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科白内障手术诊治体会

韩宝巨

关键词:眼科, 白内障手术, 晶状体, 白内障患者, 治疗, 年龄增长, 营养障碍, 视物模糊, 混浊, 代谢异常, 代谢紊乱, 发病率, 蛋白质, 中毒, 诊治, 遗传, 外伤, 投射, 统计, 提升
摘要: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该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据统计,每年大约有四百万患者进行手术,还有增长的趋势。本文针对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进行分析,为提升白内障诊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无功能肾积水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无功能肾积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无功能肾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4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开放性肾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帮助无功能肾积水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而且治疗无功能肾积水临床治疗安全可靠,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汪永清;章欣;卢建路;冀强;刘涛;王天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质量控制措施在临床细菌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细菌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临床细菌检验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实施常规管理,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比较在实施质量控制前后的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实施常规管理比较,在质量控制管理之后的血液标本、痰液标本、粪便标本、创伤组织标本、尿液标本以及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的检验合格率得到显著提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细菌检验中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细菌检验的合格率,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高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哮喘的相关性

    目的::哮喘是儿童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资料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诱发婴幼儿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婴幼儿时期患 RSV 毛支炎与儿童时期患支气管哮喘具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周冰洁;宋文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采取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6例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胺碘酮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7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6%(67/76),其中,房颤的总有效率高(94.29%),其次分别为 PSVT(86.67%)、频发室性早搏(84.21%)、室性心动过速(71.4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8%(5/76).结论: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病症,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徐文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剔除与未剔除肌瘤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时剔除与未剔除肌瘤两种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纳入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产科行剖宫产且已确诊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疾病的患者,共6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组别设置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产妇均为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实验组患者在行剖宫产期间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对照组患者不做特殊处理.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 出血量方面的差异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本研究中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5±5.6)min,术中出血量为(260.5±28.0)ml、24h 出血量为(90.2±10.0ml),与对照组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行剖宫产分娩期间同步剔除子宫肌瘤具有可行性,且对手术时间、产时以及产后出血量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王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子宫肌瘤应用腹腔镜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

    目的::对比观察子宫肌瘤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2组.观察组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子宫肌瘤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患者所受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且并发生发生率低.

    作者:马新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对性护理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所有患者全部痊愈,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6.67%(29/3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24/30),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2.14±3.59)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9.26±2.45)d(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绳继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的效果评估及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慢性肝炎患者时使用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91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5例对照组和46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恩替卡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α-干扰素,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乙肝病毒( HBV-DNA)不可检测率、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转阴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乙肝病毒(HBV-DNA)不可检测率、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α-干扰素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前牙残根残冠在两种桩核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两种桩核冠技术用于残根残冠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残根残冠患者(216颗前牙)随机分为实验组(n=109)和对照组(n=107),实验组患者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属铸造核桩,每隔半年门诊随访.结果:一年期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年后成功率:对照组成功率86.9%,实验组成功率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马丰才;张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一共有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当中采取循证护理,可以使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金延;赵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7例晚期肿瘤患者苹果酸舒尼替尼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护理

    目的::总结分析晚期肿瘤患者苹果酸舒尼替尼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7例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苹果酸舒尼替尼靶向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观察分析本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皮肤不良反应(手足综合症,皮疹),疲劳,胃肠道不良反应,血压升高,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出血,肝脏毒性,血栓等,经过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后,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得以改善或痊愈,无一例患者出现终止药物治疗。结论:晚期肿瘤患者苹果酸舒尼替尼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具有多样性,临床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应的护理,以确保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魏章英;魏大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严重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心得探讨

    目的::研究并分析严重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心得。方法:收集严重视网膜脱离患者共37例(37眼),所有患者接受人工玻璃体植入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心得。结果:33例患者的部分视力和眼球结构得到了恢复,4例患者植入的人工玻璃体出现渗漏,手术失败。结论:在严重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用于初产妇降低会阴侧切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在初产妇分娩中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会阴侧切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100例,其中对照组初产妇采取传统接生,观察组初产妇则进行无保护会阴接生,对比两组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为31.9%,对照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为55.0%,观察组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在初产妇的分娩过程中应用五保户会阴接生能够降低会阴侧切率,有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谢绘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采取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抗心衰治疗,低剂量组加用10mg 瑞舒伐他汀口服,高剂量组加用20mg 瑞舒伐他汀口服,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hc-CRP)均有改善(P<0.05),但高剂量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高低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均有不错效果,但高剂量可更好地改善心室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借鉴.

    作者:陈新建;林芳;林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性溃疡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房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外科手术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开展无缝隙护理.于护理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较对照组的66.67%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相关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效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侯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波清洗机在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波清洗机在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我科从手术室收回的160套腔镜手术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套,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观察组采用手工清洗加超声波清洗.采取目测清洁度、管腔的检查-注入95%酒精用气枪将管腔内95%酒精吹向洁净的白色纱布上(纱布洁净如初)以及器械隐血试验(OB)对比分析两组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目测清洁度、管腔的检查-注入95%酒精用气枪将管腔内95%酒精吹向洁净的白色纱布上(纱布洁净如初)、观察组合格率为96.25%,对照组合格率为85%;腔镜手术器械 OB 实验,观察组阴性率为93.75%,对照组阴性率为82.5%.观察组的目测清洁度、管腔的检查-注入95%酒精用气枪将管腔内95%酒精吹向洁净的白色纱布上(纱布洁净如初)和 OB 实验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波清洗机结合酶液有效温度清洗能够高效清洗腔镜手术器械.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8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不同疗法组:对照组(中药调周法)、研究组(中药调周法+针灸),临床治疗后评定总体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病症好转者37例,占比92.5%,和72.5%的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实施中药调周联合针灸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病症,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何敬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早期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并发早期放射性肺炎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8例肺癌并发早期放射性肺炎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均34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均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 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IL-10(白细胞介素-10)以及 CRP(C 反应蛋白)等指标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并发早期放射性肺炎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其免疫功能,抑制炎症递质合成,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徐道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我院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患者的下呼吸道标本的368株 PAE,采用琼脂稀释法法测定其敏感性,按 CLSI(2012年)规定操作并判读结果,采用 WHONET 5.6统计分析.结果:下呼吸道分离出368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10.6%.PAE 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科、ICU、神经科,占总分离株的90.2%(332/368).PAE 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均<19.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保持在0.0~8.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约17.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波动于8.8%~13.6%;头孢他啶耐药率呈上升趋势,2011年耐药率15.6%,2014年上升至28.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加强对PAE引起感染的管理.

    作者:周爱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