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伏药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59例疗效观察

刘红玲

关键词:三伏天, 穴位药物敷贴, 小儿呼吸道感染
摘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在一年内发生感冒、咳嗽、乳蛾、哮喘、肺炎喘嗽等肺系疾病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常年反复发作,每次发病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直接影响小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如何防治本病,目前仍无特异性良法.我们采用小儿易于接受的三伏贴(在三伏天里运用特配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的穴位)防治本病,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周因子抗体(APF)和抗角蛋白抗体(AKA),ELISA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以及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共检测血清标本321例,其中RA患者156及非RA患者为165例,120例健康对照血清.结果 APF、AKA、抗CCP、RF的灵敏度分别为78.21%、51.92%、73.08%和80.76%,特异性分别为98.95%、97.90%、98.25%和82.46%.AKA的灵敏度低,与APF、抗CCP和R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PF、抗CCP和RF的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RF的特异性低,与APF、AKA、抗CC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F阴性的RA患者,APF、AKA、抗CCP可为阳性.结论 APF和抗CCP诊断RA灵敏度好,特异性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检测APF、AKA、抗CCP和RF可以提高RA的诊断灵敏度,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作者:汪慧芸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微创术治疗大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高血压病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高死亡和高致残率,一直是神经科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其年发病率为60~80/10万,占所有卒中的20%~30%,病死率高达30%~40%,其中半数患者死于发病的早期阶段[1].大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则更高.我院神经内科于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间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大量高血压脑出血4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回顾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才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中医院校中的一门主干课程.病理学教学主要由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组成,而实验课是掌握病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一环,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观察,获得对病变直接的感性认识,验证、加深和巩固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但历年来学生普遍反映,实验课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内容多,时间短,显微镜下病变复杂难辨,泾渭难分,课后对于某些病变还是一头雾水,印象模糊.我校针对病理学实验教学,从完善实验条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报告如下.

    作者:雷玲;石安华;贾勇;许力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塞通加硫普罗宁治疗活动性肝硬化42例

    目的 探讨血塞通加硫普罗宁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活动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38例.前者予血塞通0.1 g,每日3次,硫普罗宁0.2 g,每日3次,加普通保肝治疗;后者不用血塞通,其余和前者相同,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5.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加硫普罗宁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张培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氨溴索预防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手术后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造成死亡.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是临床医师考虑的问题.我们采用氨溴索进行预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如雷;梁明;黄裕彬;黄进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刮宫术前应用的效果

    稽留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尚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是流产的特殊类型,稽留时间过长可能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造成严重出血[1].因此,及时、有效清除宫腔内容物为治疗的关键.我院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186例稽留流产患者在刮宫术前给予米索前列醇口服及阴道后穹窿放置,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庆奎;韦葵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音乐干预和健康行为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作者:马泽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明原因发热106例临床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且较为棘手的问题,为探讨病因,提高确诊率,我们对2003年1月~2009年5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106例FUO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03年1月~2009年5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符合FUO诊断标准患者,共106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7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10~82岁,平均年龄(35.6±14.3)岁.

    作者:覃雪英;陆启峰;覃后继;何延专;黄美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骨科医用粘合剂的研究进展

    人类应用医用粘合剂历史悠久,近几十年来为降低手术的复杂程度,医用胶粘剂获得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外科手术中,医用胶粘剂用于某些器官和组织的局部粘合和修补;手术后缝合处微血管渗血的制止;妇科用来粘堵输卵管完成结扎;齿科用于牙齿的修补;骨科手术中骨骼、关节的结合与定位.骨骼用胶粘剂要求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无脏毒性及细胞毒性,无致癌致畸作用,且在常温常压下可以实现快速粘合,不影响骨痂生长,在一定时间内可降解,具有良好的粘合强度及持久性以保证骨折愈合.现就骨科各种粘合剂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蔡真真;张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02例腹部手术寒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并分析腹部手术发生寒战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n=50)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血压、心率、体温、氧饱和度、引流量、寒战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病人发生寒战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短,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正常,引流量少,病人感觉舒适(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对腹部手术寒战病人实施护理干预,能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仝晓;袁士玲;朱玉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0例予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情况、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方案均能良好控制血糖,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能迅速、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

    作者:李锦华;曾兆良;邱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脑卒中的70%,其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目前,随着先进仪器及技术的临床应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虽然新疗法、新药物也不断涌现,但治疗上未见有重大突破,目前仍无法证明某一方法在治疗上有特效.

    作者:韦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剂量布比卡因-芬太尼腰麻用于前列腺电气化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采用小剂量布比卡因-芬太尼腰麻用于前列腺电气化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38例择期行前列腺电气化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9例.A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5 mg与芬太尼20μg;B组单用布比卡因10 mg.观察两组用药后的收缩压(SBP)和心率(HR)变化、运动阻滞程度、平面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腰麻给药后,两组SB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A组麻醉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麻醉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B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1),尽管使用了血管加压药,B组的血压仍较低;A、B两组分别有4例和15例需用麻黄碱处理(P<0.01);两组病人的HR、SPO2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麻醉平面消退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程度轻,术后患者能及早活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泽汉;韦克;黄仕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同时性原发性双乳硬癌一例诊治体会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是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独立的原发癌灶.若双侧乳腺癌发生且时间间隔<6个月者,称为双侧同时性乳腺癌( bilateral 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BSBC),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者,则称为双侧异时性乳腺癌(bilateral a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 BABC).我科2009年收治1例同时性原发性双乳硬癌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盛辉;韦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糖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胰岛素缺乏引起的机体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实验室显著的改变是血糖升高.血糖测量仪器有多种多样,按检测时受创伤的程度可分为接触痛苦式血糖检测仪,近无伤害血糖浓度检测仪和无创伤血糖浓度检测仪[1].血糖传统检测方法是从体内抽取血液进行生化分析,这属于有创检测,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容易造成各种体液传染性疾病传播.近年来出现的无创检测技术及连续监测技术进行血糖浓度检测的新技术,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检测方法的弊端,使用方便.本文将血糖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关文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凯西莱治疗抗痨所致药物性肝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托莫兰,TAD)联合凯西莱治疗抗痨所致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为抗痨所致药物性肝炎102例,均停用抗痨药物,积极配合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和对照A组及对照B组)每组34例;对照A组为凯西莱0.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每日一次静滴;对照B组予TAD 1.6 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每日一次静滴.治疗组予凯西莱和TAD联合治疗,剂量同对照组,每日一次静滴.三组的支持治疗相同.疗程均为4周.治疗完成后进行评价.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SB、ALT)比较,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A组总有效率为55.88%,对照B组总有效率为58.82%,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疗效更好.结论 TAD联合凯西莱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张喜;吴德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红皮病性银屑病41例临床分析

    红皮病性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一种特殊炎症型,病情严重,容易复发,治疗十分困难.现就2004~2008年我院接诊41例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廖烈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防治肘内翻畸形的研究进展

    儿童肱骨髁上部位在结构上为薄弱,是松质骨与皮质骨交界处.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儿童全身骨折的26.7%,占肘部损伤的72%.其中以伸直型多见,约占95%,伸直型中又以尺偏型多见,易并发肘内翻畸形[1],影响肘部的外观及功能,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随之产生的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肱骨髁上骨折防治肘内翻畸形的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杨红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分析与护理干预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是泌尿外科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第三代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高频电流通过两个电极时激发递质(生理盐水)形成动态等离子体,作用于组织产生电凝化切割与电凝效果[1].与传统的单极电切相比,具有热损伤小、切割精确、创面完整、止血效果好的特点,能有效防止膀胱痉挛的发生[2].膀胱痉挛仍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易继发出血、漏尿、泌尿系感染,从而延长术后膀胱冲洗及留置导尿的时间,不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石梅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 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和研究.方法 对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量表进行评估,并与10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SCL-90均分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偏执、精神病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荨麻疹患者生理DLQI评分与心理、日常生活、穿衣、社交娱乐、运动、工作学习、家庭、性生活、睡眠及治疗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为0.591~0.988,P<0.01);男女性生活质量分数、未婚者与已婚者质量分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身与局部的发病部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在临床工作中,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应该得到皮肤科医生的广泛关注.

    作者:邵成明;石兴全;王德明;王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