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肛训练预防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黎一霖;杨萌;黄慧娟;杨昌谋;黄彩岸

关键词:重度痔, PPH术, 并发症, 提肛训练,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200例重度痔择期行PPH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给予PPH术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提肛训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切口出血、创面水肿程度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创面水肿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 (P<0.01);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切口出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提肛训练能减轻PPH术后切口疼痛程度,促进创面水肿的消退,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同时切口大出血的风险性较低,且训练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治疗进展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 是常见的难治性疾病, 为多种妨碍骨组织血液循环的疾病演变发展的共同结果,常见原因包括创伤、使用激素及酒精等,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常双侧发病,发病率在80%左右,疾病自然进展快,不及时治疗常会造成肢体残疾,影响疗效.采用微创手术方法,在ONFH病程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治疗,是防止ONFH病变进展有效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早期ONFH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解除关节疼痛、预防股骨头塌陷、延缓关节置换有重大意义.笔者就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韦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对比剂逆流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对比剂逆流的X线征象,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总结56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时有对比剂逆流征象病例,分析其X线征象,并结合临床病史、诊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6例有逆流征象的患者,静脉逆流14例,间质-淋巴逆流24例,混合性逆流18例.病因以炎性病变多见(47例).结论 子宫输卵管造影时,逆流征象的出现,对于子宫内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容毅霜;兰凤婉;姚铁祥;李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便秘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便秘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症候群,发病率高,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C)和混合型便秘[1].罗马Ⅲ便秘诊治标准将出口梗阻型便秘命名为排粪困难型便秘[2].据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普通人群中便秘发生率在2%~28%之间,有便秘症状的患者约>400万/年,其中大部分患者长期服用泻剂,全国每年约耗费4亿美元在泻剂上[3].我国便秘发生率约为2.0%~3.7%,而>60岁的人群中发生率甚至达15%~20%.虽然便秘对人类的威胁日益突出,但目前对人类便秘的发生、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仍未完全清楚.为全面了解目前国内外有关便秘外科治疗的进展,笔者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文致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AH-plus糊剂充填根管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AH-plus糊剂用于患有牙髓炎的下颌第一磨牙根管充填的疗效.方法 随机收集2012年9月1日前在口腔科进行牙髓炎根管治疗后超过3年并在规定时间按时复查的患者共230颗患牙,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115颗患牙,使用AH-plus糊剂+牙胶尖充填根管;对照组115颗患牙,使用ZOE糊剂充填根管.追踪或随访两组患者每次定期复诊的临床症状和X线检查结果,以比较评估两组患者患牙根管充填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根管充填术后1年和2年复查的患牙根管充填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根管充填术后3年复查,其患牙牙根管充填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AH-plus糊剂根管充填的远期效果优于传统的ZOE糊剂.

    作者:朱仕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宫颈癌ⅠA~ⅡB期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分布及影响其转移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患者年龄、病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χ2分析显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有关(P<0.05或0.01),而与患者年龄、病程、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无关(P>0.05).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16%(36/149),主要分布于闭孔区(85.71%),其他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 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清SCC-Ag≥4 μg/L等因素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闭孔区,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但以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替代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病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作者:段律芳;李瑞珍;胡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大出血抢救及护理配合体会

    鼻咽部大出血是鼻咽癌放疗患者严重并发症,一次连续出血300 ml以上或一次出血100 ml并反复发生者称为鼻大出血[1].鼻咽癌放疗后合并鼻咽大出血,出血量大,不易控制,常危及患者生命,死亡率较高.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鼻咽癌患者23例,现将抢救及配合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苏云芳;郑丽华;刘玉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发病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其预后,为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1年3家基层医院(博白县人民医院、博白县中医院、博白县红十字会医院)急性脑梗死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7年来急性脑梗死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有一定季节性,冬季高发.年龄段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高达89.43%(3109/347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类型以单发性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为主.51.35%(1785/3476)患者出现明显后遗症,4.37%(152/3476)患者死亡或放弃治疗出院.结论 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以中老年人高发,男性多于女性,急性脑梗死致残率和病死率仍较高,开设卒中绿色通道,快速、高效、规范救治脑梗死可能是解决难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刘国权;王四安;梁昌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儿童回春颗粒佐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儿童回春颗粒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则予儿童回春颗粒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惊厥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临床疗效确切,顺应性及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芳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门诊梅毒病人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在门诊治疗的梅毒病人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传染的风险.方法选择70例在门诊治疗的梅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门诊规范治疗,实验组35例在规范治疗同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规律用药、遵医行为、避孕套使用、生活规律、动员性伴侣检查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规律用药、遵医行为、避孕套使用、生活规律、动员性伴侣检查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门诊梅毒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兰娇;胡晖;陈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

    随着新生儿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越来越高,但早产儿常因宫内营养贮备不足,出生后并发症多,胃肠功能不成熟、吸吮能力低、吸吮吞咽不协调等原因,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生长发育进一步落后,出院时累积营养不足及出院后生长迟缓,即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

    作者:梁玉美;潘红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新时期护士面临的压力成因及缓解对策

    护理工作集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风险性于一体.责任重、压力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是护理工作的一大特点.在日益增多的压力面前,很多临床护士出现了心身衰竭综合征[1].她们能否认识并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担负起为全人类提供健康保障的责任,这是管理层所要认真思考的,也是当今护理开展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20年,其中涉及护士管理10年,现结合自身实践体会,总结分析现阶段护士面临的压力,思考缓解压力的几点不成熟对策,以期对新时期护士的心理健康改善有所帮助.

    作者:张冬梅;张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脑卒中并发吸入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吸入性肺炎是指吸入呕吐的胃内容物及液体引起的化学性肺炎,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了解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临床特点,对于预防其发生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现将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韦任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及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32例患者先后出现326例次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期前收缩92例次(28.2%),房性期前收缩75例次(23.0%),窦性心动过速62例次(19.0%),心房颤动57例次(17.5%),阵发性室上速28例次(8.6%),窦性心动过缓12例次(3.7%);>65岁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50~65岁组和<50岁组(P均<0.001);原有心脏病变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原无心脏病变者(P<0.001);低血钾和心电图有ST-T改变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多(P均<0.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积极治疗原有心脏病变和改善心功能,有效控制血压和纠正贫血,选用个体化的透析液和个性化的透析技术,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作者:莫广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毒蛇咬伤的急救与护理

    毒蛇咬伤的病例在我区时有发生,此病来势凶猛, 危害性较大,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出现严重后果.所以,做好毒蛇咬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是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例毒蛇咬伤重度中毒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葛维珍;罗就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误诊14例临床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急症,可引起患儿突然死亡.本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其中婴幼儿、3岁以下儿童占60%~70%[1],男多于女.典型病例往往收治耳鼻喉科,临床不典型病例以呼吸道感染收治儿科,误诊率高,据统计误诊率高达20%[2].现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气管支气管异物14例患儿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简荣林;刘家荣;刘雪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8),两组均予低蛋白、低磷饮食和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连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电解质、内生肌酐清除率、甲状旁腺素(PTH),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肾功能、电解质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尿素氮、肌酐、钙、磷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和hs-CRP、IL-6、TNF-α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康注射液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又可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作者:何萍;王维平;韩年华;熊长青;朱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短波治疗跟痛症26例的疗效观察

    跟痛症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常用按摩、理疗、外敷活血通络药物、局部封闭等治疗,笔者于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应用超短波治疗跟痛症2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洲;梁连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预注地佐辛对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瑞芬太尼全麻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在肥胖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体重指数≥28,瑞芬太尼全麻、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20例.分别在手术结束前20 min预静注地佐辛10 mg(A组)、舒芬太尼50 μg(B组)、芬太尼100 μg(C组)、生理盐水2 ml(D组).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OT)、意识恢复时间(CT)、拔气管导管时间(BT),拔管前、后5 min的MAP、HR、RR,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及拔管后呼吸抑制及再次插管例数.结果 A组、D组OT、CT、BT均较B组、C组提前(P<0.01);D组较A、B、C三组拔管前5 min的MAP明显增高,HR、RR明显加快(P<0.01).A、B、C三组均无苏醒期躁动,D组20例患者均出现术后躁动(P<0.05).A组无一例出现拔管后呼吸抑制;B、C两组分别有5例、7例出现呼吸抑制,并各有1例需再次气管插管.结论 地佐辛能安全、有效地预防肥胖患者瑞芬太尼全麻后苏醒期躁动,全麻术后苏醒质量较高.

    作者:经春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粘接方式在上颌前部埋伏牙正畸矫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评价不同粘接方式在上颌前部埋伏牙正畸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28例,根据患者埋伏牙的托槽粘接方法分为京津组和光固化组,京津组采用37%磷酸酸蚀剂和京津牙釉质粘接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托槽的直接粘接和脱落后再粘接;光固化组采用3 M公司生产的TransbondTM PLUS MIP耐湿性处理液和TransbondTM PLUS光固化粘接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托槽的直接粘接和脱落后再粘接.记录两组患者埋伏牙托槽初次粘接所用时间及加力起始6个月内的脱落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京津组埋伏牙托槽初次粘接时间多于光固化组(P<0.01),而托槽首次脱落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固化粘接技术可以显著减少埋伏牙托槽的粘接时间,提高粘接效率.

    作者:沈云娟;陈慧霞;秦燕军;许晓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结核性脑膜炎的增强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增强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25例患者的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平扫发现异常40例,增强检查发现异常115例.CT平扫表现为基底池透光度降低、边界模糊、狭窄,脑实质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脑积水;增强后显示基底池明显强化,脑实质结节灶均匀或环状强化.结论 增强CT扫描较CT平扫能更有效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证据.

    作者:舒伟强;赵攀;吕圣秀;李春华;何颖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