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尹永胜

关键词: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全髋置换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应用于全髋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 全髋置换术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未行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Ⅱ组为试验组,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观察两组血压变化、出血量、手术时间、异体血输入量.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术后1日、术后7日监测Hb、Hct,观察疗效.结果 Ⅱ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Ⅰ组(P<0.01),术后及术后一周Ⅱ组Hb明显高于Ⅰ组,Hct则低于Ⅰ组(P<0.05),术中Ⅱ组输血例数、输血量、输液量、尿量均明显少于Ⅰ组(P<0.05).结论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应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术加尿激酶灌洗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传统治疗多采用骨瓣开颅术[1],目前微创手术加血肿腔尿激酶灌洗广泛应用于颅内血肿的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治疗亦是如此.笔者自2002~2005年选择性应用特制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清除血肿,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41例,占同期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62%,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宏璘;谢军;周华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法莫替丁注射液治疗多发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法英替丁注射液治疗多发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64例多发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用法莫替丁注射液,对照组用西米替丁注射液,两组均按常规剂量静滴,持续用3~8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4%,两组比较,χ2=4.98,P<0.05.结论 法莫替丁注射液治疗多发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可靠,无明显副作用,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元飞;卢永彪;黄锦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胺碘酮治疗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及药物相关性毒副反应,胺碘酮静脉给药:首剂75~150 mg,稀释后10~15 min内缓慢注入,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决定是否需口服维持治疗,观察心律失常转复率、心室率变化、收缩压及QTc改变,有无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功能变化及静脉炎发生等.结果 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复率为86.03%,心室率由治疗前152.00±25.66次/分减慢为79.86±7.25次/分,治疗前后心室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收缩压无显著变化(P>0.05).药物相关性毒副反应发生率为5.15%.结论 胺碘酮治疗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谭小强;赖沙毅;王红;李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α-2b干扰素、阿昔洛韦预防生殖器疱疹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α-2b干扰素、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疗效.方法 A组予阿昔洛韦200 mg,每日3次口服;B组予α-2b干扰素300万U,每周2次肌肉注射.两组疗程为3个月,随后随访6个月.结果 A、B两组在第1、2、3个观察期内的复发率分别为19.6%、71.4%、83.9%和21.7%、18.3%、31.7%,结果显示A、B两组在用药期间第一个观察期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停药后的3个月与6个月内,A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α-2b干扰素预防RGH复发的疗效优于阿昔洛韦.

    作者:程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和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对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手术治疗85例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其中GustiloⅡ型交锁髓内钉固定44例,钢板内固定15例,GustiloⅢ型交锁髓内钉固定10例,单边外固定支架16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伤口一期愈合64例,浅表感染16例,深部感染5例.按Johner-Wrchs评分标准:优51例,良19例,中10例,差5例,优良率为82.4%.结论 对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应根据其类型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选择正确的固定方式,能够使每一个病人获得佳效果.

    作者:方岳建;范颂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乌拉地尔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吸氧、强心、利尿、ACEI等)基础上应用乌拉地尔联合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iphosphate,FDP)与乌拉地尔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乌拉地尔50~10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以100~400μg/min的速度微泵静脉滴注与FDP 10 g/日静滴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乌拉地尔静滴治疗,方法同治疗组,连续用药7天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和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68.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明显减慢、血压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治疗后心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拉地尔与FDP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较单独应用乌拉地尔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更加迅速、有效,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较为理想的药物选择.

    作者:张成荣;陈基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58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对血脂、血糖、血压及肝脏的影响,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GE公司生产LOGIQ9彩超诊断仪及儿童血压计对58例儿童单纯性肥胖和对照组正常儿童30例进行多项指标测定.结果 肥胖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肥胖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28例血压升高,占48.3%;肥胖组检出脂肪肝25例,占43%.结论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与血脂、血糖、血压及肝脏异常关系密切.

    作者:楚白丽;黄福文;唐柳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58例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老年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疾病,CT和MR的广泛应用使其确诊率明显提高,1999年1月~2006年3月,我科共收治60岁以上CSDH患者5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鉴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美多心安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美多心安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29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经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加服美多心安,从小剂量缓慢递增,检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及结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心脏功能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明显增加(P<0.01),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减小(P<0.05).结论 美多心安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逆转左室重构.

    作者:杜红坤;韦宗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35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潘托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出血67例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潘托拉唑治疗组35例,静滴潘托拉唑粉针剂40 mg,2次/d,疗程5天;法莫替丁对照组32例,静滴法莫替丁粉针剂40 mg,2次/d,疗程5天.两组治疗期间观察出血停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呕血、解黑便停止疗效比较,潘托拉唑组总有效率100%,法莫替丁组总有效率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疗效比较,潘托拉唑组总有效率94.3%,法莫替丁组总有效率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潘托拉唑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预防失血性休克显著优于法莫替丁,疗效确切,短期内应用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作为治疗溃疡病并发症的首选药物.

    作者:禤建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研究证明,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残率[1].我院于2004年9月~2005年12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永东;唐铭璟;卢智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损伤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近年来,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文献报道重型脑损伤患者约97%有精神或肢体方面的缺失,其中>1/3有躯体方面的残疾,2/3有认知障碍[1],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在医学水平发达的国家,脑损伤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已成为共识.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对58例脑损伤偏瘫病人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素梅;罗前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外科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来葡萄球菌在外科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将在外科采集518株葡萄球菌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共287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1株;药敏试验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66株(占57.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5株(占58.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特征,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 葡萄球菌在外科的感染及耐药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作者:林常青;周仲志;林俊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ICC在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病情重、病程长,需长期静脉输液,急性期常用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经静脉给药治疗.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置管,能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1],为避免重复静脉穿刺,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及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炎症或者坏死,减轻患者痛苦.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PICC进行静脉输液,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岑春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熊去氧胆酸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由于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贮积,若其贮积量超过肝重量的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化时,即为脂肪肝[1].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乙醇消耗量的增加,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据报道,国内健康人群普查脂肪肝的患病率为5.21%,男性为7.06%,女性为3.23%[2],其预后类似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的早期诊治可望阻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减少肝病相关残疾和死亡的发生[3].熊去氧胆酸是一种无毒的亲水性胆酸,广泛的运用在胆石症及胆汁淤积性肝病上,但近年来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熊去氧胆酸兼有降脂护肝作用,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脂肪肝影像学表现,对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而且不良反应轻,使用安全.

    作者:陈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三种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5例择期施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每组15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插管、探查和拔管时各时点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的浓度,同时记录以上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A、B两组各观察时点血浆激素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较,A、B两组各时段血浆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组术中各时点MAP、HR的变化均较A、B两组轻且平稳(P<0.01),C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中血糖水平均比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各观察时点A、C两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比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能较好地抑制胃癌根治术的应激反应.

    作者:黄泽汉;韦克;黄仕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18例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是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起病后肺间质和肺泡水肿,肺顺应性降低,常迅速出现严重低氧血症,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死亡.在抢救过程中纠正缺氧尤其重要,因此早期提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具有重要意义.近2年来,我们对18例急性左心衰竭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早期运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给予呼吸支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炳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微创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7例疗效观察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占颅脑损伤的1.16%,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0%,传统采用的钻孔引流已是成熟的方法,但创伤比较大,手术时间也较长.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27例,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作者:阮清锋;梁树恒;张天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间接采血法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间接采血法与四肢浅静脉直接采血法,方法 将160例采血化验并同时进行静脉输液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置管术套管间接采血法,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直接穿刺采血法,观察两组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血标本的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穿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血标本溶血、凝血和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静脉置管术套管间接采血方法又能进行静脉输液,既能减轻病儿痛苦,又能确保血标本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临床生化实习带教的实践与经验

    临床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与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由于缺乏相关学科知识的网络式结构体系,所以普遍反映该学科比较抽象、难以理解[1].加强临床实习带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科学的研究、分析、思维、实践、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

    作者:唐任光;覃志坚;邓益斌;卢冬;袁锡华;张梁;潘国刚;何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