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颌骨缺损重建研究进展

李俊

关键词:上颌骨缺损, 分类, 赝复体, 修复重建外科
摘要:上颌骨是面中份外形和功能的重要骨骼结构,其特殊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邻近有口腔、鼻腔、眼眶等重要结构,增加了上颌骨缺损的复杂性,不仅影响面容,还导致咀嚼、语言和吞咽等功能丧失.因此,上颌骨缺损重建,特别是全上颌骨缺损重建目前仍是一个难题.本文就上颌骨缺损修复和功能性重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在意外事故中,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使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3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文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状腺手术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甲状腺疾病为常见病、多发病,而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问题也日趋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甲状腺为内分泌器官,解剖复杂、血运丰富、重要血管神经密布,术后病情多变、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因此,良好的护理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手段.我院自2003年1月~2004年6月护理了250例甲状腺手术(其中大部分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并对其出血、呼吸困难、手足抽搐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方法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秀宁;王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5例CCF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主要应用球囊导管,对较为复杂的病例还使用了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等栓塞材料.结果本组12例成功闭塞瘘口且保留载瘤动脉通畅,3例闭塞载瘤动脉,1例复发(6.67%).总治愈率为100%,通畅率为80.0%.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CCF的首选方法,应力争解剖治愈,对复杂的CCF可联合应用球囊及GDC等栓塞.

    作者:李国辉;李贵福;周军荣;陆秋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虽然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伴随而来的感染问题也成为导致抢救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也是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有限医疗资源大量消耗的泥潭[1].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ICU内医院获得性感染显得十分重要.我院于2003年9月成立综合性的ICU至今,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了对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ICU的运行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作者:文珊;黄静;陈爱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胃冠状静脉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

    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O)是经皮肤肝脏穿刺至肝内门静脉分支,选择性地进行胃冠状静脉插管,用栓塞材料闭塞血管,达到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是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1].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严重者往往有脾功能亢进,部分性脾栓塞治疗(PSE)可作为脾切除手术的替代疗法,又可保持脾脏所具有的功能[2].2003年6月至2005年1月我院将二者联合应用(双介入)治疗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效果满意,因手术操作技术难度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蔡元雪;滕海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肺结核并肝炎病毒阳性治疗中的保肝作用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肺结核合并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病人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把220例肺结核合并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118例),两组强化期均采用2HREZ方案抗痨治疗,治疗组加用GSH注射液,对照组加用肝泰乐等进行保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现肝损害和被迫中断化疗的情况.结果在强化期治疗中,治疗组出现肝损害14例(13.7%),而对照组出现肝损害34例(28.8%),由于肝损害严重而致使化疗中断的,治疗组有4例(3.9%),对照组有21例(17.8%),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肺结核合并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病人可推行一般抗结核药物加用GSH进行保肝治疗.

    作者:林剑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使用刺五加注射液250 ml静滴,每天1次,连用14天,对照组则予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500 μg,肌注,每天1次,连用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1%,对照组仅为52.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血糖均控制良好.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好,使用简便、安全性好、副作用小,可推广应用.

    作者:金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与舌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9例舌鳞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结果 59例舌鳞癌原发灶均有MMP-9蛋白表达,随细胞分化程度增加呈递增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Ⅰ~Ⅱ与Ⅲ~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原发灶MMP-9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P<0.001). 结论舌鳞癌原发灶中MMP-9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作者:姚金光;邝晓聪;温冠媚;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上颌骨缺损重建研究进展

    上颌骨是面中份外形和功能的重要骨骼结构,其特殊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邻近有口腔、鼻腔、眼眶等重要结构,增加了上颌骨缺损的复杂性,不仅影响面容,还导致咀嚼、语言和吞咽等功能丧失.因此,上颌骨缺损重建,特别是全上颌骨缺损重建目前仍是一个难题.本文就上颌骨缺损修复和功能性重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性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的体会

    急性肠梗阻中,因结肠癌引起的梗阻占8%~21%,其中以左半结肠癌发生率高[1].我院1992年2月~2004年6月共收治老年性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患者16例,行Ⅰ期切除吻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血压危象和影响高血压因素的临床研究概况

    高血压危象是临床急症和内科中常见的一组急重症,需要立即治疗,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现将高血压危象及影响血压因素等治疗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李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6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63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63例中均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54例,声嘶2例经理疗2个月后正常;复发2例为单纯结节剜除术的腺瘤病人,再次行患侧叶加峡部切除术治愈.结论患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或双侧腺叶大部份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有效、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宏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百色市年度计划免疫黄牌警告制度实施效果评价

    计划免疫黄牌警告制度是广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摸索出的一种能有效促进计划免疫工作发展的措施,按政府对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视程度、经费投入、机构人员设置、督导检查等方面量化评分,对评分不合格的县给予黄牌警告,以促进各级政府、部门提高对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2004年11月份,自治区卫生厅组织对百色市两个县申请黄牌脱帽进行考核评估,结果均通过评审,达到了解除黄牌警告的条件.黄牌警告制度的实施对百色市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进一步了解计划免疫的成效,现对百色市2004年计划免疫黄牌警告制度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柳智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消融治疗肺癌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消融治疗肺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无手术适应证、不能耐受手术或高龄病人不愿接受手术20例肺癌患者,应用以色列的CRYO-HITTM低温冷冻手术系统在CT引导下行经皮氩氦刀消融治疗术.结果本组病例均在CT定位下行氩氦刀靶向治疗,仅有3例有少量气胸、1例少量血胸,手术结束后测定CT值平均下降30~50 Hu,术后近期疗效满意,肿瘤缩小,7例胸痛消失,2例疼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CT引导下氩氦刀经皮靶向治疗肺癌是一个新的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手术安全可靠,术中尽量扩大低温冷冻范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俞峰;姜良进;张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骨盆骨折诊疗技术应用现状

    骨盆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0%~22.1%[1],随着交通事故伤和高空坠落伤增多,较严重的骨盆骨折有增多趋势,这类创伤并发症多,死亡率可高达5%~25%[2],临床救治面临许多困难,本文就骨盆骨折分类方式、诊断方法、创伤评估应用、救治要求、外固定内固定技术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韦仕战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宫腔镜手术两种麻醉方法的比较

    目的观察宫腔镜手术中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及骶神经阻滞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将50例需要行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的患者分成两组, A组25例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25例采用骶神经阻滞麻醉.结果两组术中HR、SpO2 及MAP下降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骶神经阻滞麻醉无呼吸抑制、皱眉或肢体扭动等发生,麻醉效果明显好于丙泊酚芬复合太尼静脉麻醉(P<0.05).结论骶神经阻滞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好,实用、简便,对患者影响较小.

    作者:黄伟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核素153钐内照射治疗癌性骨痛的护理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治疗癌性骨痛成为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采用姑息性止痛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日益受到重视.除常用的化疗、放疗、激素治疗和阶梯性使用止痛药外,亲骨性的放射性核素已越来越多地用于癌性骨痛的治疗,其中153钐-乙二胺四甲基磷酸,即153Sm-EDTMP(简称153钐),在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科自2001年至2004年应用该药治疗了63例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骨痛患者,近期疗效显著,骨痛明显减轻,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黎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静脉内给氧对严重低氧血症的治疗意义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给氧对低氧血症危重患者氧代谢的影响及患者预后.方法将入住ICU的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常规治疗+静脉注射给氧,对照组18例单纯予常规治疗,观察静脉注射给氧前及给氧后4 h、24 h、3 d、7 d的氧利用率(O2UC),并观察患者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给氧后24 h的O2UC渐下降,3 d后又逐渐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在24 h时O2UC仍持续高水平,但3 d后突然下降(P<0.01),至7 d时已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注射内给氧可在短时间内纠正难治性低氧血症,改善组织氧代谢,有效降低病死率,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覃炳军;江东新;曾晖;蔡立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出血性脑梗死19例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脑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出血性脑梗死(HI)是脑梗死的一个特殊类型,近年来随着CT及MRI在临床的普遍应用,以及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HI呈现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脑梗死原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探讨HI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其进行防治,有十分重要意义.2000年1月~2004年10月,我院经临床及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326例,其中HI 19例,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周龙平;覃远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致尿潴留三例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常见的肿瘤[1],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多见,多数患者无症状,仅于检查时偶被发现.有症状的患者往往因月经改变、腹块、腹痛、下腹坠胀等就医,因压迫症状尿潴留就医者并不多见.我院2003~2004年共收治3例,报道如下.

    作者:吴庆蓉;夏华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