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例高效价冷凝集素致配血主次管不合原因分析

滕建昆;黄跃斌;杨忠琪

关键词:配血不合, 冷凝集素效价
摘要:我科于2002年8月收治1例因自身含高效价冷凝集素致配血主次管不合的患者,经检验证实为冷凝集引起,后予正常输血,患者无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断肢再植二例报告

    我科于2003年12月及2005年2月分别收治1例断肢病人,给予再植并获得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贵读;欧阳永生;李加立;黄善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股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面积烧伤病人中的应用

    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血容量骤减及微循环改变,机体代偿功能障碍,发生休克是烧伤早期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多管道快速补液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休克的重要措施.由于病人常规穿刺部位被烧伤,体表静脉大多破坏,在休克期穿刺困难或无法静脉穿刺,若不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将延误抢救,危及病人生命.我科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28例大面积烧伤病人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白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传统的保守治疗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因此,早期清除脑内积血,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减少继发性损害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通过对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罗美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半月线切口切除阑尾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切除穿孔的阑尾后,切口感染率达7%~9%.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切口感染高达30%[1].我院自1999年6月~2004年12月期间,对89例穿孔性阑尾炎行半月线切口阑尾切除术,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得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805名健康体检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分布情况,为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80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TC和TG检测.结果 805例中TC升高103例(12.80%),TG升高124例(15.40%),TC和TG均升高57例(7.08%),高血脂197例(24.47%).高脂血症年轻化,TG升高、TC和TG升高男性与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职业间高脂血症比较,干部、医务、商务与公安、教师、工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脂血症的发病年轻化,与性别、年龄、职业和饮食有一定关系,提倡合理饮食,定期体检,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为防治高脂血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振峰;李庭樟;李文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自拟袪斑汤治疗黄褐斑10例疗效观察

    黄褐斑即民间所说的雀斑,呈黄褐色或咖啡色,很像麻雀卵壳上的斑点,妇女多见,笔者自2005年1月起在门诊采用自拟祛斑汤治疗黄褐斑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小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血中环孢素A浓度

    环孢素A(cyclosporine-A,CsA)是目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它广泛地用于肝、肾、骨髓等器官移植,能显著地抑制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1].由于口服CsA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大,因此,监测血药浓度,研究药动学对安全、有效地用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测定全血中CsA的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法、荧光偏振免疫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但前两者因代谢物常影响测定结果.HPLC法常规采用氰基、C8或C18分析柱,柱温较高,内标多用CsD[2],且样品处理过程较繁琐.我们经多次实验研究,参考有关报道[3~5],用CsB做内标,建立了简便、快速、准确的CsA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作者:覃开羽;吴敏;熊凤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诊治体会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是甲亢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充分认识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并及时防治,对甲亢性心脏病的预后非常重要.本文收集我院1999年5月~2004年7月诊断为甲亢性心脏病的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韦超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异丙酚用于无痛性胃镜检查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目的观察异丙酚用于无痛性胃镜检查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检查病人,静脉注射异丙酚1.5~2.0 mg·kg-1· min-1,分别于用药前(T1)、用药后至睫毛反射消失(T2)、送入胃镜至咽喉下(T3)、呼唤可睁眼时(T4),用多功能ECG监测仪连续观察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HR明显增快、SpO2明显降低(P<0.01),MAP无显著变化(P>0.05),意识恢复后各项指标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对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是暂时的.

    作者:王斯河;莫家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厚中厚皮移植治疗特殊部位较大面积烧伤疤痕挛缩畸形

    目的探讨简单有效的方法以改善或重建特殊部位较大面积烧伤疤痕区的功能.方法切除松解局部疤痕组织后立即进行自体厚中厚皮移植,术后辅以加压疗法1~2年.结果本组64个部位中皮片全部或基本成活56个,绝大部分成活5个,合并感染全部坏死1个,疗效优40个,良18个,差6个,优良率为90.63%.结论厚中厚皮移植术仍然是特殊部位较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整形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能有效地防治疤痕挛缩畸形,减少疤痕复发和继发畸形的发生.

    作者:黄志群;陆钢;谷世行;梁精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例高效价冷凝集素致配血主次管不合原因分析

    我科于2002年8月收治1例因自身含高效价冷凝集素致配血主次管不合的患者,经检验证实为冷凝集引起,后予正常输血,患者无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滕建昆;黄跃斌;杨忠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癌原发灶中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原发病灶中p53及ki-67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胃癌原发肿瘤组织中p53及ki-67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原发肿瘤组织中p53、ki-67主要表达在细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51/70)和31.4%(22/70),p5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ki-67的阳性表达率(P<0.01);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ki-67基因蛋白表达则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有关,检测突变型p53对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谢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危重高热病人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护理体会

    低温治疗在医学界的使用已有相当长时间的历史,早在50年代,深低温<18℃治疗就应用于心胸手术,主要用于保护脑及重要器官,但深低温所引起的室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限制了低温治疗的发展.直至80年代后期,低温脑保护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是在缺血模型上28℃~35℃低温(即中度低温,简称亚低温)有显著保护作用,而且无并发症[1].亚低温治疗在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常用于救治重症脑组织损伤,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2].现在已成为大中型医院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常规治疗手段.本组危重病人出现高热,超高热后使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降温亦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韦小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慢性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慢性肝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72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脯氨酸肽酶(PLD)、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ⅢP)的含量.结果五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慢性肝炎重度及肝硬化中的表达高,但五项纤维化指标在慢性肝炎重度及肝硬化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对判断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有临床价值,但不能用于慢性肝炎重度及肝硬化的鉴别.

    作者:朱新功;诸葛传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对照组(n=12)正常饲养,肾病组(n=12)注射阿霉素建立肾病模型,治疗组(n=12)在肾病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干预,每组各取6只大鼠分别饲养4周和8周,后用T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肾病组肾皮质中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而辛伐他汀治疗组肾皮质中细胞凋亡较肾病组减少(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细胞凋亡而实现肾保护作用.

    作者:尤燕舞;王洁;林栩;杨发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分离胶管制备血清在临床生化检测上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离胶管制备血清在临床生化检测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HITACHI7060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30例病人的普通试管制备的血清和分离胶管制备的血清8项常规生化项目.结果两种血清在30分钟内测定各项指标的结果基本一致(P>0.05),随着标本长时间的放置,普通管的钾离子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葡萄糖降低比较明显,其它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分离胶管可快速地分离出优质血清,分离胶的加入并不影响血清中的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并对各项生化指标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

    作者:卢冬;陆小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10例肝细胞癌与肝硬化关系及CT分析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与肝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肝细胞癌CT片,然后分年龄段、性别、发病部位、肿瘤类型,及有否伴随肝硬化进行分析,结果北海地区肝癌以巨块型为主,部位以右叶为主,84%伴有肝硬化.结论 CT可较准确诊断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比无肝硬化者发生肝癌概率高.

    作者:左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的临床应用

    我院呼吸科从1998年3月~2005年4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桂艳;李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病毒性脑炎(VE)是由多种病毒引起脑和脑膜病变的总称,是儿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病之一,病因复杂,病情危急.病原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又有颇多相似之处,单凭症状体征及一般检查很难确诊.需要借助脑脊液(CSF)的病毒分离检查结果,确定何种病毒引起,区别病原的类别.这对VE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临床常见的类型有单纯疱疹病毒(HSV),柯萨奇病毒(CBV),日本脑炎病毒(JEV)也称乙型脑炎病毒等引起的脑炎,目前没有特异的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为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本文就晚近病毒性脑炎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胜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47例小儿严重烧伤的治疗回顾

    小儿严重烧伤包括重度烧伤和特重度烧伤,重度烧伤是指Ⅱ度以上烧伤总面积达15%或Ⅲ度面积5%~10%,特重度烧伤是指Ⅱ度以上烧伤面积在25%以上或Ⅲ度面积10%以上[1].小儿严重烧伤在小儿烧伤中所占的比率并不大,但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1996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了47例严重烧伤的小儿,为了提高小儿严重烧伤的救治质量,本文对该组病人的诊疗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

    作者:陆钢;黄志群;谷世行;梁精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