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分析与护理干预

石梅莲

关键词:前列腺剜除术, 膀胱痉挛, 护理干预
摘要: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是泌尿外科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第三代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高频电流通过两个电极时激发递质(生理盐水)形成动态等离子体,作用于组织产生电凝化切割与电凝效果[1].与传统的单极电切相比,具有热损伤小、切割精确、创面完整、止血效果好的特点,能有效防止膀胱痉挛的发生[2].膀胱痉挛仍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易继发出血、漏尿、泌尿系感染,从而延长术后膀胱冲洗及留置导尿的时间,不利于患者康复.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模拟急救在护理本科急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未来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急诊科,综合素质特别是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的提高尤为重要,而急救护理学的实践性很强,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技术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体现.为培养具有现代化护理理论及熟练急救技能的高级护理人才,适应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我们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将模拟急救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本科生的急救护理临床教学中,培养了护生的应急应变能力,提高了护生的急救技能,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伶娥;李锦忠;黄晓专;何兰燕;陆娅娜;陈艳;黄元东;蒙少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200例分析

    心电图是孕期保健的常规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妊娠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健康.现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产前门诊检查及住院分娩孕妇200例心电图资料,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00例健康妇女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措施.

    作者:雷亚妮;杨玉珍;张载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缝匠肌股直肌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后严重及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以青壮年发生率高.而对于青壮年患者,挽救则成为重要的原则[1].寻求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预防股骨头缺血坏死和骨折不愈合,是创伤骨科同仁不懈的追求与探索的目标.我们从1999年10月起,以缝匠肌股直肌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至2006年10月共完成35例.经11个月~3年随访,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梁宪章;佟世民;吴年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肾病综合征37例疗效分析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但临床上单纯激素治疗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严重影响临床疗效,甚至造成病情恶化.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7例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忠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中医院校中的一门主干课程.病理学教学主要由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组成,而实验课是掌握病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一环,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观察,获得对病变直接的感性认识,验证、加深和巩固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但历年来学生普遍反映,实验课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内容多,时间短,显微镜下病变复杂难辨,泾渭难分,课后对于某些病变还是一头雾水,印象模糊.我校针对病理学实验教学,从完善实验条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报告如下.

    作者:雷玲;石安华;贾勇;许力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将56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24例,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治疗,连用4周.对比观察视力改善、眼底出血吸收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改善、眼底出血吸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的视力提高更明显,眼底出血吸收更快.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效果良好.

    作者:麻华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周因子抗体(APF)和抗角蛋白抗体(AKA),ELISA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以及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共检测血清标本321例,其中RA患者156及非RA患者为165例,120例健康对照血清.结果 APF、AKA、抗CCP、RF的灵敏度分别为78.21%、51.92%、73.08%和80.76%,特异性分别为98.95%、97.90%、98.25%和82.46%.AKA的灵敏度低,与APF、抗CCP和R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PF、抗CCP和RF的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RF的特异性低,与APF、AKA、抗CC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F阴性的RA患者,APF、AKA、抗CCP可为阳性.结论 APF和抗CCP诊断RA灵敏度好,特异性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检测APF、AKA、抗CCP和RF可以提高RA的诊断灵敏度,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作者:汪慧芸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和漏诊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三个阶段进行胎儿超声筛查,对7283例孕12周以上的孕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胎儿畸形的超声检查结果,与分娩、引产后及部分尸解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经分娩、引产后及部分尸解后证实的胎儿畸形57例,超声检出54例,检出率为7.41‰,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74%,漏诊 3例,漏诊率为5.26%.结论 超声检查安全方便,无创伤,重复性好,在胎儿畸形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已成为产科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巧燕;张棣;钟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先天性胆总管缺如并胆管幽门异常汇合一例

    先天性胆总管缺如极为少见,合并胆管幽门异常汇合更是罕见.我院于2008年5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 患者,男,17岁,因右上腹隐痛2年,身目黄染2月,加重4天于2008年5月10日入院.2年来患者右上腹隐痛症状反复发作,曾作B超检查提示胆管结石.2个月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黄如浓茶样.入院前4天,患者腹痛症状加剧,难以忍受,伴进食后呕吐胃内容物、发热,体温高39.0℃左右,皮肤、巩膜、尿液黄染较前加深,门诊腹部B超提示:肝肿大,胆囊炎性改变,胆囊内异常回声(考虑沉积物),肝内胆管异常强回声,Murphy's征阴性,肝肋下2 cm,质软,边缘钝,无触痛.

    作者:柯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D-二聚体监测对冠心病患者诊治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探讨D-二聚体含量与CHD危险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测定111例不同类型的CH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43例,稳定型心绞痛(SA) 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和58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 结果 AMI与U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而SA患者未见明显升高(P>0.05). 结论各种类型的CHD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不同, 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虞静芳;沈国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52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等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尿蛋白下降更明显(P<0.01).血白蛋白、Scr、Ccr等指标变化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联合治疗的降尿蛋白作用更明显.

    作者:周瑞琴;孟国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素食吃斋老年人骨折后的饮食护理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肢体协调性差、骨质疏松,使老年骨折发生率日渐增高.在老年骨折患者群体中有着一部分素食吃斋的老年人,其自身饮食特点使他们的机体抗负荷、抗病能力低于正常饮食结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维生素、能量、蛋白质合成相关的营养供给问题将进一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合理的饮食配合功能锻炼,对减少这部分老年人发生褥疮、伤口难愈合、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预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有19例素食吃斋老年人骨折给予饮食指导配合功能锻炼,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明原因发热106例临床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且较为棘手的问题,为探讨病因,提高确诊率,我们对2003年1月~2009年5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106例FUO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03年1月~2009年5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符合FUO诊断标准患者,共106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7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10~82岁,平均年龄(35.6±14.3)岁.

    作者:覃雪英;陆启峰;覃后继;何延专;黄美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静脉输液前一次性排气成功的新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主要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技术操作,如何正确、快速、有效地将药物输入患者体内,是我们护理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而静脉穿刺前的排气是操作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排气方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丁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医学护理本科生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医学院护理本科生的生存质量状况,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进行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抽取某医学院护理本科生105人(男31名,女74名),对比分析不同性别护理本科生的生存质量评分及其影响的因素.结果 护理本科生女生在生理、心理、社会领域得分略高于男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经济状况、学习压力度、专业满意度、就业前景、家庭摩擦或与他人冲突和食欲状况与护理本科生的生存质量有关.结论 护理本科生生存质量中等,专业满意度、学习压力、经济状况、就业前景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马筱岸;韦海霞;孙玉凤;陆贤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分泌性中耳炎新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目前认为主要的病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但大多研究倾向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主要的病因[1].外科手术是比较新的治疗手段,特别针对婴幼儿[2].近年来,我科以进口的新型滴剂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新治疗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玛依拉·吐迪;皮力东·库亚西;石磊;田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术后患者两种不同保暖方法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术后患者适宜的保暖方法.方法 将10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暖水袋保温,观察组52例采用电热毯保温.采取术前访视,在术后第15分钟、第30分钟、第45分钟、第60分钟四个时间点分别测量患者体温,比较患者的体温和皮肤损伤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点体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皮肤损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热毯保温法用于术后患者保温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邹海凤;彭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氯沙坦钾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联合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实验,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氯沙坦钾50 mg/d,1次/d,依那普利20 mg/d,2次/d,共12周.记录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血压(BP)、心率(H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血清肌酐(Cr),每分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U-albumin)、24小时尿总蛋白(U24pro)的变化.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ALD、血β2-MG、尿β2-MG、U-albumin、U24pro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cr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前后心率、血Cr、AngⅡ、BUN无显著变化(P>0.05).整个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氯沙坦钾联合依那普利在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能够减轻和延缓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伤.

    作者:段继豪;翟亚东;万会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8~14周稽留流产的效果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天内的妊娠效果肯定,但终止8~14周稽留流产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在孕妇自愿选择的情况下,对住院的130例孕8~14周稽留流产患者,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稽留流产,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脊髓与硬膜囊磁共振成像的测量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脊髓、硬膜囊磁共振成像(MRI)横截面积及其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3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4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两组均进行MRI检查.在C4-5和C5-6椎间隙水平2加权横轴位图上测量脊髓和硬膜囊横截面积,并计算两者的比值.结果 观察组C4-5和C5-6的脊髓颈髓、硬膜囊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C4-5、C5-6的颈髓/硬膜囊面积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MRI测量脊髓和硬膜囊面积及其比值对颈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建福;张红梅;瞿春雨;谢道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