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指压迫和拇指压迫对透析后动脉止血效果分析

钟雪清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 透析, 压迫, 止血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双指压迫法和拇指压迫法对血透后动脉穿刺点止血的临床观察及压迫止血效果.方法对152例急性中毒、慢性肾衰患者建立动脉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后,用双指压迫法、拇指压迫法对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双指压迫法止血效果优良率为86.18%,拇指压迫法止血效果优良率51.3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43.01,P< 0.01).结论双指压迫法对透析后的动脉止血效果明显优于拇指压迫法.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冲击波治疗输尿管结石急性肾绞痛的体会

    我院自1999年以来对652例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的患者行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楚敏;林立国;王坚;陈楚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亚临床狼疮脑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亚临床狼疮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但尚未出现临床症状体征(即亚临床狼疮脑病)者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P300)及脑脊液(CSF)检测,P300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SLE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振幅较对照组增高(P<0.01);SLE组P300与CSF检测比较,P300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SF检测(P<0.01).结论 P300可作为预测狼疮脑病一个无创、简便方法.

    作者:王洁;李雪斌;林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血免疫球蛋白静滴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方法将47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予蓝光照射,静滴人血白蛋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结果治疗24 h、72 h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李日东;蒋喜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倍美力米索前列醇及利多卡因合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倍美力、米索前列醇及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受术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术前一周口服倍美力0.625 mg/d,连服7天,取器前半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200 mg,术时以2%利多卡因分别在宫颈3点、9点处注射后取器,对照组仅以同法给予倍美力口服后施术.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情况及取器顺利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迷走神经反射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倍美力、米索前列醇及利多卡因取IUD,方法简单、痛苦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德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慢性颌下腺炎的误诊分析

    慢性颌下腺炎常常在临床上被误诊为颌下淋巴结炎.笔者将所见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谷世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谈护士的压力源及对策

    压力源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任何与机体原有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相异的因素都可能构成压力源[1].当前,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将给护理事业带来重大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据国外学者报道,近年来出现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与劳累和长时间心理紧张,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我国也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曾有人对历次护理差错事故作出分析,发现护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及生物周期低潮时是发生差错的主要因素.此外,护士的职业心态偏差、失衡、人格异常、罹患身心疾病等并不鲜见.显然,这与全新护理模式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作者:黄秋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缓解静脉补钾局部疼痛方法初探

    目的探讨缓解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方法.方法选择180例静脉补钾致严重局部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A组予新鲜芦荟湿敷疼痛部位,B组予生理盐水湿敷疼痛部位,C组不作处理.结果 A、B、C三组比较,A组疼痛缓解效果优于B组 (P<0.05),B组缓解效果优于C组 (P<0.01),A组起效时间早于B 组(P<0.01).结论芦荟及生理盐水湿敷均能使局部疼痛减轻或消失,但芦荟湿敷效果显著优于生理盐水.

    作者:王中洁;温桂华;苏毅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甲亢灵联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Graves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亢灵片联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Graves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用甲亢灵片联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对照组52例单用他巴唑常规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起较快(P<0.01),副作用少,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甲亢灵片联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Graves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凤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直接、客观地反映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为现代医疗临床的诊断,治疗及判断病情的转归提供客观的、数字化的依据.该项技术在麻醉、ICU等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测压导管及压力监测仪和换能器的发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日趋扩大[1].2004年10月~2005年9月我院ICU对26例患者行动脉直接血压监测,较好的配合临床监护和治疗,现将穿刺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覃花桃;陆柳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特点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作和临床表现上的一些特点. 方法对4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同期住院的40例非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临床表现特征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特点:起病年龄较晚;基础病多,常见的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发作诱因主要是感染;基础病、并发症多;病情复杂,治疗时宜联合用药,注意个体差异. 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复杂,基础病、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予以重视并提高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水平.

    作者:韦龙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B超监测在高危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人工流产通常是避孕失败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 其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全凭术者的经验和手感操作,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并发症时有发生,给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特别是在早孕合并畸形子宫、瘢痕子宫、哺乳期子宫、子宫过度屈曲、盆腔肿瘤、多次宫腔手术史者,手术难度明显增大.我院对早孕合并高危因素者采取B超监测下施术,明显降低了人工流产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肝细胞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在肝细胞癌(HCC)手术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56例HCC手术患者VEGF 及ICAM-1水平,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ICAM-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HCC患者手术后血清中VEGF、ICAM-1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清ICAM-1及VEGF水平的升高与HCC病情的发展,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关系密切.

    作者:廖维甲;梅铭惠;覃理灵;徐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宫内外同时妊娠一例分析

    1.病例介绍患者30岁,因人流术后7天,突发下腹剧痛5 h于2005年6月28日急诊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5月6日,入院前7天因停经45天于我院门诊查尿HCG(+),B超提示宫内妊娠.行无痛性人工流产术,术中吸出绒毛.

    作者:叶雪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224例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本市女职工的妇科疾病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我院于2005年4月~6月,对我市各地直机关、厂矿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女职工进行妇科疾病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杜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为首发表现胃癌一例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又称癌性非转移性神经疾病,特指除肿瘤本身压迫、浸润和转移所引起的症状以外的其他全身性表现,又叫伴癌综合征.我院收治1例以多发性神经病为首发表现的胃癌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双指压迫和拇指压迫对透析后动脉止血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双指压迫法和拇指压迫法对血透后动脉穿刺点止血的临床观察及压迫止血效果.方法对152例急性中毒、慢性肾衰患者建立动脉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后,用双指压迫法、拇指压迫法对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双指压迫法止血效果优良率为86.18%,拇指压迫法止血效果优良率51.3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43.01,P< 0.01).结论双指压迫法对透析后的动脉止血效果明显优于拇指压迫法.

    作者:钟雪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儿童少年龋病预防方法的进展

    龋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在多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龋病及其继发病给儿童口腔及全身健康带来很大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少年的龋患率呈上升趋势.WHO已将其列为世界范围内需重点防治的第三位疾病 [1].为更好地控制、预防儿童少年龋病的流行与发展,本文就儿童少年龋病的预防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黄素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三组,每组各2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A、B、C组剂量分别为3~5 mg/(kg·d)、6~9 mg/(kg·d)、10~15 mg/(kg·d),每日1次,缓慢静脉滴注(3~5 μg·kg-1·min-1), 7天为1疗程,比较各组患儿红霉素干预前后喂养困难改善程度、奶量及体重的变化.结果红霉素干预后三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0%、75%、55%.A组与B组相比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69,P>0.05),但显效率(分别为75%、35%)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95,P<0.05),A组与C组相比无论总有效率(χ2=6.47,P<0.05)还是显效率(χ2=12.13,P<0.01)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存在量效关系,小剂量(3~5 mg·kg-1·d-1)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

    作者:黄爱萍;叶晓霓;同建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烧伤合并肺部真菌感染35例的临床分析

    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需要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其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是引起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和降低死亡率,笔者总结了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烧伤患者2675例,对其中35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如下分析.

    作者:黄新;廖志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肺栓塞诊断技术进展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PE是临床上难诊断的疾病之一,国内外报告该病发病率高、漏诊率(国外约67%,国内70%以上[1])、误诊率很高,如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高达30%[2].因此,及早诊断是救治成功的关键.PE的诊断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现将PE诊断技术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昌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