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鹰
近年来,使用双J管作为内支架引流尿液,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致敏、不易发生尿碱附着、组织相容性好的优点.解除了尿路梗阻、防止上尿路术后漏尿和狭窄;减少了肾脏外引流管易发生感染、引流管脱落、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但也存在应用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冯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90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塞(AMI)组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3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19例,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CRP水平,并将CHD组患者按CAG病变不同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6例,双支以上病变组34例,比较各组间CRP的差异.结果 CHD各组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AMI组、UA组CRP水平高于SA组,AMI组CRP水平高于UA组(P<0.01),冠状动脉双支以上病变组CR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结论 CRP浓度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且与冠脉病变有关.
作者:江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急症,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25%,其发病急,病情危重,大多(90%)为突然大量的呕、解血,首次出血病死率可达50%左右.40%的患者表现为反复呕血,并迅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控制出血是抢救的关键.
作者:宁康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对472例脑卒中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8.47%(40/472),其中早发癫痫67.50%(27/40),迟发癫痫32.50%(13/40).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多.皮层病灶继发癫痫高于皮质下.结论 脑卒中继发癫痫的原因与卒中类型和病程相关,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早发癫痫多取短程治疗,迟发癫痫需长期规范治疗,脑电图异常对指导临床用药、预防性治疗癫痫有益.
作者:黄宁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盐酸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恢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设立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盐酸丁略地尔治疗组(50例)和丹参注射液对照组(46例).治疗前后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作者:张成忠;蒋恒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留置胃管方法是基础护理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但常规的置管方法在特殊患者中出现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现象[1].昏迷和神志清醒但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吞咽反射均消失或迟钝,不能有效合作,按常规方法置入胃管难以成功,反复插管可致声带损伤、声门水肿和咽部分泌物增多.
作者:凌世英;孙继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桡骨茎突腱鞘炎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慢性劳损所致.该病多发于中年妇女,近年来也多见于哺乳期中的青年妇女,尤其是初产妇较为典型,多呈急性发作.局部封闭疗效确切,简单易行,且复发率少.2001年~2005年我们收治43例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叶须钦;陈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9例使用拉米夫定出现YMDD变异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100 mg/d,12周后停拉米夫定,继续使用阿德福韦酯至24周;对照组予拉米夫定100 mg/d,2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好转,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乙肝肝硬化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发生YMDD变异后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以较快出现血清病毒学应答,能改善肝功能,减缓病情发展,并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兴忠;吴杭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静脉给药与单纯胺碘酮静脉给药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8例接受心律平+胺碘酮治疗,B组以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2 h、12 h、24 h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A组2 h内心电图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12 h、24 h内转复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律平+胺碘酮静脉给药2小时内转复心房颤动成功率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作者:杨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腺疾病,具有自限性和反复性,发病年龄25~45岁居多.2004年10年~2006年10月,我们采用红金消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61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高脂血症患者96例,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日1次,于晚睡前口服.观察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脂、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同时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症状、肌病、皮疹等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月、6月后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TC、TG、LD-L-C、HDL-C治疗3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17%、60.61%、78.33%、34.09%,治疗6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66.67%、85.00%、45.45%.结论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有肯定的疗效,同时是安全的,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肌溶解等不良反应.
作者:李立定;潘祥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各个指标对食管、贲门癌切除手术患者手术耐受力及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综合分析预测指标与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26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测,追踪手术患者术后1月内心肺并发症(PPC)的发生情况,综合分析肺功能指标对手术耐受力与PPC的评估能力.结果 26例手术患者有8例术后1月内出现PPC(29.2%);有、无PPC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肺功能指标有:FVC、FVC%pred、FEVl及MVV;术前FVC<2.0 L,PPC发生率是100%;术前FVC<60%pred,PPC发生率是100%;术前FEVl<1.5 L,PPC发生率是75%;术前MVV<50 L,PPC发生率是50%;不同年龄与PPC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术前肺通气功能能够评估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常规肺功能极低者发生PPC的机率大.
作者:陈桂莲;李挺;张清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新;李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ICC穿刺部位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780例PICC按穿刺部位分为A组(穿刺点位于腕关节上4横指至肘窝下2横指处)共625例、B组(穿刺点位于肘窝下2横指处)共1102例、C组(穿刺点位于肘窝上4横指处)共53例,回顾性分析各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A、B、C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2%、6.99%、3,77%,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A组的发生率稍低.结论 PICC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很多,涉及到置管时的操作、置管前后的护理等等,肘窝下2横指处的静脉可能不宜作为PICC穿刺的首选部位.
作者:黄石群;胡敏芝;梁艳芳;龙碧霄;彭瑞娟;黄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头下端到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髋部常见损伤之一,根据创伤能量大小可发生在任何成人年龄段,临床上以老年人多见,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多数患者是在走路滑倒,身体发生扭转倒地,间接暴力传导至股骨颈发生骨折.
作者:李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来势凶猛,处理棘手,病死率高,呼吸机应用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传统通气治疗方式为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作者:吴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原因之一,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方法.李立新等[1]报道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腰痛疼痛为主216例,腰臀疼痛为主20例,且均有L4~5节段压痛,说明手术不能使所有患者均解除症状,且手术并发症较多,如神经根激惹、马尾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
作者:吴镇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参加中国医疗队,执行援助非洲尼日尔医疗任务.其间收治巨大膀胱阴道瘘患者13例,经腹腔径路游离带蒂腹膜瓣作修补,全部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武平;林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所谓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伊始的3~5分钟内,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虽时间不长,但却十分重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导入得好不好,是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者:覃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全麻(general anesthesia,GA)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GE)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分为GA组与GE组各20名.玫瑰花环实验法检测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72 h红细胞免疫C3b受体(C3bR)花环与红细胞循环免疫复合物(ICR)花环百分率等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时间与组别的比较,其C3bR及ICR的花环百分率其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3bR及ICR的花环百分率术前24 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与72 h的C3bR及ICR的花环百分率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24 h与72 h比较,GA组与GE组患者C3bR及ICR的花环百分率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A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0.01).结论 GE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损害小于GA,更加适合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中应用.
作者:吴丽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