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胆改变的超声检测

韦秀湘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 肝胆改变, 超声检测
摘要: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胆改变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研究组)进行B超检测,同时抽取同期未患精神病的常规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进行B超检测,观察两组肝胆的超声改变.结果 研究组B超肝胆异常率为40.00%,脂肪肝发生率为21.67%,对照组肝胆异常率为12.50%,脂肪肝发生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超检测能明确显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患者脂肪肝等的变化,能及时为临床的服药治疗提供超声诊断学依据.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适合非手术治疗的6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仅给予甲氨蝶呤(MTX)和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34例在MTX和米非司酮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成功率及血β-HC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盆腔积液吸收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1.2%(31/34),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70.0%(21/30),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91,P<0.05).观察组的血β-HC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盆腔积液吸收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协同降低血β-HCG水平,缩短临床症状、体征的复查时间,是治疗异位妊娠较为理想的方案.

    作者:罗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外耳道成形术治疗外耳道胆脂瘤探讨

    外耳道胆脂瘤(EACC)是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外耳道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和上皮团块包裹所致的慢性炎性疾病,病变不只局限于外耳道,还可侵袭鼓室或乳突骨质,引发多种并发症[1].目前国内多根据Holt分期方法将EACC分为3期:外耳道骨部局限性小凹,无或轻度扩大,鼓膜无破坏的为一期;外耳道局部囊袋形成,明显扩大,骨质破坏严重的为二期;侵及乳突、上鼓室等为三期[2].但治疗方法选择无定论,研究探讨外耳道成形术在外耳道胆脂瘤中治疗的适应证,对提高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对本院收治的25例EACC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杨开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需求调查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实践基础的第一阶段,其作为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1].有研究显示术前访视能减轻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而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为探讨手术患者对术前访视的需求,自2013年1月起,我院手术室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需求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岑善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安全输血采用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前采用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安全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1839例输血患者,以coombs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随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39例患者血清标本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17例(0.92%),其中,男性4例,女性13例;不规则抗体阴性1822例(99.08%),其中,男性1039例,女性783例.对不规则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进行性别比较发现,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χ2=7.698,P=0.006);不规则抗体检测,以Rh血型系统为多,共检测出8例(47.06%),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共3例(17.65%);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行特异性鉴定发现,特异性抗体15例(88.23%),未确定特异性抗体2例(11.77%).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防止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临床输血安全意义重大.

    作者:戎世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S理念在重建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支持、技巧、自信(support、skill、self-confidence,3S)理念在重建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中的作用.方法 将106例0~6个月非纯母乳喂养婴儿的母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婴儿母亲应用3S理念进行干预,对照组婴儿母亲只进行口头健康教育.干预后1个月、2个月分别评价两组婴儿重建纯母乳喂养情况,干预后2个月比较两组婴儿母亲对干预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母亲干预后1个月、2个月,其婴儿重建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母亲干预后2个月,其婴儿重建纯母乳喂养率较干预后1个月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婴儿母亲干预后1个月和2个月,其婴儿重建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婴儿母亲对干预方法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农村婴儿母亲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帮助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指导哺乳技巧等,能使婴儿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对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者:黄秀永;陆柳雪;陆青梅;农玉蝶;廖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及动脉穿刺留置导管采血途径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中心静脉及动脉穿刺留置导管采血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住院的手术和急危重症患者28例,采用同一时间自身对照的方法,根据采血部位的不同将血液采样标本分为静脉血研究组(留置导管组)和对照组(传统采血组)、动脉血研究组(留置导管组)和对照组(传统采血组),每组各采样(静脉血或动脉血)25份,共100份.静脉血检验指标为肾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动脉血检验指标为血气分析,记录锁骨下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动脉采血对照组一次穿刺失败率、局部血肿发生率.结果 两组静脉血肾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等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穿刺术对照组一次穿刺失败率和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4.0%(6/25)、32.0%(8/25).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研究组未见气胸、动脉和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中心静脉及动脉穿刺留置导管采血检验,其结果准确可靠,无二次损伤、穿刺疼痛和局部血肿之忧,可操作性和重复性强、快速便捷,尤其适用于重大抢救手术麻醉、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特别是意识清醒患者的抢救治疗.

    作者:罗振吉;磨勇华;苏小妮;胡炳全;何开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SPECT肺灌注显像与CT扫描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比较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肺灌注显像与CT扫描在诊断放射性肺损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16只新西兰白兔右肺单次照射40 Gy制作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照射前随机选取2只实验兔肺CT扫描和SPECT肺灌注显像,照射后6周和12周分别行肺CT扫描和SPECT肺灌注显像,12周后观察肺病理变化.结果 照射前实验兔肺CT和SPECT肺灌注显像无异常.6周时1只实验兔右肺CT出现毛玻璃样影像,左肺无明显异常,其余实验兔CT无异常;SPECT肺灌注显像未见放射性稀疏缺损区.12周时2只实验兔肺CT中右肺出现局部斑片样改变,左肺纹理增多,其余14只兔两肺纹理增多;SPECT肺灌注显像右肺均呈现放射性稀疏缺损,SPECT肺灌注显像和肺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16/16)、12.5%(2/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2周时病理学显示,两组实验兔右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左肺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和轻度肺泡充血.结论 SPECT肺灌注显像诊断放射性肺损伤较CT敏感度高.

    作者:芦玉婷;王坚;李毅;孙苏平;徐龙宝;范光磊;潘昌杰;张旭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的产程观察及管理,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妇产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孕产妇6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RCS)51例,病人有要求并经阴道试产(TOLAC)17例.观察阴道分娩的产程、处理方法以及试产成功率.结果 阴道试产成功13例,阴道试产失败后改行剖宫产4例,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6.5%.无孕产妇子宫破裂、出血、围产儿重度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阴道分娩条件者,在严密的产程监护下进行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试产过程中专人陪产,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合理谨慎地使用催产素是安全的.

    作者:郭小燕;周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关系的研究概况

    近来社会的发展很快,导致某些疾病迅速出现,例如妊娠期糖尿病(GDM).GDM是指以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糖耐量减低为特征的病症[1],是产科常见的疾病之一[2].该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妊娠期孕妇身体利用葡萄糖的量增加,导致空腹血糖降低;妊娠期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胎盘产生孕激素、催乳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孕妇的肾糖阈降低;妊娠促使糖尿病显性.这些都是导致GDM 的一些原因.孕妇胰岛素分泌增加可诱发妊娠期糖尿病.

    作者:谢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农村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农村初产妇进行针对性、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产妇对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初产妇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健康教育前两组初产妇营养保健知识来源途径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是母亲、网络电视、书刊杂志、朋友和同事、家婆、医护人员.两组各个知识来源途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初产妇的知识来源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是医务人员、书刊杂志、母亲、家婆、朋友同事、网络电视;对照组初产妇的知识来源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是医务人员、书刊杂志、母亲、网络电视、朋友同事、家婆.两组比较,观察组从医务人员、书刊杂志获得营养保健知识的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18.942和10.637,P均<0.01),其他途径来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农村初产妇进行针对性、系统化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产妇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而且能提高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重视并自觉进行产褥期保健,从而有效预防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农玉蝶;陆柳雪;陆青梅;黄秀永;何丽;黄飞菊;廖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在Ⅱ期、Ⅲ期压疮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压疮为长期卧床受压部位缺血性坏死性病变,由于某些疾病长期卧床,不能及时翻身或更换体位,骨突处受压,缺血、营养障碍所致,护理主要是定期擦拭、保持局部干燥、及时翻身、按摩皮肤、增加全身营养等.我科于2011年10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压疮病人28例,采用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进行临床Ⅱ期、Ⅲ期压疮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佩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17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的原因及对母婴影响.方法按照ASAⅠ~Ⅱ级、单胎、足月(≥37 W)、无妊娠合并症、无明显头盆不称等标准,选择阴道试产失败而中转剖宫产的290例产妇,根据有无镇痛需求选取分娩镇痛失败后中转剖宫产产妇(173例)为镇痛组,同期未行镇痛因试产失败而中转剖宫产产妇(117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期间缩宫素的使用情况、剖宫产指征、胎方位(枕前位、枕后位、枕横位),术中出血、羊水情况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结果 导致分娩镇痛患者中转剖宫产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持续性枕后/枕横位,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相对头盆不称.与对照组比较,镇痛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显著升高(P<0.01),胎方位为枕前位的产妇显著减少(P<0.01).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可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但可对产妇子宫收缩产生一定影响,增加胎方位异常风险.缩宫素的有效合理使用,是保证分娩镇痛成功、降低剖宫产率的基础,但不增加母婴并发症.

    作者:晏桂华;高勇;许桂荣;万华;许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热毒宁与病毒唑用于手足口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5月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以热毒宁治疗,对照组予以病毒唑治疗,7 d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平均口腔疱疹及溃疡愈合时间、平均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药物毒副反应.结论 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可促进患者快速退热、溃疡及口腔疱疹愈合、手足疱疹消退,综合治疗有效率高,安全且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钟琼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来宾地区青年脑梗死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来宾地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方法 将收治的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平均28.5岁)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平均61.5岁)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脑梗死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因主要有:头颅外伤、饮酒、高血压、血糖异常、脑动脉炎等;对照组患者病因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血糖异常、饮酒等.两组病因比较,观察组的头颅外伤、饮酒、高血压三个病因构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冠心病病因构成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来宾地区青年脑梗死主要是头颅外伤、饮酒、高血压等病因引起.熟悉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病因,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及时诊断与治疗.

    作者:韦日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非增强MR血管成像对肾动脉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无对比剂MR血管成像技术观察肾动脉的价值.方法分析17例应用syngo Native TrueFISP序列进行肾动脉非增强MR血管成像检查者的资料,观察肾动脉的解剖结构,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7例受检者肾动脉血管成像清晰,准确直观地反映了肾动脉及其变异动脉的解剖结构,与术中所见相符.结论 非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楚显示肾动脉的解剖结构,并且安全、无创,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或CTA,对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立坚;潘盛章;陈科光;黄盈盈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术后随访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后随访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15例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实验组在常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的基础上给予术后随访,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和用药指导.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及术后复查率进行比较.结果 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到医院定期复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后给予随访指导,能够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保证介入治疗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罗桥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影响护生临床实习积极性的探讨

    临床实习是每个护生的必经之路,是将护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的重要阶段,是把护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能力的关键时期,是护生巩固知识、锻炼技能、积累经验、开拓思维、为岗前打基础的重要过程.护生是否能够成功跨过此阶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实习积极性.然而护生的实习积极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实习护生的工作积极性是护生和教学医院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对在我院实习的218名护生,调查其临床实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作者:龙华;黄桂敏;钟丽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罗汉果甜苷对复合因素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罗汉果甜苷对复合因素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给予大鼠高脂、乙醇和四氯化碳三种因素建立复合因素诱导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罗汉果甜苷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指标、脂质过氧化产物和胶原蛋白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复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明显增加(P<0.01),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胶原标志物羟脯氨酸(Hyp)含量也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罗汉果甜苷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血清中ALT活性及TC和TG含量(P<0.05或<0.01);并可降低肝组织中MDA和Hyp的含量(P<0.05或<0.01).结论 罗汉果甜苷对复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湘芸;廖长秀;宋开娟;薛强;肖刚;黄岑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有387例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手术,13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镇痛泵负荷剂量舒芬太尼组为3 μg舒芬太尼,芬太尼组为0.03 mg芬太尼,其中舒芬太尼组使用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由100 μg舒芬太尼+10 mg托烷司琼+生理盐水配置成96 ml静脉泵入,芬太尼组则使用1.0 mg芬太尼+10 mg托烷司琼+生理盐水配置成96 ml静脉泵入,两组单次给药剂量均为0.5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连续输注剂量为2 ml/h,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静息、运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舒芬太尼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比率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1),舒芬太尼组患者静息VAS评分和运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1).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后静脉镇痛,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莫振科;梁家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梗阻性大肠癌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全球恶性肿瘤第四位[1],梗阻性大肠癌的发病率占全部肠梗阻疾病的4.17%~6.25%,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由于梗阻性大肠癌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且进展缓慢,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病情持续发展而引起闭袢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是晚期结肠癌的主要并发症之一[3].急诊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患者多数为老年体弱者,围手术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提高手术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梗阻性大肠癌患者29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韦卫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