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与脂必泰胶囊治疗单纯高脂血症的效果比较

何岳

关键词:高脂血症, 辛伐他汀, 脂必泰胶囊
摘要:目的 比较辛伐他汀与脂必泰胶囊治疗单纯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脂必泰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8周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有所升高,对照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有所升高,两组治疗后的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确且安全性高.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农村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农村初产妇进行针对性、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产妇对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初产妇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健康教育前两组初产妇营养保健知识来源途径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是母亲、网络电视、书刊杂志、朋友和同事、家婆、医护人员.两组各个知识来源途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初产妇的知识来源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是医务人员、书刊杂志、母亲、家婆、朋友同事、网络电视;对照组初产妇的知识来源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是医务人员、书刊杂志、母亲、网络电视、朋友同事、家婆.两组比较,观察组从医务人员、书刊杂志获得营养保健知识的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18.942和10.637,P均<0.01),其他途径来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农村初产妇进行针对性、系统化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产妇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而且能提高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重视并自觉进行产褥期保健,从而有效预防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农玉蝶;陆柳雪;陆青梅;黄秀永;何丽;黄飞菊;廖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来宾地区青年脑梗死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来宾地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方法 将收治的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平均28.5岁)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平均61.5岁)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脑梗死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因主要有:头颅外伤、饮酒、高血压、血糖异常、脑动脉炎等;对照组患者病因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血糖异常、饮酒等.两组病因比较,观察组的头颅外伤、饮酒、高血压三个病因构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冠心病病因构成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来宾地区青年脑梗死主要是头颅外伤、饮酒、高血压等病因引起.熟悉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病因,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及时诊断与治疗.

    作者:韦日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17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115例成功建立通道,一期取石106例,二期取石9例,一期清石率为90.6%;手术时间55~15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40~400 ml,2例建立通道时大出血,1例拔除肾造瘘管时出血量大,8例拔除肾造瘘管时见少量血尿;术后感染5例;住院时间6~10天,平均8天.结论 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上尿路结石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取石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邓春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植物状态的认识转变和治疗预后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急救医学的发展,危重病人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植物状态的患者急剧增多.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植物状态的认识有许多新的转变.笔者结合植物状态近年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现就植物状态相关概念、意识状态的评估、病因病理及治疗预后综述如下.

    作者:武桥;高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家庭式分娩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对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产科实施家庭式分娩模式的孕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同期入住传统产房分娩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和产科专科护理的孕产妇100例.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和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90例,剖宫产率为10.0%,对照组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75例,剖宫率为25.0%,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家庭式分娩模式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自然分娩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冯玉珠;覃莉;李秀霞;罗琳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游离超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3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游离超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采用游离超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其进修复.结果 30例皮瓣有23例成活,5例发生皮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伤口逐渐愈合,有2例静脉栓塞经再次吻合后皮瓣成活,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的随访,愈合后恢复良好,皮瓣外观较好,质地和柔软度也不错,无须再次手术,患者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 使用游离超薄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梁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及动脉穿刺留置导管采血途径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中心静脉及动脉穿刺留置导管采血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住院的手术和急危重症患者28例,采用同一时间自身对照的方法,根据采血部位的不同将血液采样标本分为静脉血研究组(留置导管组)和对照组(传统采血组)、动脉血研究组(留置导管组)和对照组(传统采血组),每组各采样(静脉血或动脉血)25份,共100份.静脉血检验指标为肾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动脉血检验指标为血气分析,记录锁骨下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动脉采血对照组一次穿刺失败率、局部血肿发生率.结果 两组静脉血肾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等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穿刺术对照组一次穿刺失败率和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4.0%(6/25)、32.0%(8/25).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研究组未见气胸、动脉和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中心静脉及动脉穿刺留置导管采血检验,其结果准确可靠,无二次损伤、穿刺疼痛和局部血肿之忧,可操作性和重复性强、快速便捷,尤其适用于重大抢救手术麻醉、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特别是意识清醒患者的抢救治疗.

    作者:罗振吉;磨勇华;苏小妮;胡炳全;何开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8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组44例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胰岛素注射组42例采用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经强化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和2 hPBG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下降(P<0.01);与胰岛素治疗组比较,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P<0.05或0.01).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是初诊T2DM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余晓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显著改善(P<0.01),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曾其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早期重症病例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早期重症病例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手足口病早期重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给予甘露醇脱水、炎琥宁抗病毒、甲基泼尼龙抗炎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滴注,1 g·kg-1·d-1,连用2天.治疗48 h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统计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5.1±1.5)d,对照组为(6.5±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早期重症病例疗效好,可显著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安全有效.

    作者:黄廷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聚乙烯醇止血海绵应用于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聚乙烯醇止血海绵填塞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效果.方法 收集耳鼻喉科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术后采用聚乙烯醇止血海绵填塞,对照组45例应用碘仿纱条填塞,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填充后渗血量、术后反应、填塞物拔出后出血量以及术口愈合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口愈合44例,愈合率为97.78%,对照组愈合32例,愈合率为71.11%,观察组术后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填塞材料对观察组的影响(有眼部症状、进食有影响)较对照组轻(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填充后渗血量、拔出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聚乙烯醇止血海绵填塞,操作简单,可减少手术时间和填充后渗血,术后反应轻,拔出后出血少,术口愈合好,是一种良好的鼻内镜鼻窦手术填充材料.

    作者:黄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影响护生临床实习积极性的探讨

    临床实习是每个护生的必经之路,是将护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的重要阶段,是把护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能力的关键时期,是护生巩固知识、锻炼技能、积累经验、开拓思维、为岗前打基础的重要过程.护生是否能够成功跨过此阶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实习积极性.然而护生的实习积极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实习护生的工作积极性是护生和教学医院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对在我院实习的218名护生,调查其临床实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作者:龙华;黄桂敏;钟丽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术后留置尿管早期自主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正常情况下人体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排放尿液,而且在尿道括约肌、盆骶肌肉、盆骶神经等支配下,膀胱的排尿是间断的,只有当膀胱内尿量充盈在400 ml以上时患者才会有尿意[1],随着排尿冲动的加剧,冲动沿盆神经传入中枢神经如脊髓骶段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及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高级中枢,导致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及内括约肌的松弛,出现排尿过程.患者在外科手术尤其是接受全麻和腰麻后,腰骶部神经系统被阻滞,膀胱逼尿肌松弛,患者不能自行排尿,所以针对手术时间较长以及手术失血量较大需要大量补液的患者,一般在术前留置导尿管.本研究主要探讨外科手术后对于无泌尿系统原发疾病以及可能导致术后尿潴留的患者早期夹闭尿管后拔管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祖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前路手术者(前路组)24例,行后路手术者(后路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术后均随访0.5~2年,分别于术前、出院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价患者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改善及丢失情况.结果 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高于后路组,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后路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末次随访Cobb角改善及矫正度丢失两个指标明显优于后路组(P<0.01).结论 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创伤较大、失血量较多,但在维持矫正度、防止Cobb角丢失方面效果更优,采取何种入路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来合理选择.

    作者:吴祖领;施能槐;潘波;朱展标;付宏波;李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早产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疗技术设备的推陈出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设施更加完善,新生儿急救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明显提高.一项早产儿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5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52家医院的早产儿出生率为9.90%[1].另有报道早产儿存活者中留有不同伤残者占10%~20%[2],指出神经系统和肺损伤是早产儿远期后遗症的两个主要方面[3],可导致早产学龄儿学习困难.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已从保证早产儿存活发展到使他们的发育和预后优化.早产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使早产儿得到父母的全程照护,各方面均达到完善状态,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和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早产儿实施FCC,国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就早产儿实施FCC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林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透明防水敷料在Ⅱ期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是由于身体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或局部皮肤长期摩擦、受潮湿刺激及营养不良、水肿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红、肿、热、痛、溃烂、坏死.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透明防水敷料护理压疮效果良好.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们对临床Ⅱ期压疮溃疡进行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透明防水敷料与单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及单用透明防水敷料的临床护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丽蕾;彭小芸;王林慧;黄小霞;李顺芬;褚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速效救心丸短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速效救心丸短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口服,每次6粒,每天3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每次8粒,每天3次.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速效救心丸短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俊先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阳性强化法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阳性强化法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对27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采用阳性强化法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表及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评价儿童的心理适应行为、智商及社会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心理适应行为评分、智商评分及社会生活能力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阳性强化法干预能够显著地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

    作者:付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有387例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手术,13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镇痛泵负荷剂量舒芬太尼组为3 μg舒芬太尼,芬太尼组为0.03 mg芬太尼,其中舒芬太尼组使用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由100 μg舒芬太尼+10 mg托烷司琼+生理盐水配置成96 ml静脉泵入,芬太尼组则使用1.0 mg芬太尼+10 mg托烷司琼+生理盐水配置成96 ml静脉泵入,两组单次给药剂量均为0.5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连续输注剂量为2 ml/h,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静息、运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舒芬太尼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比率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1),舒芬太尼组患者静息VAS评分和运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1).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后静脉镇痛,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莫振科;梁家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临床分析

    斜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双眼单视异常或者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所引起,不仅会影响美观,还可对双眼视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导致永久性视功能损害[1].手术是治疗斜视的主要措施之一,斜视矫正手术应兼顾外观美容效果及恢复或重建患者舒适的双眼视觉,常规肉眼直视下手术容易发生出血、肌肉滑脱、穿透巩膜、瘢痕及结膜囊肿、粘连综合征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显微镜技术的不断推广,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在眼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法具有定位准确、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病57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志伟;刘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