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韩俊玲

关键词: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介素-1 1
摘要: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血液科住院,明确诊断为 ITP 初发的患者30人,入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方法:强的松给予0.5-2mg/kg/d 白介素———113mg 日一次皮下注射,直到血小板数升高(30-50x109/L),患者平均在7———10天血小板可到达质量目标.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介素--11 是治疗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方法,治疗时间与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凸面脑膜瘤手术88例分析

    目的::以侵袭性凸面脑膜瘤为例,分析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8例侵袭性凸面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结果:脑膜侵袭型患者 Simpson 分级、治疗后1—4年复发情况与颅骨侵袭型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4年死亡率为17.05%.结论:在显微镜条件下行侵袭性凸面脑膜瘤切除术可减轻患者的载瘤负荷,术后行放疗治疗可抑制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以减少复发率.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是否放疗影响着肿瘤的复发率.

    作者:薛柏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进行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研究组进行莫西沙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获得一定的改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33%),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孟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儿屈指肌腱腱鞘炎外固定阶段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屈指肌腱腱鞘炎外固定阶段治疗的疗效。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对采用石膏和小夹板外固定阶段治疗的32例屈指肌腱腱鞘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30例,有效 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石膏和夹板外固定阶段治疗小儿屈指肌腱腱鞘炎是一种无痛、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强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浅析

    目的::研究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在药物分析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总结有关文献资料。结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集液相色谱对研究对象比较便捷,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结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将在药物分析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均应用胺碘酮治疗,首次给予负荷剂量(150mg),而后以1.0mg/min 速度静脉滴注6h,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胺碘酮用量.结果:60例患者中,共5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总有效率为90.0%;4例患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中均无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胺碘酮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俊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腿及足踝部复杂创伤中邻近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

    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小腿及足部严重创伤合并软组织损伤处理的方法及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类似病例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通过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较严重小腿及足踝部创伤病例的手术处理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小腿及足踝部严重创伤患者临床处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供同道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借鉴。结果:全部26例患者中2例截肢,其余病例均得到满意的功能恢复。结论:在小腿及足部创伤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详细的术前检查及评估,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及患者的顺利康复是必需的,同时,在处理此类患者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显微外科及组织瓣移植技术对提高治疗的质量是必要的。

    作者:孙旭东;刘松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卵巢黄体破裂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诱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对56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黄体囊肿破裂与腹腔压力骤增有关,常见症状为急性下腹痛。诊断时需注意其与不全流产。宫内早早孕。异位妊娠合并时不易及时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可选保守与手术治疗。结论: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多发于外力作用后,偶为无诱因,需与盆腔炎症,异位妊娠等鉴别,早期妊娠流产后合并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易误诊为异位妊娠,尤需注意鉴别。

    作者:于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红花黄色素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患者78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联合步长稳心颗粒,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对冠心病有效率治疗组为94.9%,对照组为76.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心肌缺血心电图有效率治疗组为92.3%,对照组为79.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均有改善.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瑞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靠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上环后出现月经不调的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止血敏、止血环酸、维生素以及消炎痛等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33例患者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逐瘀摄血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69.70%,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上环后出现月经不调的环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总有效率,改变子宫异常出血,非常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邢思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研究和应用

    目的::针对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临床上肢手术的疗效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急诊或择期实施上肢手术的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超声引导组(甲组)和传统解剖定位组(乙组),两组患者都合并应用神经刺激器,采用0.5%罗哌卡因作为局麻药,甲组采用30毫升,乙组采用40毫升.对两组患者麻醉操作完成、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进行观察.结果:在麻醉操作完成、感觉阻滞及运动起效时间上甲组比乙组患者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器合并实施臂丛神经阻滞能够使麻醉完成时间有效缩短,局麻药用量减少,麻醉作用时间延长,降低产生并发症的机会.

    作者:付强;刘景森;陆金彪;李晓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灯盏细辛与苦碟子功效差异及其制剂在临床上的不合理使用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以及苦碟子的功效差异以及其制剂在临床上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我院心内科使用灯盏细辛以及苦碟子进行治疗的患者,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药学查房,对患者进行检查,若患者非中药临床,则需要对冠心病等患者进行辩证施治,并且需要注意其中药药性以及其差异的存在,同时需要从中药药理学方面对灯盏细辛以及苦碟子辨证用药的必要性进行讨论。结果:苦碟子的注射液以及灯盏细辛的中药针剂具有不同的中药药性,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有忽视其中药药性存在的情况,无法对患者进行较好的四诊分型以及辩证施治。结论:在实际的使用灯盏细辛以及苦碟子的过程中,中药药性的存在基础为其主要的有效成分,其中药制剂除单体化合物时需要具体进行研究,中药制剂均有中药药性,因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的选择药物,并且需要加强以及提高临床对于中药制剂的辩证施治。

    作者:刘金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目的::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6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治疗1-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其使用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进行1个月的治疗后随访显示有33例患者转为阴性,占94.28%,治疗2个月随访显示有34例患者转为阴性,占97.14%,治疗后 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可见所有患者均转阴,转阴率为100%.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 凝胶对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疗效不显著,但是可以通过增加外用干扰素治疗疗程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贾立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帕罗西汀与劳拉西泮治疗焦虑症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利用帕罗西汀与劳拉西泮对焦虑症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焦虑症患者86例,将这些患者在随机方式之下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且分别利用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表示,对照组中患者选择劳拉西泮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利用帕罗西汀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所取得临床效果及所出现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所得到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中患者所得到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两组患者之间并无十分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观察组中患者所出现不良反应为9.3%,两组患者之间所出现差异较显著.结论:以帕罗西汀与劳拉西泮对焦虑症进行治疗均能够得到较好临床效果,所得到临床有效率均较高,能够使患者焦虑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但帕罗西汀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安全性相对较高.

    作者:关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诊断为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34例为急性肝炎,检出率为32.28%;有71例为慢性肝炎,检出率为67.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预后,所有孕产妇均为出现死亡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主要以乙型肝炎为主,重型肝炎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做好孕产妇预后处理,降低孕产妇肝脏受损情况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B 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 B 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PTGCD)治疗急性胆囊炎(AC)的疗效.方法:将我院30例 AC 患者随机分成甲组、乙组患者,各15例,分别采用 B 超引导下 PTGCD、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结果:甲组患者均治愈(100%),无1例死亡(0.00%),乙组治愈13例(86.67%),死亡2例(13.33%),两组治愈率、死亡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术后胃肠减压时间(49.4±8.2)h、抗生素治疗时间(4.1±0.8)d、疼痛评分(2.4±0.7)分、住院时间(14.1±1.8)d 均显著低于乙组(65.3±9.7)h、(7.6±1.9)d、(4.8±1.5)分、(21.7±2.6)d,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术后发生率0.00%显著低于乙组26.67%,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B 超引导下PTGCD 治疗AC 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2年03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中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9%(59/64),与对照组患者的81.25%(52/64)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为3.13%(2/64),与对照组患者的1.56%(1/64),两组数据差异也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骨科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常规中药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且该方法没有显著的临床不良反应,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凤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诊脑出血的院前急救体会

    目的::本文为了寻找有效的方法,确立院前诊断,急救,转运有效的院内急诊救治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收集了我院急诊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有大部分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到现场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降低颈内压,生命体征监护治疗及护理,并及时转运到医院。结果:100例脑出血患者经现场紧急处理后,均安全转运至医院,12例经入院后抢救,治疗后无效死亡,病死率12%。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的三个环节;现场急救、转运途中救护、院内急诊救治,实际为一条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治抢救链,院前急救是重中之重,是基础和根本。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正确高效的院前急救对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分析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析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22例子宫切口疤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1.7%,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0.0%,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短、治疗费用少,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对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患者进行治疗,不仅手术时间短、不良反应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刘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患者行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梅光艳;李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中医脉诊辨治精神萎靡状态病例3则

    目的::通过中医脉诊辨治精神萎靡状态病例3则,希望给临床上辨治精神萎靡状态提供新的依据和方法。方法:通过脉诊,对3则精神萎靡状态案例进行辨治,然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3名患者在经过中医脉诊,按时服药之后,精神萎靡状态都得到了改善。结论:运用中医脉诊可以准确地辨治疾病,了解病因,判断进退和预后,可以为临床辨治精神萎靡状态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付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