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伏药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59例疗效观察

刘红玲

关键词:三伏天, 穴位药物敷贴, 小儿呼吸道感染
摘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在一年内发生感冒、咳嗽、乳蛾、哮喘、肺炎喘嗽等肺系疾病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常年反复发作,每次发病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直接影响小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如何防治本病,目前仍无特异性良法.我们采用小儿易于接受的三伏贴(在三伏天里运用特配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的穴位)防治本病,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嵌顿性腹外疝致肠穿孔四例诊治体会

    嵌顿性腹外疝诊断一般较易,而嵌顿后强行挤捏疝块复位可致肠壁损伤、肠穿孔,因局部肿块消失,腹部体征明显,诊断原发病常会发生困难.现将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4例嵌顿性腹外疝致肠穿孔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邓云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术后患者两种不同保暖方法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术后患者适宜的保暖方法.方法 将10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暖水袋保温,观察组52例采用电热毯保温.采取术前访视,在术后第15分钟、第30分钟、第45分钟、第60分钟四个时间点分别测量患者体温,比较患者的体温和皮肤损伤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点体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皮肤损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热毯保温法用于术后患者保温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邹海凤;彭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氯沙坦钾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联合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实验,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氯沙坦钾50 mg/d,1次/d,依那普利20 mg/d,2次/d,共12周.记录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血压(BP)、心率(H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血清肌酐(Cr),每分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U-albumin)、24小时尿总蛋白(U24pro)的变化.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ALD、血β2-MG、尿β2-MG、U-albumin、U24pro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cr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前后心率、血Cr、AngⅡ、BUN无显著变化(P>0.05).整个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氯沙坦钾联合依那普利在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能够减轻和延缓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伤.

    作者:段继豪;翟亚东;万会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无心脏病史机体严重损伤患者心肌酶谱分析

    目的 观察无心脏病史而机体严重损伤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63例无心脏病史而机体严重损伤患者的心肌酶谱(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羟丁酸脱氢酶)进行连续测定,观察其值的变化,并作治疗前后的比较分析.结果 在受到严重损伤时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其心肌酶谱异常升高,经治疗后,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心脏病史而机体严重损伤患者经心肌酶谱连续监测及改善心功能的治疗,有利于机体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作者:司建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经肛门改良Soave 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儿正常进食、排便、生长发育的先天畸形,是全球小儿外科关注的热点.1948年White和Zueler应用组织化学方法证实病变肠段无神经节细胞存在.同年,Swenson和Bill用X射线检查确定狭窄段缺乏蠕动,采用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随后,Swenson法成为其他术式发展的基础[1].

    作者:吕昌恒;李玉峰;唐海洲;黄玮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进展型额叶脑挫裂伤37例诊治分析

    进展型额叶脑挫裂伤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严重情况,往往患者入院时意识障碍程度相对较轻,但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多变,甚至迅速恶化,导致死亡.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自2002年12月至2008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37例双侧进展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黄毅;李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上腺素气管插管内泵入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血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肾上腺素气管插管内泵入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氧的影响.方法 将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气道压力增高的患儿51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在气管插管内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肾上腺素;对照组25例常规使用呼吸机.两组均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血压(BP),心率(HR)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 、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用药前后患者BP、HR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气管插管内泵入肾上腺素能降低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阻力而改善先心病术后患者血氧,且局部用药较安全,对BP、HR无明显影响.

    作者:蒋芝英;陈向芬;叶宁;李月玲;莫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内或近关节部位骨折,为一种高能量损伤,多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常为粉碎性和不稳定性,且波及关节面.手术常因骨折碎裂严重,骨缺损等不稳定因素使复位固定较为困难.1998年8月~2008年5月,我院选择采用股骨远端动力加压髁螺钉内固定并结合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器(CPM)治疗股骨远端C1、C2型骨折,随访36例,效果良好.

    作者:郑熔昭;黄伟红;罗张进;蒙显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的护理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胆道疾病,以腹痛、腹部包块、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一经确诊需尽早手术,以减少胆道感染,阻塞性黄疸并发胆汁性肝硬化等并发症[1].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8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18个月至12岁,平均7.2岁.术前有间歇性黄疸者17例,腹痛及腹部触及包块者12例,患者均经B型超声或CT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作者:尹秀芬;谭李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糖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胰岛素缺乏引起的机体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实验室显著的改变是血糖升高.血糖测量仪器有多种多样,按检测时受创伤的程度可分为接触痛苦式血糖检测仪,近无伤害血糖浓度检测仪和无创伤血糖浓度检测仪[1].血糖传统检测方法是从体内抽取血液进行生化分析,这属于有创检测,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容易造成各种体液传染性疾病传播.近年来出现的无创检测技术及连续监测技术进行血糖浓度检测的新技术,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检测方法的弊端,使用方便.本文将血糖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关文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技术性服务和生活照顾服务的效果,以及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程度,是衡量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质量管理就是发挥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管理的大效益,使各项护理服务符合质量的标准,满足病人身心康复的需求.但是,在现实的质量管理中,由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力资源、护理质量控制机构等原因,给护理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就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作者:黄秋环;韦桂源;陆柳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孕龄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孕龄新生儿窒息的产科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4年间分娩的窒息新生儿304例,根据其孕龄分为3组(<34周、≥34周~<37周、≥37周),专人记录每例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有可能危及新生儿安危的各种高危因素.结果 随着孕周增加阴道自然分娩率逐渐增加,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逐渐下降,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胎儿窘迫所致的新生儿窒息比例随孕周增加而增加,而母亲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的比例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异常分娩所致的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2.08%,高于非早产儿的6.61%(P<0.05);因疤痕子宫所致窒息在早产儿和非早产儿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早产儿和非早产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不尽相同,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差别在产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伤残率.

    作者:韦红卫;邓曦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脑卒中的70%,其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目前,随着先进仪器及技术的临床应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虽然新疗法、新药物也不断涌现,但治疗上未见有重大突破,目前仍无法证明某一方法在治疗上有特效.

    作者:韦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宫外孕大出血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抢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观察组40例急症宫外孕大出血病人,术中应用Cell Saver 5型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体腔内的出血、积血,处理后回输给患者自身.随机选取2008年未采用血液回收技术的4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前、术后血常规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每例回收血量(1278±356)ml,回输浓缩红细胞(662±282)ml ,全部患者术中术后未再输库血;两组术后PLT、血浆总蛋白(T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TBIL、IBIL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术中及术后每例输库血(720±225)ml.结论 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可节约血源,安全有效,能迅速达到输血目的,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输血方法.

    作者:戴甫成;贡祥林;杨映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8~14周稽留流产的效果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天内的妊娠效果肯定,但终止8~14周稽留流产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在孕妇自愿选择的情况下,对住院的130例孕8~14周稽留流产患者,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稽留流产,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静脉输液前一次性排气成功的新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主要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技术操作,如何正确、快速、有效地将药物输入患者体内,是我们护理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而静脉穿刺前的排气是操作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排气方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丁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三伏药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59例疗效观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在一年内发生感冒、咳嗽、乳蛾、哮喘、肺炎喘嗽等肺系疾病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常年反复发作,每次发病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直接影响小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如何防治本病,目前仍无特异性良法.我们采用小儿易于接受的三伏贴(在三伏天里运用特配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的穴位)防治本病,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分泌性中耳炎新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目前认为主要的病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但大多研究倾向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主要的病因[1].外科手术是比较新的治疗手段,特别针对婴幼儿[2].近年来,我科以进口的新型滴剂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新治疗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玛依拉·吐迪;皮力东·库亚西;石磊;田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产房助产士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产房是迎接新生命诞生的场所,助产士责任重大,对出生人口素质及母亲安全健康至关重要.人们优生优育观念的转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助产士专业理论与急救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评判性思维尤为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及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1].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对产房助产士进行评判性思维培养,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作者:龙翠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3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胃大部分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常用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护理关键是确保手术成功及术后并发症防治,若围手术期护理不到位易引起并发症,延误患者病情,增加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我院自2000年1月~2008年12月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238例,通过围手术期的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罗彩树;韩佳;覃利琼;兰月文;韦雪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