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综合档案信息化建设探讨

卢晓茜

关键词:医院档案, 信息化, 数字化, 管理建设
摘要: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档案材料进行收集、归档和加工,从而使档案信息转化为电子形式的二次文献,以供使用者利用的过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对档案馆(室)现藏档案文件通过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使纸质档案文件转化为数字信息,从而在计算机系统上提供利用服务;二是将各种需要形成档案的活动进行数字信息如电子文档、数码照片拍摄等,并把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和收集,从而形成电子档案.虽然我国医院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思考并加以解决.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预冲管法在无肝素透析中的应用效果

    血液透析治疗通常使用普通肝素抗凝,以维持血液在透析器和透析管路中的流动状态,保证血液净化治疗顺利完成,但对于有出血或出血倾向、围手术期病人则需无肝素血液透析.无肝素血液透析是临床上应用早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无肝素血液透析易引起体外循环凝血,因此,寻找一种尽可能减少体外凝血的方法极为重要.我们采用改良预冲管法可以达到此目的,报告如下.

    作者:黎利娟;李燕飞;林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77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再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和对照组,比较各组Gensini积分.结果 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存在交互作用.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Gensini积分均高于对照组,H型高血压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Gensini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冠心病的发生有协同作用,H型高血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凌政;吕海权;陆敏;翚崇柳;雷敏;谭子烈;陈丽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8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16例,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三组,SAP组39例、UAP组109例、AMI组68例,另选4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TNF-α及IL-8等,同时检测并比较各组PCI术前、术后TNF-α和IL-8表达水平,并分析TNF-α和IL-8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三组冠心病中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而冠心病三组间TNF-α和IL-8水平比较,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三组冠心病中PCI术后TNF-α和IL-8水平明显高于PCI术前(P<0.01),且PCI术前、术后IL-8和TNF-α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 冠心病患者TNF-α和IL-8水平明显增高,接受PCI术后其增高更明显,且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TNF-α和IL-8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炎性标记物.

    作者:梁丽梅;黄照河;黄达;韦宝敏;刘燕;李志乐;李克拉;周柳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桂西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调查及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桂西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温暖工程干预.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年后分别采用自制的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状况.记录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后给予温暖支持工程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丽琴;韦月琴;班瑞益;韦卿;袁艺;吴彩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检测血清脑钠肽前体在肺心病诊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肺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90例肺心病患者的NT-pro BNP与一般情况、检验结果、心脏彩超结果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程度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对照组22例,轻度肺动脉高压38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30例)、心功能状态(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2例,Ⅲ级47例,Ⅳ组21例)和治疗前后NT-pro BNP水平.结果 肺心病患者NT-pro BNP与体温、血白细胞(WBC)、肌钙蛋白-I(Tn-I)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体重指数(BMI)、红细胞压积(Hct)、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P<0.05),与心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PASP呈正相关(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1);肺心病患者PASP越高NT-pro BNP水平越高,对照组、轻度肺动脉高压(PH)组、中重度PH组的NT-pro BNP水平分别为(568.5±64.6) μg/L、(1726.5±157.4) μ.g/L、(2796.6±264.8)μg/L;NT-pro 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NT-pro BNP分别为(526.7±57.2)μg/L、(1528.5±159.6)μg/L、(3024.5±258.4) μg/L;治疗后的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NT-pro BNP可作为肺心病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对评估病情及疗效判断起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李美凤;王子莲;马丽珍;林惠文;陈荣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3月~2014年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方法鼻饲流质,观察组43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球蛋白(GLO)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b显著降低(P<0.05),PA、ALB和GLO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PA、Hb和GLO均显著降低(P<0.05),ALB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A、GL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LB和Hb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2/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5%(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较好地维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曦;王绍安;彭进;冯立业;王涛;苗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品管圈管理在提高护理人员抬高床头30°~45°准确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抬高床头30°~45°准确率的效果.方法 2013年6~7月品管圈管理前共收治危重患者316例次;2013年8~9月,品管圈管理后收治患者307例次.在成立品管圈小组后,通过大家投票确定提高护理人员抬高床头30°~45°准确率为活动主题,对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抬高床头准确率进行深入调查,找出抬高床头准确率低的原因,采取措施引用简易床头测量锤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护士抬高床头30°~45°准确率的情况.结果 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抬高床头30°~45°准确率低的原因是:医护人员对床头抬高的作用不了解,缺少客观简便的测量工具,不能准确知道抬高床头的高度,床头太高可能增加患者剪切力易有压疮的风险等.实施品管圈管理前,抬高30°~45°准确率为27.53%,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抬高30°~ 45°准确为94.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抬高30°~45°准确率明显高于品管圈管理前.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抬高床头30°~45°准确率,同时培养了科室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掌握品管圈手法应用,增强科室人员团体精神和团体凝聚力.

    作者:张爱阳;石崛;林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前交叉韧带损伤MRI诊断与临床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及MRI诊断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接受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MRI检查及关节镜手术检查.以关节镜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检查诊断及MRI诊断情况.结果 与临床检查诊断相比,MRI假阴性数更低,真阳性数、准确度、敏感度更高(P<0.01).结论 采用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具有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铭;屠建春;曹俊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创通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间住院的符合无创机械通气且愿意接受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氧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选取同期住院的AECOPD符合无创机械通气但拒绝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3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PO2均显著升高,PCO2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的PO2、PCO2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无创通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明显,能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改善氧合,改善患者血黏状态.

    作者:张明;曹子中;黄大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公共卫生形势下预防医学课程内容与教学管理改革分析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卫生服务应当由以疾病为主导转向以健康为主导,这意味着医学发展必须由以单个病人为中心逐渐转换为以人群为中心,以医疗为中心也应当逐渐转换为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四位一体.这种转变要求医务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必须摆脱原有的以临床服务为主的模式,转而强调临床与预防、保健、康复等其他服务并举的服务模式,而这对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笔者对预防医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对课程改革重点问题实施定位,并明确改革过程中的改革方向.

    作者:魏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对乳腺癌吡柔比星化疗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乳腺癌吡柔比星化疗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吡柔比星,对照组服用辅酶Q和维生素E,观察组使用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和心肌肌钙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或房性期前收缩、ST-T段改变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有效减少乳腺癌使用吡柔比星化疗的心脏毒性,减少心电图异常表现,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秋云;朱利明;李永宝;杨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在高龄非风湿性心房纤颤中的抗栓效果比较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栓塞是慢性心房颤动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脑栓塞及急性梗死会导致房颤患者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会逐渐升高,尤其是8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甚至接近20%.目前针对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大部分地区仍主要采用药物预防和治疗栓塞[2].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而华法林则是香豆素类抗凝剂,后者亦作为临床预防血栓栓塞药物而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主要探讨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在高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手术麻醉过程中滴注参麦注射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A组于麻醉平稳后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1 ml/kg加至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手术结束前滴注完毕;B组只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手术麻醉前一天(T0),手术结束出麻醉恢复室(T1),术后24小时(T2)和72小时(T3)分别抽取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浓度.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比较显示,T0时,A组与B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处于同一基线,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三个时间点,A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对老年手术麻醉患者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作者:丁艺;粟胜勇;李永录;林雅丽;银世杰;章丽;武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妊娠10~14周流产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妊娠10~ 14周流产中的作用,为孕10~14周要求终止妊娠者选择合适剂量的米非司酮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0~ 14周孕妇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日总剂量150 mg)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实验组采用大剂量(日总剂量300 mg)联合米索前列醇.比较两组流产的有效性、不良反应及胎儿或胎盘娩出时间.结果 实验组流产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8h内胎儿自行娩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00 mg米非司酮可提高终止10~14周妊娠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梁珍萍;胡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后腹腔镜与经皮肾镜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经皮肾镜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 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2例使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12例使用经皮肾镜术(PCNL)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术后2天疼痛评分、术后3天下床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取石成功,RLU组手术时间为(90.3±18.2)min,稍长于PCNL组的(85.2±19.6)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PCNL组为(92.4±10.6) ml,高于RLU组的(48.6±9.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天采用“疼痛强度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分,RLU组为(3.0±0.6)分,显著低于PCNL组的(6.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下床率,RLU组为83.3%(10/12),PCNL组为25.0% (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摄KUB片,了解结石的清除率,RLU组为100%(12/12),PCNL组为91.6%(1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未见输尿管狭窄和输尿管结石复发.结论 PCNL与RLU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上都具有满意的疗效与安全性,RLU术中出血较少,对肾无损伤,一次性结石的清除率高,术后恢复较PCNL快,在有条件的医院,医生技术成熟,RLU可适当开展,可作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华刚;陈长健;周建方;石敦成;唐楠;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进展

    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病人逐年增多,DM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M、DN成为日益被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DN严重影响患者寿命,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DN是欧美国家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原因,而在我们国家由DN所导致的ESRD患者以每年8% ~ 10%的速度递增,但DN的发病机制复杂,具体机制至今仍未阐明,且DN治疗难度大、效果不佳,笔者拟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作者:郭星荣;吴标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间质性肺炎一例治愈并文献复习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8岁,因“发热、干咳、气促10天”入院.患者在受凉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气喘,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咳嗽稍好转.但持续发热,高达39℃,气促加重,轻微活动后即出现气喘,不能平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降压药及监测血压.体检:体温38.0℃,呼吸28次/分(面罩吸氧,10 L/分),脉搏99次/分,血压144/95 mmHg.口唇轻度发绀,呼吸急促,吸气性三凹征明显,双肺语颤对照,叩诊清音,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未闻及Velcro音及干啰音,心脏、腹部、四肢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入院当日检查结果:血气分析:pH7.501,PO2 57.7 mmHg,PCO2 31.3 mmHg,ABE 1.5mmol/L,氧合指数94.6 mmHg;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64× 109/L,粒细胞比率82.5%,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39.16 mg/L;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肝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熊滨;蒋玲玉;秦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骨组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骨组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牙周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牙菌斑指数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牙槽骨嵴高度丧失量、结缔组织附着丧失量、成骨细胞数和破骨细胞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7%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牙菌斑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牙槽骨嵴高度丧失量、结缔组织附着丧失量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成骨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而破骨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牙周组织的损伤,促进牙周骨组织的修复,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温璞;陈传耀;孔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结合杀胚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异位妊娠乃妇科较为常见疾病之一,近年随着性观念的改变,实施医学手段干预进行人工流产的比例显著升高,随之而来的未生育者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而保留此类患者的生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通过血HCG检测和阴道超声能够确诊80%的异位妊娠,早期确诊有利于及早采取保守治疗[2].祖国医学认为此病是由气滞血瘀所致,气血不畅、阻滞胞水导致胞外成胎,长即损伤胞脉,出现小腹瘀血作痛.现代医学认为,服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有助于血流动力学改善,并能够抗血栓、消除瘀血、缩减包块大小、抗炎症和组织增生及调节免疫力[3].手术治疗是直接有效的方法,对于拒绝手术治疗者,西医西药保守治疗大多选择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等,但是临床效果有限,本研究主要探讨MTX联合米非司酮结合杀胚中药治疗不同意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粟月娥;苏梅红;李静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地氯雷他定联合荨麻疹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 ~ 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皮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2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1].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采用地氯雷他定联合荨麻疹丸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红梅;王爱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