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国
慢性肾盂肾炎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但复发率高,不良反应较多.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58例,取得较好疗效,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较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舟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白内障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手术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有效手段.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较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切口愈合快、术后散光少[1].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眼眼球配合模拟训练,患者主动配合好,术中眼内压力稳定,可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适合推广和应用.我科于2004年5月至2004年12月,在自治区防盲医疗队的协助下,成功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共为471例(497眼)各种类型白内障患者施行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宁文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因病程长、过敏源常不易确定,发病无明显规律而难以彻底治愈.咪唑斯汀(Mizolastine 皿治林)是一种新型的抗组胺药,为了评价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于2003年1~12月,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并与西替利嗪作对照,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玉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9例舌鳞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结果 59例舌鳞癌原发灶均有MMP-9蛋白表达,随细胞分化程度增加呈递增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Ⅰ~Ⅱ与Ⅲ~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原发灶MMP-9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P<0.001). 结论舌鳞癌原发灶中MMP-9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作者:姚金光;邝晓聪;温冠媚;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上颌骨是面中份外形和功能的重要骨骼结构,其特殊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邻近有口腔、鼻腔、眼眶等重要结构,增加了上颌骨缺损的复杂性,不仅影响面容,还导致咀嚼、语言和吞咽等功能丧失.因此,上颌骨缺损重建,特别是全上颌骨缺损重建目前仍是一个难题.本文就上颌骨缺损修复和功能性重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室和腰大池联合冲洗引流配合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入院行CT后,采用双侧脑室及腰大池穿刺置管外引流并尿激酶冲洗治疗,其中16例同时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每日脑脊液常规检查直至正常,脑室引流至脑脊液澄清,并以动态复查头颅CT确认血肿消失为标准.结果 32例患者中经CT复查无脑积水,脑室积血基本消失者29例(90.62%),发生梗阻性脑积水2例(6.25%),经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例(3.12%).31例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6例(19.35%),生活自理14例(45.16%),需要帮助10例(32.26%),卧床1例(3.23%).结论脑室及腰大池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出血可大大降低病人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东亮;彭涛;谢庆海;蒙芝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骨伤痛是指骨关节及周围的软组织损伤与疾病引起的疼痛.它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伤科粉是我科自拟方剂制成的散剂,自2000年以来我科采用此剂外敷治疗骨伤疼痛340例,疗效甚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镇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云克(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一种核素类新型药物.由于其独特疗效,现已逐渐被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本研究主要观察云克治疗RA的疗效.
作者:韦令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氧液静脉给药对肺心病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预后的作用;方法采用高氧液静脉给药对26例心跳呼吸停止进行心肺脑复苏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与既往无高氧液静脉给药的35例心跳呼吸停止进行心肺脑复苏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复苏成功率及预后比较;结果观察组Ⅲ级和Ⅳ级复苏成功后生存11例,正常生活自理5例;对照组Ⅲ级和Ⅳ级复苏成功后生存4例,正常生活自理2例.两组Ⅲ级和Ⅳ级复苏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高氧液能提高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可提高Ⅲ、Ⅳ级复苏的生存率.
作者:罗维贵;许杰;许建国;黄达;韦柳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迅速有效的方法[1],换血可较快的达到消除血中游离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的效果,使核黄胆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我科2002年10月~2004年5月对2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双管同步换血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梅;李玉贤;梁秋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是检验医学的主干课程,但由于其知识体系隐晦、概念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使学生感到既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记忆,甚至不少学生对生化课产生厌倦感,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检验医学专业的信心.为此,我们在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探讨了一些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作者:邓益斌;唐任光;张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诊断比较困难.我们应用超高倍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柳华;覃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ukin-1β,IL-1β)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和IL-1β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含量变化.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TNF-α和IL-1β在抗结核治疗前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经抗结核治疗50 d后TNF-α无显著变化,而 IL-1β经抗结核治疗30 d后显著下降;相关分析显示在抗结核治疗前TNF-α与IL-1β呈正相关.结论 TNF-α与IL-1β可能协同参与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过程,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结脑病情及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作者:黄建敏;黄瑞雅;李雪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新福菌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0例首诊鼻咽癌患者为治疗组,在放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福菌素0.3 mg静滴,每天1次,5天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60例首诊鼻咽癌患者单纯放射治疗.照射剂量鼻咽肿瘤70~74 GY/7~7.5 W,颈部治疗量68GY,预防量50GY.结果鼻咽肿瘤在50 GY和70 GY时的消失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0.0%、96.7%和40.0%、80.0%,二者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过程中发生白细胞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0%和50.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福菌素与放射治疗联合具有协同和增敏作用.
作者:梁平;李济培;王洪乾;何晓洪;甘赞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长效托宁与氯磷定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在洗胃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长效托宁+氯磷定治疗32例AOPP患者(简称治疗组),并与阿托品+解磷定治疗55例AOPP患者(简称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病例的中毒症状消失时间、治愈率、治愈时间、抗毒药的用量及次数、反跳率等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别.结果治疗组轻、中、重度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间、M样与N样症状时间、治愈时间均缩短,抗胆碱药用药量与次数减少,药物中毒、反跳、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或P<0.01).治疗组病死率、器官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效托宁与氯磷定伍用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在多方面明显优于阿托品+解磷定的传统方案.
作者:李军;潘兴寿;林剑勇;周岐江;李兴艳;李永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低温体外循环(CPB)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胃粘膜pH(pHi)和胃粘膜PCO2(PiCO2)的变化.方法 1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别于CPB转机前(T1)、转机30 min(T2)、循环恢复后15 min(T3)、停机前(T4)、停机60 min(T5)、术后6h(T6)测定PaCO2和PiCO2 ,计算pHi.结果与T1比较,T3、T4、T5时间点PiCO2明显增高,pHi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低温体外循环期间存在胃粘膜低灌流和酸中毒,胃粘膜产生CO2增加.pHi 和 PiCO2能反映CPB期间存在胃粘膜低灌流和酸中毒.
作者:邵兵;刘琴湘;郭训;刘玉妍;赖朝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恙虫病是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且常伴有肺部损害,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9月共收治成人恙虫病78例,其中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恙虫病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静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63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63例中均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54例,声嘶2例经理疗2个月后正常;复发2例为单纯结节剜除术的腺瘤病人,再次行患侧叶加峡部切除术治愈.结论患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或双侧腺叶大部份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有效、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宏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奈福泮用于男性前列腺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81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27),奈福泮组(Ⅰ组)、奈福泮+芬太尼组(Ⅱ组)、芬太尼组(Ⅲ组), 镇痛药液为;Ⅰ组奈福泮0.4 mg·ml-1,Ⅱ组奈福泮0.4 mg·ml-1+芬太尼2 μg·ml-1,Ⅲ组芬太尼5 μg·ml-1.镇痛持续输注剂量为3 ml·h-1, 追加剂量为1 ml,锁定时间为15 min.PCIA静脉维持时间3天,观察病人镇痛效果(采用AVS评分)、镇静评分(用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评分术后各时段3组间比较相似(P>0.05). SS (sedatin score) 评分:术后24、48 h Ⅱ、Ⅲ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恶心发生率Ⅱ、Ⅲ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P<0.01),Ⅲ组呕吐发生频率多于Ⅰ组(P<0.05).结论奈福泮用于男性前列腺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黄锦益;黄凤形;唐任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脑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出血性脑梗死(HI)是脑梗死的一个特殊类型,近年来随着CT及MRI在临床的普遍应用,以及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HI呈现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脑梗死原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探讨HI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其进行防治,有十分重要意义.2000年1月~2004年10月,我院经临床及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326例,其中HI 19例,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周龙平;覃远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