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患儿血清IL-12检测的临床意义

唐丽娟

关键词:乙型脑炎病毒, 白细胞介素-12
摘要:目的 了解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儿童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及意义.方法 用乙型脑炎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用放免测定仪检测30例患儿(实验组)和28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分析其与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儿童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结论 白细胞介素-12参与了机体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过程,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医学的理论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学等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我们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中引入PBL教学法,并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lecturebasedlearning,LBL)的单向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前颖;卢东文;黄丽芳;黎一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男性泌乳素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

    泌乳素瘤是功能性垂体腺瘤中常见的类型,约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40%~60%,发生率仅次于无功能性腺瘤,其中男性泌乳素瘤占10%~27.8%[1,2].与女性泌乳素瘤相比,男性泌乳腺瘤多为大腺瘤或巨大腺瘤,呈侵袭性生长,病理性有丝分裂活动相对较高,对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敏感性低,临床治愈缓解率低,因而是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特殊类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刘寿堂;黄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总胆汁酸与肝纤维化四项联合测定在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含量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法分别对25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HA、LN、IV-C、PCⅢ及TBA水平含量测定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肝病各组之间HA、LN、PCⅢ、Ⅳ-C及TB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HA、LN、Ⅳ-C、PCⅢ及TBA升高趋势为:慢性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CAH)(重度)<肝硬化组(LC)<肝癌组(HCC);各组患者血清HA、LN、Ⅳ-C、PCⅢ及TB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测定血清HA、LN、Ⅳ-C、PCⅢ及TBA水平既能反映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轻重,又能了解肝细胞炎症活动及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仕顺;唐任光;何平;何正松;曾永龙;周辉登;韦彩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23例的诊治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发生率远低于男性,约占女性排尿异常的2.7%~8.0%[1,2].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23例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付现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细菌生物膜及其相关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自从抗生素问世之后,细菌感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控制.尤其是急性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但近20年来人们发现,抗生素用量不断加大而疗效却难以令人满意;抗生素不得不更新换代,然而耐药菌株则不断涌现.这其中的原因固然与滥用抗生素使得细菌变异加快有关,但也与细菌生物膜类感染密切相关.从目前所掌握的临床研究材料来看,长期慢性细菌感染、抗生素耐药现象和医院内感染都与细菌生物膜类感染相关,据估计大约65%人类细菌性感染是由细菌生物膜细菌引起的[1].同时细菌生物膜细菌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很强,感染部位的细菌一旦形成生物膜或生物材料污染的细菌形成了生物膜,即使使用正常剂量成百倍的药物也不易治愈,成为临床上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问题,尤其是慢性和难治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作者:黄晓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Vogt-Koyanagi-Harada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Vogt-Koyanagi-Harada病(VKH病)的疗效.方法 VKH病的病人39例78眼,早期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后改口服强的松并逐渐减量,并联合应用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1周后,矫正视力0.30~0.90,平均0.60±0.2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显著性意义(P<0.01).急性症状控制时间5~14天,平均8天.至痊愈停药时间3~13个月.结论 联合应用中医辨证论治VKH病有其优越性,急性期症状控制快,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缩短,后期可稳定病情、减少复发及减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作者:王雪菁;陈一兵;翟楠;王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在医学微生物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联系.作为医学科学的前沿学科,新现与再现病原体的不断出现,需要医学生全面把握,灵活应对,勇于创新,寻找治疗的好方法.目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医学院校在理论和实验课中都作了一些改革.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探索,贯穿于整个医学微生物教学的理论和实验改革当中.

    作者:李晓华;黄衍强;赵丽娟;黄干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

    本文就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住院的11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吴明伟;廖振南;张济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3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附件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月经第一天开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注射液,qd,用药4~6d,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对照组35例在月经结束后第4天开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注射液,qd,用药10~15 d,3个月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痊愈25例,治愈率8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20例,治愈率57.1%,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安全,用药时间短,疗效显著.

    作者:许青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8例体会

    骶尾部皮下组织少,骨性突出,是压迫性褥疮的好发部位,对面积较大,深及骶尾骨面或伴有骨坏死性感染的Ⅲ度、Ⅳ度患者,属于深度褥疮,临床治疗较为棘手[1],一般无自愈的可能性.我院2001年2月~2006年6月应用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富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婴幼儿唇腭裂修补术中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腋下温度超过37℃,口腔温度超过37.5℃或肛温38℃以上,一昼夜温度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3岁以下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从母体获得免疫力逐渐消失,而后天免疫尚未健全,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下中枢活动过程不稳定,容易出现高热.当体温过高时,可引起心动过速、代谢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临床中偶有患儿术前未发热,但术中却出现体温升高现象.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施行婴幼儿唇腭裂修补手术124例,出现术中发热12 例,现就其发热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芳印;卢红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输血是临床抢救出血性疾病患者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挽救病人生命方面有重要意义,然而,输血也可能引起血液传播性疾病和医疗纠纷[1].在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体检及血液传染性指标的生化检测和第二次复检,以确保血液质量的同时,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Ⅳ-Ⅰ/Ⅱ和梅毒螺旋体等四项指标的检测,是保证临床安全输血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对我院近9年来的输血资料进行了总结,结果如下.

    作者:苗春桃;朱从奎;尤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伊曲康唑与联苯苄唑联合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联合联苯苄唑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者均应用伊曲康唑,每日200 mg,口服7日,皮损面用3%硼酸溶液清洗后,适量的美克霜(联苯苄唑)轻轻涂擦患处,每晚1次,4周为1疗程.结果 1周临床治愈率为69.8%,4周治愈率为98.8%.治疗1周和4周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76.7%和98.8%,治疗4周临床治愈率及真菌清除率明显高于治疗1周(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结论 伊曲康唑联合联苯苄唑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等优点,在真菌的耐药现象亦日趋增多的情况下,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德祺;梁远英;梁远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35例观察与护理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高.肺癌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BAI)是治疗肺癌的一种新方法.我院于2002年6月~2005年12月采用此法治疗晚期肺癌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农彩梅;零美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许多西方学者的大量研究结果证实,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效果等同于乳房切除术的综合治疗[1],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2].在亚州,保乳综合治疗也已逐渐开展,新加坡保乳病例占70%~80%,在日本超过30%.而我国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保乳病例尚不足10%.现就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术后综合治疗等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邱超学;范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下肢主干动脉损伤截肢11例分析

    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7月共治疗下肢主干动脉损伤94例,截肢病例共16例,除外因肢体损毁,无法修复重建而一期截肢病例,收集其余因各种原因导致截肢且资料完整的11例,分析如下.

    作者:曾志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产质粒介导AmpC酶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体外活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肠杆菌科细菌质粒介导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探讨其主要耐药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测定质粒介导AmpC酶,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并采用小抑菌浓度法(MIC法)检测12种常用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320株受检菌中共检出产质粒介导AmpC 酶菌145株,产ESBLs菌160株,阳性率分别为45.3%、50.0%.产质粒介导AmpC酶组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45.2%~68.5%),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AmpC酶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产质粒介导AmpC酶组和非产AmpC酶组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较高(41.3%~94.2%);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0%~34.6%),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检出率较高,并且该类菌多呈多重耐药.临床可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感染的经验治疗,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派酮/舒巴坦、四代头孢菌素或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治疗.

    作者:胡锡池;赵英伟;严子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复方天仙胶囊联合平消胶囊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天仙胶囊联合平消胶囊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复方天仙胶囊联合平消胶囊口服治疗晚期胃癌45例,与单纯化疗治疗比较其临床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毒副作用小而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复方天仙胶囊联合平消胶囊是一种治疗晚期胃癌有效抗癌中成药,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吕琪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附15例报告)

    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作疾病,在关节镜应用于临床之以半月板完全切除术为治疗标准,目前由于关节镜成功的应用于临床,治疗方法有了巨大变化,而且疗效果确切.我院自2002年-6月~2005年5月利用关节镜治半月板损伤15例16个半月板,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商登霞;王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综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6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用电脑中频醋离子导入治疗;治疗组85例,在电脑中频醋离子导入治疗的基础上加颈椎牵引、微波、运动疗法、日常生活(ADL)指导等综合康复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优64例、良15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92.92%,对照组优31例、良19例、中20例、差10例,优良率62.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治愈天数治疗组为15.52±6.26天,对照组为23.16±5.65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高的康复价值,缩短病程,提高和巩固疗效.

    作者:梁连锦;梁爱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