低密度影,不排肝外转移.遂于2011年4月7日在该院行全麻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左肝外叶包块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升结肠)中分化管状腺癌 II 级,侵犯肠壁全层及周围脂肪组织,标本两侧切缘均未见肿瘤累及,肠旁淋巴结未见转移(0/7),送检左肝组织为结肠癌肝转移.术后标本行KRAS 基因检测为突变型.既往无特殊,直系亲属中无肿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遗传性疾病.术后恢复可,入我科进一步治疗.2011年4 月 28日我院胸腹部 CT 示:左肺内可见3个结节影,大约2.8 cm×2.0 cm,考虑为转移;左肝外叶及右肝后叶下段分别见一转移灶,大者约3.1 cm×2.5 cm.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正常.入院诊断:升结肠癌Ⅳ期,治疗过程:1)一线治疗:2011年4 月 29日行 FOLFOXIRI 三药方案化疗1周期,具体为伊立替康165 mg/m2,d1+奥沙利铂85 mg/m2,d1+亚叶酸钙400 mg/m2,d1+5-FU 2600 mg/m2(亚叶酸钙结束后持续泵入46 h).之后从5月13日至 8 月 8日给予改良 FOLFIRI 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7周期,具体为伊立替康:180 mg/m2,d1+亚叶酸钙400 mg/m2,d1+5-FU 2600 mg/m2(亚叶酸钙结束后持续泵入46 h),贝伐珠单抗5 mg/kg,d1,q2w.期间于2011年6月11日复查胸腹部 CT 示:部分病灶消失或缩小,疗效为部分缓解(PR).2)维持治疗:联合化疗后出现明显腹泻不能耐受,且患者因经济原因无法继续贝伐单抗维持治疗,遂于2011年 8 月24日至11月17日期间改行单药卡培他滨维持化疗 3周期,具体为2500 mg/m2,d1~14,q3w.期间出现2级手足综合征,减量后仍无法耐受,后于2011年 12 月 8日、12月29日行贝伐珠单抗(7.5 mg/kg,q3w)靶向维持治疗.2012 年 1 月 19日复查胸腹部 CT示:肝内转移病灶消失,肺内仅存左下肺1个病灶,且较前缩小.3)转移病灶的手术切除:2012年2月18日,患者行左下肺转移病灶切除术.

    作者:孟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个性化护理在近视激光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评价个性化护理在近视激光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来我院进行近视激光手术的患者进行全面回顾性分析,全部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观察其整体治疗效果,并对个性化护理的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本次接受治疗观察的50例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后视力全部得到良好恢复。结论:近视激光手术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来说治疗效果较好,同时,个性化护理对其辅助作用较高。

    作者:王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