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趋势与药敏试验

刘卫红;汪宝贯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摘要:目的 阐述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的趋势及其耐药特点,协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 对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以ATB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选择K-B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用WHONET 5.4和SPSS 14.0软件对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为12.74%,常见于呼吸道标本(88.4%),神经外科和重症ICU病区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41.5%、24.4%;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5%、18.4%、28.2%,对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高于80%,分别为:87.5%、85.5%、82.4%、81.8%、81.6%.此外,检测到3株(1.83%)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是当前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其耐药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水蛭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0例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红花注射液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家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趋势与药敏试验

    目的 阐述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的趋势及其耐药特点,协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 对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以ATB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选择K-B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用WHONET 5.4和SPSS 14.0软件对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为12.74%,常见于呼吸道标本(88.4%),神经外科和重症ICU病区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41.5%、24.4%;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5%、18.4%、28.2%,对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高于80%,分别为:87.5%、85.5%、82.4%、81.8%、81.6%.此外,检测到3株(1.83%)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是当前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其耐药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刘卫红;汪宝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强效降胆固醇药物,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等优点.他汀类药物自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药物除能调节血脂外,还具有多向性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显著降低冠心病及卒中的发病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其血管神经保护功能更是广大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机制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袁胜山;余昌胤;张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损伤控制技术对严重多发骨折施救及护理探讨

    损伤控制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 的目的是救命,保全伤肢,控制污染,避免生理潜能进行性耗竭,为计划确定性手术赢得时机[1].对于多发性骨折患者,如何恰当地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进行救治,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率,是骨科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为此,我科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救治28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成香;谢克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上腹部手术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麻与单纯全麻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上腹部手术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拟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麻组(B组).B组麻醉诱导前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两组麻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完成后,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间断给予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0min(T5)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同时记录术中两组的麻醉用药量, 术毕拔管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与T0时点比较:A组在T2、T3、T4和T5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有明显上升(P<0.05),而B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上述的四个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A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上述的四个时点比B组明显上升(P<0.05),B组的全麻药用量,术毕至拔管时间和术后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联合麻醉较单纯全麻术中循环波动小,全麻用药量减少,患者术后苏醒迅速,拔管快,并可提供更完善的术后镇痛.

    作者:吴双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羊水栓塞三例诊治体会

    1994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共住院分娩7169例,其中发生羊水栓塞3例,发生率为4.18/万.现将该3例患者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梁美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神经节苷酯临床应用研究

    神经节苷脂(GMI)是一类含有唾液酸的糖神经鞘脂,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特别是神经元细胞的胞膜中含量高,是神经细胞膜的天然组成部分[1].外源性GMI能以稳定的方式与神经细胞膜结合,引起膜的功能变化.给药后2小时在脑和脊髓测得放射活性高峰.由于GMI是人体本身就有的物质,所以人体对于纯化的GMI耐受性良好,其确切的疗效以及良好的安全耐受性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我国1996年起开始应用GMI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脑脊髓创伤、脑血管意外等,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许多患者的神经功能有了很大程度地恢复.本文对GMI的近年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阳明;陈晓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支气管肺炎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配合自拟中药治疗老年人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支气管肺炎病例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单纯予抗炎及对症处理,两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达到显效的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苏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合并距骨半脱位的疗效分析

    踝关节结构复杂,三踝骨折是踝关节同时合并有内踝、外踝及胫骨远端后唇(后踝)的骨折,容易造成踝关节后外侧不稳并距骨脱位或下胫腓联合分离,是一种复杂性踝关节骨折.治疗上多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2004年10月~2008年8月,我科共收治三踝骨折合并距骨半脱位患者27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韦玮;唐毓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的1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分型、病变程度、日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根据婴儿日龄的增长而作出调整,10 d为一个疗程.两组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定,并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所有病例随访一年半,观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及智力情况.结果 HBO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重度HIE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502,P<0.05),HBO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预后不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939,P<0.01).结论 HIE患儿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尽早HBO治疗,能够起到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作用.

    作者:李玉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结肠癌术后的护理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其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尽早进行结肠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结肠癌术后的顺利恢复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7年7月共51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鄢春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牙挺辅以高速涡轮机切割拔除阻生牙705例体会

    中低位近中或水平阻生牙的拔除对于实习及住院医师是有较大的难度,笔者在多年的口腔工作中总结出一套以牙挺为主,辅以高速涡轮机切割拔除的方法,组织损伤少,操作简单,对无牙科X线机的基层单位及实习和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

    作者:叶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管理进展

    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严重健康问题的重要疾病,急性期有22%~65%的患者会发生吞咽障碍[1].吞咽障碍可增加窒息、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危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2],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做好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管理近况作一概述.

    作者:李佩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动-静脉内造瘘术后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治疗法[1],而动-静脉内造瘘是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将患者邻近的动静脉吻合起来,使之成为血流通道[2],其完好无损和充盈直接关系到血透时血流量及血透质量.由于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感染及出现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国内外普遍采用.我科近2年来行动-静脉内造瘘35例,术后内造瘘通畅,血流量充分,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群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规范护理交接班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交接班反映患者24 h的动态情况,交接班质量的高低与护理质量高低、护理安全息息相关,是护士专业水平和工作责任心的体现.一直以来护理交接班模式存在无统一的站位要求、语言规范、仪表要求和内容规定,对病人病情的交接不直观明了等缺陷.

    作者:吴夏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浅谈我院加速新入伍护士成才的培训和管理

    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多元文化的发展,毕业生已从由国家分配过渡到目前的双向选择,彻底打破了铁饭碗,同时国有基层医院对聘任岗位与工资挂钩还处于探索阶段,新毕业的护士面对着两大问题,一是在岗不在编,二是同工不同酬.在这种情况下,培养新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临床工作中学会运用护理伦理学尤为重要[1],对我们医院管理者是新的挑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院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培训,帮助她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从而胜任临床工作.我们的体会如下.

    作者:邹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瘤内分块切除巨大脑膜瘤22例体会

    巨大脑膜瘤尤其是源自颅底或功能区巨大脑膜瘤的手术目前仍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巨大脑膜瘤患者因颅内压力高,显露困难,在肿瘤切除的开始阶段没有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若强行牵拉脑组织以增加操作空间,势必造成难以恢复的功能障碍.我科自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硬膜小切口,瘤内分块切除肿瘤,后处理蒂部的办法,共完成22例巨大脑膜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李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丹参粉针佐治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粉针佐治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78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粉针0.2~0.4 g/d加入5%GS100 ml中静滴,每天一次,连续用药7~10 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参粉针佐治小儿肺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100例治疗体会

    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住儿童腺样体肥大100例患儿,在鼻内镜及电视监视下行腺样体刮除术,同时配合微波热凝,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业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肌钙蛋白I及左心收缩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病理性黄疸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左心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9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测定,同时测定左心收缩功能: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心搏量(SV)、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并分析cTnI与左心收缩功能的关系.以52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作为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结果 高胆组患儿cTnI测定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黄疸患儿左心收缩功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TnI与LVEF、LVFS、SV、PFVA呈直线负相关.结论 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外周血cTnI含量及左心收缩功能检测能早期诊断心肌损伤,了解心功能情况,从而可以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黄献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