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文艳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伴有心肌梗死的患者,若不积极治疗,可危及生命[1].本文通过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顽固性持续室速的抢救,旨在认识此种类型的室速,总结抢救顽固性持续室速的经验.
作者:周先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恙虫病是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且常伴有肺部损害,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9月共收治成人恙虫病78例,其中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恙虫病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静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虎杖提取液对小白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器官实验法,将经过己烯雌酚预处理的小白鼠急性处死,分段取子宫置于恒温通气麦氏浴槽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虎杖提取液,记录子宫平滑肌张力的变化和收缩频率(次/10 min).结果随着虎杖提取液浓度的增加,小白鼠子宫平滑肌收缩性能也随之降低(P<0.05).结论虎杖提取液可以使小白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性能下降,频率降低.
作者:段霞;刘莹;张坤秀;廖征泉;赵善民;何显教;晋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使用刺五加注射液250 ml静滴,每天1次,连用14天,对照组则予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500 μg,肌注,每天1次,连用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1%,对照组仅为52.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血糖均控制良好.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好,使用简便、安全性好、副作用小,可推广应用.
作者:金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农民,因反复胸闷,呼吸困难4月余,加重2周于2004年7 月22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3月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5℃,自服退热药扑热息痛片后体温正常.此后于活动时自觉胸闷,呼吸困难,伴咳嗽,干咳或咳少许白痰,偶尔盗汗.
作者:梁凤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高血压危象是临床急症和内科中常见的一组急重症,需要立即治疗,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现将高血压危象及影响血压因素等治疗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李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痰培养,筛出致病菌后进一步鉴定到种.结果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各菌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差异.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
作者:马文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澳能、胸腺肽、益血生联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7例,外用澳能、肌注胸腺肽、口服益血生胶囊,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效果.对照组30例,肌注转移因子、口服白癜风胶囊,疗效观察时间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经两个疗程痊愈44例(65.7%),对照组经两个疗程痊愈5例(16.7%),两组痊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9.91,P<0.01.结论澳能、胸腺肽、益血生联合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康定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膝关节僵直畸形,是由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或下肢骨折后,常因感染、手术、石膏固定等原因而引起股四头肌与周围粘连或关节内血肿机化而发生粘连造成的,其临床表现为膝关节活动度减少或消失.传统的功能锻炼方法是人工被动活动加主动锻炼,患者因疼痛剧烈难以配合,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我科于2003年 6月开始采用下肢HT-C型关节功能恢复器,即持续被动运动(简称CPM)辅助功能锻炼,同时加强临床护理,与传统方法对比,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许敏昭;覃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因病程长、过敏源常不易确定,发病无明显规律而难以彻底治愈.咪唑斯汀(Mizolastine 皿治林)是一种新型的抗组胺药,为了评价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于2003年1~12月,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并与西替利嗪作对照,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玉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静脉溶栓仍是目前国内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首要疗法[1],许多临床实验证实,溶栓治疗可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2].如能在第一时间内开始溶栓,可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挽救濒死心肌.我院急诊科自1998年以来开展院前静脉溶栓治疗AMI收到良好疗效,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苏伶娥;黄晓专;陈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性激素含量对绝经后女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72例和绝经后正常对照组妇女25例的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含量.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E2皆低于对照组(P<0.01),T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E2、T对脑梗死的贡献率分别为67.1%和32.9%.结论雌激素含量下降、雄性激素含量升高是绝经后女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雌激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黄富生;郑德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上颌骨是面中份外形和功能的重要骨骼结构,其特殊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邻近有口腔、鼻腔、眼眶等重要结构,增加了上颌骨缺损的复杂性,不仅影响面容,还导致咀嚼、语言和吞咽等功能丧失.因此,上颌骨缺损重建,特别是全上颌骨缺损重建目前仍是一个难题.本文就上颌骨缺损修复和功能性重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上升,这意味着更多的外科手术病人伴有糖尿病.这种病人手术耐受性下降,危险性增加.探讨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保证手术成功很有必要.现将我院1995年4月~2003年8月间对314例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治疗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冷开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仍在10%左右,发生后病死率为50%.如何预防胰瘘成为减少手术死亡的关键,根本措施在于肿瘤切除后胰空肠吻合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技术的改进.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对22例壶腹癌、胰头癌患者采用外置插管法胰管-空肠四点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发生胰瘘,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宁冬兰;劳贤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AIDP)呼吸肌麻痹抢救中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AIDP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时,加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通气30分钟后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明显改善.2 h后症状基本缓解,呼吸频率明显下降(P<0.01), PaO2明显改善(P<0.01),PaCO2明显下降,总有效率92.85%.面罩耐受性均良好.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早期应用是抢救AIDP呼吸肌麻痹的简单、有效、易接受的治疗方法,有可能成为AIDP呼吸肌麻痹的第一线治疗.
作者:周光焰;郑大伟;吴宗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甲状腺疾病为常见病、多发病,而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问题也日趋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甲状腺为内分泌器官,解剖复杂、血运丰富、重要血管神经密布,术后病情多变、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因此,良好的护理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手段.我院自2003年1月~2004年6月护理了250例甲状腺手术(其中大部分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并对其出血、呼吸困难、手足抽搐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方法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秀宁;王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低温体外循环(CPB)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胃粘膜pH(pHi)和胃粘膜PCO2(PiCO2)的变化.方法 1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别于CPB转机前(T1)、转机30 min(T2)、循环恢复后15 min(T3)、停机前(T4)、停机60 min(T5)、术后6h(T6)测定PaCO2和PiCO2 ,计算pHi.结果与T1比较,T3、T4、T5时间点PiCO2明显增高,pHi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低温体外循环期间存在胃粘膜低灌流和酸中毒,胃粘膜产生CO2增加.pHi 和 PiCO2能反映CPB期间存在胃粘膜低灌流和酸中毒.
作者:邵兵;刘琴湘;郭训;刘玉妍;赖朝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长效托宁与氯磷定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在洗胃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长效托宁+氯磷定治疗32例AOPP患者(简称治疗组),并与阿托品+解磷定治疗55例AOPP患者(简称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病例的中毒症状消失时间、治愈率、治愈时间、抗毒药的用量及次数、反跳率等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别.结果治疗组轻、中、重度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间、M样与N样症状时间、治愈时间均缩短,抗胆碱药用药量与次数减少,药物中毒、反跳、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或P<0.01).治疗组病死率、器官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效托宁与氯磷定伍用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在多方面明显优于阿托品+解磷定的传统方案.
作者:李军;潘兴寿;林剑勇;周岐江;李兴艳;李永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气管切开术后,通气改道,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如湿化、阻挡细菌作用丧失,使下呼吸道丢失过多的水分而欠湿润,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长时间气道湿化不够,极易造成气管内分泌物粘稠形成硬结,致细支气管管腔阻塞而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导致细菌侵入[1].可见,气管切开病人充分的气道湿化是极其重要的.近年来,护理界同仁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在临床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素梅;谭耀坤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